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長恨歌》
古人成親的早,蘇軾17歲就已經和王弗成親了,而白居易35歲還是單身狗這件事,有點不合常理。
而更不合常理的是這枚35歲的單身狗,居然還寫出了讓人盪氣迴腸的《長恨歌》。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老白一生有兩個了不起的成就。
一是把詩歌由精英藝術拉向了平民,他的詩力求80歲的老嫗都能聽懂。
二是開創了中國詩歌的敘事功能,中國的詩歌向來以短小精悍著稱,因為短小,字精煉,無法達到敘事的效果,中國詩在白居易以前也就避開了敘事的功能。
《長恨歌》全詩一共120句,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
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的起因開始,到他們相遇,玄宗千萬般的寵愛,楊玉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再到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在逃往四川的途中楊貴妃被迫縊死,到後來玄宗追思楊貴妃的過程,以及上天入地的尋找楊貴妃的魂魄。
從「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無奈到「忽聞海上有仙山」的轉折,全詩千轉百回,把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戀和思念寫到了極致。
那麼問題來了,身為單身狗的白居易如何能寫出這樣令人動容的愛情詩呢?
緣起:仙遊寺有感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35歲那一年白居易被分配到陝西周至縣做縣令。
周至縣,位於八百裡秦川之南,秦川蔓延千裡,在周至形成了終南山。對這裡就是有名的終南山。
終南山有一個著名的仙遊寺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必遊之地。
這一天晴空萬裡,老白與三位好友王質夫、陳鴻(這兩個是早先蹭流量最成功的人)齊聚終南山,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吟詩作賦。
不覺間來到了仙遊寺,王質夫在仙遊寺前駐足,一聲嘆息引來另外兩人的好奇。
原來仙遊寺中供奉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牌位。安史之亂楊貴妃死於馬嵬坡後被送到了周至縣的仙遊寺外埋葬,數年後唐玄宗駕崩,也被送到了仙遊寺由高僧們超度,仙遊寺裡便供奉了這二人的牌位。
說起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眾人唏噓不已。
唐玄宗前半生,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開創了開元盛世,把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推到了頂峰。
卻在53歲時,遇見了22歲的楊玉環,驚鴻的一瞥,便讓他失了神。
我們活在世間,會有很多的身份,首先是別人的兒女,長大後是別人的妻子或丈夫,然後是別人的父母。
我們還有自己社會中的角色,或許是一名老師,或許是一名醫生,又或者是一家公司的大BOSS。
唐玄宗彼時也活在自己的身份角色中,首先他是一位大BOSS,唐帝國的大BOSS,而且還是一位做的十分出色的大BOSS。
其次他還是楊玉環的公公,楊玉環是他自己的兒子李瑁的妃子。
這個身份頓時讓他傻了眼。
可是大唐是個很開放的社會,武則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駕崩後出家感業寺後被高宗李治弄回了宮中做妃子。
後來做了皇帝的武則天正是玄宗皇帝的奶奶。從奶奶的故事中,玄宗明白了,他不僅是大唐帝國的BOSS,不僅是李瑁的父親,楊玉環的公公,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他自己------李隆基。
經過幾番斟酌,他決定做他自己,去追求他的愛情和幸福。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楊玉環被迫出家,之後被李隆基接回宮中做了貴妃。他們在宮中相愛了十多年。再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他們的愛情也走向了悲劇。
無法做自己的悲哀
唐玄宗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可以想做自己就做自己。他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別人也不能拿他怎樣。
而生為普通人的白居易卻沒有那麼容易做自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前面說過,古人成親的早,蘇軾17歲就和王弗成親了。而我們的老白此時已35歲了,還是單身狗一枚。
老白出生雖不算顯赫,但也是官宦子弟,遲遲未娶妻只因他心中住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喚湘靈,與老白青梅竹馬。只可惜是個歌女。
古時候門第森嚴,婚姻講究門當戶對,老白是官宦世家,而湘靈卻是鄉野丫頭。
儘管他們彼此相愛,心靈相通,無奈白媽媽卻從中阻撓,白居易以為只要他非湘靈不娶,白媽媽最終就會同意他們在一起。
但白媽媽卻堅決不同意,就算老白決心要打光棍,也不允許他們在一起。
白居易總以為自己若能高中,便可以決定自己的幸福,於是他奮發苦讀,二十九歲高中那一年,以為終於可以和湘靈在一起了。於是和母親提及此事,要求要娶湘靈為妻。
白媽媽當初就看不上湘靈,如今兒子高中,更加不允許他們在一起。
老白執意要娶湘靈,說:母親要是拆散我們,就把兒子逐出家門。
白媽媽氣火攻心,竟暈了過去。
老白不但是個才子,還是個孝子,眼看母親絕無還轉的餘地,便從此絕口不提湘靈之事,也絕口不提自己的婚事。
這一蹉跎,轉眼老白都已經35歲了。從前那個少年,轉眼成了中年大叔。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位中年大叔,都會手握酒杯,暗自傷神。
白居易一生給湘靈寫過很多詩,我挑了其中一首給大家來細細品讀: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拆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從秋天到春天,從15歲到23歲,又從23歲到35歲,老白的心裡都只有: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這裡不正是《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前奏嗎?
寫別人的故事,表自己的深情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深深感動著白居易,對他來說,向唐玄宗一樣不顧一切地追求愛情,是他所嚮往的,卻也是他所不能的。
在幾位好友的慫恿下,白居易決定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寫一首詩。
於是一首傳唱千古的《長恨歌》誕生了。這首詩避開了楊玉環身為兒媳的這一段,而是直接寫了一位帝王對於一位妃子的寵愛,一個男人對於一個女人的深情。
《長恨歌》全詩120句,在中國的詩歌史中,算是很長很長的詩了。背唐詩三百首的時候, 覺得白居易很討厭,寫那麼長的詩做什麼呢?幾乎花了兩周的時間才把這首詩背下來。
最後才發現,他寫這麼長的詩,寫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表達的卻是自己的深情。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個人是有多美,才能讓別人都失去了顏色呢?也許只是因為這一個人裝進了心裡,再也裝不下別人了罷。
唐玄宗與楊貴妃因安史之亂,貴妃縊死而天人永隔。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對於她的死,君王有痛,有悔,有恨,有淚從她死去的那一刻,他的心也跟著死了。
雖然後來唐朝中興,唐玄宗又回到了皇宮,但已物是人非事事休。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這是寫唐玄宗思念楊貴妃,也是白居易思念著湘靈,若沒有刻骨的思念,如何寫得出這刻骨的相思。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些話是唐玄宗對楊貴妃的誓言,也是白居易對湘靈的誓言。愛情曾經有多甜,相思就會有多苦。
失去楊貴妃的唐玄宗也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興趣,退位做了太上皇,最後抑鬱而終。
老白呢,他與湘靈深愛過,卻也幾次三番地不辭而別,雖是被逼無奈,卻終究是有負於湘靈,他對湘靈的感情亦有痛,有悔,有恨,有淚,他深深記得自己的誓言: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可惜這誓言,卻是永遠無法實現的誓言。
便只能「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