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不能離婚?心理學:家庭功能的完整比家庭結構更重要

2020-12-14 曉鳳育兒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從3月份開始,各地婚姻登記處的離婚預約人數呈指數形式上升,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預約到了5月份。

而我的閨蜜明明就是這批想要離婚的大軍中的一員。她跟我傾訴說自己已經受夠了生活瑣事和感情不和所帶來的痛苦與煩惱,想要乾淨利落地離婚,勇敢地為自己活一次,但考慮到年僅兩歲的女兒,她還是猶豫了。因為她並不希望夫妻關係的破裂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但父母的離婚選擇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嗎?

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在《窗外依舊有藍天》中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指出: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可以斷言,離婚會造成子女的心理疾病,增加犯罪這一假設。相反的卻有許多例子表明,只要處理得當,父母離婚的不幸可以獲得轉機。」

或許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的家庭非常重視家庭的完整性,也就是爸爸媽媽與孩子在一起的三口之家,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夫妻雙方確實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導致感情出現裂痕,但總會為了孩子而選擇無奈的妥協。

曾經有調查顯示: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就開始「休戰」,為了孩子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正確秩序不受到影響,對於自己的婚姻問題都是避而不談,萬事都為孩子考慮,總是在孩子面前偽裝沒有嫌隙,沒有問題,於是也就催生出了報復性離婚潮的這麼一個奇特的現象。在某個特殊的時間點,比如說在高考之後的6~9月份,離婚登記處的預約名額總是會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

或許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的感知能力也是相當敏銳的,感情的不和諧能夠在生活當中的小細節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你在為孩子考慮的時候,是否也曾想過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這種表面和氣而終日處於一個恐慌不安的狀態,生怕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使苦苦維持的家庭和諧毀於一旦。

婚姻只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了孩子繼續維持痛苦的婚姻,對於親子雙方來說其實都是一種難言的折磨。完整的家庭並不是形式上的三口之家,完整的家庭功能才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所迫切需要的。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雖然是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但同時孩子的父親也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對於孩子而言完整的家庭功能仍然是一直在延續的,而這些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是非常優秀的。

那麼什麼是家庭功能呢?

家庭功能是指:

家庭這個小團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顯著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比如說經濟、生育、教育,感情交流等功能,其中感情交流的部分最為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家庭幸福的程度與指數高低。而一個徒有其表的「完整家庭」毫無疑問在感情交流這部分是有所缺乏的。

不僅如此,相關的研究表明,對於孩子造成重要的深遠影響的是家庭功能是否能夠正常的發揮,而並不只是家庭結構的完整性。

對於孩子來講,他更希望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意與關懷,能夠受到父母認同和支持的家庭,而不僅僅是一個雖然看似完整,但父母爭端不斷的冰冷家庭。而這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以後的安全感培養和人際交往,甚至是以後的親密關係建立都會產生無法預估的消極作用。

因此這裡也給各位想要離婚,或者是正走在感情破裂邊緣的父母們,幾個小小的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第一、仍然有感情,嘗試做出必要的讓步

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矛盾和衝突,畢竟我們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以及方方面面的差異,如果父母之間認為對彼此仍然存在感情,也並不想要這個婚姻破滅,那麼夫妻雙方就應該學會適當的妥協,做出必要的改變,互相再以全新的狀態去適應。

這樣才能夠慢慢的磨合差異,逐漸構建出一個凝聚力強,並且關係穩定的家庭氛圍。所以說,如果你還愛自己的配偶,那麼請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孩子選擇性地去忽視對方身上一點點的小缺陷。俗話說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第二、如果感情真正破滅,那麼好聚好散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雙方經過深思熟慮,仍然覺得夫妻之間的感情已經無法挽回,也已經達到無法在同一個屋簷下和諧生活的地步。那麼就選擇離婚,讓自己從失敗的婚姻生活當中解脫出來。不要總是為了孩子或者其他外人的看法而委曲求全。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即使分開了父母也需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感情破裂跟他並沒有存在必然的關係,就算分開,父母對於他的愛意也並沒有隨之消失。

之所以所以會選擇分開,是成年人經過謹慎考慮作出的一次重大抉擇。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他才是關係破裂的罪魁禍首的這種負面認知,這會讓孩子深陷在愧疚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

第三、就算分開,也不要主觀攻擊另一方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即使分開了,也應該放下自己對對方曾經存有的怨懟與不滿。家長要明白的是,離婚對於孩子來講是短時間內都無法完全適應的心理和空間的變化,如果想要為孩子建立健全的家庭功能,為孩子提供原有的愛和關懷,那麼請管好自己的嘴巴,管理好自己的言行舉止。

