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撐起青島的雄心與未來,必須快速擴大人口規模!

2020-12-1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城市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口的競爭。

在討論一個城市時,提到最多的是GDP,其次就是人口。人口大市,也是經濟強市。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有16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其中有11個GDP萬億之城——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深圳、武漢、蘇州、杭州、鄭州,一個準萬億城市——西安。

沒有人就沒有社會,更無所謂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基本的內涵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青島要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首先必須擁有相當規模的人口。

截至2019年年底,青島常住人口為949.98萬人,還未能邁入千萬人口城市之列。與重慶3000萬+,上海、北京2000萬+相去甚遠,與成都、天津、廣州1500萬+差距也很大,即便與同為副省級城市的武漢、哈爾濱、杭州、西安等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的人口規模,難以支撐起青島的雄心與未來。青島需要快速集聚高素質人才,擴大城市人口規模。要達成這一目標,靠經年累月的繁衍生息,顯然是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的。青島需要新的路數和打法。

01

南北失衡核心是人口失衡

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

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前,還是一個封建專制的農業國家,以國王為首的封建貴族集團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全國有人口550萬,其中410萬人住在農村。最大的城市倫敦人口也只有20萬,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過2萬。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一個多世紀後,英國城市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

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對人口變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著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人口變動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有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正是因為「大」,讓我們有條件實現規模效應。一方面,億萬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自強不息,不斷釋放「人口紅利」,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更讓中國形成了無可替代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各個地區、各個部門相互配套、相互銜接、形成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效率優勢。

這兩者構成了規模效應的一體兩面,成為70年中國經濟騰飛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看看現在。有著「新四大發明」之稱的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購物,之所以能夠出現在中國,正是因為中國有著規模龐大的人口和市場。

當前,我國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人群,我國商品零售額即將超過美國,今後還有穩步增長空間,世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越來越強。這也是我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最大的底氣所在。

目前備受關注的南北差距拉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口問題。我國人口主要分布,由東北至西南,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衝一線,東南半壁佔國土面積的43.8%,人口佔94.1%,西北半壁佔56.2%,而人口僅佔5.9%。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進一步加劇。

2019年年底,《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文章指出,經濟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趨勢比較明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增強,杭州、南京、武漢、鄭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發展勢頭較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後。2012年至2018年,東北地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減少137萬,多數是年輕人和科技人才。

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中共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城市化地區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空間,支持生態功能區的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02

青島已邁入特大城市,但人口增速偏慢

人口是城市運行和資源承載的基本要素,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家底」。

在人口加速自主流動和全國性的搶人大戰的大背景下,湧現出一大批人口總量千萬以上的城市。這其中既有重慶、北京、上海這樣老牌人口大市,而更多的是像鄭州、西安這樣的後起之秀。

有三個指標可以衡量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第一個是戶籍人口。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

第二個指標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一定時間(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兩個指標之間有一定的聯繫,經濟發達地區因為就業機會多,對人口的吸引力強,往往常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勞動力普遍外流,常住人口往往小於戶籍人口。由此延伸出的一個指標是人口淨流入,這個數值越高,說明對人口的吸引力越強。

新中國成立之初,僅有重慶一座城市人口破千萬。截至目前,躋身「千萬人口俱樂部」的城市共有16座,分別是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深圳、武漢、南陽、臨沂、石家莊、哈爾濱、蘇州、鄭州、西安、杭州。

青島未能入列。截至2019年年底,青島常住人口為949.98萬人,距離千萬人口僅一步之遙。

第三個重要指標是城區常住人口。城區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規模大小的關鍵指標之一,城區人口規模的大小,對城市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和自身對外輻射能力至關重要。

國家住建部發布《2018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備受關注的全國各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排名揭曉,青島城區常住人口突破500萬,正式晉級特大城市。

作為我國最早開啟工業化進程的城市之一,青島的人口規模曾經在全國名列前茅。

解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青島延續了人口快速增長的迅猛勢頭。1982年,青島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達422.76萬人。1990年,青島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常住人口666.40萬人。8年時間,青島人口增長了243.63萬人,平均每年增長30萬人,即便是放在現在,也是不低的增長。

