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一個有故事的歐洲百年咖啡館,你去過幾個?

2021-02-17 尚外出國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位維也納藝術家寫給朋友的一張便條,從中可以看出咖啡館在歐洲人心中的位置。

咖啡館既神奇又舒適, 好像「避難所」一樣,暫時抵擋世間風雨。咖啡館更是文人政客,交流思想的俱樂部和心靈港灣。

歐洲百年咖啡館,一個比一個有故事。

「一家咖啡館的外景,有被藍色夜空中的一盞大煤氣照亮的一個陽臺,與一角閃耀著星星的藍天。我時常想,夜間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氣,顏色更加豐富。」——梵谷

1888年,梵谷在朋友推薦下來到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Arles),他很快就愛上了這個城市。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使他 「瘋狂」,也使他的創作進入了高峰期。他的很多經典之作,都在這裡創作而成,包括這幅《夜間的咖啡館》。

梵谷《夜間的咖啡館》

梵谷借住的阿爾加薩咖啡館(Café de la Gare),位於形式廣場(Place du Form),由於通宵營業,因而被稱為「夜間咖啡館」。梵谷在阿爾勒時,著手在畫布上描繪燦爛的星夜。入夜後,他便支起畫架,把一圈小蠟燭固定在帽沿上,借著燭光描繪星空。他漫步在村中街巷,不時在路燈下停住腳步,捕捉夜空的景色,星空猶如閃光的藍色布幕,襯託著黑黝黝的屋頂和房舍。偶爾從敞開的門裡,瀉出一道黃色燈光。

這是梵谷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歡的藍色與黃色作為主基調。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畫中的夜晚並沒有給人壓抑之感,而是多了幾分和諧歡暢。那時梵谷的心情應該是自由快樂的,暫時忘卻了生命的孤獨。

藍色與黃色向來是梵谷的最愛,這兩種對比色,一個訴說著恬靜的心情,一個代表著喧鬧的氣氛,在這幅畫中,即便靜謐的藍色夜晚將至,但由鵝卵石鋪成的廣場,在黃色調的燈光下,依舊展現著人們的歡樂與活力。

在梵谷完成此畫的100多年後,這家咖啡館一直是阿爾勒人們飲酒的地方,現在被稱做梵谷的咖啡館,仍舊保留著那黃色的雨蓬和所有的東西。

身世顯赫的希臘咖啡館位於羅馬西班牙廣場附近的康多提大道(Via Condotti),是羅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咖啡館。大理石桌,沙發座椅,身著燕尾服的服務生,無數鏡子,時光倒流的錯覺讓人仿佛置身於1760年的典雅中。

濟慈、拜倫、雪萊、易卜生、蕭邦、李斯特等都是這裡的座上賓,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作「塔裡夫斯的公主」也是在此完成的,甚至連當時的國王和教皇也曾光顧。

希臘咖啡館是一間深而細長的多廳結構。進入咖啡館首先是為那些匆匆而來,時間寶貴的人準備站著喝咖啡的櫃檯。咖啡客們排隊點要各種咖啡,付帳後,等待咖啡燒好後便站到一旁邊喝邊聊,然後匆匆離去。而對那些時間充裕,打算消磨時光的人,他們一進咖啡廳就會往裡面走,或者找一個沙發坐下,或者圍坐在玻璃圓桌邊。一會兒就會有身穿黑色燕尾服的侍者過來為你點飲品。

菜單

廳內的牆是紅色的,上面掛滿鑲著塗金畫框的名畫,名人的手跡和寬大的鏡子,加上牆壁上歐洲古典壁燈的照耀,使各廳非常明亮。顧客們邊喝咖啡邊看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行人也時常注目於他們,分不清誰是觀眾,誰是顧客。

