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2021-01-09 葉衣衣

文|上官青曼

人生本過客,不為往事憂

人生很快,轉眼一瞬間,能活著,便是慶幸,世間繁華三千,與你而言只是路過的風景;名揚天下,名流千古,也不過是一種虛名。

人生本過客,沒什麼好強求,沒什麼好糾纏,用心待每一個人,然後珍惜每一天,讓每一天都快樂,就是餘生該做的事情。

我們憤懣、抑鬱、抱憾,原因只是放不下。放不下遠離的人,放不下曾經的事,放不下不屬於自己的一切,放不下成敗,放不下榮辱。

這個世界,不是什麼事都能滿意,不是誰都能讓你稱心如意,總有些羈絆,讓你舉步維艱,總有些時候,讓你無法開心。人生一世幾十年,不就是讓自己過得滿意,過的快樂,過好這一生,不自尋煩惱,不給自己過多執念。唯有自悟,才能自渡,才能看開想看,活得更好。

唯有自悟,才能自渡

人生不易,活久了,再回頭望,你就會明白,歲月流逝的太快,曾經那些執著的東西,早以是過往雲煙。也許我們用一生去追尋的東西,到最後也不屬於你。

一個人活得有多累,自己最清楚;一個人活得有多苦,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傷,只有自己受;自己的難,只有自己扛,那些心酸,那些疲憊,唯有自己知道。

我們都曾為一些人,那些事,猶豫過,苦惱過,等待過,我們終將都一笑而過,半生拿起,半生放下,唯有自悟,才能自渡,才不至於勞累終生。

人生一路學會自悟,才能自渡,能陪你的人,也是一程,能陪你的人,大部分都是陪襯,活久了漸漸明白,能陪你的人,唯有自己。

煩惱絲三千,看淡看開,便是晴天

生活如一場修行,修的事一顆心,接受愛而不得的,改變能改變的,人生的遺憾看開,改不了,就順其自然。

有些人就喜歡庸人自擾,什麼憂愁都往心裡灌,什麼煩惱都往心裡裝,不知道為心靈解壓,不知道給自己減負。

其實,人生的成敗得失,都是人生中常事,沒什麼好炫耀,沒什麼好失落,凡事看淡,在人生的路上,才能輕裝上陣,走的瀟灑,幸福滿滿。

人生的煩事,都是因心起,看不開,想不開,煩惱膽邊生。情也看淡,愛也看淡,得也看淡,失也看淡,拿得起,放得下,不計較得失,看淡成敗,做事才不累,做人才輕鬆。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世間事,人間情,最怕的就是人的執念,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仙一念魔,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放下方得自在。

人生就是這樣,心念決定你的人生,心無雜念,簡簡單單,沒有心魔滋長,不受外界清擾。人很多時候,都是來自,自己的執念,愛也好,恨也好,樂也好,苦也好,都是一時困於執念。

人,只因執於一念,就將困於一念,有些困於一生,有些慢慢走出來,若想活得瀟灑,一念放下,便是自在。

所謂一念放下,便是自在,放不下,便是和自己較勁,一念放不下,便是把自己引入不歸路,讓自己的人生在痛苦中掙扎,一念放不下,是把自己逼上了絕境,失去了快樂的意義。

留不住的,都是緣分清淺,彼此祝福就好,求而不得的,只要努力過了,沒有如願,那就算了,又何必強求,讓彼此不痛快。放下該放下的,擁抱該擁抱的,讓往事歸零,讓心從新出發。