就算分開,他也是曾經陪伴你走過一段人生之路的夥伴,不要去攻擊他,貶低他。這會讓孩子對爸爸或者媽媽產生敵對的情緒,這並不利於離婚後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所以說,還是希望每位家長能夠三思而後行,報復性離婚潮的出現其實也反映了一個問題:生活中的摩擦與矛盾,有時候卻會成為摧毀一段關係的殺手。如果已經決定離婚,那也需要努力將對孩子造成的衝擊影響降到最低,而不是任由發展。

相關焦點

  • 《家有兒女》:完整的「家庭功能」,比完整的「家庭」更重要
    《家有兒女》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情景喜劇,裡面的小孩不僅活潑可愛,更重要的是大人也非常通情達理,完全沒有傳統家長的架子。然而,之所以他們的家庭這麼和諧友愛,不是因為他們作為重組家庭,所以什麼樣的成員都齊了,而是因為他們的家庭具備完整的"家庭功能",可以說,這樣的前提條件比完整的家庭更加重要。
  • 男方:離婚!女方:孩子應該在一個完整、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孩子應該在一個完整、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麼婚姻就能夠容忍背叛? 兩個女兒一個四歲,一個兩歲,兩個孩子自出生時起就一直跟隨我生活,並且二女兒自出生起患有腦炎,至今為止都需要定期複查,如果輕易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更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並且我認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雙方的呵護、陪伴,孩子應該在一個完整、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 孩子太小,不能離婚?遠離無愛原生家庭,自我療愈重塑美好新生
    不出所料,小艾的老公不同意離婚。原因是,孩子太小。可小艾的離婚理由,正是不想給孩子一個沒有愛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被提及的很多。包括最近姚晨主演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強勢的媽媽,懦弱的爸爸,冷漠的大哥,自私的二哥。那樣的家庭,沒有離婚,維護著表面的和諧,然而,因為父母無愛,家庭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我支持小艾的決定。
  • 離異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
    子女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父母分離的原因!小孩會慢慢明白!有沒有一對父親的形象和 rolemodel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孩子是否在一個願意給予他/她空間好奇、學習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以大象為例,動物的發展過程,都是生活在母系群中。單身母親會幫助其他母親照顧孩子。在人類社會中,這是不存在的。人的孩子也更難撫養。擁有家庭共同體是至關重要的。普通父親愛孩子,會對孩子很好。
  • 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離婚的這個問題時,中國式家庭往往都會選擇:為了孩子,將就著過吧,總比離婚要好。可是為了孩子,這樣真的好嗎?至於這個理由別人是否相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相信,自己心裡舒服就好,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鴕鳥心態。每個人都會本能的趨利避害,當有的女人發現自己離開原有的家庭,就會一無所有時,她們會本能地保護自己,但「為了孩子」這個藉口,聽起來似乎更高尚。但實際上,當你一次次爭吵,一次次詆毀對方時,再小的孩子都會感受到不快樂,從而承受起來自你的那份壓力。
  • 「打死不離婚」的3星座女,特別依賴丈夫,很重視家庭完整
    「打死不離婚」的3星座女,特別依賴丈夫,很重視家庭完整作為一個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人,白羊座的人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夠長長久久的走下去,一輩子都不會分開。他們覺得家庭的話稱就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使丈夫出軌他們也不願意離婚,但是這樣往往耽誤了自己。
  • 「為了孩子不離婚」是最自私的謊言
    而在這樣一個時代,很多母親口口聲聲說,不離婚是「為了孩子」,exm?這只是你為自己的懦弱找藉口罷了。 為什麼會講這個故事?緣起於,今天,有個讀者跟我聊起情感問題,她說,和現在男朋友彼此真心相愛,但卻不能在一起,為此她很痛苦。 而我的關注點是,她和男朋友都結婚了,都有孩子,各自都有家庭,卻都選擇了不離婚,而僅僅是婚外偷情。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別傻了,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不比離婚小
    不離婚全為了孩子,孩子的一句話讓她崩潰,自己竟然不如孩子看得清每次看見有孩子的夫妻離婚,必定有人說「為了孩子不該離婚」這樣的話。網友小童也是這樣的想的,離婚後孩子就成為了單親家庭的孩子,成績下降、抽菸喝酒、逃課打架……一想到這些後果,小童就害怕。
  • 離婚的家庭
    、打打鬧鬧,家庭幾度徘徊在破碎的邊沿,卻始終在一起;如今在我的故鄉,離婚是很普遍的事情。然而對於被裹在離婚風暴中的孩子來說,那是一場災難。現在我端起鏡頭掃描故鄉,將視角鎖定在小丹身上,悄悄記錄她的故事。早春時節,賈魯河的水勢漸漲,河水舔潤的田野碧綠如畫。村民們默默地在田間勞作,村子的街道空廓而安靜,幾隻走動的雞或狗偶然發出一些響聲,街角蹲坐著幾個閒人隨意嘮嗑。夕陽西沉,橙色的餘輝像彩墨似的侵染房屋與樹木。