但近年來,青島人口規模增長速度放緩,數據顯示,從2006年—2019年15年間,青島常住人口累計增長了130.43萬人,年均增長8.7萬人。

對標國內其他城市,青島的人口增長速度偏慢。以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為例,杭州為55.4萬人,深圳41.22萬人,廣州為40.15萬人,成都為25.1萬人,重慶為22.53萬人,鄭州為21.6萬人,西安為19.98萬人。

03

必須用超常規打法

青島到底需要多大的人口規模?當然這要看青島到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城市。

如果小富即安,僅僅做一個「小而美」的城市,那現在的人口規模就不算小。

如果想謀求更大的發展,尤其是要肩負起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家和山東賦予的重任,那就必須以未來的眼光謀劃今天的發展,以未來的城市體量倒推城市人口規模。

不妨以青島對標的深圳為例做一個簡單的計算。2019年,深圳陸域面積約200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為1343.88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2200萬人,GDP為26927億元。青島陸域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為949.98萬人,實際管理人口約1100萬人,GDP為11741億元。

深圳相應指標分別是青島的1/6、1.4倍、2倍、2.3倍。可見,青島的資源承載力、人口承載力還有相當大的空間,青島想要做「北方的深圳」,必須迅速做大人口規模。

但如果以目前的增長速度,青島要想邁入千萬人口俱樂部,還需要僅6年,也就是說,在「十四五」期間無法實現。

不僅如此,如果還是延續目前的增長速度,青島與深圳等前排城市之間的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這顯然是青島不願意看到的。

如何才能快速集聚高素質人才、擴大城市人口規模?人才願意來青島,看重的是在青島的發展前景,看重的是在青島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今年以來,青島以開放發展的大勢感召人,以創新創業的生態凝聚人,縱深推進招才引智,加快建設創業城市,全市人才總量穩步提升,人才結構持續優化。1-11月,全市共引進集聚各類人才24.14萬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30萬人,同比增長10.6%。在青高校畢業生留青率達到49.34%,年底將突破50%,超出歷史最高水平2個百分點。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年來,國內重點省份、城市間的「人才爭奪戰」日趨白熱化,各地面向全國、全球吸引招攬人才,競相出臺各類優惠政策和創新舉措,體制機制改革和流程再造的力度都很大。

海南圍繞自貿港建設,新發布第九批制度創新案例,其中推行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聯審聯檢一體化,辦理時間比原來至少節省20%;推行社保關係轉移「一次申請、全程代辦」,辦結時限壓縮90%以上。

深圳新發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內容包括探索完善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市場化定價和交易機制、開展新型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試點、推進外籍人才籤證便利化等,必將極大提升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上海針對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出臺新政,賦予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推薦權、新片區特殊人才直接申報權、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等,吸引更多的外地非滬籍人才落戶,並推動專業人才梯隊良性發展;近期,上海又出臺落戶新政,被業內普遍認為放寬尺度超乎想像。

與這些地方相比,青島的人才工作還有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上還有較大差距。要站在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作為城市最大的「富礦」,改革步子再大一點,探索推出更開放、更靈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機制,更好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持久動力。

青島要建設創業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聚集高素質人才,更需要有龐大的城市人口數量支撐。要圍繞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促進人口持續均衡發展。特別是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向外來人口敞開城市大門。

12月14日晚,青島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指出,要站在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牢牢把握機遇,深化創業城市建設,善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探索推出更開放、更靈活的人才招引和培育機制,更好地聚人、留才、用才,不斷激發和釋放城市發展活力。

此次會議還「一口氣」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青島市「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青島市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青島市外語人才、外事人才、外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六個重磅文件。這些文件,很快就將發布實施,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當下,青島發展勢頭正盛,對人和資本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如再假以「誠意滿滿」的人口、人才政策,何愁人不來。



