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近日,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框架式立體定向技術精準治療腦出血病例。目前,該名腦出血患者恢復良好,神志清楚,語言流利。
據介紹,患者王先生(化名)今年45歲,患有高血壓,因未能服藥不規律,突發腦出血,被人家緊急送到醫院就醫。醫生檢查後發現,王先生意識不清楚,呈昏迷狀態,屬危重病人,且王先生腦深部發生腦出血,形狀不規則,出血量達45ml,符合手術指徵。
「血腫在腦組織內存在時間長,會加重周圍腦細胞損傷,傳統的手術方法是開顱,不僅患者創傷面大,恢復慢,而且家屬也不容易接受,醫院開展了框架式立體定向技術,不但創面小,且可以精準地找到血腫位置和血腫中心,大大減少了手術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有效確保了神經功能最小程度的損傷。此項技術的開展,為腦出血治療走向一個新的技術高度。」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濤說。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在院領導有力支持下組成了主任醫師陳濤、主治醫師仝兆鋒、趙俊山、住院醫師郝建輝老中青結合的立體定向新技術攻關團隊。先後多次赴省內外學習,並請相關專家進院培訓,在影像科、信息科等有關科室配合下,逐漸熟練掌握了頭部框架固定、手術智能規劃等核心技術,並與浙江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建立了立體定向技術聯盟,為這次手術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手術中,陳濤主任的團隊通過框架式立體定向儀,打開類似於1毛錢硬幣大小的顱骨骨洞和3mm不到的腦皮層切口,清除腦內血腫。
「我們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將顱內的血腫清除,而且創傷面小,很快降低顱內壓,術後患者能很快清醒,恢復意識。腦出血在菏澤屬高發病種,發病率高,最常見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原多發於中老年人,現在患病年齡逐年降低,年輕人發病率高與生活條件提高有一定的原因,高血脂、高血糖都是引發腦出血的誘因。」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仝兆鋒解釋道。
據陳濤介紹,腦出血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傳統開顱手術不僅住院時間長,花費高,且效果不顯著,現在開展的框架式立體定向手術,就是類似於導航,首先精準定位血腫的中心位置,並計算到達此處的最佳路徑(通常經額部或者枕部,可以避開腦組織的功能區,減少手術入徑的損傷);用很細小的穿刺針抽刺血腫。此手術對腦出血病人的治療達到了一個極致的微創化,為病人恢復創造一個較佳的條件,且病人術後水腫反應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縮短,術後幾天就到康復科開始康復訓練。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淑婭 通訊員 陳國棟
【來源:牡丹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