相關焦點

  • 人生的苦,一念執著,一念放下
    佛說:「眾生皆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恨、愛別離、五陰熾盛。」每一苦都讓人心酸無奈,拿不起,放不下,傷身傷神。自從脫離母體,便有了嬰兒第一聲啼哭,年幼時無憂無慮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上了學,要讀書,要上進,便要受寒窗苦讀的罪。
  •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句句入心)
    放下,便是開始;捨棄,便是擁有,人生太匆忙,別懂得太晚。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世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放下心中的執念,人,往往是執於一念,困於一念。
  • 佛說:你執著什麼,什麼就傷害你!
    無垢光尊者說:對任何一個法,越執著越痛苦!人生大部門的痛苦都是由於自己內心的執著所帶來的,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越是執著越是關注,越是放不下,越是得不到就是無邊無盡的煩惱!大多數人在感情比較執著,執著一分一秒甚至一舉一動,過於在乎所以才會產生痛苦,心神不得安寧,當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越會傷害你,你執著感情,感情往往讓你痛苦,你執著財富,求不得之苦,生活中很多人的痛苦,其實是執著帶來的,當你特別執著的時候,聞思、修行都不容易成功。越是不明越是痛苦!
  • 歲月匆匆,一念執著,一念相思
    歲月匆匆,一念執著,一念相思。某一天,聽到你的消息,忍不住紅了眼眶。過往一幕幕又浮現,就算時間模糊了你的樣子,也不會忘記這份愛。這世間有太多的艱辛,當我想起你,還是覺得人間值得。 歲月深處,一念執著,一念相思,為了你走遍千山萬水我也願意。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老去,我會將回憶寫成詩篇,寫進故事裡,那些幸福的回憶,值得一生回味。
  • 放下執著,看淡得失
    佛陀曾說過:「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這是說,眾生都有佛性,但因為妄想執著,很難顯露佛性、證悟成佛。佛教認為,一切煩惱和罪惡的根源皆是對自我的執著,故而有「為何團團轉,只因繩未斷」之說,這個「繩」就是指「執著」。執著的原因,往往是過於看重個人得失。如果一個人總想著個人得失,總是患得患失、難以自拔,必定會活得特別痛苦。
  • 火爆玉雕圈的題材「一念之間」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去掉妄想和分辨,回歸清淨自性佛。在玉雕裡有這麼一個題材,半神半魔,被稱作「一念之間」,一直備受雕刻家與玉友的喜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它究竟有什麼魅力呢?小人物賭場上的一念,可能關乎全家的得失,大人物的一念,關乎國計民生。所以一念雖小,卻要慎重,這也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一直強調「人之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的原因。一念之間的和田玉題材也是表達這個道理,它來自佛教用語,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似,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要警醒世人保持本心。一念就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寫照,有惡的念頭要及時損止,保持原則不要迷失自我。
  • 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我們活著就是當下這一個思想念頭,如果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也就沒有過去未來,一念清淨,就是自性淨土,與諸佛菩薩不會相差分毫。佛說一切唯心造,人生的是非善惡,好壞對錯,都是自己的一心一念所造,都是「一念之起」,如果一念清淨,就會無對無錯,無是無非,天下太平,人間淨土。
  • 世間煩惱,皆在一念之間,執念,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02執著過度,是一種負擔,更是一種痛苦。執迷不悟,是錯,苦苦糾纏,是錯,一個人執著內心的執念,就會產生怨恨,讓自己沉身苦海。生命中的一切,來是偶然,走是必然,有許多的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越是緊握,越容易失去,都說刻意強求的容易得不到,而不苛求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 佛說:貪愛是苦惱的因緣
    佛說,寧靜來自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更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苦非苦,樂非樂,苦樂 只是一時的執念,我們之所以憤懣、抑鬱、抱憾 ,原因只是放不下,放不下遠離的人, 放不下曾經的事 ,放不下不屬於自己的一切 ,放不下就會衍生無邊無際到煩惱,煩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念頭生,因念頭滅一念放下,心就順了。有些事,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都已經成為了事實。有些人愛也好,不愛也罷早已經離去,貪求的一切終將為空,與其糾結,不如把心放寬,主動接納。
  • 佛說:一切不過是浮雲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你放不下的,是心中執念太深,心有不甘,或者心有後悔,心中有愧,對自己,對別人,自責,內疚。人生路上,最難過的關卡,就是自己這關。放下了,一切不過是浮雲,瀟灑自如。其實,心傷一傷,就堅強了;情放一放,也就淡了。不多想,不多念,不多問,不再糾纏,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慢慢淡下去,然後就放下了。放下,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船到橋頭自然直,行至水窮路自橫,這種境界憑的是眼界和心胸。
  • 賞讀 | 一念放下,雲淡風清
    文 | 朱克玉 ·  主播 | 扎西德勒 ·  繪畫 | 張水萍 · 編輯 | 一白佛說: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放下,放下。放下,是佛經裡的一句偈語。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寧靜來自內心,不要到外面去尋找。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身體傷了,可以醫治,而一個人內心的傷,可能要通過一輩子來治癒。我不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但我希望你們能放下。「放下」是一種大智慧、大修行。提起容易,但是「放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手時就放手,該拿起時就拿起。人的一生要說很長也很長,但是要說很短,真的也很短。但是我認為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沒有多少時間給你浪費,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你去後悔。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 感情的世界裡,面對一段變質的愛情,放手,轉身離開才是你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 世間所有的煩惱,皆在一念之間
    正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你放不下的,是心中執念太深,心有不甘,或者心有後悔,心中有愧,對自己,對別人,自責,內疚。人生路上,最難過的關卡,就是自己這關。放不下,一切都難以自在,痛苦糾纏不休。放下,才能卸下身心的重負,讓生命的旅途更加的輕鬆自在。放下,即解脫,是從容,是淡然。執,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 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
    佛說「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誕生;一念噁心起,地獄已現前。」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家庭,但可以選擇的後天的修養和待人接物的能力。所以佛說:當你明白這三點,便不會再計較,心念不動,邪念就不生:會認錯的人,是在積福。
  • 人生路漫漫,皆在一念之間
    天堂抑或地獄,皆在一念之間。人生起起落落,悲喜時刻輪迴,不必抱怨,隨心隨性。勿忘初心,終獲幸運。人活一世,有所追尋。求而得之,實屬幸運;求而不得,心亦淡然。若能達此境界,人生何愁有煩惱。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
  • 放下執著的苦,要從忍辱修起
    所以佛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什麼障礙了心,使得它變得計較、嗔怒、嫉妒、怨恨等?佛說,因為自己的執著。對人、事、物的執著,使人的心量變得狹窄,連煩惱也放不下。執著帶來的痛苦,不但會影響他人,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的心套了牢籠,影響自己的修行和生活。佛法告訴我們,放下執著的苦,要從忍辱修起,寬容做起。
  • 佛說: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都是被情所困
    按佛教的因緣果報來講,生活在這個世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與生生世世都有牽連,並不是單指前世今生,因果可以延伸到很遠以前,也可牽連到現在乃至未來。 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是一種龐大的因果網絡,正是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感交織,把我們牢牢束縛在輪迴之中,不能自拔。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所經歷的,看到的,男男女女都是被情所困,所謂的愛情、感情、親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