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咖啡館就是一部歐洲文化史,它承載了一群世界偉人的青春!

2021-01-07 騰訊網

文/咖啡小芝士

歐洲咖啡館就是歐洲文化史,它承載了一群偉人無人問津時的青春!

從歐洲第一家街頭咖啡館佛羅倫斯誕生,「我們咖啡館見」就成了歐洲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一直持續了300多年。並從這裡開始,咖啡跟隨生活好不招搖的席捲世界。

在義大利,有這麼一句話,每個在義大利旅行的女人都要留意兩件事,一個是義大利男人,另一個就是義大利咖啡。他們覺得,男人就要像一杯好咖啡,強勁又充滿熱情!

義大利把咖啡放進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文字遊戲裡,他們說咖啡館是一個讓你嗅到遠方香濃、找到長久儲存的芳香、聽到不褪色的心聲的地方,在咖啡館,你能觸碰到記憶的酸澀,守候四季的變遷。

在義大利打包一杯咖啡並不容易,因為義大利人對咖啡有一種情節,就是如果用塑料杯裝咖啡,就是對神靈的褻瀆,所以在以前無論如何,店員們都會勸你留在店裡把咖啡喝完再走,所以義大利人喝咖啡一般都很快,有時候最多只需要5分鐘時間。

現在的義大利仍然流行站在吧檯把咖啡喝完就走的習慣,而且如果你坐下來喝咖啡的話,很可能會多收你5倍的價格。

到了法國,咖啡除了帶有沉重的歷史積澱,還充滿了文化氣質。法國的第一家咖啡館開在巴黎,名叫普羅可布咖啡館,這裡留下了很多驚世名人的故事。

一位德國的音樂詩人在寫給父親的信中提到了他在法國感受到的咖啡館,他說「那是個奇特的地方,充滿了稀奇古怪的、看上去有點可怕的人物,這裡的房間很暗,也很狹窄,只有八九步寬,只有一邊可以吸菸,...客人們互相談論,相當粗魯直率,喝著咖啡談論詩和藝術...」

這些稀奇古怪的、可怕的人正是後來影響幾代世人、有著傳世之作的偉大藝術家、作家、思想家,像巴爾扎克、雨果、左拉、伏爾泰等等。而伏爾泰常常自己一次連續喝掉40杯咖啡加巧克力。

咖啡館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靈魂思考和對話的空間,在很多咖啡館,雖然沒有酒精,但卻讓人陶醉其中。

到了20世紀初,巴黎類似的咖啡館比比皆是,處處顯示著塞納河畔厚重的文化底蘊。畢卡索、佛洛依德、海明威、凡·高等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青春回憶。

曾經剛到法國一無所有的畢卡索,請求能用自己成名之前的話更咖啡館老闆換生活所需,最終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如今在蒙巴納斯街的一家咖啡館,還留著海明威常做的椅子,椅背上有個刻著他名字的銅牌,店裡還留著一道名叫「海明威胡椒牛排」的招牌菜。

海明威曾經這樣評價巴黎,「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時去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到哪裡,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些咖啡館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歐洲文化史。