義大利的咖啡館是個社交場所,它創造了一個公共空間,拉平了階級等級區分,隨著價格的降低,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去喝一杯參與閒談。很多新聞都是從咖啡館中流傳開來的。想了解義大利,咖啡館是第一課,但你必須要學著像是一個當地人。生性開朗的義大利人,在喝咖啡問題上,卻有著嚴謹的規矩。總的來說,espresso是一天24小時候都使用的,但你想點cappuccino,那就必須要在上午的10點半以前。

「咖啡館櫃檯就是民眾的議會。」擅寫社會百態的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曾寫道。法國大革命、啟蒙運動、存在主義等政治、社會、文化思潮都是從咖啡館走向社會的。

普羅科普咖啡館(Le Procope)位於塞納河左岸,1686年開店,號稱巴黎第一家咖啡館,今天,這裡依舊保持著古樸典雅的傳統裝飾。18世紀的盧梭、伏爾特、狄德羅喝過這兒的咖啡,他們甚至就是在這裡寫下了那些成為著作的歐洲啟蒙運動思想。

圖片來自官網:www.procope.com

還不止如此,以下的這些「名字」會讓你相信來Le Procope喝咖啡簡直「約等於」感受法國近現代史:法國革命三巨頭羅伯斯庇爾、丹東和馬拉在這裡討論對社會變革的思考;19世紀的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坐過這兒的木椅;20世紀的加繆、海明威踢破了這兒的門檻。

這個歷史悠久的咖啡館裡發生過很多的逸聞趣事,其中一件與拿破崙有關。這位在法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他還沒有發跡前,酷愛巴黎的咖啡館,常流連其中。一次,他來到普羅科普咖啡館,喝著醇厚的咖啡,享受著文雅浪漫的氣氛,久久不肯離去,在他喝足了咖啡,結帳時才發現,錢包裡的錢遠遠不夠付那一杯杯美味的咖啡,就在他尷尬之時,靈光一閃,拿起放在桌上的軍帽向店家走去。從此,在普羅科普咖啡館中,人們看到一頂黑色的軍帽被作為飾品陳列在了玻璃櫥窗中,也成為這裡最響亮的招牌廣告。

如果你在歐洲,學著和歐洲人一樣,感受被咖啡環繞的慢節奏生活,除了義大利和法國,另一個國家——西班牙的咖啡也有非常有趣的歷史和故事,只需喝一口咖啡,閉上眼睛與達利、海明威、畢卡索來一場隔時空的「相遇」。

希洪咖啡館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文藝咖啡館,開業於1888年5月15日,老闆是阿斯圖裡亞斯人古梅辛多•戈麥斯(Gumersindo Gómez),以家鄉希洪(Gijón)命名。

拉蒙·卡哈,圖片來自網絡

希洪咖啡館位於西班牙國家圖書館對面,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命運的安排,這裡在各個不同時期成為重要人物的聚會場所,例如聖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Cajal,1852-1934,190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佩雷斯•加爾多斯(Pérez Galdós,1843-1920,被譽為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瓦耶•因克蘭(Valle-Inclán,1866-1936,20世紀西班牙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í,1904-1989, 超現實主義畫家) 、加西亞•洛爾伽(García Lorca,1898-1936,著名詩人,達利摯友)、

布努埃爾、洛爾迦和達利,圖片來自網絡

路易斯•布努埃爾(Luis Buñuel,1900-1983, 電影導演,達利摯友 )、華金•索羅亞(Joaquín Sorolla, 1863-1923, 印象派畫家)、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1916-2002,198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的女間諜瑪塔•哈裡(Mata-Hari,1876-1917)也曾到過這裡。

著名女間諜瑪塔·哈裡,圖片來自網絡

Els Quatre Gats en Barcelona

還記得《午夜巴塞隆納》裡「不靠譜藝術家」安東尼奧邀請兩個美國女孩維姬和克裡斯汀娜一起出遊的咖啡館嗎,那就是著名的巴塞隆納「四隻貓」咖啡館,當年畢卡索等西班牙現代主義藝術家常年聚會的地方。西班牙著名暢銷小說《風之影》一書中也多次提到這座古老的「四隻貓」咖啡館,是書中主人公達涅爾的父親與母親相識相戀的地方。