  轉自:青報觀象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要「撐」起城市夢想,青島必須站在未來看現在,加緊補齊這塊短板!
    無論是應對眼下的危機,還是面向更長遠的未來,管理者都必須再次審視城市機體,把準「穴位」,對症下藥,讓城市「強身健體」。作為較早開啟城鎮化的中國城市,青島從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正是有賴于堅持不懈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 「人口爭奪戰」風起雲湧 膠東一體化發展或為青島破局
    城市間「搶人口」 搶的是未來發展的基礎這種戰事升級背後的原理並不難理解,一方面,在當前的發展中,人力依然是最基礎的生產要素,簡單來說,一座城市得到一個勞動人口,就得到了以個人為基礎而凝聚起來的家庭,他們在城市裡生產、生活和消費都會帶來GDP的增加,人口規模的增長對城市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依然可以預期:人口的集聚程度越高,勞動力的供應越充足
  • 亮點數字撐起居民生活幸福感:截至2019年底 青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我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持續優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總人口949.9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4.12 %,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提高了4.13個百分點。四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現有國家特色小鎮2個(膠州市李哥莊鎮、平度市南村鎮),有11個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創建範圍,10個鎮列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範圍。住房工作紮實推進。
  • 青島人口結構危機釋放出的危險信號
    作者根據各地統計局公開數據,分析了青島前幾年的人口結構變化,並提出了相關思考。從相關求職數據和分析來看,作者「勞動年齡人口規模處於』下降通道』」和「高學歷畢業人口增長滯後」的判斷得到了部分驗證。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2020年3月發布的《2020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疫情之上,機遇何在》顯示,關於重點城市職場人平均年齡的調研中,青島平均年齡33.6歲,居全國第五,從中不難看出青島年輕人求職者數量不佔優勢。這份報告分析,「城市中職場人的年齡,也反映著城市人才的活力和未來的發展潛力。
  • 青島邁入特大城市行列!建成區面積十年「長」了兩倍多,列全國第11位
    70年間,東莞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從不到5平方公裡擴大到1194.31多平方公裡,「長大」了238倍,絕對算得上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當然,城市建設不能「攤大餅」,不能一味地「貪大求全」,必須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02人的城市化要跟上土地的城市化城區常住人口是衡量一個城市能級的關鍵指標。
  • 未來展示中心矚目開放青島海洋活力區全面起勢
    寒冬歲末,坐落於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的青島海洋活力區未來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這意味著,作為該區域的首發展示中心,未來展示中心正引領青島西海岸海洋活力區加速前行。從海上來,向未來去。可以說,未來展示中心代表著整個青島西海岸海洋活力區的氣質和形象。尤其是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的新格局之下,青島作為北方經濟樞紐,其西海岸海洋活力區的未來發展路徑也日漸明晰。
  • 2020年中國住房租賃行業發展需求和市場規模分析租房需求擴大推動...
    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中國城鎮人口為8.48億人,同比增長2.05%,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雖然放緩,但依舊維持在2%以上的年增長率。在近幾年間,中國流動人口主要向一、二線城市聚集,並呈現出年齡低、租房需求量大、租賃周期長的特點。2015-2019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量有下降趨勢,流動人口規模進入調整期,但整體規模依舊龐大,2019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量為2.36億人。
  • 東莞市人口發展規劃發布 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要達1020萬人
    針對現在的發展狀態,東莞人口素質和人才規模有待提升。據介紹,在珠三角九市中,東莞市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列第四,低於廣州、深圳、珠海;每10萬人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的人數位列第六。而在人口受教育結構方面,東莞市初中學歷人口佔比最高,超過四成。另外,東莞戶籍人口規模擴大對公共服務構成長期壓力。
  • 人口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影響
    其次,人口對經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人口增長會帶來規模經濟,從人口經濟理論上看,人口增長可以形成規模經濟,促進勞動分工和技術進步,在家就資源相對充裕的條件下,人口增長有利於經濟增長。人口問題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口基數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 西海岸新區、即墨、膠州將成主城 膠州灣將成為青島的「內湖」!
