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瑞增速放緩背後:醫藥首富夫妻的路徑依賴|稜鏡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拇指醫藥

市值4839億元的恆瑞醫藥(600276.SH)經歷了有史以來業績增幅最慢的半年。

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113億元,同比增長12.79%;淨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10.34%。表面上看,過去一騎絕塵的白馬股受到了疫情的衝擊,深層次的原因是該公司開始走向調整。

今年7月,恆瑞醫藥在研發和銷售兩端都動作頻頻。先是創始人孫飄揚在蘇州成立了生物醫藥研究院,後又個人出資,與恆瑞醫藥子公司上海恆瑞合資開發抗病毒藥物。另外,恆瑞醫藥兩大銷售公司也有變化:新晨醫藥進行了清算,科信醫藥則降格成為了二級子公司。

圖說:孫飄揚 來源:恆瑞醫藥官網

恆瑞醫藥集團試圖尋求多元化發展。恆瑞現在的官方介紹是:「一家專注於大健康領域的綜合型大型集團公司,涉及化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臨床服務等多個領域」。

而孫飄揚妻子鍾慧娟擔任董事長、大股東的翰森醫藥(03692.HK)倒是特色鮮明地走在原創藥物的道路上。目前該公司市值1681億元,列港股生物醫藥企業第四位,僅次於阿里健康、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

孫飄揚和鍾慧娟,夫妻二人創造了總值6530億元的醫藥帝國,身價在中國醫藥界無人匹敵。在福布斯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富豪排名中,鍾慧娟以152億美元的身價排名全球富豪第75位,國內醫藥行業第1位;孫飄揚以141億美元排名全球富豪第91位,國內醫藥行業第二位。

從2000年上市到突破千億市值,恆瑞醫藥耗時16年;而後,恆瑞市值節節攀升,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直至今年6月22日,一度站上5000億元。

如今,醫藥市場大環境正在改變,具有海歸背景的生物製藥公司已經是市場寵兒,並且不斷挑戰著恆瑞這樣的傳統化學藥巨頭。孫飄揚夫婦還能坐穩首富多久,取決於旗下公司能否跳出路徑依賴。

「學霸」的第一桶金

過往報導中習慣將孫飄揚形容為「學霸」型創業者。

孫飄揚1982年從中國藥科大學畢業,進入連雲港製藥廠工作。當時的工廠只能生產紅藥水、紫藥水這樣的簡單藥品,孫這樣的大學生難有用武之地。

孫飄揚後被提拔到連雲港醫藥工業公司。這是連雲港醫藥行業的最大企業,他在這裡從事藥品科研,一做就是8年。

此後孫飄揚返回連雲港製藥廠,開始大刀闊斧地引進品種。

這裡不得不提到藥品智慧財產權。如今藥品專利已經是大家熟知的話題,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智慧財產權的概念還比較模糊。1980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成員國之一,1985年,我國第一部《專利法》問世,開始對藥品領域的發明創造給予方法專利保護。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對於藥品專利規範一直只保護生產方法,並不保護藥品,如果外資藥品未在中國註冊,國內企業則可以仿製之。

孫飄揚重返連雲港製藥廠後,瞄準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癌症化療藥物依託泊苷,代號VP16。

依託泊苷由美國醫藥巨頭時美施貴寶公司在1981年製成上市,劑型為注射液,該品種市場前景被專業人士看好。但連雲港製藥廠當時沒能力生產注射劑,孫飄揚主導開發了軟膠囊劑型,而且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從醫學文獻來看,1993年,國內就有依託泊苷臨床用於治療癌症的研究出現。

日本化藥株式會社則在1994年開發出依託泊苷軟膠囊,1996年進入中國,40粒一盒,售價1650元;連雲港製藥廠同期推出託泊苷軟膠囊,10粒一盒,售價120元,售價相當於日本產品的29%。

