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道就在舍與不舍間!

2020-12-21 觀人文

李叔同是文壇上的翹楚,無論是在教育界、繪畫界,還是音樂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現當代大名鼎鼎的豐子愷還是他的學生,可謂博學廣才。而且,我們都知道,李叔同經歷過半生繁華半生寂靜,他也曾貪戀過紅塵,但最終選擇皈依佛門。就這樣以灑脫的姿態了卻紅塵,他常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我想他確實做到了。

前半生——滾滾紅塵

李叔同從小就生活在鐘鼎之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因受到家裡人誦讀佛經的薰陶,他小小年紀就能背誦出諸多經文。同時,他很早就接受了文學的啟蒙,時常有所感悟並作出一些詩句,幾度聞名於鄉鄰。

不幸的是李叔同5歲就失去了父親,又因為母親身份低微,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就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然而,這樣的他慢慢長大後,竟長成了一個頗有才情的翩翩少年郎。

另外,受母親愛看戲的影響,李叔同也十分愛看戲,時常流連於戲園子。在他十五六歲時,愛上了一個女戲子楊翠喜,時常和楊翠喜互通詩文,感情火熱,總是你儂我儂。

後來,他的母親見情勢不妙,便為他選了一門親事。李叔同迫於現實,只好和楊翠喜分手。接下來,李叔同盡著丈夫的責任,一心照顧母親和妻兒。期間也遇到過一個紅顏知己,只是沒能有結果。

東渡日本求學後,李叔同先是在藝術界有了很大的作為,但是繁華過後,他轉身放下世俗的一切,決定皈依佛門。妻子得知這一消息,立刻去尋他,誰料等到的是決絕。

世人常說李叔同對妻子太過心狠,他們哪裡知道李叔同對自己也是一樣地心狠。為了此心不被世俗沾染,李叔同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常常食不果腹。爾後,當他圓寂時,說了一句話「悲欣交集」,恰恰總結了他的一生。

