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觀察20|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2020-12-17 廣州日報

這是《老夏觀察》的第20篇文章。

它要試圖還原的,是93年前的一場演講。

主講人魯迅,聽眾中學生。

時過境遷。現在來看,依然經典。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1927年7月16日,一個周六。

文藝界的「頂流」——魯迅,與戀人許廣平在太平館吃完午飯,隨後來到一所中學。

師生翹首以盼。47歲(虛歲)的魯迅,走上臺前。

這一被期待已久的演講,開場。

1.

魯迅

▍我不想做「名人」了。

1927年2月,魯迅寫信給朋友,發牢騷。

他說:

▍我在這裡,被抬得太高,苦極。作文演說的債,欠了許多。

「這裡」,就是廣州。

當年1月18日,魯迅乘「蘇州」號輪船從廈門來到許廣平的家鄉——廣州,入職中山大學。

他不僅當全職教授,還出任文學系主任兼首任教務主任

頭銜太多,魯迅太忙。

當時還沒娛樂圈,明星本就不多。像他這樣咖位的名人,是要被哄搶的。

忙,是一種必然。

1月26日,他在廣州寫的第一封信就是吐槽「日日忙於會客及赴會演說」,很苦惱。

聽著很凡爾賽,但確屬實情。

怎麼辦?發私信。

魯迅把寫信當成了一個重要的減壓手段。他不停地、向不同的人發牢騷,頗像他筆下的祥林嫂。

2月21日,寫給李霽野:我現在真太忙了,連吃飯工夫也沒有。

2月25日,寫給章廷謙:不但睡覺,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了。

3月15日,寫給韋叢蕪:忙亂不堪,不但看書,連想想的工夫也沒有。

3月17日,寫給李霽野。我太忙,每天糊裡糊塗地過去,文章久不作了

吃不行、睡不行,連文章都不寫了,寶寶心裡苦極了。

好在,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3月2日,中山大學開學。4月下旬,魯迅就「滾出」了中大。(箇中原因,他文另表)

此後,他讀書、譯文、整理舊稿,在白雲樓上吃荔枝、吃餅乾、吃楊桃……

白雲樓。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攝

這個時期的魯迅,精神上是苦悶、焦慮的。他遭受排擠,目睹黑暗,近距離接觸著白色恐怖,「被血嚇得目瞪口呆」。

而魯迅本迅,又處於愛情的甜蜜之中。有愛人相伴,看電影、逛茶樓、遊玩,當一枚快樂的吃貨。

所以,1927年7月16日,走進知用中學的魯迅,是一個身負盛名、內心苦悶而又正過著柔軟小日子的中年男人。

2.

演講

魯迅,紹興人。

對於演講,他不喜歡,也不擅長。

不同資料都顯示,他講話語調平緩,有紹興口音。

當然了,17歲就求學南京,三十年來工作、留學、輾轉多地任職,相信其發音還是靠譜的。

但他還是不喜歡拋頭露面,不樂意公開演講。

1927年9月3日,已經「逃離」廣州的魯迅給朋友寫信。

用大篇幅回顧在廣州的8個月時光——

▍訪問的,研究的,談文學的,偵探思想的,要作序、題籤的,請演說的,鬧得個不亦樂乎。

▍我尤其怕的是演說。

怕,又不得不。畢竟身為流量擔當,粉絲們熱情難擋。

翻看這個時期的著作、通信,魯迅沒少公開演說。

世界語學會、嶺南大學、中大開學典禮、黃埔軍校,甚至還專門跑去香港,連講兩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攝

魯迅說他自己定了規矩,至多以十分鐘為限

發過言的都知道,十分鐘講不了多少。如果「語調平緩」,也就兩千來字。

但在黃埔軍校,他講了五六千字。

在知用中學,收了收,三千五。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裡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講。

夾雜著紹興口音的國語,響了起來。

從番禺長大的許廣平,又一句一句地將其翻譯成粵語。

事後來看,語言不通並沒有影響魯迅的風採。

3.

讀書

魯迅給這場演講定了個題目,《讀書雜談》。

指點「後浪」讀書這事,他沒少幹。

比如1925年,《京報副刊》就請他為青年開些必讀書目。

這位魯迅先生所開的書單,能把編輯氣暈。

因為啥也沒有,唯有一行字:「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

說他敷衍吧,又挺認真。他又在下面作了說明。

▍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魯迅奉勸青年別讀中國書,成了對手口中的一大罪狀。

這一次呢?演講怎麼樣?

