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從3月份開始,各地婚姻登記處的離婚預約人數呈指數形式上升,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預約到了5月份。
而我的閨蜜明明就是這批想要離婚的大軍中的一員。她跟我傾訴說自己已經受夠了生活瑣事和感情不和所帶來的痛苦與煩惱,想要乾淨利落地離婚,勇敢地為自己活一次,但考慮到年僅兩歲的女兒,她還是猶豫了。因為她並不希望夫妻關係的破裂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但父母的離婚選擇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嗎?
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在《窗外依舊有藍天》中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指出: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可以斷言,離婚會造成子女的心理疾病,增加犯罪這一假設。相反的卻有許多例子表明,只要處理得當,父母離婚的不幸可以獲得轉機。」
或許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的家庭非常重視家庭的完整性,也就是爸爸媽媽與孩子在一起的三口之家,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夫妻雙方確實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導致感情出現裂痕,但總會為了孩子而選擇無奈的妥協。
曾經有調查顯示: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就開始「休戰」,為了孩子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正確秩序不受到影響,對於自己的婚姻問題都是避而不談,萬事都為孩子考慮,總是在孩子面前偽裝沒有嫌隙,沒有問題,於是也就催生出了報復性離婚潮的這麼一個奇特的現象。在某個特殊的時間點,比如說在高考之後的6~9月份,離婚登記處的預約名額總是會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
或許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的感知能力也是相當敏銳的,感情的不和諧能夠在生活當中的小細節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你在為孩子考慮的時候,是否也曾想過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這種表面和氣而終日處於一個恐慌不安的狀態,生怕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使苦苦維持的家庭和諧毀於一旦。
婚姻只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了孩子繼續維持痛苦的婚姻,對於親子雙方來說其實都是一種難言的折磨。完整的家庭並不是形式上的三口之家,完整的家庭功能才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所迫切需要的。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雖然是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但同時孩子的父親也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對於孩子而言完整的家庭功能仍然是一直在延續的,而這些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是非常優秀的。
那麼什麼是家庭功能呢?
家庭功能是指:
家庭這個小團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顯著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比如說經濟、生育、教育,感情交流等功能,其中感情交流的部分最為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家庭幸福的程度與指數高低。而一個徒有其表的「完整家庭」毫無疑問在感情交流這部分是有所缺乏的。
不僅如此,相關的研究表明,對於孩子造成重要的深遠影響的是家庭功能是否能夠正常的發揮,而並不只是家庭結構的完整性。
對於孩子來講,他更希望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意與關懷,能夠受到父母認同和支持的家庭,而不僅僅是一個雖然看似完整,但父母爭端不斷的冰冷家庭。而這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以後的安全感培養和人際交往,甚至是以後的親密關係建立都會產生無法預估的消極作用。
因此這裡也給各位想要離婚,或者是正走在感情破裂邊緣的父母們,幾個小小的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第一、仍然有感情,嘗試做出必要的讓步
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矛盾和衝突,畢竟我們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以及方方面面的差異,如果父母之間認為對彼此仍然存在感情,也並不想要這個婚姻破滅,那麼夫妻雙方就應該學會適當的妥協,做出必要的改變,互相再以全新的狀態去適應。
這樣才能夠慢慢的磨合差異,逐漸構建出一個凝聚力強,並且關係穩定的家庭氛圍。所以說,如果你還愛自己的配偶,那麼請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孩子選擇性地去忽視對方身上一點點的小缺陷。俗話說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第二、如果感情真正破滅,那麼好聚好散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雙方經過深思熟慮,仍然覺得夫妻之間的感情已經無法挽回,也已經達到無法在同一個屋簷下和諧生活的地步。那麼就選擇離婚,讓自己從失敗的婚姻生活當中解脫出來。不要總是為了孩子或者其他外人的看法而委曲求全。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即使分開了父母也需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感情破裂跟他並沒有存在必然的關係,就算分開,父母對於他的愛意也並沒有隨之消失。
之所以所以會選擇分開,是成年人經過謹慎考慮作出的一次重大抉擇。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他才是關係破裂的罪魁禍首的這種負面認知,這會讓孩子深陷在愧疚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
第三、就算分開,也不要主觀攻擊另一方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即使分開了,也應該放下自己對對方曾經存有的怨懟與不滿。家長要明白的是,離婚對於孩子來講是短時間內都無法完全適應的心理和空間的變化,如果想要為孩子建立健全的家庭功能,為孩子提供原有的愛和關懷,那麼請管好自己的嘴巴,管理好自己的言行舉止。
就算分開,他也是曾經陪伴你走過一段人生之路的夥伴,不要去攻擊他,貶低他。這會讓孩子對爸爸或者媽媽產生敵對的情緒,這並不利於離婚後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所以說,還是希望每位家長能夠三思而後行,報復性離婚潮的出現其實也反映了一個問題:生活中的摩擦與矛盾,有時候卻會成為摧毀一段關係的殺手。如果已經決定離婚,那也需要努力將對孩子造成的衝擊影響降到最低,而不是任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