《午夜巴塞隆納》劇照

「四隻貓」位於老城Montsió街3號的馬蒂之家(CasaMartí),是藝術家拉蒙•卡薩斯•卡爾沃和佩雷•羅梅烏在1897年開的,店名的意義很簡單也很謙遜,出自一句西班牙的諺語,「四隻貓」通常被用來形容很少有人光顧的地方。自開業起,就成為巴塞隆納現代主義先鋒派藝術家們鍾愛的場所。

牆上掛著卡薩斯的作品,

圖片來自www.spain.info

1898年春天,畢卡索在青年詩人的介紹下加入「四隻貓」俱樂部,那時的「四隻貓」已常有藝術家、政治激進人物、詩人等各色人等在此通宵達旦。當時畢卡索才18歲,無錢更無名,卻因為獨特的氣質和才華很快成為「四隻貓」的中心人物。

畢卡索設計的菜單,圖片來自網絡

1888年伊魯尼亞咖啡館開業,是潘普洛納(Pamplona)全市第一家使用電燈的場所。閃亮的燈具,高高的天花板和大鏡子,將這個奔牛之鄉點亮。

曾經光顧過這裡最著名的客戶無疑是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

據說他在這家咖啡館開始創作《太陽照常升起》、《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等作品。如今人們來此喝咖啡時,可以想像一下作家專心致志在紙上捕捉永恆故事的畫面,順便「問候」下倚在角落的海明威雕像。

圖片來自官網:cafeiruna.com

始建於1887年的商業咖啡館是馬德裡最古老的咖啡館。2017年3月許多媒體的頭條新聞就是這家百年咖啡館的重新開業。

安東尼奧•馬查多(Antonio Machado,1879-1939, 被譽為活在詩歌中的詩人)、哈迭爾•龐塞拉(Jardiel Poncela,1901-1952,劇作家,以諷刺和黑色幽默為武器針砭時事)和路易斯•加西亞•貝爾朗加(Luis García Berlanga,1921-2010,電影導演)等文人都是這裡的常客。除了地道的咖啡,這裡還提供馬德裡傳統午餐和晚餐。

圖片來自網絡

Café Novelty en Salamanca

薩拉曼卡馬約爾廣場是這座大學城最熱鬧的地方,而位於廣場2號的新潮咖啡館(Cafe Novelty)是薩拉曼卡最古老的建築之一,1905年開業,作家託倫特•巴耶斯特(Torrente Ballester,1910-1999,塞萬提斯文學獎得主)的雕像耐心地坐在這裡等待著人們來這家歷史悠久的咖啡館裡喝一杯。 

國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 1902-1931年在位)曾在此舉辦過私宴;這裡是西班牙國家廣播電臺的誕生地;是託倫特•巴耶斯特、烏納穆諾(Unamuno, 1864-1936,西班牙98代文人代表,薩拉曼卡大學校長)等名人的聚會場所……

薩拉曼卡作家巴耶斯特,圖片來自網絡

2019年西班牙電影導演阿曼巴(Alejandro Amenábar)的新作《戰爭未了》(Mientras dure la guerra)主人公就是西班牙內戰時期烏納穆諾在薩拉曼卡的故事,電影的外景地之一就在新潮咖啡館。

來到這家百年咖啡館,見到精美的藝術作品、裝飾著精美金箔的牆壁和20世紀初的老家具,這一切令人感覺時光倒流,回到1912年開業之初。

這裡是加的斯(Cádiz)文人政客最喜歡的咖啡館,著名的作曲家曼努埃爾•德•法雅(Manuel de Falla,1876-1946,加的斯人)就曾在這家咖啡館舉辦了人生首場音樂會。

圖片來自官網:www.caferoyalty.com

開業於1903年的這家百年咖啡館位於畢爾巴鄂頗受歡迎的阿爾比亞花園(jardines de Albia),走進伊魯尼亞咖啡館,最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瓷磚和獨特的穆德哈風格裝飾。 