第一感覺,幽默。

魯迅,還挺能拋梗。

比如他講出於興趣的讀書,該如愛打牌的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

面對中學生,竟拿打牌舉例子,魯迅也是很拼了。

此外,他還講笑話。

▍一個老翁和一個孩子用一匹驢子馱著貨物去出賣,貨賣去了,孩子騎驢回來,老翁跟著走。但路人責備他了,說是不曉事,叫老年人徒步。他們便換了一個地位,而旁人又說老人忍心;老人忙將孩子抱到鞍鞽上,後來看見的人卻說他們殘酷;於是都下來,走了不久,可又有人笑他們了,說他們是呆子,空著現成的驢子卻不騎。於是老人對孩子嘆息道,我們只剩了一個辦法了,是我們兩人抬著驢子走。

哈哈哈。雖然無從考據,但估計現場笑果挺好的。

《而已集》收錄了廣州時期的作品。

第二個感覺,實在。

很明顯,魯迅沒想把它做成爆款。不花裡胡哨,沒有驚人之語,更沒有講讀書的妙法和捷徑,又或者講些更符合「戰士」身份的內容讓粉絲直呼「不愧是你」。

他的演講很實在,甚至樸實,就像一個走過很多路的長輩,在小心翼翼地給後來者分享體會。

生怕講過了,把他們帶偏。

比如他鼓勵出於興趣讀書,但又馬上解釋:我的意思,並非說諸君應該都退了學,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去。

他鼓勵多看課外書,但又提醒:請不要誤解,我並非說,譬如在國文講堂上,應該在抽屜裡暗看《紅樓夢》之類。

或許是掐架掐多了,處處小心,生怕授人以柄;或許是面對中學生,要慎之又慎。又或許,兼而有之。

總之,魯迅這場演講很用心、挺走心。

4.

遺產

六榕寺附近,百靈路上。廣州市知用中學,歷經風雨,仍坐落在這裡。

而1927年魯迅在這裡的演講,仍讓一代代學生受益。

他給廣州的中學生留下了哪些忠告?

1.多讀課外書,要泛覽。

魯迅將讀書分為兩類。一是出於職業(或升學)需求,這沒什麼可驕傲的。二是出於興趣,建議青年「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要多讀課外書。要各式各樣,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

2.讀書要隨便,隨便才有趣。他的原話是,要像遊公園似的,隨隨便便去,因為隨隨便便,所以不吃力,因為不吃力,所以會覺得有趣。如果一本書拿到手,就滿心想道,「我在讀書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勞,把讀書變成苦事。

3.請教別人沒啥用。魯迅建議,不要盲信先生開的書目。因為那都是開書目的人自己想看的,甚至他們自己都沒看。

4.可以看書評,可以聽別人的精簡、轉述,但還是要看原著。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5.別變成書櫥。魯迅覺得,只看書,那就會變成書櫥,是死的。不能只看別人的思想藝術,要自己思索,更好一點的是觀察,與現實社會接觸。

這場演講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樣常被人提起。

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雖被奉為全場最佳,但也不算有新意。

但翻看他以後的文章,魯迅的「讀書觀」一以貫之。

比如7年後的1934年,他寫《讀幾本書》:

▍讀死書會變成書呆子,甚至於成為書廚。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

同年,又寫《隨便翻翻》。

他似乎不喜歡聽到青年人常問人該讀什麼書。

別問了,多翻,and隨便翻。

1936年,魯迅人生的最後一年,仍忙於指點青年。

在給顏黎民的信中,他奉勸別只看自己的書。

▍問我看什麼書好,可使我有點為難。

▍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實實在在的建議,推心置腹的忠告,他竟前前後後、再二再三地嘮叨了十多年。

這一回,我們又幫他嘮叨了一遍。

謝謝觀看。

老夏觀察19:警察故事2020

文、編/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參考資料:《魯迅全集》,《魯迅書信全編》,《魯迅的廣州轉換》(朱崇科,2019),等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