相關焦點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菜根譚》中用「飛蛾撲火」來形容人的痴迷,不懂放下自在,不願及時回頭,「清空朗月,何處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 如果人生苦短,如有不能擁有,那麼捨棄是最好的選擇,不要糾纏不休,不必讓生命承載太多,學會忘記,忘記那些不該記住的東西,忘記不屬於自己的一切,人生沒有完美,多的是缺憾,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手時就放手,該拿起時就拿起。人的一生要說很長也很長,但是要說很短,真的也很短。但是我認為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沒有多少時間給你浪費,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你去後悔。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杭州靈隱寺很靈驗,「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珍惜保持寧靜質樸的心
    不知道我這樣的要求算不算為難菩薩和佛祖?不知道許的願太多還會不會靈驗?不知道欲望能不能變得少一點?聽著寺廟裡遠遠傳來的鐘聲,一一走過幾座氣勢恢宏的寺廟裡,認真莊重地叩拜祈福著,將贈的三支香火點燃,然後小心翼翼地插在了寺廟供奉的香火爐裡。那裡遊客絡繹不絕,都忙著祈福,燃香,供奉,還有人企圖將硬幣扔進高高的爐子裡,以討好運。
  • 不斷 不舍 不離
    李叔同的這些言辭總是有些道理的,他寫春色,就是華枝春滿,每個字都用得亭亭噹噹,甚是對味。但是,有些想法,其實不能深究。千千萬萬的道理,殊途也未必同歸。道理是道理,生活是生活。認同歸認同,你總還是要走在你自己的悲喜交集處。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佛菩薩縱有千般慈悲、萬般神通,也改變不了每個人的因果業力,也無法頂替你去修行。
  • 舍+得=人生
    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們頓悟:原來要先學會舍,才有得。不舍是人生常態,但人生註定有舍有得。賈平凹曾說過:「會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實都懂得兩個字,那就是『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很多時候,一個人幸福與否,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在於懂得取捨。
  • 《舍:做減法的勇氣》:有舍才有得,在舍與得之間需要平衡
    2、同色等間法將家裡的物品,比如盤子和杯子,同種顏色放在一起,並間隔相應的距離,看起來就會清爽很多。然後花型複雜的物品可以丟掉,這樣看起來充滿極簡主義風格,並且好整理。《舍:做減法的勇氣》這本書告訴我們,舍需要有勇氣和方法,而斷舍離並不是一味地扔東西,斷:即決斷的斷。舍即放棄不愉快、不合適、不需要。離即仿佛的斷、舍中升華到自在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也因為外界的影響,被動接受外界的信息和評價,「工作效率好差,辦公桌好亂」等等。
  • 【修一生有約第二百一十一天】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句話說:「你永遠感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就像是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在感情中,永遠會不要抱著多餘的期待和幻想。有些人,如果不愛你了,何不選擇放手。有些人,如果不在意你了,何不選擇離開。當你離開了錯的那個人,才可以跟對的人相遇。當你放下那顆錯負的心,才能得到對的那份情。
  • 一念,花舍客棧邂逅最美的瀘沽湖
    我此行兩天住在落窪碼頭旁的一念.花舍客棧,在攜程上看到他家的客棧的時候,當時感覺,嗯,就是這個了~精緻可愛的木質結構,隱蔽水灣上的兩所小房子,大大的落地窗對面就是王妃島和美麗的落日,房間有南方很少見的地暖,讓我這個北方人很喜歡!當然超大的可以看到湖景的網紅浴缸是必備的選項。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所以說,這個時候,心應該放寬一些,凡事不應該再去斤斤計較,要懂得「捨得」2字的智慧。名滿華夏的星雲大師就十分喜歡「捨得」2個字,他曾說過:「舍,於人是慈悲,於己是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張家人收到書信之後,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於是便拆讓了三尺。而吳家看到這種場面,心中也感慚愧,於是同樣拆讓了三尺出來,留下了一條寬六尺的巷子,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此事也成為了一樁美談。
  • 「一念舍藝術空間開幕暨陳懋彰作品展」在上海市長寧區中山西路...
    2020年7月3日上午十點,這是上海一念舍藝術空間歷史性的一刻,一念舍藝術空間開幕儀式暨陳懋彰作品展在上海市長寧區中星美華村12號別墅舉辦。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和企業家集聚一堂,共同見證了一念舍藝術空間的成立。
  • 斷、舍、離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已經深受其擾,卻又因為放不下而只能在痛苦中沉淪。可是卻忘了,生命中的很多東西,都沒那麼重要。只有斷舍離,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想不通的事情,當斷。在這紛紛擾擾的人世間,我們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想不通的事,比如付出善意之後,為什麼卻得不到回報,信任一個人,為什麼受傷的是自己。
  • 一念偏執,當斷,當離,當舍
    此一念偏執,當斷,當舍,當離。執著的人常常容易陷入煩惱,生活總是糾結於得失之中而不幸福,其實人可以活得輕鬆開心,順其自然,不為環境所拖累,就像魚在水裡自由自在暢遊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鳥乘風飛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風的存在。心若執著,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願你歷盡千帆,不染歲月風塵。
  • 2021杭州元旦跨年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
    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特推薦——2021浙話新春話劇節 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2020最後一夜,讓我們在這動人心的劇情中感受人間更多美好感情~2021浙話新春話劇節 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時間:2020.12.30-12.31晚19點半場館:杭州市 |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隨著六君子被殺、康梁流亡國外,李叔同人生中第一次施展抱負的期望付諸東流。 而到了26歲時,已經名聞天下的李叔同,決定東渡扶桑,尋求新的救國之道。 音樂戲劇第一人
  • 舍+ 得(寫的真好)
    世間萬物,皆在舍與得之間,舍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正所謂人生需要捨得,捨得豐富人生。什麼是舍?舍即是捨去,是放下,是學會放手。舍看似是捨去,實則是一種無形的收穫。生活中,也同樣如此。捨得微笑,無形之中收穫力量;捨得鍛鍊,長期堅持收穫健康;捨得讓步,收穫理解和尊重。人世間,正是因為有舍,才能發現諸多美好。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人心,痛苦的根源,在於一個「執」字,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總想抓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想留住跟自己不同路的人,總想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的愛著,當事與願違的時候,痛苦不堪,拿不起,又捨不得放下,然後在舍與得之間苦痛糾纏。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 綠地無舍青城怎麼樣?綠地無舍青城項目介紹,樓盤詳情
    ▲無舍青城小鎮樣板間|實景圖▲無舍青城小鎮樣板間|實景圖▲無舍青城小鎮樣板間|實景圖▲無舍青城小鎮樣板間|實景圖星空露臺上,是父與子探索自然的天地,也是祖孫三代暢談各自快樂的天地。▲無舍青城小鎮樣板間|實景圖
  • 上海正規貓舍公司羅倫貓舍比賽
    上海正規貓舍公司羅倫貓舍比賽
  •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我們憤懣、抑鬱、抱憾,原因只是放不下。放不下遠離的人,放不下曾經的事,放不下不屬於自己的一切,放不下成敗,放不下榮辱。這個世界,不是什麼事都能滿意,不是誰都能讓你稱心如意,總有些羈絆,讓你舉步維艱,總有些時候,讓你無法開心。人生一世幾十年,不就是讓自己過得滿意,過的快樂,過好這一生,不自尋煩惱,不給自己過多執念。唯有自悟,才能自渡,才能看開想看,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