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蟲夏草不僅要錢還可能「要命」?
提到冬蟲夏草,大部分人想到的不是「貴」就是「補」。
這種「冬天是蟲、夏天是草」的藥用菌,每千克身價高達幾十萬,有的1克比黃金還貴。即便如此,被當做「軟黃金」的冬蟲夏草依舊供不應求。
然而,花重金購買的冬蟲夏草,到底是補益身體,還是積蓄風險?
2016 年 2 月,當時的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市場中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進行監測檢驗。結果發現其中砷含量為4.4—9.9mg/kg,超過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1.0mg/kg。
冬蟲夏草之所以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一方面是因為野生環境下,生長品質參差不齊,有可能重金屬超標。另一方面,短短幾十年間,其價格不斷暴漲。一些商家通過慘假增加重量,以此牟利。
紀錄片《喜馬拉雅大淘金》中,1976年就到香港上環專營中藥材的傅先生,每一次收購冬蟲夏草,都要用金屬探測儀檢測。1克的慘假就是幾百塊的差價,每年要銷售7-10噸冬蟲夏草的他必須謹慎。
「10年間,冬蟲夏草的價格上漲了20多倍!市場需求有增無減。」傅先生一邊算一邊介紹。平凡的蟲子變成名貴的藥材,功效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值得吃?
2.比黃金還貴的冬蟲夏草到底值不值得吃?
冬蟲夏草是一種特殊生物。它一半是植物,一半是昆蟲。
冬季,在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地下,生活著蝙蝠蛾幼蟲。融化的雪水帶來冬蟲夏草菌。它以蟲為食,日復一日侵蝕。夏季,真菌感到局限,從蟲的頭部鑽出,尋找新鮮空氣,完成了由蟲到草的變身。
冬蟲夏草的藥用源於藏醫。「其味甘、性平,歸肺、腎經。補肺、強腎,益精氣,理諸虛百損。」最早的藏醫學著作《月王藥診》首次記載了它的「補腎、潤肺」功能。
公元17世紀起,隨著藏漢文化交流,冬蟲夏草作為藏藥引入漢族中醫藥學中,明代首載於《壽世保元》。清代以來,關於冬蟲夏草調理疾病的記載數不勝數。
01 補肺陰、納腎陽
光緒年間,清末上海名醫陳蓮舫曾五次奉詔為皇帝和太后診病,被封為御醫。他認為久咳及腎,因此每遇「咳嗽延綿」,必用冬蟲夏草。
中醫腎病學宗師鄒雲翔教授也在研究中發現「冬蟲夏草總顯其冬夏二令之氣化而已,感陰陽二氣而生,能補肺陰納腎陽。蟲是補下焦之陽,草是益上焦之陰,實為補陽益陰之品。用於治療腎癆、腎結核、肺結核有效」。
02 種子、調經、安胎
在現代臨床研究中,尤昭玲教授運用冬蟲夏草配伍治療女性多囊卵巢綜合症的不孕不育,其驗方中的暖巢煲、著床煲、安胎煲中均用了冬蟲夏草配伍。
03 補虛扶弱,治百損
傳統中醫認為,虛損是一種病。中醫理論講究平衡,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
日常生活中,無限地放縱自己已經成為時代病。放縱熬夜、放縱食慾;思慮過多、運動太少;壓力太大,放鬆太難逐漸打破著身心平衡,氣血雙虛日漸普遍。
總想吃點補品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有些人吃補品感覺很好,面色好,精神好,有些人補完不是嗓子痛、口腔潰瘍,就是便秘、口臭,甚至流鼻血了。
主要原因是補錯了或者虛不受補了,中醫認為,四季進補應以平補為原則。平補藥材性質溫和,久補不上火,對扶正氣,補陽氣,提高免疫力都有效果。
冬蟲夏草就是一味平補的藥材,《本草問答》記載:蟲為動物,氣性純陽,其生苗者,則是陽入陰出之象,至靈之品也。所以冬蟲夏草能陰陽雙補,單味藥材便可實現「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滋補效果。
3.如何辨別「真」蟲草?
既然冬蟲夏草能平衡進補,平時該如何吃呢?武漢市中心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李萌介紹,冬蟲夏草雖然作為藥材,遵醫囑合理短期使用比較安全,但不能藥食兩用,大家不要大劑量長期服用。
此外,市場上的冬蟲夏草品質參差不齊,少數商販魚目混珠,以次充好。今天就教大家6步,挑選優質的冬蟲夏草:
01 看外形
冬蟲夏草體型如蠶,一般只有一條「草頭」,「草頭」基部較粗,子座牢固,末端漸細,長度在0.1~4cm。蟲體長約35cm,直徑0.3~0.8cm,在這一範圍內,越長越粗的冬蟲夏草質量越好。
02 識外觀
冬蟲夏草表面粗糙,蟲體呈土黃至棕黃色,頭部棕紅/棕黃色,眼睛平而不鼓呈棕色或黃褐色,背部共有20~30條環紋,紋路清晰,並以三密一疏依次延續;蟲體腹部有8對足。
03 看斷面
真的冬蟲夏草掰開後有明顯的紋路,蟲草中間有一個類似「V」形的黑芯,有些也可能是一個黑點。這黑芯其實就是蟲的消化線。
04 聞氣味
「味」濃腥。真品有自然的冬菇香氣或略帶腥味,偽品一般無氣味。
05 泡水看
用水浸泡,蟲體變膨大而軟,蟲體顏色基本不發生變化,菌座色加重成為黑褐色,蟲體和菌座緊相連不脫落,微有臭味,水質澄清不混濁,呈淡黃色。假冬蟲夏草用開水浸泡10分鐘後,會慢慢現出原形,黃色開胎脫落,假菌座也開始脫落,與蟲體分開。
06 品口感
真的冬蟲夏草放口中咀碎,如咀青毛豆,愈咀愈香,有香甜的味道。而假冬蟲夏草會有硬碎、泥粉之感,不耐咀而無香味,泥土味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