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用藍白紅繪製的澡堂記憶

2020-12-10 楚留香傳

馬塞爾·馬爾丹在《電影語言》中寫道:「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實驗都證明,我們更多地是感受色彩的價值,而不是色彩本身。」色彩作為一種無聲的藝術,在電影運用中能夠發揮其獨特的敘事、傳情、象徵功能,為觀眾帶來豐富的審美體驗。電影《洗澡》藉助對紅、白、藍三種主要色彩的有機運用,為我們續寫了在傳統與現代的更替、東方與西方的碰撞之下屬於一個時代的街坊溫情與文化記憶

調和之藍——人際情誼的溝通與交融

對於澡堂「清水池」中的洗澡水,導演和美術選擇了一種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藍色。不同於藍色傳統的憂鬱的意象,《洗澡》中藍色的使用更多地象徵著一種「不言的交流」。這既是老劉和兒子之間親情的深沉表達,也是一種街坊鄰裡之間的情誼聯結。老劉與二明比賽誰在水中憋氣更久,父子的溫馨盡在這一片藍色中。從深圳回來的大明,一直是同澡堂「格格不入」的現代文明的代表,而當他最終不再淋浴,進入澡堂泡澡,選擇融入這片「藍」的時候,也是一種與父親的握手言和。對於街坊鄰居,「清水池」更像是一個茶館或是公園。這片藍色,是遭到追債時的避風港,是夫妻關係的合議庭,是消弭隔閡與差異、維繫著一個社群發展的富有韌性的紐帶。

氤氳之白——地域文化的展露與升華

影片中對於澡堂「清水池」的場景設計,大面積地使用了白色,從著裝、門帘到洗浴用品,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屬於白色的「異域世界」。白色在傳統意義上是純潔、平和、神聖的象徵,這在《洗澡》中同樣有所體現。洗澡被視作是洗去汙穢、潔淨身體的行為,在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更是具有神聖化的意義,能夠「洗淨靈魂」。導演張揚使用白色來建構了一個屬於北京澡堂的獨特文化符號——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洗澡似乎是一個很私人化的事情;但在北方的澡堂文化裡,洗澡卻是一個群體性的社會行為,背後湧動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意趣。

高潮之紅——高光時刻的敘事與表徵

除去對陝北地區的插敘部分,影片中唯一大面積使用紅色的則是在苗壯在舞臺上縱情歌唱的段落。胖子苗壯之前一直只能在衝澡的情況下唱出《我的太陽》,鬧出了不少尷尬局面。而在拆遷文藝晚會上,苗壯險些再一次失聲,幸虧二明澆來的一陣自來水幫助他找回了狀態,助他實現了自己放聲歌唱的舞臺高光時刻。在這組鏡頭內,導演運用紅色將拆遷晚會的熱鬧氛圍視覺化,表現這個即將不復存在的社區最後的歡欣與快樂,也象徵著苗壯終於得以實現他的舞臺夢想。同時,也是對「洗澡」這一文化意象的內涵拓展,揭示它能夠讓人們回歸本真,釋放最原始的熱情。而導演對於紅色的運用也是克制的,舞臺之外延續了影片一貫的配色風格,而舞臺之上也通過對紅色的純度控制,使影片保持著風格的統一。

愛森斯坦曾說:「彩色在藝術家手裡不應該弄得像五顏六色的印花布或者復活節的彩蛋表皮那樣花哨不堪,而應具有銀幕造型的嚴整性,因為有整體就有概括與集中,就能給觀眾一個主要的情緒。」《洗澡》裡對於藍、白、紅三色的結構化運用,塑造了整部電影嚴整統一的電影風格,刻畫了獨特的東方人倫情感與文化藝術魅力。

