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嚴格禁核,現可悄悄生產5000件核武器,俄羅斯發出誠懇提醒

2020-12-26 騰訊網

據悉,日本之前被爆出漏報大量鈽元素,引發國際社會擔心和質疑。對此,日本方面解釋,是為以後鈾元素消耗殆盡做準備,但鈾元素用完都是百年以後了,所以日本政府這一說法備受質疑。有俄羅斯專家稱日本擁有核武器的野心從未消失,美國應該提高警惕。

日本鈽元素儲備量已超合理民用範圍

有日本反核人士認為,日本多年從核廢料裡提取的鈽元素已經超過民用合理範圍。日本相關研究所表示,日本境內儲存的鈽元素達45噸,按最低限度計算也足夠製作約5500件核武器。

1966年,日本就已建成第一座核電站,全球擁有核電站的國家並不多,但光日本運行的反應堆就高達五十多個,世界排名前三。每年產生的核廢料就可以提取不少的鈽元素,所以日積月累達到45噸保有量也就不奇怪了。鈽是製作核武器的放射性材料之一,日本方面從各種途徑大量囤積這種材料,不得不引發多方質疑。

唯一受核打擊國家,擁核之心不死

日本是在戰爭中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個受到核打擊的國家,1945年8月6日,這是一個全日本都無法忘記的日子。為了終結日本的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儘快結束二戰,迫使日本投降,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事件造成超過十餘萬人死傷,廣島市滿目瘡痍,幾乎被夷為平地。當時日方政府以為美國只有一枚原子彈,所以對國內極力隱瞞原子彈事件,拒絕投降。3天後,第二名原子彈被投放在了長崎。這時日本才開始慌了。但是直到8月15日,日本政府才宣布無條件投降。

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發起侵略戰爭的戰敗國,被嚴格限制了軍事發展。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事件,讓全世界都看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給全球帶來極大的震撼。這麼強大的武器,哪個國家不想擁有呢?但也正是因為其可怕的威力,所以帶來的傷害不言而喻。如今廣島原子彈事件已過去75年,核戰帶來的陰影也在慢慢散去,當初的親歷者越來越少,日本國內的反核意識也沒有當初強烈。廣島方面每年敦促日本政府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但是據官方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多次聲明,不會加入。可見其擁核之心從未停止。

美國敦促日方減少儲備,收效甚微

由於廣島長崎的特殊歷史原因,最擔心日本擁核的估計就是美國了。近年來,出於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戰略,美國對日本的軍事限制進行了「鬆綁」,但是如今日本悄無聲息地擁有了如此大量的鈽元素,怎能讓美國不提防?美國多次敦促日本停止從核廢料中提取鈽元素並減少儲備量,但收效甚微。2018,日本承諾將鈽元素的最高儲備量設為47噸,並會持續減少保有量。但是具體會減少到多少並沒有指出,外界猜測目前為止日本保有量仍然在45噸左右。

從日本完善的核電技術推測,日本很可能已經掌握了核武器的製造技術,只是日本在目前的仍然受到國際限制,還不能明目張胆地發展核武器。但是日本政府很有可能是提前為核武器發展做準備。日本不缺錢不缺人才,現在連原材料都不缺,不得不讓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心存擔憂。