歡迎關注咖啡小芝士,陪你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三百年的花神咖啡館面臨倒閉!它見證了歐洲歷史的風起雲湧
    每一個去威尼斯的旅人,都會慕名在花神咖啡館駐足。 這家咖啡館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歐洲文藝史的變遷。自1720年開張以來,一直是作家和藝術家們的心頭好。印象派名家莫奈、著名作家海明威、著名導演卓別靈還有普普藝術發起人安迪華荷,都曾是這間咖啡館的座上賓。上個月月底,它剛度過300周年生日。
  • 近代歐洲咖啡館,藏著一部歐洲社交史
    1645年,威尼斯誕生了歐洲第一家公開的街頭咖啡館。1663年,倫敦的咖啡館數量達到82家;1700年後暴增至3000多家,對於一個擁有6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這意味著每200人就有一家咖啡館。18世紀前期,倫敦及周邊地區共有8000多家的咖啡店。倫敦作為世界「咖啡之都」,不僅在歐洲大陸,在奧斯曼帝國也是盛名卓著。
  • 歐洲咖啡館文化的回歸
    隨著疫情趨緩,近一個月來,從巴黎到羅馬,從巴塞隆納到維也納,從維爾紐斯到塞拉耶佛,一度瀕於寂滅的歐洲咖啡館文化,開始逐步回歸。重拾快樂時光花神咖啡館重開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一喜悅。他說,咖啡館、餐館恢復營業,標誌著法國人重拾快樂時光。
  • 探訪歐洲百年咖啡店之--布拉格:卡夫卡的盧浮咖啡館
    在歐洲,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傳奇的咖啡店,雖然有的看起來那麼不起眼,店主都是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傳人,在這樣富有歷史感的店裡,或許你此時坐的位置,就是當時著名的大咖們高談闊論的所在。這家被視為「世界著名畫廊」的咖啡館,隨著時代變遷而飽經滄桑,1948年,咖啡館內所有的家當都被扔出穿外,扔到了Narodni的大街上,導致咖啡館關閉。直到1992年,當時毀壞的啟屋在原址重建是,這個文化熔爐才得以恢復。
  • 一本真正的歐洲「自傳」《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這本書帶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回顧了歐洲文明的起落:近5個世紀以來,歐洲的文化繁榮、社會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的紀錄,一個邊緣、貧瘠的地區,成為世界文明中心,構建民族國家與全球帝國,主導了現代世界秩序,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歐洲的繁榮在未來能否延續。
  • 看遍這12家歐洲老咖啡館,最年輕的也有118歲了
    如果你去歐洲旅行,不能錯過歐洲的咖啡文化。在那兒,百年以上的咖啡廳並不罕見,你轉過街角進入的那家,可能曾是海明威寫作的地方;你坐著的角落,可能也曾坐著貝多芬、畢卡索、徐志摩這些和你一樣的客人…… 最知名的12家古老咖啡廳,每一處香氣四溢中都暗藏著一部「近代史」、每一個都有令人忍不住追憶的美麗故事。
  • 這12家歐洲老咖啡館,最年輕的也有118歲了
    聖日耳曼大道後小巷中的這家咖啡廳,從外表上讓你很難想像它擁有超過300年的歷史。而如果你了解它、或者與店內的侍者交談,會驚訝的知道伏爾泰、盧梭和狄更斯都曾是這裡的常客,他們甚至就是在這裡寫下了那些成為著作的歐洲啟蒙運動思想。
  • 漫步歐洲,鑽進咖啡館
    咖啡館在我心裡,是精緻的味覺道場,是精神美感的聚合。午後,於咖啡館坐定,待香氣縈繞,便覺清醒萬分,仿佛從一個混沌世界過渡到神清氣爽的國度。高樹下的明亮玻璃房,陽光漏過樹葉,在地面留下剪影。咖啡館一角,一張張泛黃斑駁的琴譜隨意堆疊在鋼琴臺上。夜晚,這裡有老琴師的現場彈奏。
  • 歐洲貴族的一杯下午茶,如何影響整個世界?
    由於其優雅、稀缺和易碎的屬性,瓷器一度在歐洲被視為「白金」,直到18世紀初,德國薩克森王國的鍊金術師將制瓷秘方破解。今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 Suzanne L. Marchand 合作,出版了Porcelain(瓷器)一書,追溯了歐洲瓷器行業三百年來的變遷史。通過瓷器,我們可以看到歐洲消費和生產模式的轉變、資本主義和工業社會的發展以及中產階級的崛起。