相關焦點

  • 「原創」澡堂子的記憶
    提起洗澡,不得不說一下澡堂子的變化。特別是早期的大澡堂子,記得八九十年代,單位的澡堂子極其簡陋,水泥池子,幾個淋浴,沒有更衣箱。更衣間有個半人高的水泥臺面,和牆上拴著鐵絲,供洗澡的搭衣服。鐵絲上密密麻麻的搭滿了衣服,水泥檯面上也放滿了裝衣服的臉盆,一個個五顏六色的臉盆堆成了山。周末只開兩天,洗澡的人滿為患,澡堂子裡霧蒙蒙,熱氣騰騰的大池子裡,男人們就跟鍋裡翻滾的餃子一樣。
  • 洗澡數據出爐:南方人都不去澡堂?全國澡堂最多的省份,為何是它
    女明星居然在大澡堂裡被路人認出,實在是有些尷尬。然而在評論區,我們卻看到了不同的回答,網友們紛紛直言:她是東北人,正常。其實不只是女明星孫怡,很多的北方人都很喜歡去澡堂,慢慢地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儀式感」。上大學的時候,這樣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為舍友們可能來自五湖四海,當北方舍友興高採烈地去澡堂排隊時,很多的南方舍友卻很是排斥。
  • 疫情期間,沒有了大澡堂,北方人如何在冬天洗澡?
    南方與北方關於洗澡平常的年份,洗澡這事對於無論南北方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南北方對於洗澡這事在認知上還是有些許的差異,關於對方的「洗澡觀」,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很震驚和不可理解的事情。南方人:你為什麼不天天洗澡?
  • 那些去澡堂子的日子
    北方的小夥伴應該都有過去澡堂子的經歷,越冷的地方越常見,突然很想念小時候跟著媽媽去澡堂子的日子。澡堂子跟現在的那種洗浴連鎖店完全不一樣,他們常見於居民區附近,沒有奢華的裝修,不提供自助餐,但放眼望去都是熟人還有常用的那個隔斷與蓮蓬頭上大學時對於去淋浴房洗澡我太習慣了,另一個澡堂子麼,發現南方的同學就特別不適應,甚至寧願在宿舍衛生間大冬天衝涼水澡也不願意去校區的澡堂子洗個暖暖的熱水澡,我是那會兒才知道原來南方是沒有澡堂子的或者說不普遍,大部分人都是在家裡洗澡。
  • 北方人洗澡為什麼喜歡去澡堂子?看完總算明白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安裝了熱水器,方便在家裡面洗澡,但是在北方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就是很多人一起去澡堂子洗澡,為什麼北方人喜歡去澡堂子呢?首先,跟氣候條件有關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以前大家都住在平房裡面,洗個頭髮在屋子裡面都會結冰,更不要說洗澡了,但是去澡堂子的話,溫度相對來說好一點,所以人們都會去澡堂子洗,避免生病。其次,北方的河流較少,相較於南方比較缺水,水費自然也貴,但是去澡堂子就幾塊錢還是比較便宜的,帶上孩子還不要錢,就比較合適。
  • 當南方人進入北方的澡堂子洗澡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沒想到在學校洗澡,以為所有的學校宿舍都有獨立的浴室和熱水供應。這個同學的話使我想起了十幾年前的事。 當時也有和她相似的遭遇。 那年國慶節,我傾注心血從廣州坐火車去合肥給朋友旅行。 當時還沒有買手機,把對方的手機號碼抄在手心,隨便背著背包坐火車北上,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跨省旅行。 坐了22小時的列車,合肥出來後被蓋了。
  • 老字號——京城第一家女澡堂
    然而,過去老北京的澡堂子很少,通常大戶人家有自己的澡盆子,使用起來很方便。大街上也有大眾浴池,俗稱浴堂;也有的沒有浴池,只有蒸氣浴,每位客人都用一個橢圓形澡盆子的,俗稱官堂。來官堂洗澡的一般是有錢人,價格稍貴,出身貧寒的人如果洗澡一般都去浴堂。
  • 對北方人而言,公共澡堂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個提這樣籃子的人類(八成是女性,男性多用英倫格紋透明防水收納袋),她也許是一個準備去洗澡的人,或者採蘑菇的小姑娘。但如果她腳上還穿著一雙只屬於夏天的居家涼拖鞋,那目的地絕對是澡堂沒跑了。
  • 《洗澡》:北京胡同裡的澡堂子,上演一出出人情世故與人生百態