1997年,江蘇連雲港製藥施行了股份制改造,並更名為「恆瑞醫藥」,恆瑞醫藥進入孫飄揚時代。

依託泊苷的成功,奠定了恆瑞醫藥最初的發展模式:首仿式創新,即在不違反專利法的情況下將優勢品種儘快仿製出來。

翰森「創新之源」

恆瑞醫藥致力於「半創新」走向「全創新」。1995年時,孫飄揚終於有機會和上海醫工院搭上了線。

上海醫工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中央工業試驗所」,此後依舊是新中國醫藥研發實力最強的機構。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科研機構不再是陽春白雪的學術象牙塔。上海醫工院的研究成果需要轉化出口,恆瑞則需要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

1996年,一家名叫豪森製藥的企業成立了。豪森最初的目的是為恆瑞提供藥物研發成果,當年的大股東是香港曼斯韋克有限公司,佔股55%;恆瑞製藥與孫飄揚妻子鍾慧娟名下的公司分別佔股15%和30%。

直到改名為「翰森製藥」併到香港上市之前,豪森製藥神秘的香港大股東、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岑均達浮出水面,他同樣是豪森的「創新之源」。

岑均達是上海醫工院化學製藥部的研究員,在20多年前的市場環境下,科研人員除非辭職下海,否則很難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變現。岑均達彼時利用香港公司持股,成為「亦學亦商」的學者型創業者:在十幾年前的考研論壇上,上海醫工院的學生就介紹說,上海醫工院化學製藥部最有錢的「老闆」(導師)是岑均達。

在2000年前後作為法定代表人應訴時,岑均達再未掩飾自己在豪森製藥中的身份。公開資料裡,岑均達擁有108項發明專利,大部分掛在上海醫工院名下,小部分掛在豪森的名下。

但在對外宣傳上,孫飄揚的妻子鍾慧娟站到豪森臺前。鍾慧娟曾是中學化學老師,在連雲港藥監系統工作過。當孫飄揚需要一個「體外」的新藥孵化基地時,鍾慧娟成為豪森創業故事中的主角。

圖說:鍾慧娟 來源:視覺中國

經過上市改制、發行等一系列股東結構變化,目前在翰森製藥這個香港上市公司體內,岑均達控制的Apex Medical公司持有翰森16.41%的股份,鍾慧娟的信託實體Sunrise Trust成為持股67.37%的控股股東。而恆瑞醫藥的第二大股東西藏達遠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也是岑均達名下公司。

而在2003年恆瑞醫藥國有股轉讓時,岑均達作為收購方之一,還與恆瑞董事蔣新華、當時豪森的股東無錫宏大投資等一起,一度拿下恆瑞27.15%的國有股。

成為「白馬股」

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與國有研究機構深度綁定,這是恆瑞一直自稱「重視研發」的底氣。

十多年前的國內醫藥市場缺乏「創新引領」的概念,具有品牌影響力的中藥企業是資本追逐的主流,對醫藥行業的理解停留在普通消費品的程度。

恆瑞醫藥等少數企業將醫藥行業的投資思路轉向了對研發和創新的探究,科技屬性替代了消費屬性,成為醫藥公司的價值坐標。

1998年開始,恆瑞醫藥的銷售額年均增幅只有在2004、2005兩年低於過10%,其餘年份幾乎都有20%以上的增長。

SARS疫情之後,中國開展了一輪醫藥市場整頓。同時中國進入WTO後,外資藥企也開始在國內迎來收穫期,這使得恆瑞面臨了收入的短暫放緩。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恆瑞等公司遭遇的外資企業專利打擊。

2000年以後,輝瑞、葛蘭素史克、默沙東、施貴寶、強生……全球前十的製藥巨頭屢屢起訴國內企業侵權。恆瑞和豪森也經歷過賽諾菲、禮來等公司的起訴,好在都能平安勝出。

在一輪輪的抗壓之中,恆瑞一步步登上行業的頂峰。從2000年上市到突破千億市值,公司用了16年;從1000億元到2000億元,時間縮短至一年左右;突破3000億元,用了7個月;今年6月22日,恆瑞市值一度站上5000億元。

對於恆瑞,關注醫藥行業的市場人士存在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是始終認為恆瑞有泡沫,公司估值既然是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那麼研發不可能一直成功;另一種是對比世界製藥巨頭,恆瑞的市值還是太小,中國龐大的醫藥市場應當能撐起一家萬億市值公司。

但更深層次的邏輯是,醫藥行業的創新格局與資本偏好已經變了。

在恆瑞醫藥孤獨地奔跑了那麼多年之後,中國迎來了創新藥爆發式增長的春天。由資本推動起來的創新藥狂潮催生了大量生物醫藥企業,如今活躍在港股和科創板的創新企業動輒上千億市值。

恆瑞和翰森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當孫飄揚和鍾慧娟不再是國內醫藥行業創新的唯一代表,那麼恆瑞和翰森的城牆是否牢固?

