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人民醫院首例新技術 框架式立體定向為治療腦出血精準「導航」

2021-01-08 瀟湘名醫

11月16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近日,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框架式立體定向技術精準治療腦出血病例。目前,該名腦出血患者恢復良好,神志清楚,語言流利。

據介紹,患者王先生(化名)今年45歲,患有高血壓,因未能服藥不規律,突發腦出血,被人家緊急送到醫院就醫。醫生檢查後發現,王先生意識不清楚,呈昏迷狀態,屬危重病人,且王先生腦深部發生腦出血,形狀不規則,出血量達45ml,符合手術指徵。

「血腫在腦組織內存在時間長,會加重周圍腦細胞損傷,傳統的手術方法是開顱,不僅患者創傷面大,恢復慢,而且家屬也不容易接受,醫院開展了框架式立體定向技術,不但創面小,且可以精準地找到血腫位置和血腫中心,大大減少了手術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有效確保了神經功能最小程度的損傷。此項技術的開展,為腦出血治療走向一個新的技術高度。」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濤說。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在院領導有力支持下組成了主任醫師陳濤、主治醫師仝兆鋒、趙俊山、住院醫師郝建輝老中青結合的立體定向新技術攻關團隊。先後多次赴省內外學習,並請相關專家進院培訓,在影像科、信息科等有關科室配合下,逐漸熟練掌握了頭部框架固定、手術智能規劃等核心技術,並與浙江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建立了立體定向技術聯盟,為這次手術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手術中,陳濤主任的團隊通過框架式立體定向儀,打開類似於1毛錢硬幣大小的顱骨骨洞和3mm不到的腦皮層切口,清除腦內血腫。

「我們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將顱內的血腫清除,而且創傷面小,很快降低顱內壓,術後患者能很快清醒,恢復意識。腦出血在菏澤屬高發病種,發病率高,最常見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原多發於中老年人,現在患病年齡逐年降低,年輕人發病率高與生活條件提高有一定的原因,高血脂、高血糖都是引發腦出血的誘因。」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仝兆鋒解釋道。

據陳濤介紹,腦出血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傳統開顱手術不僅住院時間長,花費高,且效果不顯著,現在開展的框架式立體定向手術,就是類似於導航,首先精準定位血腫的中心位置,並計算到達此處的最佳路徑(通常經額部或者枕部,可以避開腦組織的功能區,減少手術入徑的損傷);用很細小的穿刺針抽刺血腫。此手術對腦出血病人的治療達到了一個極致的微創化,為病人恢復創造一個較佳的條件,且病人術後水腫反應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縮短,術後幾天就到康復科開始康復訓練。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淑婭 通訊員 陳國棟