    哈嘍,大家好,我是餛飩,今天我要給你們講老北京的澡堂子,劇情來自一部紀錄片《洗澡》。上個世紀末,京城某個胡同有家澡堂子,每天人來人往,經營澡堂的是老劉和他的患有智障的小兒子,二明。澡堂子不大,人數不多,但擁應有盡有,除了洗浴還有推拿、拔罐兒、理髮、修腳等服務。
  • 我愛洗澡皮膚好好,澡堂子裡會用到哪些英文單詞?
    小E年幼的時候,範曉萱的這首洗澡歌可謂是風靡各大電臺,oh~電臺(radio),多麼有回憶的一個詞。
  • 舊時老北京洗澡是件奢侈事,澡堂子修腳按摩手藝也傳世
    在舊北京,人們是居住在四合院平房裡,沒有專設的洗澡間。生活再差些的住在大雜院兒,用水就更不方便了,全院兒幾十口人吃用,全靠一個壓水機或水龍頭。所以洗澡就是件很奢侈的事了,只能到澡堂子去。舊時京城有名的澡堂也就十幾家,像東城有清華園、西城有裕華園、南城有清華池、北邊有鑫園澡堂等等。北京澡堂的從業人員大都是河北定興縣人,一張口都是定興的鄉音。澡堂裡除了提供洗澡之外,還兼管茶水、理髮、刮臉、搓澡、按摩、修腳、治腳氣、修指甲等服務。可以說修腳行業是和洗澡行業傍生的。
  • 我國新出「電動洗澡刷」,李現:不用怕澡堂的尷尬了
    我想很多人的回答就是洗澡。洗澡和吃飯一樣,是我們一年四季的日常。當溫熱的水流過身體,全身的疲憊和壓力都會被釋放出來。而北方人經常選擇去澡堂釋放壓力,甚至對搓澡巾迷之執著,南方人卻很少能體會到搓澡的神奇。出生在南方的李現,也曾發微博表示無法面對澡堂的「尷尬」場面。
  • 孫怡去澡堂洗澡,光不出溜被人認出自嘲尷尬,曬照皮膚好好
    10月7號晚,孫怡更新動態,稱:沒有什麼比在澡堂光不出溜被人認出來更尷尬的事情了。 看來,孫怡今天是去澡堂子洗澡了,據悉,孫怡新劇最近開機,應該是在片場附近澡堂洗澡吧,畢竟現在大多數人家裡洗澡很方便,很少會選擇澡堂洗澡,孫怡也是很接地氣了,勾起不少人的回憶呢。
  • 德國澡堂男女混浴洗澡,居然有17招,太有趣了!
    羅馬人修建起豪華的宮殿式浴場,這些澡堂規模異常宏大,佔地面積可以達到十幾萬平米,比如在羅馬的戴克里先浴場、卡拉卡拉浴場,前者的大澡堂子長280米,寬160米,可以同時供兩三千人使用。羅馬人把這種文化帶到被他們徵服的遠方殖民地,因此歐洲很多地方都留有羅馬時代浴室的遺蹟。
  • 武漢的老行當,澡堂,洗個澡好過年
    有的人洗完澡還躺著小憩一下,搞一杯茶運運神;有的人伸出腳讓澡堂修腳師傅修理修理;還有理髮的、推拿的,項目不少。別人的事不管,你來洗澡就快點脫衣服,那時澡堂休息的堂口裡不設顧客存衣的柜子,而是由澡堂工用叉棍舉起衣服高高地掛在座位上面,靠近天花板的木橫條上的木釘子上,顧客洗完澡後,再由澡堂工叉下來,真是乾淨利落,並保證洗澡人的財產安全。
  • 東北澡堂子愛情編年史
    那些說是去洗澡的人,其實是去吃飯的。當然還有更全能的選手,他們是去洗澡➕吃飯的。這是東北澡堂子告訴你的第二個道理,如果有人跟你說,為了愛情可以不要麵包,千萬別信!他們中間有人是為了騙麵包,還有愛情和麵包一點兒都不能差事兒的。
  • 泡澡搓背打奶鹽,你有沒有被河南澡堂一條龍服務徵服過?
    Q3最早的澡堂記憶?棹棹:最早的記憶是我媽在製藥廠單位的澡堂,製藥廠每天進去之前都要洗澡,所以就有澡堂。萬寶聚抗霸:小時候洗澡是用那種澡罩的,啥,你不知道啥是澡罩?就是一個類似浴簾的東西,只不過它上面是紮起來的,一般都是用一個繩子把上面紮緊然後吊起來,然後下面放個盆,不光是小孩這樣洗,大人也是這樣洗的。
  • 北方澡堂記
    來這裡許久了,幾乎沒寫過啥東西,今天又去洗了個澡,尋思著寫個澡堂記。作為一個南方的女孩子,我第一次去北方的澡堂子泡澡,是在李衝回族鄉(我支教的地方不在此處,去李衝回族鄉是去看望同去支教的室友房芳)。說真的,我沒見過北方的澡堂子,我們南方人含蓄,澡堂子大都分個小隔間,再不濟,也用板子隔開。
  • 電動洗澡神器!邊搓澡邊按摩,比去澡堂還爽!
    儘管每天很勤快的洗澡 ,但總感覺身上沒洗乾淨,沐浴露滑滑的,皮膚卻沒有變滑,反而還長了痘痘和雞皮,摸起來手感很粗糙還總是癢。其實,洗澡可不是簡單的衝洗,堆積的角質和汙垢沒有徹底衝洗乾淨,皮膚代謝的死細胞就會堵塞毛孔,形成髒兮兮的「泥」。
  • 澡堂裡的南京人,到底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澡堂文化漸漸演變成老南京人的「特權」。家裡有了淋浴,年輕人也大多只在家裡洗澡。就連泡澡的進階版——「泡溫泉」,也都是建立在穿著泳衣的基礎上。如果遇上從小到大一次也沒上過澡堂的人,提起澡堂裡一片「坦誠相見」的模樣,臉竟一下子紅到了耳根。如果被強拽著去過一次,卻十有八九徹底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