圖片來自www.spain.info

1980年被《歐洲咖啡館指南》(Café Crème Guide to the Cafés of Europe)授予西班牙最佳咖啡的榮譽。除了享受舒適的氛圍和品嘗美味的咖啡外,強烈推薦品嘗這裡的摩爾肉串(pintxo moruno)。

商人曼努埃爾•桑切斯•迪杜拉(Manuel Sánchez Dindurra)於1898年為希洪市建造了一座新劇院,該劇院的咖啡館就是神話般的迪杜拉(Dindurra),是阿斯圖裡亞斯地區最重要的咖啡館之一,也是文人墨客的俱樂部。

迪杜拉咖啡館之於希洪,就相當於馬德裡的希洪咖啡館,巴黎的花神咖啡館。

圖片來自網絡

歷經滄桑的迪杜拉咖啡館2014年重新向人們張開雙臂。特別推薦這裡的苦艾酒(vermut)和正餐。

部分內容源於西班牙國家旅遊局(ID:SpainTourismBeijing)

西班牙非盈利居留移民辦理優勢

 性價比高:零投資成本,無強制性投資要求,租房即可移民

 申請簡單:無語言、學歷、技術、商業背景要求

 辦理快捷:整個辦理流程只需3-6個月,一人申請,全家移民

 享受福利:享受西班牙公立教育、醫療等福利,可暢行歐盟含法國、德國、瑞士等26國

 子女受益:孩子可以就讀當地最優質的國際學校、雙語學校或者免費公立學校,回國高考享受華僑生待遇,在西班牙出生的子女,一年後可直接申請西班牙國籍

 可入籍:持西班牙非盈利居留卡,滿足一定居留條件,可申請西班牙永久居留,甚至西班牙國籍

西班牙自2013年起頒布了「50萬歐元投資移民」法案——在西班牙境內投資(一套或多套)不動產(住宅、商鋪、車庫、土地等),總計投資額達到50萬歐元,主申請人和附屬申請人即可獲得「西班牙投資居留卡」,獲得歐洲居民身份。只要維持50萬歐元的不動產,該身份永久可續。