來自生物藥的挑戰

2015年以後醫藥行業發生重大變革,倒逼恆瑞與翰森做出改變。

從近兩年的價格談判、帶量採購、重點監控等舉措來看,不管外資內資藥企,想要在國內銷售藥品,一要產品好,二要價格低。「產品好」,主要通過一致性評價實現;「價格低」則不斷刷新著製藥企業的價格底線。

這兩條看似矛盾的要求刻畫著中國的藥品現狀:仿製藥的價格裡,幾乎沒有了研發成本,有的只有「銷售成本」。壓低藥價,核心在於擠壓醫藥腐敗的空間。

而政策也鼓勵創新藥物。2015年開始的註冊審批改革傾向性非常明確:創新藥審批速度加快;一般仿製藥則需要漫長等待,並鼓勵相關企業自主撤回。

與此同時,市面上可供仿製的創新藥已經不多,外資大廠的研發重點早就瞄準了生物製藥。以單克隆抗體為代表的生物藥2010年前後開始在國內大量上市,目前已經是市場寵兒。

2015年,恆瑞專門從事生物製藥的子公司蘇州盛迪亞成立,開始與大量有外企背景的海歸創業者同臺競技。

生物藥由於分子結構和製備工藝的關係,所涉專利也多在胺基酸序列、使用方法、藥品用途方面,仿製每一款生物藥都相當於重頭做起,這意味著生物藥的仿製難度極大,而且成本不遜於重新研發。

2019年10月,孫飄揚在公開場合宣布,公司已經停掉大量一般仿製藥的研發,只做創新藥和有核心價值的高端仿製藥。恆瑞的這一轉變能否奏效,還有待市場檢驗。畢竟要維持恆瑞的經營體量,抗腫瘤、麻醉和造影劑三大核心門類短期內無法替代。

這意味著,恆瑞不可能完全擺脫化學藥的路徑依賴。

孫飄揚正在籌劃的生物醫藥研究院、抗病毒藥品、醫療器械等新業務,標誌著今後恆瑞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多元的。與當年投資豪森一樣,這些多元領域的嘗試未來或許能為恆瑞孵化出多個千億規模以上的企業,或許不能。

