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人口發展規劃發布 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要達1020萬人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昨天,《東莞市人口發展規劃(2020年-2035年)》由東莞市發改局在官方網站發布。根據規劃,東莞市常住人口將在2025年達到960萬人,在2030年達到1020萬人,在2035年達到1080萬人。

現狀

以青壯年勞動人口為主

根據上述規劃,近年來,東莞市常住人口佔珠三角九市常住總人口的比重呈下降狀態,人口流入趨勢有所減弱。

自2016年開始,東莞市戶籍人口加速增長,2018年戶籍人口達231.59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為27.6%;2018年新增戶籍人口20.28萬人,其中超過八成來源於機械增長(人口遷入超過遷出而引起的增長)。

自2009年以來,東莞市外來流動人口總體保持平穩,近兩年增速略有上升。目前,東莞市常住人口仍以青壯年勞動人口為主。

問題

人口素質人才規模待提升

根據規劃,東莞的人口空間分布集聚度較低。由於缺少組團化集聚人口的城市副中心,東莞片區統籌發展的能級偏弱。相比國內其他城市,東莞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密度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市、鎮兩級行政體制導致鎮街(園區)人口分布相對分散,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缺乏集約化發展的基礎。

此外,東莞市長期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充分利用了低勞動力成本、大規模外來年輕勞動力的人口紅利,形成了目前產業整體層次偏低、勞動生產率偏低、傳統產業增長乏力、高端要素集聚不足、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針對現在的發展狀態,東莞人口素質和人才規模有待提升。據介紹,在珠三角九市中,東莞市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列第四,低於廣州、深圳、珠海;每10萬人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數位列第六。而在人口受教育結構方面,東莞市初中學歷人口佔比最高,超過四成。

另外,東莞戶籍人口規模擴大對公共服務構成長期壓力。近年來,東莞市不斷放寬入戶條件,已構建起兩個5年入戶、人才入戶(條件準入、企業自評入戶)、三投靠入戶和其他政策性遷戶等多個入戶渠道,近兩年來快速增長的入戶人口有效提升了東莞戶籍人口的佔比,同時也對公共服務資源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尤其是隨遷入戶子女數量的大幅上升致使東莞公辦學位嚴重緊缺。

目標

提高「三心」常住人口密度

上述規劃提出了未來15年東莞人口發展的目標:2025年,常住人口達到960萬人;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020萬人;2035年,常住人口達到1080萬人。

為達成這一目標,東莞將持續優化人口結構。將繼續保持人口年齡結構優勢和人口活力,延緩勞動年齡人口佔常住人口比例的下降速度,日益完善託育服務體系、養老服務體系。

同時優化人口分布。中心城區人口集聚度要進一步上升,重點片區和產業發展集聚區的人口集聚能力要進一步增強,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穩步提升。將加強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新區「三心」之間的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網絡聯繫,發揮其對全市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其常住人口密度。至2035年,「三心」常住人口佔全市比例要達20%以上。

將不斷完善戶籍準入政策,逐步提升戶籍人口佔比,2025年戶籍人口要達到360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提升至37.5%;2030年戶籍人口要達到430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提升至42.2%;2035年戶籍人口要達到500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提升至46.3%。

 東莞將爭創人才紅利新優勢

上述規劃提出,東莞將爭創人才紅利新優勢。

從2015年開始,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從之前的持續上升轉入緩慢下降通道。由於地處廣州、深圳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之間,東莞市對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擠壓。規劃提出,東莞市應抓住國家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的機遇,推動人口高質量轉型,創造東莞市競爭新優勢。

根據規劃,近年來,東莞人口素質穩步提升,全市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重達20.56%,比2010年提高了13.56%;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受大專及以上學歷教育的人數為20561人,比2010年增加了13310人;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83年,分別比2000年、2010年提升0.87年和0.2年。

另外,2016年~2018年,東莞全市人才總量由146萬人增至195.3萬人,年均增長15.7%;高層次人才由8.48萬人增至12.6萬人,年均增長21.9%;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才由132.6萬人增至171.5萬人,年均增長13.7%;專業技術人才由17.6萬人增至23.3萬人,年均增長15.1%;持有技能等級證書的技能人才由20.4萬人增至34萬人,年均增長29.1%。

規劃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人員交流頻繁,人才競爭也激烈。東莞市區位優勢明顯,目前正在依託散裂中子源等國家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松山湖科學城,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實驗室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各類人才載體的建設將有利於東莞吸引人才。

為吸引人才的流入,滿足人口發展需求,東莞將加大公辦學校改擴建、新建力度,加快推進學校建設,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爭取在2025年、2030年、2035年小學在校生規模分別達到101.6萬人、107.8萬人、114.3萬人,初中在校生規模分別達到38.4萬人、40.7萬人、43.1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規模分別達到16.3萬人、19.8萬人、23.7萬人。

同時鼓勵和扶持舉辦學前教育機構,擴充學前教育學位資源。公辦民辦並舉,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升普惠性民辦園品質,完善以普惠性幼兒園(含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媒體記者 蔣幸端)