    青島正在編制新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未來15年,青島將進一步「長大」,成為名副其實的灣區大都市。將這三個區市納入青島主城區,既是三區市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是青島進一步擴大城區規模,提升城市資源集聚力、配置力、輻射力的重要舉措。
  • 擴大畢業生招聘規模 保險機構攬才助力穩就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財政、貨幣和投資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穩就業。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今年以來,保險業積極響應「穩就業」號召,業內企業紛紛提高招聘崗位數量。
  • 2020年童裝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及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以及社會與家庭對下一代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嬰童的消費支出在家庭的消費支出中所佔比例逐年上升,中國童裝市場正在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據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全面二孩生育放開,2016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上年增加131萬人。
  • 我認為對於山東人口的流失,青島、濟南承擔了大部分責任
    2001-2010年青島都市圈還有不錯的人口淨流入;2011-2015年人口淨流入已不太樂觀,但還是正流入;2016-2019年青島都市圈人口開始淨流出。  濟南都市圈的情況要更加嚴重一些。2001-2010年濟南都市圈人口還是正流入,2011-2015年已經開始流出,2016-2019年人口流出情況已經比較嚴重。  再來看青島、濟南兩個城市的表現:
  • 巖田聰「擴大遊戲人口」的目標,任天堂完成了多少?
    2004年,巖田聰打出了為了爭取回玩家人數並進一步的擴大的「遊戲玩家人口擴大」的主題,而後任天堂也將「擴大遊戲人口」作為任天堂的主要發展任務。那麼時至今日,任天堂實現了這個目標嗎?巖田聰所謂的「擴大」遊戲人口的策略,其背景是日本本土自千禧年前後,持續的低迷和軟體硬體持續的總體銷量下滑:
  • 梁建章:未來中美競爭關鍵將在人口政策 |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
    12月18日,在鈦媒體 T-EDGE 全球創新大會第一天的「戰略峰會」中,梁建章通過遠程連線的方式,發表了題為《中美科技競爭的未來關鍵在人口變化》的演講,站在人口學視角,分析了中美未來科技競爭的趨勢。(點擊視頻可以觀看完整演講視頻)。梁建章在演講中提出預測,「中國將在未來的10年至20年中,將繼續趕超美國」。
  • 千萬不能「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青島市委書記敲警鐘的深意
    在座談會上王清憲說了一番充滿危機意識的話——「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是『國之大事』,關乎國運,我們必須胸懷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與緊迫感。這半年多來,各地都在加緊布局工業網際網路,而且勢頭都很猛。雖然卡奧斯暫時走在了前面,但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超過。
  • 山東城市觀察|中山路能否承載青島百年新未來?
    編輯/莊建成一周後的6月16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到青島市南區調研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工作,他表示:這是市委、市政府著眼青島未來百年發展謀劃部署的歷史性工程!擁有百年城市歷史的青島,並非首次對歷史街區開啟改造之旅。
  • 大碼女鞋迎來新商機,未來十年將撐起百億市場
    中國女鞋產業高速發展  有數據顯示,近五年,中國女鞋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7%,2016年女鞋市場規模達2250億元,2019年中國女性市場規模突破2800億元;2020年6月,淘寶天貓全網女鞋行業成交總額72.1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47.67%。
  • 中國十大城市群,未來可提高南通、惠州和瀘州等中城市人口承載量
    調查顯示,我國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國家級城市群,以及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遊、關中、川渝城市群),除核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規模都不太大,通過集聚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可承載比現有規模多一倍的人口,如以下區域:長三角城市群的南通、揚州、泰州、鎮江、湖州、嘉興、紹興等城市
  • 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的優勢
    19世紀,英法崛起時人口是千萬級的;20世紀美日崛起時人口數上億級的;而中國崛起則是14億人口規模將要實現現代化的巨大規模。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中國善謀善成,把後發劣勢變成了後發優勢,把規模優勢轉化成了發展優勢。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是長期積累培養、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自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國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儲備搭建了超大經濟規模體的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