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著的苦,要從忍辱修起

2021-03-02 禪音伴夢

我們心的本質,具有虛空的特性,因為「空」,無限量。所以佛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是什麼障礙了心,使得它變得計較、嗔怒、嫉妒、怨恨等?佛說,因為自己的執著。對人、事、物的執著,使人的心量變得狹窄,連煩惱也放不下。

執著帶來的痛苦,不但會影響他人,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的心套了牢籠,影響自己的修行和生活。

佛法告訴我們,放下執著的苦,要從忍辱修起,寬容做起。

我們經常說婆娑世界,意思就是「要忍的世界」。忍辱對治嗔恨。世人皆因無法滿足貪慾,而起嗔恨心。嗔恨心會導致朋友反目、親戚成仇;父子之情、夫妻之愛也會因嗔恨而喪失。

修忍辱不是叫人憋著

忍,仁者的心量,所以說「仁者無敵」。為什麼會無敵?仁者能忍,不與小人計較,不爭,則不能與之爭。

忍辱,不但要忍世人給予的辱,同時也要忍受自己的境遇。好的要「忍」,在富貴順利的境遇裡,忍驕矜沉迷的心不生;不好的也要「忍」,在不順不逆、萬法生滅的常境中,忍隨俗浮沉之念不生。

佛所說的忍,不是憋著,而是先接受,然後化解。

一方面,別人向你發脾氣,找你麻煩,是別人的思維和情緒使然。別人心中有不忿,需要發洩出來,如果不讓他發洩,會憋出病來。所以允許別人發洩,當對方的垃圾桶,是一種功德。

另一方面,別人有什麼情緒和思維是別人的問題,和你自己無關,千萬不可接過對方的負能量,損害自己。

能忍得自在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一切如意的環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性,這就是婆娑世界。

世界有熱帶和寒帶,生活在哪裡就要適應那裡的環境。習慣成自然,應受多少苦,多少快樂都有前世的業因。

各人有各人的性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希望和成就,放下爭執,互相隨順才能和諧共生。

有些行為我們很難辨別其是非對錯,有時看似兇惡的行為,細細推究卻是救人的善心。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相關焦點