相關焦點

  • 2017年北京人口總數:常住人口數量+戶籍人口數量
    2017年,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領會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全面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 「人口爭奪戰」風起雲湧 膠東一體化發展或為青島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除了北京和上海明確提出控制人口外,剩下兩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都從規劃上為進一步吸附人口預留了很大的增長空間。深圳和廣州兩大都市圈近年來始終保持著領跑姿態,2015-201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別高達61萬、60萬。
  • 廣東常住人口超1.15億 穩居人口第一大省
    ,常住人口數超出常住人口第二多的山東達1450.79萬人。公報顯示,2019年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521萬人,比上年年末增加175萬人。數據顯示,廣東已經穩居全國(即大陸地區,下同)第一大省之位,常住人口數超出常住人口第二多的山東達1450.79萬人。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最近3年,廣東常住人口每年淨增數都在170萬以上。廣東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相比5年前增加了797萬人,相比9年前增加了1080.06萬人。
  • 2019年杭州人口數據分析:常住人口突破千萬 出生率下降(圖)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達到1036.0萬人,比2018年末淨增55.4萬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813.3萬人,農村人口為222.7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城鎮化率)78.5%,與2018年相比,提高1.1個百分點。
  • 溫州將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
    孫晨波 攝  根據意見,到2025年  ● 人口規模適度增加,保持人口淨流入,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戶籍人口880萬人,從業人員580萬人;  ● 人口布局更趨合理,市區常住人口達到450萬人,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  ●
  • 中國2千萬以上常住人口城市有多少?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哪個?看看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發布的數據統計,2019年全國各大城市人口數據排名中,東部沿海地區與其他省會城市人口數量都明顯增加,而在當地常住人口數據排名中,重慶以3000萬人口數量排名第一。2019年中國城市人口數量排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19年末湖南常住人口發布!
    近日,湖南省政務網發布湖南省年末常住人口總量、城鎮化率等數據。 一、人口總量增速趨緩 2019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為6918.38萬人,與上年相比增加19.61萬人,年增長
  • 常住人口超千萬,城鎮化率近75% ,鄭州離大都市還有多遠?
    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的發展很多人可能都有目共睹,日前,鄭州市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字:2019年末,鄭州人口總量全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增長2.1%。常住人口超千萬  根據鄭州市統計局此次公布的統計數字,2019年末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與2018年相比增加21.6萬人,增長2.1%。
  • 截至10月末瀋陽市戶籍人口達761.4萬人
    鐵西區戶籍人口超百萬根據瀋陽市公安局月報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瀋陽市戶籍人口為761.4萬人,同比增長0.9%。其中,市區人口為61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1.3%。在全市13個區、縣(市)中,鐵西區人口最多,為101.1萬人,也是全市唯一一個人口超百萬的區、縣(市)。康平縣人口最少,為33.7萬人。
  • 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
    2019年,上海流入人才中9.9%流向商業服務,顯著高於其餘9個重點城市。深圳以793.17萬的淨流入人口位居第二。2019年深圳市統計公報顯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達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增長8.8%,佔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戶籍人口849.10萬人,增長0.1%,佔比63.2%。
  • 四川南充臨江新區:力爭15年後常住人口100萬 地區生產總值破1300億
    7月28日,紅星新聞從四川南充市人民政府舉行的設立南充臨江新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今後發展中,南充市將努力確保臨江新區到2035年常住人口達到1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00億元。目前,該區域內常住人口是32萬,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30億元。
  • 鄭州常住人口連續增加,樓市可以高枕無憂了?原
    前一陣,鄭州市統計局發布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主要數據公報,其中,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同比增長2.1%。這也是自2018年來,鄭州市公布的常住人口第二次突破千萬,且在繼續增長。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出於對大城市病的擔憂,中國政策長期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但從歷史看,北京、上海等政府制定或預測的人口控制目標不斷被突破。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2018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分別要求將常住人口總量長期控制在2300萬、2500萬左右。北京、上海為何要控制人口規模?是否合理?
  • 2019年海口統計公報:GDP總量1672億 常住人口增加2.56萬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海口保持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1.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3:16.5:79.2。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232.79萬人,比上年增加2.56萬人。
  • 要撐起青島的雄心與未來,必須快速擴大人口規模!
    2012年至2018年,東北地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減少137萬,多數是年輕人和科技人才。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 長株潭城市群領先發展 2019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長近24萬
    原標題:長株潭城市群領先發展 2019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長近24萬   2019年,湖南省會長沙常住人口增量超過湖南省,顯示出強省會的威力。
  • 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人口總量突破14億 老年人口佔比達18.1%(圖)
    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8年減少500多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600多萬人。另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響出生人口減少的因素。但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明顯高於一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達59.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這說明「全面兩孩」政策持續發揮作用。
  • 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城鎮化率和老齡化實現「雙增長」
    中國城市化率從1990年的26.44%持續上升到2019年的60.60%,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但遠超同期印度水平。未來幾年中國城鎮化率將持續增長,城鎮化的速度將繼續平穩下降,預計到2035年,中國城鎮化比例將達到70%以上。2019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
  • 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的佛山,會是下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嗎?
    2018年底三季度中國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TOP 10(城市KWEEKLY 制表) 2019年,京東發布的《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
  • 臺北市老年人口佔全市人口比率達14%
    華夏經緯網4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2日統計指出,2014年底臺北市老年人口計有38.1萬人,佔全市人口比率達14.1%。去年隨著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市府對老人無論居家照顧、餐飲服務、乘車優待補助等服務均較2013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