西班牙投資買房移民辦理優勢

 辦理快捷:投資移民辦理速度最快的國家,全程僅需7個月,最快3天獲批,一人辦理,全家移民

 申請簡單:年滿18周歲、購買50萬歐元不動產、無犯罪記錄即可申請,無排期,無移民監,無經商、無語言、無學歷要求,免面試

 暢行歐洲26申根國:可在當地工作、創業、生活、學習,享受西班牙公共教育、醫療等福利,護照免籤188個國家和地區

 子女教育:享歐盟優質低價的國際學校或免費公立教育,回國高考享華僑生待遇

 永久產權:購買數量、類型均不限,房產可出租賺收益,永久產權,世代相傳

 收益穩健:高性價比、穩定安全的投資目的地國,旅遊王國,投資房產收益穩定

相關焦點

  • 三百年的花神咖啡館面臨倒閉!它見證了歐洲歷史的風起雲湧
    每一個去威尼斯的旅人,都會慕名在花神咖啡館駐足。 這家咖啡館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歐洲文藝史的變遷。自1720年開張以來,一直是作家和藝術家們的心頭好。印象派名家莫奈、著名作家海明威、著名導演卓別靈還有普普藝術發起人安迪華荷,都曾是這間咖啡館的座上賓。上個月月底,它剛度過300周年生日。
  • 全球最值得去的百年咖啡館,你喝的每一口都是故事與歷史
    本期帶你領略世界上最具歷史和傳奇意義的咖啡館,醇香的咖啡與動人的故事相得益彰,記載著曾經的輝煌歷史,也訴說著無數的人文往事。「花神」留下無數傳說和故事,更有《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這部直接命名的傳記電影,講述波伏娃與薩特的傳奇故事。
  • 【品味生活】去過這6家咖啡館,才叫真的去過咖啡館!
  • 不可錯過的馬德裡百年美食老店,你去過幾家?
    從百年老店到最先鋒派的米其林,應有盡有。馬德裡仿佛是一張鋪好的盛大餐桌,所有人都可以圍坐而上、享受其中。即使是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在你的舌尖上碰撞出火花!近日,馬德裡推出了百年老店手冊,盤點了位於馬德裡的十二家歷史超過百年的餐廳&酒館,我們一起來看下吧~你去過哪幾家呢?沒去過的小夥伴趕快馬住,之後去打卡呀!
  • 探訪歐洲百年咖啡店之--布拉格:卡夫卡的盧浮咖啡館
    咖啡館在歐洲,是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的一個文化傳承載體,一個不可或缺的細胞。
  • 電影、美劇、動畫、太空……這些主題咖啡館你去過幾家?
    主題咖啡館區別於傳統的咖啡館,一般具備獨特的風格,能吸引特定喜愛人群和小資派的光顧。因此,選擇主題咖啡館可以迅速獲得消費者信賴,市場潛力大。下面推薦的這幾家主題咖啡館,對電影、美劇和動畫發燒友們來說,非常友好,即使帶著孩子一起,也能安靜喝一杯咖啡。
  • 懂咖啡的人必去的八家德國百年咖啡館
    四百多年來,「在咖啡館見面」成為歐洲人不變的社交方式,於是有了奧地利詩人彼得·艾騰貝格(Peter Altenberg)的那句名言:「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裡;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說起德國的咖啡文化,或許沒有遙遠中東古國的深厚底蘊,也不及受哈布斯堡王朝貴族氣息浸潤的奧地利,但在德國各地依舊散落著眾多百年咖啡老店。
  • 歷史的味道:西班牙百年咖啡館
    咖啡館更是文人政客 交流思想的俱樂部和心靈港灣。 西班牙這8家百年咖啡館 見證了這些歷史上的 相遇和相聚。
  • 推薦 懂咖啡的人必去的八家德國百年咖啡館
    四百多年來,「在咖啡館見面」成為歐洲人不變的社交方式,於是有了奧地利詩人彼得·艾騰貝格(Peter Altenberg)的那句名言:「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裡;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說起德國的咖啡文化,也有相當長的歷史,因此德國也擁有眾多百年咖啡老店。
  • 2000W造了一個復古咖啡館,17W一臺的咖啡機衝咖啡,僅僅是壕?
    CIAO UNCLE復古咖啡館  對於老趙來說  是他幾年來攢的寶貝的倉庫  上百年的銀器、美國老式收音機  「會說話的機器」愛迪生留聲機  復古老爺車、古董點唱機、琉璃畫..    國外超精準的稱重機  「猜猜這稱啥的,猜對了送你!」  逛到他的工作檯,拿出個汽車大燈  「猜猜這嘛用,猜對了送你!」