相關焦點

  • 保證安全的是俄羅斯,入侵的也是俄羅斯,烏克蘭是否重造核武器?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分得了大量核武器和運載工具,包括1240枚核彈頭、176枚洲際彈道飛彈和大批戰略轟炸機,烏克蘭當時跟其他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一樣,國力根本無法承擔如此多的軍事力量,常規軍力大裁軍的同時,這些核武器和運載工具也選擇將其銷毀或出售給俄羅斯,烏克蘭變成一個非核國家,也獲得了西方和國際組織的支持
  • 1993年南非棄核,防止黑人掌握核武器!
    起初只有美國一家擁核,慢慢發展為世界五大國全部擁核,後來很多其他國家也開始非法擁核。這種愈演愈烈的趨勢,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為核武器不是普通武器,一旦擦槍走火,後果難以想像。所以世界大國帶頭籤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宣布只有世界五大國才能合法擁核,而其他有核國家都是非法擁核,並嚴防無核國家研製核武器。
  • 「普京按下核按鈕」,俄羅斯警告對手勿輕舉妄動
    「普京按下核按鍵」根據俄羅斯《消息報》10日的報告,俄羅斯國防部9日表示,在普京總統的親自指揮下,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戰略空軍和北海核潛艇艦隊當天參加了飛彈發射演習。《消息報》稱,「深藍」潛射飛彈可攜帶數枚核彈頭,射程達1.15萬公裡。飛彈射向堪察加半島的庫拉訓練場,約半小時內擊中5500公裡外的目標。「俄羅斯時報」 10日說,專家表示,類似的戰略飛彈發射演習並不經常進行,因為這種演習非常昂貴,需要採取額外的安全措施。但是如果沒有這種訓練,就不可能檢驗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部隊的戰備狀態。
  • 「普京按下核按鈕」,俄展示最強核打擊戰力,警告對手不要輕舉妄動
    「普京按下核按鈕」據俄羅斯《消息報》10日報導,俄國防部9日表示,在總統普京親自指揮下,俄戰略飛彈部隊、戰略空軍、北海艦隊核潛艇當天參加飛彈發射演習。「向北約發出信號」,德國新聞電視臺稱,觀察人士認為,俄羅斯此次演習展示強大核打擊能力,其觀眾目標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這也是上月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後,俄羅斯展示的最大軍事動作。「可以說這次演習針對俄羅斯的戰略武器,包括能夠進行核打擊的王牌裝備,進行了全方位考評。」
  • 年度重磅分析|2020年世界核形勢回顧與分析
    2020年度國際核形勢總體平穩,主要原因是核大國受到疫情衝擊及忙於應對經濟問題,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新特點和新動向。在美國不斷強化對現役核武器進行升級改造和努力研發戰術核武器的同時,俄羅斯12月9日在三軍核力量聯合軍演中,分別通過試驗航天中心、戰略核潛艇、圖-160和圖-95MS戰略轟炸機發射了多枚洲際彈道飛彈及巡航飛彈。
  • 扎哈羅娃:美國應該將所有核武器搬回本土
    「遇事不決先亮核武器」,一直都是普京與俄羅斯對外戰略的鮮明風格。然而,即便手握核按鈕,普京也有自己的擔心。美國核彈頭數量雖不及俄羅斯,但性能、質量卻要超過俄軍核彈頭。另一方面,美軍基地遍布全球,在中東、歐盟和東歐,美軍核武器都對俄本土形成了巨大戰略威懾力。在這種情況下,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做了一個重要表態。
  • 伊朗核工廠燈火通明,數十臺離心機徹夜運轉生產,核武器呼之欲出
    但是這份聲明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危險的事實,那就是目前在伊朗境內的數十臺離心機已經開始徹夜不停的生產濃縮鈾,蘇萊曼尼遇刺身亡使得本就岌岌可危的伊朗核協議徹底變成了一張廢紙。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
  • 美國要給我們強餵「毒丸」,我國加入核武器軍控有什麼危害?
    1945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標誌著世界開始進入核武器時代。震驚於核武器巨大的威力,各國紛紛開啟自己的核武研究計劃,世界頓時籠罩在核陰影之下。為了保證核武器的絕對優勢,1968年美英蘇聯合起草了核不擴散條約進行約束。
  • 美國有大動作,此前俄警告:發射什麼都回應核武器
    據悉,川普已經下令升級核武力量,這是美國數十年以來首次恢復核武部件的生產,此前美國已經為核潛艇裝備了W76-2低當量核彈頭。早在2月2日,美國就宣布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啟動退約程序。這一系列動作表示美國想模糊非戰略核武器和戰略核武器之間的概念,對此俄方表示:「我只有一種反擊方式,無論你向我發射什麼,我只回應核武器」!
  • 俄羅斯「核重建」|列裝新潛艇、公布核政策,回擊美戰略擠壓
