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美食,健康的生活,
我們一起,為家人,尋找好食材!
此番,一起走進酒香飄逸的酒鄉——金門
葉華成·金酒大師
精通英文、馬來語、客家話、福州話、閩南話等七、八種語言,具備敏銳聰慧的商業稟賦,葉華成在家中備受重視。但天將大任的磨練關卡,卻也如傳奇故事一般,在他身上層層應驗:事業即將有成之際,他先後經歷了日軍進兵上海及發動太平洋戰爭,從成功一夜間跌入谷底——走過彷徨期,欲重振旗鼓東山再起時,突然接獲父親於金門辭世的噩耗,即將而立的葉華成,似乎在一夜間,將過往的二十多年人生清零,本著孝道為先為父送終的根本,決然遷居金門。
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衝擊下,多少人會頹然消沉?但是他硬是生生挺住,坦然面對金門的風雨和人生如潮起落。
按照一般劇本的故事發展,應該風雨後彩虹掛天際,從此一路豔陽高照風和日麗風調雨順風光無限。人生又怎麼可能完全如戲?定居金門的葉華成,發現當時當地民間釀酒坊眾多,且多以土法釀造地瓜燒、米酒、高粱酒等。國民黨駐戌後,需求量急劇上升,憑藉自身對商業的敏感,拮据困頓的他義無反顧地一頭扎入外行的釀酒世界。
雖然跨界的人士很多,取得成績的不少,但是幸運之神,尚未眷顧葉華成。一波不止三折的他,又遭遇了血本無歸的境遇——從大陸引進的酒麴,在海上被海水打溼,酵母完全失效。這不菲的學費,就一定要白白打了水漂麼?面對太多次的「失」,他咬牙堅持了下來,在困境中迎難而上,請教軍中友人,每晚自己動手試驗,觀察比對。「皇天不負有心人」,葉華成終於掌握了釀酒的方法,並加以改進,以當地盛產的高粱替換較為稀缺的稻米,終於釀成了「金門高粱酒」。
金門高粱酒,先天後天
凡事都有好壞兩面,就如「得與失」的交替。
金門位於北緯24.5度,是孤懸海外的島嶼,相對魚米之鄉的江南,土地顯得貧瘠。此外,一年四季,都要面對風浪之苦。面對自然條件的限制,金門人在頑強抗爭中,獲得了更多的生活技能,並尋求到了精神的寄託。
大金門供奉祭拜風獅爺,寄託了鎮風、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小金門烈嶼,則是祭拜能鎮風煞、克蟻害、護古宅、保平安的風雞。
而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金門沒有工業的投入,遠離汙染,好山好空氣的狀況,一直從古延續至今。
地處海隅的金門,花崗片麻巖構成了海島的基巖,島上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在此種植的黏性上佳的旱地高粱,雖然顆粒小、殼較厚,但蛋白質、酸和脂含量卻比普通高粱多出不少,成為了金門高粱酒獨一無二的主要原料。通過發酵,能夠產生獨特的香氣。
花崗巖帶地質讓在巖層中流動的水質含有許多稀有礦物質及有機物質,是作為釀造的最佳水質。
它在岸上觀望,它在海上巡航,
怎比得上,坑道窖藏美酒一壇又一壇?!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雙方都修建了許多防空戰備坑道。金門眾多戰地坑道的特殊環境,造就了特殊的菌種——由於坑道具備了恆溫、恆溼、穩定酒質的特性,成為了儲藏金門高粱酒提供了絕佳空間。
高粱酒經過在防空坑道裡的窖存,在特殊菌群的作用下,又產生了無法易地炮製的、獨一無二的口感與香味。
金門島絕佳的水質、空氣、氣候和原料,是釀製金門高粱酒的四大天然釀酒條件,加上傳承古法的純糧固態釀製工藝,和花崗巖坑道窖藏的後天條件,醞釀出了「金門香型」口感的金門高粱酒,成為了中國白酒文化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金門高粱三節禮酒
金門酒廠於1952年建成投產,僅比茅臺酒廠小一歲。酒廠創辦之初,就得到了金門人民的愛護,數十年間,都積極配合種植旱地高粱提供原材料,鄰裡恪守規定共同保護自然資源,為高粱酒提供了美好尤勝當初的環境。
感恩回饋於金門當地民眾,酒廠在傳統三大佳節(端午、中秋和春節),專門定製「金門三節高粱酒」,根據成人數配送到家家戶戶——這就是金門高粱@三節禮酒的由來。
三節禮酒的出彩3點——
1·金門民眾獨享的「三節」福利
2·定量配額,更顯貼心、珍惜
3·當地人都點讚的好口感,品質確保,性價比高
冰飲:
購得一瓶三節禮酒,入冰箱冷凍櫃珍藏,冰凍!冰凍!冰凍!待家庭友人聚會時,從冰箱取出,在炎炎夏日,瓶身上白煙氤氳,多了幾分脫塵的仙氣。分而倒入白酒杯中,緩緩入口,嘴裡冰涼一線,入喉暖意漸起,至羶中穴位置溫熱感覺湧出,一到胃部熱情如火,深深體味「冰火兩重天」的意境。
(金門高粱酒具有不結凍的特質,故冰鎮後的金門高粱酒,減少了酒精的刺激,柔和了嗆味,入喉更順爽,酒香更清冽,炎夏飲用時別有一番滋味。)
熱飲:
冬日,南方的室內還要比戶外冷些的時候,將金門高粱酒稍加溫熱後再飲用,揮發了酒中的乙醛、甲醇等辛辣口味的成分,口感更柔和順滑,香氣更濃鬱。寒夜品酒,暖流驅寒,舒泰程度非親身體驗者,難以言說。
友情提醒:
金門酒廠為金門當地民眾量身定製的三節禮酒,是在當地家庭偶有存餘的時候,才能收集一些。有需求的話,還得提前預定。
▽聯繫人的信息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話,在酒中······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