相關焦點

  • 恆瑞增速放緩背後:醫藥首富「夫妻店」 能否跳出化學藥的路徑依賴...
    「孫飄揚旗下市值4839億元的恆瑞醫藥經歷了有史以來業績增幅最慢的半年。他和鍾慧娟夫妻二人創造了總值6530億元的醫藥帝國。通過仿製依託泊苷的成功,奠定了恆瑞醫藥最初的發展模式。恆瑞醫藥早早將投資思路轉向了對研發和創新的探究,以科技屬性替代了消費屬性,成為醫藥公司的價值坐標。
  • 稜鏡| 誰是國內醫藥首富?夫妻坐擁兩大上市公司,市值6500億
    2孫飄揚和鍾慧娟,夫妻二人創造了總值6530億元的醫藥帝國,在福布斯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富豪排名中,鍾慧娟排名國內醫藥行業第1位;孫飄揚排名國內醫藥行業第二位。 4目前的醫藥市場大環境正在改變,具有海歸背景的生物製藥公司已經是市場寵兒,並且不斷挑戰著恆瑞這樣的傳統化學藥巨頭。孫飄揚夫婦還能坐穩首富多久,取決於旗下公司能否跳出路徑依賴。
  • 恆瑞醫藥行賄醜聞背後 醫藥行業帶金銷售「毒瘤」待清除
    近日,恆瑞醫藥再次陷入行賄風波。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作為此案主要行賄方之一,恆瑞醫藥多次對雷李培行賄,總金額近277萬元。公開信息顯示,恆瑞醫藥曾多次捲入行賄事件。
  • 2019年財報解讀系列之恆瑞醫藥
    在高速增長背後,是更高速增加且全部費用化的研發費用,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38.96億元,同比增長45.90%。分產品來看,受益於卡瑞利珠單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吡咯替尼等重磅新品種的增量,抗腫瘤線增速最快,達43.02%。麻醉線受到鹽酸右美託咪定集採影響,增速略低,達18.35%。造影劑受到2019年中產能投產影響,增速達38.97%。
  • 恆瑞醫藥行賄門背後:九成收入靠仿製藥 銷售費用是研發投入兩倍
    來源:斑馬消費日前,恆瑞醫藥因行賄醜聞被送上熱搜。儘管公司已將這口「鍋」甩給員工,但長期存在「帶金」銷售的負面消息,短時間內將難消弭。這家位居全球50強的醫藥巨頭賺錢能力驚人。在2018年開始的醫藥行業「4+7帶量採購」政策背景下,國內仿製藥高利潤時代基本結束,未來競爭要靠自主創新能力。9成收入靠仿製藥2019年,恆瑞醫藥(600276.SH)花費豪奢:開會和推廣支出75.26億元、差旅費支出9.09億元。
  • 恆瑞醫藥半年盈逾26億拔得頭籌,市盈率仍遠低於行業均值
    在目前已披露2020年中報的46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中,恆瑞醫藥今年上半年以26.52億元的淨利潤位居榜首,而位居「榜眼」位置的智飛生物(300122)的淨利潤為15.05億元,恆瑞醫藥比其高出11.47億元之巨,這相當於很多同行業上市公司將近10年的淨利潤。
  • Q3扣非增速放緩、研發管線青黃不接 麗珠醫藥拿什麼撐起AH 551億市值
    三季度扣非增速放緩  數據顯示,2020前三季度實現收入79.26億元,同比增長8.64%,歸母淨利潤14.22億元,同比增長36.71%;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1.79億元,同比增長23.15%。診斷試劑及設備共計實現銷售收入11.66億元,同比增長112.40%,增速較二季度的143.55%有所放緩。  儘管診斷試劑及設備收入今年實現大幅度的提升,但和所有檢測試劑一樣,該業務收入可持續性低。  診斷試劑持續性差,亮丙瑞林高增長存疑  自2015年以來,麗珠的診斷試劑及設備業務增長相對穩定,毛利率也持續向好。
  • 醫藥界最強夫妻檔:從小職員到行業巨富,這對夫妻拿下2000億財富
    雖然國內藥企數量龐大,但是集中度不足、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藥企質量不高,是國內醫藥市場的典型現狀。但是,國內有一對夫婦,分別將自己的藥企做到了行業的前列,堪稱是「醫藥界最強夫妻檔」,他們就是恆瑞製藥和翰森製藥的孫飄揚、鍾慧娟夫婦。對於這對醫藥界夫婦,有媒體曾這樣評價:他們並非是傳統的「夫唱婦隨」,而是「強強聯合」。
  • 恆瑞醫藥:藥品臨床試驗進展
    恆瑞醫藥:藥品臨床試驗進展 時間:2020年12月16日 17:36:01&nbsp中財網 原標題:恆瑞醫藥:關於藥品臨床試驗進展的公告證券代碼:600276 證券簡稱:恆瑞醫藥 公告編號:臨2020-129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藥品臨床試驗進展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
  • 營收增速放緩 CRO巨頭泰格醫藥赴港上市出海找路