    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國近年來在戰略軍控領域頻繁「退群」,損害全球戰略平衡的背景下,俄羅斯此次公布新核威懾政策是戰略回擊美國的擠壓,同時提醒美國不要忽略俄羅斯不可小覷的核力量。海試中的「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戰略核潛艇俄闡明使用核武器的臨界條件對於核武器在俄羅斯軍事力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核威懾政策指出,俄羅斯將核武器視為威懾手段,是極端情況下的必要措施。俄羅斯會作出一切必要努力,以降低核威脅、防止國家間關係惡化誘發包括核衝突在內的軍事衝突。
  • 北約發聲:擁核國家要放棄核武,但我們不能
    若是全世界只有北約國家擁有核武器,現如今相互制衡的國際局面勢必會被打破,屆時世界各國不僅面臨著一家獨大的不利局面,全球承擔的核威脅也會更加嚴重。但此前北約舉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會議之際,北約一位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在會議上指出,「核裁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擁核國家銷毀核武器是一件必要事情。但他之後卻進一步解釋,核武器的存在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有著良好作用,北約集團各個擁核國家不應該放棄核武器。這樣的「兩幅面孔」讓全球難以接受。
  • 戰術核武器真的那麼好用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許就是它的能力!
    蘇聯人研製的核大炮在五、六十年代,人們認為只要是與核沾邊的武器自然就是「威力無窮」的裝備,因此美、蘇、法等國家都曾開發過類似的大炮。雖然效果可圈可點,但跟它的缺點比起來,核大炮其實就是一個「百無一用」的擺設。
  • 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這些工作對進一步提高核武器設計水平、提高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強我國自衛核威懾力量的有效性有重大意義,分別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特等獎。 1996年最後一次核試驗圓滿收官後,我國籤署了禁核試條約。
  • 果然沒讓我們失望,關鍵時刻俄羅斯力挺東方,用核彈反擊美國挑釁
    圖為俄羅斯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任何對俄羅斯發射的飛彈由於無法在短時間內確定是否搭載了核彈頭,軍方將直接視其為核打擊,從而動用核武器進行反擊,這份飽含著警告意味的聲明直指俄羅斯的老對手美國
  • 比起俄羅斯和美國,中國的核三位一體,到底差在哪裡?
    另一個則是俄羅斯,陸上有「白楊」洲際飛彈挑大梁;海基方面則是「北風之神」核潛艇和「布拉瓦」潛射洲際飛彈的組合;而在空中則是以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為代表。
  • 威力比原子彈小,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為何被稱為最乾淨的核武器
    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的原子彈是人類研發的最早的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彈在引爆的時候,會通過核裂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而對敵人起到殺傷與破壞作用。到了50年代,蘇聯與美國先後試爆第二代核武器氫彈,這種核彈爆炸威力更強大。除了威力強大外,原子彈與氫彈在爆炸時還會向外界釋放放射性物質,對環境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
  • 局勢突然完全失控,核材料生產猛然提速10倍,美:已失去最後機會
    圖為伊朗核設施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中東大國伊朗再次邁出危險一步,該國的30臺鈾濃縮離心機突然火力全開,直接使核材料鈾的生產速度猛然提升了10倍,對此美國方面立即發出警告,稱伊朗此舉是戰爭信號,現在看來,一再對其施壓的美國已經失去和平解決伊核問題的最後的機會
  • 除核武器數量,我們還應在另一致命武器上加大研究,原因何在?
    但除了核武器以外,我們還應在另一個致命武器上加大研究力度,而且這一武器應該與核武器並駕齊驅,共同增加數量。這一武器就是生物武器。我們一聽生物武器,認為很恐怖,為什麼我們要加大這方面研究呢?其實戰略因素很多,也有許多外因。
  • 美國北約向俄羅斯施壓,普京開展核能力演習,警告對手勿輕舉妄動
    除此之外,俄羅斯空軍部隊還現場展示了戰略轟炸機從不同的基地起飛,發射多枚新型巡航飛彈,且精準擊中目標的場景。在演習中,這枚「亞爾斯」移動洲際彈道飛彈,擊中了位於堪察加半島庫拉訓練場的目標。據悉,該飛彈的射程最高可達到120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