【來源:牡丹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福音!南華附一醫院神經導航精準手術水平再上新高
    11月14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接診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病症為右手腳無法動彈、不能說話,經CT、CTA診斷顯示為左基底節腦內血腫,考慮為高血壓性腦出血,血腫量30毫升。入院後,該院神經外科團隊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在排除傳統開顱和內鏡手術方式後,團隊在家屬的配合下決定實施神經導航下顱內血腫清除術。
  • 近日,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成功開展首例立體定向微創穿刺...
    近日,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成功開展首例立體定向微創穿刺顱內血腫清除術,成功治療一腦出血患者。    11月25日,一名53歲的男性患者孔某,因「突發左側肢體無力3+小時」求診於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
  •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開展立體定向體部放療
    本報訊 日前,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放療四科應用呼吸控制技術、聯合4D-CT掃描定位完成泰安市首例立體定向體部放射治療(SBRT),成功填補了泰安市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
  • 10餘小時 牡丹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帶蒂皮瓣轉移術
    中國山東網6月29日訊 (通訊員 陳國棟) 近日,家住牡丹區李村鎮54歲的患者任先生因口底鱗狀細胞癌到任先生到牡丹人民醫院住院治療,5月31日,在全麻下醫生為患者行口底癌擴大切除+頸淋巴結清掃術並同期行股前皮瓣轉移修復口底軟組織缺損,在長達10餘小時的手術後
  • 新突破 牡丹人民醫院楓葉正紅院區利用輸尿管軟鏡取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7月20日,家住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鎮78歲的高大娘因右上腹部疼痛、上腹飽脹感、噁心、嘔吐到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楓葉正紅院區外一科就診,經檢查,高大娘患有膽囊炎合併膽囊結石、膽總管末端結石已有多年。
  •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人民醫院不斷開創醫療新技術
    成功開展首例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實現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零的突破;成功開展昌都市第一例種植牙手術,實現口腔種植領域零的突破;對一名47歲的「低分化腺癌」的女性患者進行「遠端胃癌根治術 膽囊切除術」,成功實現昌都市第一例遠端胃癌根治術……在重慶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大力支持下
  • 河南首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 張園 通訊員 崔冰心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這意味著我省人工智慧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 小孔解決大問題——縣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近日,在貴州省腫瘤醫院骨科教授王東的指導下,縣人民醫院骨外科成功為一名59歲的女性患者順利實施了首例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 ...大腦走出「精神迷宮」,立體定向手術讓兩個家庭露出久違的微笑
    幸運的是,在接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後,她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1月7日複診時,她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8年前,成績優異的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當年大四這一年,平常溫文爾雅的小周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脾氣暴躁、性格孤僻、行為懶散,後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 冬季謹防腦出血
    專家簡介:金丹 中山市中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熟練掌握顯微外科、立體定向、神經內鏡、神經電生理技術,在腦外傷、腦出血、腦腫瘤、腦功能性疾病的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 我院心血管內科成功開展臨汾市首例左心耳封堵術【技術新突破】
    我院心血管內科成功開展臨汾市首例左心耳封堵術【技術新突破】 2020-11-13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精準「睡眠參數」成功「脫困」!成都市級公立醫院完成首例呼吸...
    為了解決張先生的睡眠問題,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團隊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睡眠參數」——通過精準的人工滴定流程,實現對他睡眠狀態的個性化調整,進而實現對睡眠問題的治療和改善。這也是成都市級公立醫院首例多模式人工滴定的治療。
  • 首例!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開展首例側方切口甲狀腺...
    近日,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開展首例側方切口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手術由韓曉晨主任主刀,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甲狀腺功能無損且術後美容效果明顯。聽了韓主任的耐心介紹,張女士打消了顧慮,建立了手術治療的信心。經過一周左右的排期等待,她接受了側方切口手術。現張女士重返工作崗位,重拾工作激情。傳統的甲狀腺手術多採用頸前切口,優點是切口與甲狀腺距離近、創傷小、易操作等,在臨床上廣為應用。
  • 貴州省人民醫院實施貴州首例利用3D列印模型完成精準切除肺段手術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王子茜)近日,貴州首例利用3D列印技術精準切除肺段的手術在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完成。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實體模型,省醫為一名早期肺癌的中年女性精準實施了右肺上葉尖段切除。貴州省人民醫院胸外科梅宏、許川主任團隊利用軟體技術製作出患者肺血管、支氣管三維圖像,並創新性地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實體模型,在術前提前識別出變異結構,規劃手術方案。在術中,通過實體模型直觀的複習解剖結構,隨後為該患者實現了精準的右肺上葉尖段切除,術後病理為肺微小浸潤腺癌。患者恢復迅速,術後3天即康復出院。
  • 新突破!臨泉縣人民醫院成功實施首例ERCP手術
    12月8日,臨泉縣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成功為一名惡性腫瘤所致膽管阻塞性黃疸患者實施了ERCP手術(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避免了傳統手術的痛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項技術的成功開展將造福廣大膽石病患者。病例介紹患者張某,女,77歲,於11月26日因「阻塞性黃疸」入住臨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一病區。患者表現全身皮膚黃染、尿黃,腹脹、納差。住院進一步檢查後明確診斷:膽管惡性腫瘤晚期,根治手術無望。
  • ——赤壁市人民醫院首例纖支鏡下氣道支架...
    9月3日,因呼吸困難加重,來赤壁市人民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呼吸科陳謙主任在仔細了解了患者既往病史及治療經過後,診斷為右側支氣管狹窄並肺不張引起的呼吸困難,隨時可能並發窒息危及生命,開放氣道及纖支鏡下氣道支架植入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手段。可是氣道支架植入術技術要求高,風險也高,在基層醫院較少開展。
  • 肺部深處病灶精準定位!協和醫院電磁導航為肺結節病患「除瘤」
    如今,類似的高科技手段在腫瘤治療中也得以應用。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胸外科王思樺副教授與呼吸內科蘇遠副教授、向菲副教授、麻醉科胡曉敏副教授、陶娟醫生共同完成了一例電磁導航下肺部結節美蘭(亞甲藍,常用作標記的藥物)定位術。麻城人劉女士在單位體檢中發現肺部長了結節,且有惡化可能,醫生建議她去大醫院做進一步確診。
  • 杭州40歲男子玩遊戲玩到腦出血,躺在病床上他慌了:我還年輕,還沒結婚啊……
    根據王先生的症狀,急診醫生初步判斷是腦出血,隨後的頭顱CT結果也證明了這一判斷——左側基底節區血腫。 入院時頭顱CT影像,紅色圈內為出血點 醫院供圖血腫不算大,但是血塊的壓迫導致王先生的右側肢體無法活動,還出現了言語的障礙。為了進一步治療,他被收治入住浙中醫大二院神經外科。
  • 天津「組團式」醫療幫扶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成效顯著:對口幫扶顯...
    他們以「規劃、管理、技術、人才」為核心系統推進「組團式」幫扶,以「院包科」「導師制」「師帶徒」模式打造醫療高地,努力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對口支援萬州庫區是黨中央賦予天津的重要政治任務。為做好醫療幫扶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市衛健委先期派出全市10家三甲醫院的醫院管理和臨床專家實地調研,深入該院了解基礎設施、學科建設、技術水平、人才儲備和醫院管理等情況。
  • 男子患肝內膽管結石,3D列印技術導航,完美實施精準肝切除
    11月16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採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複雜肝膽管結石患者的肝臟仿真立體模型,並在這個仿真立體模型的指導下完成精準肝臟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膽囊切除手術。標誌著團隊在肝膽外科數位化微創水平邁上了新臺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