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少年時就有詩名,青年時長期輾轉漂泊,晚年時被貶江州,可以說經歷十分豐富,正是這些豐富的經歷成就了他的詩歌,為後世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白居易的詩作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首敘事長詩《長恨歌》。
《長恨歌》作於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之時。描述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歷史原貌,是一篇以詠嘆李楊愛情為主,充滿感傷主義的"愛情詩"。
在那個年代,沒有人同情楊貴妃,沒有人在乎他的想法。但是白居易,他注意到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裡為她不平:大唐隕落不是她的錯。
《妖貓傳》中,空海有一句這樣的臺詞:三十年過去了,仍然心系貴妃的只有你。
帶著對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對美的毀滅的沉重感傷。白居易寫下了《長恨歌》。
這首詩風情搖曳,生動流轉,極富藝術感染力。之所以這麼感人肺腑,是因為白居易為情而作,不為事而作。這份情就來自他早年的親身經歷。
白居易早年曾與少女湘靈相戀,後雖忍痛分手,但在創作《長恨歌》時對湘靈仍未忘懷,寫下了《感情》、《寄湘靈》、《生別離》、《潛別離》等詩作。
"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送鞋子的人是故鄉的鄰家妹妹,是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少女,她就是白居易一生念念不忘的初戀情人"湘靈"。湘靈是白居易故鄉的一位鄰居,20歲到27歲的白居易居住在符離,湘靈就是白居易在符離時的鄰居。
15歲的湘靈"娉婷十五勝天仙",貌似天仙,而且愛唱歌,白居易經常沉醉在湘靈的歌聲中,流連忘返。湘靈清麗脫俗,柔情似水。在白居易的腦海中揮之不去、難以忘懷。兩人心心相印卻不得不分離。
白居易與湘靈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他捨不得丟掉的不是一雙不值錢的鞋子,而是兩人之間綿長的情意。
白居易的愛情是任憑歲月蹉跎時光變遷而永不改變的,哪怕前方被山川河流阻隔,也不改那份執著和守望。哪怕尋找的路上布滿荊棘,也不願放棄每一絲希望。哪怕移動的步履疲憊不堪,也依然對他一往情深。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那麼不妨在閒暇時讀一讀這本《飛花令》:
這裡有柳永痛飲狂歌灑下的寂寞清愁;有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更有陸遊的夢鄉迴蕩著鐵骨錚錚。
全4冊的《飛花令》,原價128元,現在只需要79元,一本才20多,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在唯美的詩詞中體會人生百態。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