  • 為什麼學了心理學,我還是爬不出原生家庭的火坑?
    「我和孩子爸早就沒了感情,他陪兒子睡,我陪女兒睡,每天除了必須要討論的和孩子有關的話題之外,我們幾乎沒話可說。可以說他現在就是我最討厭的那種男人。但我們不能離婚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因為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文章,都在講離異、吵架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我怎麼樣都行,不能讓孩子受牽連。他們作為我的子女,有這樣的原生家庭,已經夠命苦了。」
  • 「談戀愛千萬別找單親家庭的孩子」
    這就是過往經歷在單親孩子身上可能出現的「矯枉過正」。(其實,一切家庭不睦的情景,都會影響孩子在未來遇到同等情況時的應對策略,並不應該僅限於單親。)又但是,事情往往都有兩面性。單親孩子對於家庭的理解,是幸福家庭的孩子所不能想像之深刻。
  • 男方: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在一場婚姻家庭關係中,有不少的離婚案例裡面,夫妻從結婚到離婚,最後都沒有多少、甚至是根本沒有共同財產,這何其可悲。下面一份離婚糾紛案例中,這對夫妻孩子都已經12歲了,離婚時卻沒有共同財產。被告(男方)辯稱:不同意離婚,雙方夫妻感情並未破裂,我還要維持家庭,還要把孩子撫養長大,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 「打死不離婚」的3生肖女,特別依賴丈夫,很重視家庭完整
    但是對於婚姻,她們則特別重視家庭完整,儘管會與另一半常常吵得不可開交,不過為了孩子,不輕易走離婚這一步。第二位:生於兔年的女人這個年份出生的女人,性格相當溫順,平易近人,很依賴另一半。婚姻中,很少跟另一半吵架,就算吵起來,也是主動投降認錯,只要不再爭吵,她什麼都願意做。所以很少因為爭吵,走到離婚這一步。
  • 「銀髮離婚」:忍受家暴到晚年就為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值得嗎?
    導語:偶然在網上看到這篇上海靜安區法院法官白雲講述的,離婚案件中關於家暴的一起「銀髮離婚」案件,讀完感受頗深。那些因為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選擇隱忍不離婚的家庭,你是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但孩子真正幸福嗎?孩子的內心是否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永遠無法治癒的創傷呢?76歲,肺癌晚期,忍受了一輩子家暴的王阿姨決定離婚「我恨他們!
  • 為了孩子不離婚是對是錯?父母將就的態度,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所以有的父母,即使夫妻感情已經非常糟糕了,但是為了不傷害到自己的孩子,他們還是不會選擇離婚。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父母這種將就的態度,比起離婚來說,對孩子的傷害更大。著名脫口秀綜藝節目《奇葩說》有一期迎來了非常值得關注的話題,這個辯論的話題就是:父母應不應該為了孩子,在高考之後在離婚。
  • 家庭暴力離婚起訴書
    如若施方死不悔改,這時候我們有必要採取家暴離婚起訴。請看家庭暴力離婚起訴書。家庭暴力離婚起訴書的寫法:應當包括有原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訴訟請求以及事實與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
  • 女人精神出軌了,為了家庭和孩子,我該不該選擇離婚
    小王就遭遇了老婆的精神出軌,那精神出軌到底該不該選擇離婚呢!面對這樣燒腦的問題,大多數人選擇是「該」,然而實際上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還關聯著孩子和雙方的親人,那麼離婚不是輕易可以做出抉擇的。如果一開始你就選擇忍讓、承受。最後將被這段婚姻摧殘,影響你一生。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對待這樣婚姻呢?
  • 第一批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媽媽,後來怎麼樣了?
    媽媽說,早已經不愛了,只不過因為你,我們才湊合著不離婚。李媛很難過的說:「媽媽,我不需要你為了我假裝很幸福,如果你實在過不下去就離婚吧!」媽媽說的一番話讓李媛記憶深刻,媽媽說:「如果我們離婚了,你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裡都矮人一截,你求學、交友、找對象都會被人詬病,我不希望媽媽離婚的陰影跟著你一輩子。」
  • 心理學:家是講愛的地方,這句「毒雞湯」,害了太多家庭
    作者:心理盧先生我是一名心理師,專注研究各種人際關係,抑鬱症,自卑症,原生家庭等各種問題,但我更喜歡專注情感心理學。畢竟情感,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自從在頭條上寫了情感心理學文章後,受到了很多用戶的好評和反饋,也幫助了很多人,讓大家看透了很多本質。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我們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傷害
    因為原生家庭問題,是一個很龐大的命題,創傷的定義也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學習心理學之後我有一個感受,很多人對於自己的認知是不清晰的,是壓抑的,甚至歪曲和扭曲的。因為很多時候,決定人的所思所想和行為準則的是我們的潛意識,而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潛意識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