相關焦點

  • 老夏觀察2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本名為《廣州來信》的書,安靜地躺在貨架上。作者是一個英國人——格雷夫人。原作,出版於1880年的英國。書的內容呢?是信。那是140多年前,她在廣州居住時寄往英國的家信。這些家信,像日記,或是遊記,細緻記(顯)錄(擺)了她在廣州的見聞。如今,時過境遷。歷史竟畫了一個圈。當年一封又一封從廣州漂洋過海的信,又回到了廣州人面前。
  • 老夏觀察21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些家信,像日記,或是遊記,細緻記(顯)錄(擺)了她在廣州的見聞。 如今,時過境遷。歷史竟畫了一個圈。 當年一封又一封從廣州漂洋過海的信,又回到了廣州人面前。 對廣州2200萬人口而言—— 格雷夫人,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廣州來信》,像是從140多年前「穿越」而來。
  • 老夏觀察13|今年兩會的5大看點
    對外國人來說,中國的兩會歷來都是世界近距離觀察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在全球戰「疫」的背景下,中國將部署什麼、如何應變,全球矚目。所以,今年兩會有哪些看點?老夏觀察,幫你梳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偉濃 通訊員 譚札烽 攝 看點3中國將如何決戰決勝?即便沒有疫情,今年也是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年。
  • 1927年,魯迅在廣州的消暑清單
    「廣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談。」而魯迅對廣州茶則有這樣的評價。上世紀20年代的廣州,飲食業態豐富,大酒樓、茶樓、甜品店、粥店、麵食店、西餐店等不勝枚舉,可以說是十步一酒樓,五步一茶室。 魯迅在廣州,有許廣平這一位地道的廣州女子作陪,自然對下館子了如指掌。
  • 老夏的煩惱
    老夏遲疑著走過長廊,走進辦公室,果然錢麗華已端坐在辦公桌前,她專心致志地看著手機,老夏的到來,讓她嚇了一跳。早安之後,彼此無話。老夏習慣性地拿起水壺,準備衝洗、燒水,錢麗華趕緊起身,從老夏手裡搶過水壺,一陣風也似的去了對面的開水間。老夏有些迷糊。昨天晚上他沒有睡好。傍晚的時候接到了葉局長的電話,說黃校長從明天開始要請假一個階段。
  • 魯迅面對那個時代的後浪演講時,說了些什麼話?
    1927年2月18日,在中山大學擔任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的魯迅先生,接受香港青年會總幹事曹炎申博士和香港大學教授黃新彥博士的邀請,在許廣平等人的陪伴下,乘坐一艘小汽船,從廣州來到香港,在青年會禮堂給香港的年輕觀眾作了兩場演講。這是魯迅第一次來到香港,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赴港之行。他和許廣平住在位於皇后大道中的勝斯酒店。
  • 老夏觀察16|聊一聊作文教育
    小學時候的作文,寫動物,寫人,寫植物,寫難忘的事,寫讀後感……所有的所有,都在引導孩子去做到,多觀察,多思考。寫作應該是很好玩的,應該是我手寫我心,應該是很有成就感的。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巴金說:只有寫,你才能寫。小學作文,就是寫著玩,玩著寫。應該鼓勵孩子多用自己的語言,多一些奇思妙想,多一些自己的思考。
  • 老夏觀察19|警察故事2020
    「記得最多的時候,一天裡我們有四次在不同場合拍到他,從早上到深夜,從會議現場到安保一線,從廣州的南端到北面。」金勁很疑惑,「比我年長20歲的他,怎麼這麼拼?」從9月25日到10月24日,他人生最後一個月。整整30天,他幾乎吃住在單位,辦公室裡存放的兩箱方便麵已被他吃掉了大半。
  • 為什麼孩子不善演講?看到德國中學的做法明白了
    德國中學的演講教育不是在演講,就是在去演講的路上;不是自己演講,就是在聽別人演講;不是個人在籌備演講課題,就是項目小組在合作分工;……這不是商界成功人士的工作方式,只是德國文理中學的學習日常在德國,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要進行系統的演講培訓,隨年級增長要求逐漸提高。學生們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分流,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文理中學。由於每個州教育體制不同,德國的文理中學分為5-12年制和5-13年制兩種,它們的區別只在於教學進度的快慢,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
