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的煩惱,皆在一念之間

2021-03-02 梵音療愈

▾ 點擊收聽 ▾

時長:3'44''        星級:9.4

人生,一直在路上,在工作的路上,在生活的路上,在追求的路上。

若只是一味地前行,而不懂得適時的放下,又怎會不累呢?

世俗的憂慮煩惱,是永無止境的。

我們,所追求和想擁有的東西太多,身心背負太多,無法放下。

這一生,我們需要背負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名利,權力,感情,常常是欲罷不能,難以割捨,所以才會越活越累。

世上沒有,絕對的人和事,再厚的雲,也被風吹散;再長的夜,也會迎來光明;再大的困難,也終究會過去,握不住的,終究要放下。

人活得是一種心情,生活就應該學會去繁從簡,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正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你放不下的,是心中執念太深,心有不甘,或者心有後悔,心中有愧,對自己,對別人,自責,內疚。

人生路上,最難過的關卡,就是自己這關。

放不下,一切都難以自在,痛苦糾纏不休。

放下了,一切都如過眼雲煙,瀟灑自如。

其實,心傷一傷,就堅強了;情放一放,也就淡了。

不多想,不多念,不多問,不再糾纏,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慢慢淡下去,然後就放下了。

放下,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船到橋頭自然直,行至水窮路自橫,這種境界憑的是眼界和心胸。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面對無奈卻又必須去承受。


放下,才能卸下身心的重負,讓生命的旅途更加的輕鬆自在。

放下,即解脫,是從容,是淡然。

執,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世間所有的煩惱,皆在一念之間。

一念放,則快樂生;一念恨,則煩惱生;一年成佛,一念成魔。

緣起緣落,緣生緣滅,萬象皆為心造。

人生的很多困難,不在外界,而在於自己的內心。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內心的惻隱之心;人心為至惡之物,只因我們皆有嫉妒之情。

人最怕的,就是太多執著,想不開,忘不了,放不下,是痛苦,也是折磨。可是,這又能怨得了誰呢?只能怨自己!

不要逼自己去忘記,而是要嘗試著放下,去原諒,去釋懷,去解脫自己。心中執念不要太深,太重,淡一點,再淡一點,不要讓自己恨,不要讓自己怨,恨太滿,心會痛;怨太深,難快樂。

人生需要向前看,不要讓過去的痛苦佔據今天的快樂,在未來的路上還要繼續傷感,這樣的人生不值得。

忘不了的人,放不下的情,剪不斷,理則亂,執,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人生,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審時而拿起,度勢而放下。

人生的大智慧,不過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

放不下執念,又如何重生?想獲得重生,卻又苦苦糾纏!

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想要追求快樂,卻又要痛苦糾纏;想要尋找幸福,卻總是傷害不斷;想要得到解脫,卻又死死抓著不放。

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是庸人自擾。

因為,我們在該拿起的時候,考慮太多而錯過了機會,該放下的時候,糾纏太久而無法斷然。

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翻,翻落了灰塵會迷了雙眼,而辨不清真假;執著過度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苦楚,是你的,不是你的,越是緊握,越容易失去。

人生,贏就贏在你敢於放下,放下是結束,更是新的開始,不要讓過去成為現在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