  • 近代歐洲咖啡館,藏著一部歐洲社交史
    1645年,威尼斯誕生了歐洲第一家公開的街頭咖啡館。1663年,倫敦的咖啡館數量達到82家;1700年後暴增至3000多家,對於一個擁有6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這意味著每200人就有一家咖啡館。18世紀前期,倫敦及周邊地區共有8000多家的咖啡店。倫敦作為世界「咖啡之都」,不僅在歐洲大陸,在奧斯曼帝國也是盛名卓著。
  • 歐洲動畫百年4O佳【估計你一個都沒看過】
    榜單內容而言,我個人喜歡的歐洲動畫幾乎全部上榜,還包括若干早有耳聞,未得一見的神作,對我而言是極好的搜影指南。每一個喜歡動畫與歐洲電影的朋友,都不應該錯過的榜單。當然,這決不是說該榜單就是完美的,比如作者選擇了西維亞•喬邁的"魔術師",卻略過了更方面都更加優秀也更加原創的"瘋狂約會沒美麗都",這是我無法贊同的。
  • 這12家百年咖啡館,最年輕的也118歲了
    不在咖啡廳裡,就在去咖啡廳的路上。」如果你去歐洲旅行,不能錯過歐洲的咖啡文化。在那兒,百年以上的咖啡廳並不罕見,你轉過街角進入的那家,可能曾是海明威寫作的地方;你坐著的角落,可能也曾坐著貝多芬、畢卡索、徐志摩這些和你一樣的客人…… 最知名的12家古老咖啡廳,每一處香氣四溢中都暗藏著一部「近代史」、每一個都有令人忍不住追憶的美麗故事。
  • 漫步歐洲,鑽進咖啡館
    咖啡館在我心裡,是精緻的味覺道場,是精神美感的聚合。午後,於咖啡館坐定,待香氣縈繞,便覺清醒萬分,仿佛從一個混沌世界過渡到神清氣爽的國度。高樹下的明亮玻璃房,陽光漏過樹葉,在地面留下剪影。薄荷綠的Vintage彈珠機、裸粉色的投幣式點唱機充滿童趣;淺桃紅和鼠尾草綠的復古椅子,再次印證了Wes Anderson對高飽和色系的偏執;連洗手間的通道都有種戲劇性的對稱美感。延續50年代義大利的氣質,咖啡館裡的食物大份且好吃得真實,滿滿幾頁的雞尾酒單,只消幾歐元便可喝到一杯金巴利力嬌酒,還會附贈兩三份小食,甜蜜而不輕佻。
  • 歐洲咖啡館就是一部歐洲文化史,它承載了一群世界偉人的青春!
    文/咖啡小芝士 歐洲咖啡館就是歐洲文化史,它承載了一群偉人無人問津時的青春! 從歐洲第一家街頭咖啡館佛羅倫斯誕生,「我們咖啡館見」就成了歐洲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一直持續了300多年。
  • 清邁 | 咖啡控必打卡的特色咖啡館,你去過幾家?
    走在清邁街頭,咖啡館隨處可見。不管是消暑,約會,還是看書工作,總有一間咖啡館能滿足你,讓你身心愉悅。
  • 每所大學,都應該有這樣一個咖啡館
    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大學時光,都會被時光之水不停衝刷,很多故事都會慢慢淡忘。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青春無處安放」。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存放我們的青春故事和記憶?這是一個偉大的命題,讓人望而生畏。而鄭州的一位中年人,卻試圖去完成這個命題。
  • 一個旅日寫作者的東京咖啡館清單
    明治時期的許多文豪都愛去咖啡館,一呆就是半天一天。銀座有一家老店Cafe Paulista,當年曾是許多著名文學家流連之地,芥川龍之介、菊池寬、與謝野晶子等,都對這裡的巴西咖啡青睞有加。另一家在淺草的Angelus則是小說家川端康成和池波正太郎常去之處,那裡有一種「梅酒咖啡」,是梅酒和咖啡的奇妙混合,非常少見,據說非常美味。
  • 為什麼我們都有一個開咖啡館的夢想?
    現在回想那個味道和口感很一般,但好奇心萌動,自此對咖啡有了興趣。我正正經經喝到現磨咖啡還是在大學。當時學校裡有兩家咖啡館,裝修都很有腔調,我們做小組作業或是為了追求靜逸卻不靜默的學習環境,常常會去咖啡館裡待上一整天。
  • 咖啡地圖 | 這12家百年咖啡館,最年輕的也118歲了
    不在咖啡廳裡,就在去咖啡廳的路上。」如果你去歐洲旅行,不能錯過歐洲的咖啡文化。在那兒,百年以上的咖啡廳並不罕見,你轉過街角進入的那家,可能曾是海明威寫作的地方;你坐著的角落,可能也曾坐著貝多芬、畢卡索、徐志摩這些和你一樣的客人……  最知名的12家古老咖啡廳,每一處香氣四溢中都暗藏著一部「近代史」、每一個都有令人忍不住追憶的美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