    目前,國內醫藥研發外包行業愈加火熱,藥企研發能力比拼也愈加激烈,專業性強、研發能力突出的CRO企業已經成為各大藥企開發新藥的堅定合作對象。據悉,泰格醫藥作為第三方機構參與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瑞德西韋的兩項三期臨床研究項目。A股市場股價給力,港股市場也即將對其打開大門,4月底,泰格醫藥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招股書。
  • 用300億賺來4000億,恆瑞醫藥的便捷之路
    業內人士稱,羊毛出在羊身上,恆瑞醫藥的高毛利,需要超高的銷售費用來「支撐」。這些高額的銷售費用,背後是醫藥產業鏈所面臨的法律和道德風險,尤其是處方醫生這一重要角色。在以往招標採購中,中標並不意味著銷量。醫院有很大的議價空間,因為醫院和醫生不開處方,藥品中標結果就形同虛設。曾經藥價難降,部分原因是藥企需預留「院內帶金成本」(向醫院營銷的費用)。
  • 恆瑞醫藥員工捲入行賄案:年銷售費用近百億,受賄醫生被判7年
    有聲音認為,恆瑞醫藥之所以銷售費用如此之高,其實含有大量的行賄、回扣。雷達財經查詢發現,恆瑞醫藥銷售人員已多次捲入醫生行賄案。為何公司銷售費用如此之高?雷達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恆瑞醫藥證券部,公司工作人員稱,銷售費用的增加,是為了推動公司營收增長。
  • 三明市政府與江蘇恆瑞醫藥籤訂合作協議
    11月8日,市政府與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合作協議籤訂儀式
  • 恆瑞醫藥:全資子公司擬與江蘇恆瑞關聯自然人孫飄揚共同投資設立公司
    格隆匯 7 月 6日丨恆瑞醫藥(600276.SH)公布,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恆瑞」或「公司」)之全資子公司上海恆瑞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恆瑞」)擬與江蘇恆瑞的關聯自然人孫飄揚共同出資設立瑞利迪(上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工商機關正式核准的名稱為準)(以下簡稱「瑞利迪」)。
  • 中國最牛夫妻!各自有公司,總值超5100億!為啥被狠狠吐槽?
    但這對夫妻最近被投資者狠狠吐槽,為啥呢?01這對夫妻是孫飄揚和他的夫人鍾慧娟,孫飄揚是醫藥「大白馬」恆瑞醫藥的實控人,鍾慧娟是新上市的醫藥「大黑馬」翰森製藥的實控人。故事要從25年前講起。鍾慧娟本來是一名化學老師。
  • 恆瑞醫藥南方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12月12日上午,恆瑞醫藥(600276)南方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建設啟動儀式在廣州國際生物島隆重舉行,標誌著該項目建設正式拉開了帷幕。  項目啟動前,廣東省政府陳良賢副省長接見了恆瑞醫藥周雲曙董事長一行。
  • 恆瑞醫藥:公司銷售費用真實、合規、合理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近期,受浙江某醫院醫生受賄案影響,恆瑞醫藥2019年年報公布的銷售費用、學術推廣費用等引發了有關媒體的質疑。對此,恆瑞醫藥5月12日發布公告回應稱:「該事件是子公司員工個人行為,嚴重違反了公司管理制度,但也反映出公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目前,相關人員已離職,子公司責任領導已被調離崗位。公司及公司董事、監事、高管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目前不存在相關訴訟。今後,公司將吸取教訓,加強對子公司的合規管理,杜絕此類事情發生。」
  • 恆瑞醫藥正在瑞士巴塞爾建立歐洲臨床研發中心
    億歐大健康10月7日消息,近日,恆瑞醫藥正在瑞士巴塞爾建立瑞士子公司——恆瑞歐洲治療股份公司(Hengrui Europe Therapeutics AG)。
  •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到商河縣考察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27日訊(記者 張瑋 通訊員 )3月24日,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蔣素梅,副總經理孫輝帶領考察團來商河縣參觀考察,商河縣委書記翟軍參加活動。
  • 解密恆瑞醫藥營收疾進:近1.5萬銷售人員一年花費85億
    而第一財經記者查詢中國裁決文書網,恆瑞醫藥捲入的醫生腐敗案,遠不止這一件。伴隨著各路券商研報的反覆追捧,恆瑞醫藥在銷售上一路高歌猛進。即使是從2018年開始的醫藥股估值下行,恆瑞醫藥也幾乎沒有像樣的調整,是A股這些年來當之無愧的「白馬股」。恆瑞醫藥的銷售奇蹟是如何煉成的?85億銷售費用又花向了哪裡?近75億元學術推廣費用,需要開多少次學術會議才能用掉?在A股市場「嗑藥喝酒」的成長股邏輯背後,又有多少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