這部由皮克斯和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短片部充滿中國元素。內容只有短短的七分多鐘,全程沒有任何對話,但卻引起了無數的共鳴。
故事的開始
故事開始於一位母親,她平凡地準備著早餐。做完了早飯和丈夫一起享用,丈夫匆匆吃完早飯就上班去了,而她還在繼續。
只是這一次包子的和往常有些不同,包子有了生命。而這位母親也從初見的驚慌,到了欣然接受,把它當作了自己的孩子。
新生命的誕生總是驚慌之中帶著驚喜的,雖然會有各種的擔心,但作為母親,更多的還是快樂。其中無論是父親的匆忙離去,還是母親初見生命的狀態都是如此真實而又熟悉。
快樂的成長
在接受了新生命的誕生之後,母親帶著包寶寶快樂地成長。這一段母子兩人相處的其樂融融。孩子圍在母親的身邊為他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量身高,帶著包寶寶出門買菜,一起打太極,精心地保護著包寶寶,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把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這句話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多數的父母對於孩子總是溺愛的,也是有耐心,在孩子小的時候更多的總是快樂。
叛逆來了
依然是母親和包寶寶一起打太極,這是包寶寶看到了旁邊的小孩在踢足球。孩子已經長大了,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意志,選擇和其他的小孩一起踢球。
母親出於擔心阻止了它踢球。兩人開始陷入了矛盾,包寶寶的叛逆期也正式來臨。開始和母親冷戰,不聽父母的話,無視母親的好意更願意和朋友出去玩。
就中國而言,這種現象太常見了。一方是面面俱到的父母,想幫孩子安排好一切,把自己的夢想託付給孩子。一方是開始有了自己意志的小孩,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想要做的事。一個不小心就是火星撞地球,父母有父母的道理,作為過來人不像小孩走太多的彎路,在父母的視角裡,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也有孩子的想法,他們抗拒父母強壓下來的想法,想要做自己的事。父母過度的愛已經理所當然。也不一定不明白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但他們更多的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好好的溝通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但是當大家都覺得自己沒有錯時,誰又能說服誰呢?
矛盾爆發
和朋友出去玩的包寶寶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位女孩子。長大的包寶寶要離開母親了,和女朋友一起住了。矛盾徹底的爆發。
母親過度害怕包寶寶離開自己,兩人發生了爭執,誰也說服不了誰,一個想走,一個想留。最後驚恐的母親一口吞下了包寶寶。但隨後也陷入了深深的後悔。看到這裡有些毛骨悚然,好在只是一場夢。
對於這段故事的高潮有著很多的解說,有人覺得這是母親對孩子過分的溺愛以及那近乎變態的控制權。但其實這更多的是母親的恐懼。短片中父親近乎沒有出現,包寶寶可以說是母親的全部了,家庭的缺失讓這位母親已經支離破碎,最後的舉動象徵著她最終的崩潰。
後日談
短片的最後母親和她真正的孩子和解了,父親從中調解,孩子也帶著女友回家,一家人其樂融融。
或許孩子長大後能夠慢慢地理解了父母的想法了,以往的種種也都想開了,也能放下一切與母親和解,母親也接受了孩子的成長。但或許矛盾初成時,大家心平氣和的好好聊聊就不會有之後的疑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