  • 人生的苦,一念執著,一念放下
    佛說:「眾生皆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恨、愛別離、五陰熾盛。」每一苦都讓人心酸無奈,拿不起,放不下,傷身傷神。自從脫離母體,便有了嬰兒第一聲啼哭,年幼時無憂無慮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上了學,要讀書,要上進,便要受寒窗苦讀的罪。
  • 人生最難的是放下,做人最苦的是執著
    人生最難的是放下,做人最苦的是執著,人生這一輩子我們什麼都想要得到,最後的最後卻是什麼都沒有得到,計較的太多,快樂的事情太少,一生不在於你可以得到多少,只是在於你能放下多少,放下的越多有時候你能得到的也就會越多。人這一輩子,你計較的越多,越累,你在意的越多,越痛。
  • 執著與放下-漫談三十
    昨天很偶然連續看了兩篇文章,第一篇是關於放下,講了一個老和尚背小媳婦過河的故事,很老套,不過貌似很有道理,人生即苦,放下才能得到快樂。放下是什麼,放下就是無、是空虛、是一無所有;執著是什麼,執著是有、是充實、是努力奮鬥。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就是放下--執著--放下的一個過程。我們的人生來源於一片虛無,慢慢開始長大,開始奮鬥,開始充實,開始執著,最後又將不得不放下,回到一片虛無之中。無論執著還是放下都沒有對錯,他只是一種選擇,一種狀態。
  • 慢慢學會,放下執著
    煩惱來自於執著,凡夫都有執著,有人執著多,處處執著,事事執著,執著多煩惱也多,不學會放下執念,就面臨無盡的煩惱和求不得苦,例如,上床睡覺,脫鞋養成的可慣必須擺放正,有一天忘想好象沒放正,躺那就想這鞋放正沒放正啊,起來看看,放正了,放心睡覺了,這就是執著,這是小事,生活中我們很多執著,飯不香,衣服了
  • 愛自己的方式是放下執著
    它並不能幫助抵禦死亡的痛苦,相反,它成為痛苦的來源,所謂四大分離之苦,正是源於身體。 ——《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我們認為愛他人就關心他的身體,父母對孩子身體的在乎和執著自不必說:小的時候抱在懷裡生怕磕著碰著;成長過程中,怕他身體不夠健康而為他進行滋補;成人後,還是為了他的健康長壽而操心。但真正去觀察,絕大多數所作都起不到什麼作用,苦還是要他自己去受,而且他也會在過程中造下許多惡業。當我們一再強調愛自己和他人的身體時,卻恰恰做了損害身體的無義之事。
  • 要學會放下,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著
    要學會放下,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著1:你要明白,再燙手的水還是會涼,再飽滿的熱情還是會退散,再愛的人還是會離開,所以你要乖,要長大,不再張口就是來日方長,而要習慣走人茶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
  • 佛教:放下對布施的執著
    佛陀所有言教最終都是讓我們放下執著,菩薩道的六度首先就講布施,那麼菩薩的布施是要求做到三輪體空的,就是要求我們放下對布施的執著。布施要三輪體空,並不是教我們不要布施,而是教我們布施的時候不要執著有個「我」很偉大在做布施,也不要執著我布施了多少,也不要執著我布施給了誰。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平等的心去布施,才能真正捨棄內心的貪念。在布施時對布施的財物、布施的對象、對布施的『』我」的執著都舍掉。不執著一個「我」在布施,不執著「我」所布施的對象,也不執著所布施的財物,這叫三輪體空。
  • 禪修分享:為什麼執著是苦?難道執著善法也是苦嗎?
    執著於善惡之法,只要是執著的,一定有苦。凡夫在沒有三皈五戒之前,基本上是執著於種種的「貪嗔痴」惡法而產生的苦,那麼這個苦就會輾轉連綿,未來就會有種種的惡報。是現苦,就是初苦、中苦、後苦,一定是這樣的法。但是如果執著於善法,他苦不苦?有時也苦,連佛弟子之間也是會有爭論的,也會有不同的看法的。
  •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唯有自悟,才能自渡人生不易,活久了,再回頭望,你就會明白,歲月流逝的太快,曾經那些執著的東西,早以是過往雲煙。也許我們用一生去追尋的東西,到最後也不屬於你。一個人活得有多累,自己最清楚;一個人活得有多苦,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傷,只有自己受;自己的難,只有自己扛,那些心酸,那些疲憊,唯有自己知道。
  • 人生要學會放下,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著
    一個人生活得好不好,取決於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什麼事都要問別人,就算身邊高手環繞,智者輩出,人生依然會一塌糊塗。你期待什麼,什麼就會離你越遠;你執著誰,就會被誰傷害得最深。相聚就是離別的序幕,而離別就是相遇的本初。學會放下,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著。人生失意時,切記隨緣。心情不好時,當需涵養。心情愉悅時,當需沉潛。
  • 晨讀丨請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執著
    她尤其愛跟閨蜜董阿姨比,看著董阿姨家有、自己家卻沒有的東西,她總不自覺地眼紅,非要去分個高下。年輕時比誰長得好看、誰老公對自己好,現在老了,就開始比兒女。 董阿姨家的女兒找了個女婿,年輕有為、有車有房,人長得也帥氣。結婚後,兩人又住到董阿姨家,這讓董阿姨常說,自己白撿了一個兒子回家。
  • 佛教:「執著」是「業障」,能放下,就是離苦得樂
    在佛門中,佛教徒都為了「離苦得樂」的目標而奮鬥。也不但是佛門,每個人,無論有無信仰,都在追求人生的幸福。然而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花了很大了力氣,付出了很多努力,往往卻沒有收穫想要的結果,中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 放下執著(深度好文)
    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們總是痴迷失去的,而忽略了身邊的人或物。人生中遇到的任何事都不能太過執著,要學會放下。不要太過執著,因為那只是徒增自己的煩惱,傷人傷已,學會一切隨心,順其自然。
  • 放下執著,其實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我們覺得心中無法解脫,是因為不能放下。放下執著,同時放下那些欲望與不舍,把一切看淡,才能獲得解脫。我們因為執著不該執著的東西,因而經歷不該經歷的痛苦。生命就是這樣,人心之所以不安,是因為將自己寄托在了本來就不穩定也不真實的東西上,比如物質,比如金錢只有放下這種執著,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個身心疲憊的年輕人來到深山古剎前詢問高僧:「我分不清楚,到底什麼時候應該執著,什麼時候應該放棄。
  • 人生苦短,往事隨風,學會釋懷,放下過去,放過自己
    人生苦短,別把自己虧待,學會心疼自己,別想太多,別奢求太多,一直陪伴你的是自己。02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所以及時卸下你的累,讓往事隨風吹走吧。與其耿耿於懷,不如看淡得是,順其自然。人,學會放下是很重要的。人活一世,過於執著,禁錮的是自己。
  • 人生,接受無常,放下執著!
    人生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有些人闖進你的生活,有些人突然離去,學會接受命運的無常,放下所有的執著。無常是我們這一生的課題,你需要學會接受所有的離別,忍受得了所有的不如意,一切都需要坦然地去面對接受,在無常面前你我都改變不了什麼更阻止不了它的到了,因此我們要漸漸學會接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一切樂與悲。人生,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唯有接受。
  • 放下執著,看淡得失
    佛陀曾說過:「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說,眾生都有佛性,但因為妄想執著,很難顯露佛性、證悟成佛。佛教認為,一切煩惱和罪惡的根源皆是對自我的執著,故而有「為何團團轉,只因繩未斷」之說,這個「繩」就是指「執著」。執著的原因,往往是過於看重個人得失。如果一個人總想著個人得失,總是患得患失、難以自拔,必定會活得特別痛苦。
  • 佛教:世間萬般皆苦,唯情執著最苦
    這就是你說的情執、情慾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教我們放下,不要去執-著,尤其是情執,情執一定要放下,所謂放下,是停止無意義的煩惱執著,不是讓你放棄行為。而這個行為,需要有正確的思維去把握及控制,不能隨自己的欲望、妄想去自由發揮。放下的是錯誤的執著,而不是放棄手中、身邊的事情。
  • 鬆開拳頭,攤開雙手,放下執著
    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心放下了,快樂與幸福也就隨之而來了。我們越執著,對自己的傷害越大。如果我們不執著於快樂,快樂自然而然就來了;如果我們不逃避痛苦,痛苦自然而然就遠了;如果我們不沉迷於欲望,壓力自然而然就小了。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心放下了,快樂與幸福也就隨之而來了。
  • 要讓真心流露出來,就要放下妄想與執著。李雙林
    我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心不那麼難過,我不想傷害他,我也不可能傷害他,所以我們永遠不可能分開,但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心不會受傷?可能我寫得有些混亂,最近確實很困擾,希望得到老師的指點幫助,真摯感謝。提問時間:陽曆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上午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