覺得不錯,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世間煩惱,皆在一念之間,執念,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01塵世間,太多內心痛苦的人,大多都是執念太深,想要快樂,卻又要與過往苦苦糾纏;想要幸福,卻總是用念念不忘為難自己;想要解脫,卻又死死抓著曾經不願放手。我們對自己執著的人和事物付出過多的愛,最終只能讓自己痛苦,世間的愛恨情仇變化無常,我們卻被自己的執著遮住了眼睛,蒙住了心竅。放不下,一切都難以自在,痛苦糾纏不休,時間在變,人也在變,背不動的,要學會放下;傷不起的,就要看淡;想不通的,就別糾纏;得不到的,那就放手;贏不了的,那就願賭服輸。
  • 人生路漫漫,皆在一念之間
    似乎世間一切的美好,皆與自己無關。其實,每個人都有其幸與不幸的一面。很多時候,在你仰望他人的同時,他人亦在仰望著你。學會感恩生活贈予我們的一切,感恩人生的充盈豐足,迷人的花香才能綿綿不絕,長陪於身。攜一顆清淨之心看待這世間,以一顆快樂之心努力過日子。再幸福的人兒,會遇到煩心之事。世間優劣並存,善惡有報。你所在意的,便是你心之所念的。天堂抑或地獄,皆在一念之間。人生起起落落,悲喜時刻輪迴,不必抱怨,隨心隨性。
  • 一念之間,萬水千山.
    文字:碑林路人   誦讀:扎西德勒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一念一念,走過春秋,經過波瀾一念一念,山河俱在,歲月漸短一念之間,有多少距離,有多少生死,又有多少磨難。有些遙遠,有些離別,有些苦痛,其實都在一念之間。我閉上眼,讓生命的畫卷一頁一頁從心頭翻過。
  • 佛教:世間萬般皆苦,唯情執著最苦
    佛說,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心是蓮花開。人生一世,也是一場修行,人與人之間是修行,錢財名利是修行,修行人生邊修邊行,有些人,何必苦苦念;有些事,何必苦苦愁。
  • 佛說:執著與放下,就在一念之間
    文|上官青曼人生本過客,不為往事憂人生很快,轉眼一瞬間,能活著,便是慶幸,世間繁華三千,與你而言只是路過的風景;名揚天下,名流千古,也不過是一種虛名。煩惱絲三千,看淡看開,便是晴天生活如一場修行,修的事一顆心,接受愛而不得的,改變能改變的,人生的遺憾看開,改不了,就順其自然。有些人就喜歡庸人自擾,什麼憂愁都往心裡灌,什麼煩惱都往心裡裝,不知道為心靈解壓,不知道給自己減負。
  • 塞翁失馬說明:世間事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悲喜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其實,世間事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因為人生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際遇,都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好機會,一個是壞機會。不過,好機會中,常常藏匿著壞機會;而壞機會中,又常常隱含著好機會。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樣的眼光、什麼樣的心態和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它。
  • 一念起萬水千山皆有情,一念滅滄海桑田已無心
    只在呼吸之間。最後誰都要兩手空空地走,人生苦短,何必自尋煩惱,折磨自已。人生能有多複雜,是誰亂了紅塵,是誰擱淺了幸福,人生當是越簡單越快樂。世間萬相皆由心生,一念起萬水千山皆有情,一念滅滄海桑田已無心。
  • 愛與不愛,有時只在一念之間
    「愛與不愛,只在一念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渴望,我不清楚你,但是我知道,你的心裡必然有愛情的位置,因為這也是我心裡的渴望。可是,我們應該明白,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 【智心悲願】師父是唐僧:如何超越這世間的愛恨悲歡?——放下執念,選擇從輪迴中離場!
    問:為什麼親人之間會因為得失而反目?答:因為是人。問:為什麼情人之間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怨毒?答:因為是人。問:為什麼朋友之間會因為利益而陌路?答:因為是人。問:……答:因為是人。初心一念,與人實難守恆也!無論對之於何人何事何物,初心若失,則一切對你來說必然面目全非。在相裡轉的眾生,不明白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其實是在告訴你,(凡夫)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靠不住的。很多時候,你的「感覺」,不過是「幻覺」。
  • 佛教:兩種方法,讓你了卻煩惱,所有的「業障」消除
    煩惱是在塵世間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煩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眾生內心的無明所致,而這些無明導致人們愚昧中產生無盡的煩惱和業障。佛陀在開悟後遍觀世間,發現人皆有佛性,要想破開無明,首先得產生般若智慧。
  • 煩惱皆由心生,凡事請看淡
    人世間的「煩惱」,推不開,亦躲不掉,想把它們拒之門外,卻發現太難。我們只能學會去克服它,去接納它,看淡它。那些甩不掉,拋不開的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事想得太多,事態會變得複雜;放不下的過往,會成為我們人生路上的絆腳石;看不開的事,會成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時光匆匆,經年之後,那些曾經看不開,放不下的憂愁和煩惱,它在生活中悄無聲息的成為了過去。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現實啟迪意義