  • 2020年下半年廣州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北京專場)招聘教師20人公告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2020年下半年廣州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北京專場)招聘教師20人公告,報名時間:12月6日-12月11日,更多關於2020廣州公辦教師招聘,廣州廣雅中學教師招聘考試,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
  • 魯迅名言、蘇軾詩句……南京各中學校長開學致辭很精彩
    2019-09-02 13:45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魯迅名言、蘇軾詩句、熱門影視劇臺詞……南京各中學校長開學致辭很精彩開學啦!新學期,南京各中學校長紛紛進行了開學致辭。這些致辭各有特色,有引用名人名言的,有引用熱門影視劇臺詞的……快來看看哪些致辭(節選)打動到你!【引用愛默生、魯迅名言】南京外國語學校校長鄒正——希望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自由成長的力量。
  • 老夏是個性情中人
    政治部正廳級幹部雷鳳鳴最後一次見到夏健翔時,已經是老夏生命的最後一刻。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夏健翔已經不能說話了,看到自己的老領導,他的淚水順著眼角流了下來……     那日,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搶救設備也撤了,老夏家屬按照他的遺囑,放棄了治療,送走了老夏。     兢兢業業又默默無聞     記憶中的老夏還在那裡。
  • 廣州中學天潤校區來了
    點藍色字關注「信息時報」昨天,記者接到家長爆料,華陽小學天潤校區更換校名了,變成了廣州中學教育集團天潤校區。據悉,「原華陽小學借用廣州中學的天潤校區」今年9月更名為「廣州中學教育集團天潤校區」。廣州中學初一新生將有部分班級就讀於該校區;同時,華陽小學仍有部分班級將在該校區就讀;兩校共用該校區。天潤校區更名。
  • 「老夏」和「脆鵝」的愛情
    令人心酸的是,由於老年痴呆症,找脆鵝,對於老夏來說,變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以為脆鵝不見了,抹眼淚可憐兮兮的老夏。其實,脆鵝只是出門買個蛋糕而已啊!脆鵝出門前,老夏賭氣說「你走吧!走了就別回來了!」 脆鵝出門後,老夏立刻急了「我老伴呢?hello?老伴你別不理我!」快把甜甜萌死了!
  • 「老夏與脆鵝」
    幾天前,網紅老夏離開了人世,於是一篇篇關於「老夏獨寵脆鵝60年」的文章風靡網絡。事情是這樣的:老夏的孫女夏德萱用ins記錄了老夏患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人痴呆)後的生活點滴,老夏與其老伴脆鵝用生活書學的「我愛你」有著異乎尋常的感染力,很快就讓一批批的人陷入了日常追蹤老夏與脆鵝最新動態的狂熱中,甚至也常常讓人忘掉這個可愛的老頭是個患病的老人。
  • 關於魯迅青少年文學獎
    2009年2月啟動以來,歷時4個多月,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70多萬中小學生參加,說明魯迅精神仍然深入人心,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的精神依然為廣大中小學生、教師及家長所認可。第五屆2013年第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在上海圖書館落下帷幕,紹興縣魯迅中學柯橋校區高二學生金澤慧獲得大獎,並得到文學創作獎金1萬元。這是該項大獎舉辦以來,魯迅故裡紹興的學子首次奪得此項大獎。本屆大賽由東風雪鐵龍全程鼎力支持。
  • 老夏和脆鵝:這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幾個月前一位臺灣網紅爺爺老夏爆紅網絡他與愛人的日常更是暖哭了億萬網友老夏的孫女覺得爺爺奶奶的每天都很呆萌
  • 您已拍下雙十一中學組即席演講禮包,請注意查收
    如果現在還做不到,那麼先努力用兩分鐘講出一篇好的即席演講吧。兩周前,小二幫大家向大神選手們了解了即席演講的準備,並解析了大學組的兩個案例。(沒看到?快點這裡!)其中很多的內容,也是可以適用於中學組的即席演講的。
  • 老夏的意外犧牲,促使三叉戟重組,精彩搞笑令人期待
    該劇中三位主演有著很好聽的外號「大背頭」、「大棍子」、「大噴子」江湖人稱「三叉戟」,三叉戟背後還有著一位負責後勤的大哥「老夏」,也叫「大撒把」,四人合在一起有著響噹噹的名號「四大名捕」,年輕的時候在警察局裡相互配合沒有破不了的案子。
  • 魯迅眼裡的魏晉風流
    尤其魯迅,更是如此。周作人稱「他可以說愛六朝文勝於秦漢文」,「他愛《楚辭》裡的屈原諸作,其次是嵇康和陶淵明,六朝人的文章,唐朝傳奇文,唐宋八大家不值得一看,『桐城派』更不必提了」。孫伏園記劉半農贈送魯迅「託尼學說,魏晉文章」一聯,「當時的朋友都認為這副聯語很恰當,魯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