  • 怎樣從長沙去歐洲?【美好秦報局Vol.113】
    我永遠記得布達佩斯的紐約咖啡館,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網紅」咖啡館來定義。但後來我問過,幾乎所有去過布達佩斯的朋友都去過這裡。這是我有限的視野範圍內,見過的最奢華的咖啡館——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折中主義風格,意式水晶葡萄吊頂和著名畫家落茨.卡羅伊之手的壁畫。
  • 世界上第一家咖啡館開在哪?
    第一站,倫敦在民眾的翹首期盼中,17 世紀初,早已在阿拉伯世界興起了數個世紀的咖啡終於遠渡重洋,來到歐洲。第一站當然是歐洲的中心——英國。1652 年(也有說是 1650 年),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就在倫敦的牛津正式開張。當
  • 世界園林體系簡介:東方園林、歐洲園林、西亞園林
    園林,簡單的說就是人工營造的休憩環境。 世界園林有三大體系——東方園林、歐洲園林、西亞(阿拉伯)園林。 世界園林體系分類比較 西亞(阿拉伯)園林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東部沿岸古埃及產生世界上最早的規則式園林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 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 然而,歷史都是有前因後果的,恰恰是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孕育了近代最偉大的文化運動和政治運動,從而締造了歐洲文明的基石。可以說沒有中世紀就沒有獨特的現代歐洲體制,也沒有後來的人文精神解放和文化發展的繁榮。
  • 「修理咖啡館」風行歐洲 臺灣首家10月開張
    「修理咖啡館」風行歐洲 臺灣首家10月開張 2014-09-28 09:57: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中新網9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咖啡館可以做什麼?
  • 藥劑鋪 - 咖啡攻佔歐洲的灘頭堡
    咖啡四百年前剛剛在歐洲流行時,它還是用鍋子炒的,很焦很苦,而且還不濾渣,很難喝喔……圖:阿拉伯人用平底鍋子炒咖啡豆,16世紀畫作是啊,從不同紀元年代來看咖啡,對它的風味評價還真不一樣,咖啡可以攻佔歐洲,當年絕對不是因為它的美味,而是有其他因素。咖啡在21世紀已是全球化商品,它在現代社會的形象,是一種時尚飲品或是文化性飲料。
  • 維也納何以被稱為「歐洲的心臟」?
    公元881年,維也納第一次以「維尼亞」這個稱呼見於文獻記載,這個名字很可能就是「維也納」的來源。12 世紀時維也納成為地區手工業和商業中心,1137年成為奧地利公國的都邑。此後維也納又作為神聖羅馬帝國(1278年起)的首都。
  • 一個比一個有故事的歐洲百年咖啡館,你去過幾個?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位維也納藝術家寫給朋友的一張便條,從中可以看出咖啡館在歐洲人心中的位置。咖啡館既神奇又舒適, 好像「避難所」一樣,暫時抵擋世間風雨。咖啡館更是文人政客,交流思想的俱樂部和心靈港灣。歐洲百年咖啡館,一個比一個有故事。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歐洲庭院很常見,被誤認為是歐洲花卉,其實它是中國本土花卉
    其中,有一種花在歐洲特別廣泛,歐洲庭院喜歡栽種,公園以及路邊也很喜歡栽種。這種花就是繡球花,經常看世界園藝圖集的花友們會發現歐洲各國人民都特別喜歡將它栽種在房屋周圍。當大片大片的繡球花長在歐洲木屋旁,你會發現小木屋變得像童話世界。而它栽種在現代別墅裡,你又會發現它特別高級,比月季、牡丹、芍藥都唯美。
  • 美國五星上將,被杜魯門稱為偉人中的偉人,因一項計劃享譽世界!
    其實在美國或者歐洲,馬歇爾的名氣都要比艾森豪、麥克阿瑟等人響亮得多,馬歇爾在二戰及二戰結束後的表現也更加出色,甚至被杜魯門形容為「偉人中的偉人」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首席五星上將。那麼,馬歇爾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今天,1號人物館就帶大家走進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