    在《金剛經》裡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告訴我們諸相不是真的,相併不是不存在,而是幻有、是假像,並非真有。我們感覺到的一切相都是真實的,可是佛菩薩卻告訴我們眼前這一切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必不執著,我們把這些幻相誤以為是真實的,所以處處執著,這是自找苦吃。
  • 淨慧法師: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生活禪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飯也是生活,工作也是生活。生活禪的中心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覺悟人生,所以能夠安住在當下;奉獻人生,所以能守一不移。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種奉獻。一念迷是眾生,一念悟就是佛很多人以為信佛就是信神。其實不相信有神可以,但要相信有佛,因為佛就是你自己。
  • 火爆玉雕圈的題材「一念之間」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人物賭場上的一念,可能關乎全家的得失,大人物的一念,關乎國計民生。所以一念雖小,卻要慎重,這也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一直強調「人之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的原因。一念之間的和田玉題材也是表達這個道理,它來自佛教用語,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似,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要警醒世人保持本心。一念就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寫照,有惡的念頭要及時損止,保持原則不要迷失自我。
  • 人生而平等,世間富貴皆是空,快樂一生才值得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大般涅粲經》佛與眾生的差別僅僅在於覺與不覺,也就是說世間所有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一念覺即是佛菩薩,一念迷即是凡夫。無獨有偶,中國由孔子開創的儒家,也認為人人都有成聖成賢的可能性,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因人人都有善根即四端之心。「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說的是一個人想成為有仁德的人是不需要依賴外在條件的,只要我們發心努力要成就自己的德行就一定能夠實現。
  • 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上)
    在《勝鬘經》裡面也提到一念無明就是四種住地煩惱。什麼是四住地煩惱呢?就是見一處住地、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無色界愛住地。什麼是「住地煩惱」的意思呢?首先我們來講一下,「地」就是境界的意思,「地」也有心地的意思。住地就是覺知心所住的境界,覺知心住在四種煩惱的境界,就稱為四住地煩惱;或是煩惱住在眾生的心地當中,也稱為四住地煩惱。
  • 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迷和悟的界限,就在那一轉念間
    你想升天堂入地獄,是由你自心一念所造的,你心想升天堂,別人沒法拖你下地獄;你要下地獄,別人也無法硬拉你上天堂。天堂與地獄,從世間的差別上來說距離非常遙遠。然而,天堂和地獄真正落實到我們的心行上,可能只是一念之差。如果我們處在膠著狀態,這就是煩惱。
  • 佛教:好震撼,煩惱的根源是這樣的!一念偏執,當斷,當離,當舍
    此一念偏執,當斷,當舍,當離。執著的人常常容易陷入煩惱,生活總是糾結於得失之中而不幸福,其實人可以活得輕鬆開心,順其自然,不為環境所拖累,就像魚在水裡自由自在暢遊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鳥乘風飛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風的存在。心若執著,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願你歷盡千帆,不染歲月風塵。
  • 佛說:有福的人,身上常有四個特徵,萬物皆由心造,不過一念之間
    01卷首語佛說:萬物皆由心造。有時候,苦與樂,不過是一念之間,就看你怎麼看待罷了。有人把苦,看成是攔路虎;有人卻把苦,看作是墊腳石。同樣的半杯水,悲觀的人,哀嘆只剩半杯;樂觀的人,慶幸還有半杯水。人生在世,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一鳴驚人、出人頭地,甚至夢想天生掉下餡餅,恰好砸在自己的頭上,但是成功並非偶然,那些越來越成功、越來越有福的人,身上越有四個特徵,品行高尚,你有幾個呢?
  • 所有的煩惱,都有解藥!
    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何必在煩惱中度過餘生?這世上所有的煩惱,都有解藥,這解藥,就是你自己!如果可以做到,心不為外物所動,煩惱自然無處著身。心亂一切皆亂,心安則一切皆安。無論人生成敗也好,悲歡離合也罷,當人心不被外物所擾,自然會避免掉很多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