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寫作不能幫你賺錢,你還會學習寫作嗎?——秋葉老師
在我寫作的時候,我不曾一次問自己:「寫作是為了什麼?」或者為了記錄一些有趣的事情,又或者是為了用過寫作來發展第三職業。但到今天,在寫作方面還是沒有任何成就,我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現在我得堅持有什麼意義嗎?直到我遇到和閱讀完《寫作7課堂》以後,我才明白:,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
《寫作7課堂》這本書是秋葉老師用他多年的寫作經驗總結出來得關於寫作的良好方式和高效的7種良好習慣。學習寫作,我們要多去了解寫作本身。應該怎麼樣去構建你的思路,怎麼樣去積累,如何把好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而秋葉老師的這7種寫作能力: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同時也對應著7種工作習慣,正是這7種好習慣讓今天的我收穫了很多,並得到了好的寫作習慣和其他的能力。
我想通過自己的閱讀來分析和大家學習下對我影響和收穫比較大的幾個寫作方式。
一 框架式寫作,又快又好
1.框架式寫作的價值平臺就是自己的工作崗位。
框架式寫作能力不僅僅可以用於寫作,合理的應用它以後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上節省更多的時間,比如每個月寫工作總結、做分析等。作者秋葉老師講到一個視網膜效應,而這種效應就可以充分的說明我們為什麼要在寫作之前搭建框架。
視網膜效應: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徵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會注意到別人是否和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徵。
在之前我寫每篇文章的時候都會寫到哪裡算哪裡,接觸視網膜效應這個詞彙以後,我發現這種效應的框架式寫作,可以為我設置一個注意力的集中點,把我想寫的話題和靈感歸納記錄下來,有了框架以後,我就可以把靈感和合適的素材分門別類的放到這個框架裡面。
同時,框架式寫作也稱為結構化思考,是一種通用的能力。這就涉及我們按什麼進行劃分,通常可以分為空間劃分(也稱為空間軸)和時間軸兩種。有了這兩種框架,我們可以按照這個坐標軸安排每個人或者每個知識內容在什麼階段重點抓住什麼時間,並設置「中心點」的檢查。所以,這種框架式的寫作能力不只是用於寫文章,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職場上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寫作之所以很有價值,因為寫作不僅讓我們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理性和有條理。
2.框架式寫作的變現的認知框架。
你是一個目明確的人嗎?如果你是,那麼你才能把寫作堅持下去。我們都在說寫作,可能是為了想多賺點錢,但是我們需要找準我們自己的變現方向,顯然每一種方向對人的基礎要求也是不一樣的,要培養出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之前,要明確自己的寫作目標是哪種?而作者給我們舉出了3個價值:
明確方向:通過梳理不同的寫作提升方向,明確自己要提升的方向,並用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明確自己在寫作時要努力達成的成果。選對資料: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我們要多聽從老師的課程和文章,同時要閱讀一些經典或者熱門的圖書。細化目標:光有方向沒有目標是不可行的,所以我們要細化自己的目標。在你寫作的時候可以給自己一個承諾:我要在——方向,每周或每日寫——篇文章。
二 複利思維的可持續意識
從我們寫作開始,有的人就是想通過寫作來賺錢,當初的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是不能把寫作直接理解為賺錢,越是盯著錢去做事,錢往往會離我們越遠,所以,我們要去賺什麼?賺知識和本事,自己的能力越大。越發現一切都會來到自己的身邊。本書作者提到,我們要有一鴨三吃的意識。
1·從理財的複利效應到複利思維的寫作
我第一次接觸寫作的課程時,我認識到一個詞彙:複利。在一個寫作寫作訓練營聽到老師講的,即我們學到的知識到讓它產生多次的用處。
後來我在本書中看到,巴菲特每年會提供一些與他共進午餐的名額,他會和他共進午餐的人講:在財富裡面,最重要的不是現在這筆賺多少錢,而是複利效應。
理財中有一個關鍵詞:「複利投資」,意思是讓自己的投資可以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
我們寫作,不僅僅要看當下這篇文章所帶給人們的思考和自己獲得的收益,而是可以讓這篇文章發布到各種渠道,各種人們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地方,甚至說,在很久的以後你寫的這篇文章都可以讓人們發現是值得再看一遍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才可以帶來複利效應。
正如我們寫文章,抓住熱點和情緒,可能閱讀量能達到10萬人次,就像是「一夜爆紅」,但是如果沒有能力抓住機會,建立專業的寫作能力,有可能馬上會變成「爆紅一夜」。而人們經歷過這種經驗後,有可能覺得這是一條捷徑,多複製幾次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這樣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狹隘的想法和思考之中,很不利於我們的寫作。
真正寫爆文的人很少,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常年從事新媒體的人,非常能寫。而對於我們這些寫作小白來說,很難追上他們的步伐,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作者給我們提出了具有複利思維的投資思維,將其用在寫作上,同樣可以形成複利。
所謂複利思維,就是:
第一,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是建立起一個穩健的投資結構;
第二,去尋找優質資產,而不是簡單地追求規模投資。
複利式寫作思維,可以讓我們的寫作帶來帶來多元化的回報,成為優質資產,並讓這份回報的生命周期延長,從一次性寫作分享發展到可持續分享。
2·複利式寫作的方法。
在此之前,我寫文章的內容總是變化的,因為為了追求效率,不得不嘗試寫各種主題的文章。因為看到別的寫作夥伴走的很快,自己很著急,所以目標不是很清楚。自從接觸了這本書以後,我重新思考自己寫作的方向和自己的定位。
書中提供了三種方法幫助我們以目標為導向:
不要跟風,先明確寫作目標和定位。對於我來說,我就是想記錄身邊感動的人和事,所以我的定位就是情感類文章。不要貪心,先做好自己再去做自己。因為自己才開始剛開始學習寫作,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好多,基本屬於剛開始階段,一步步做好每個階段的事情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攀比,寫作這事還要看老天爺賞飯。寫作這件事是讓我開心的事,所以我不需要和別人比較,按照自己的步驟走好就可以,而我們在寫作中看清自己的天賦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或者不適合寫作這條路,又或者寫著寫著發現自己太擅長寫作了,所以未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走好每一步就足矣。3 五種複利式寫作,總有一種適合你。
以質量為複利的寫作 :於我們剛接觸寫作的小白來說,從以質量為複利的寫作(時間篇)是比較好,這個雖然會很慢,但是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以分發為複利的寫作:這種類型的文章就像是快餐式文章,給人就是一些小科普,小知識。這裡涉及文章的分發平臺,我將作者的表格分享給大家。以變現為複利的寫作:要想文章變現,要學會持續的積累、持續的寫作、持續的分享,還要持續寫實用性強的文章,最後還需要分發到不同的平臺。分享文字化,再做多元化輸出,爭取最大的變現複利。以人脈為複利的寫作:而這種寫作大部分需要「牛人」的幫助,你身邊的朋友或者比你厲害的人,當你在自己的圈子和他們的圈子裡面通過寫作來搭建交情,慢慢產生信任,這種信任會產生人脈,獲得一位「大咖」或者比你能量多的人的幫助,你會大不一樣。以人設為複利的寫作:我給自己定位的是情感方面的的人設,除了保證文章的質量,還要維持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和生活觀。三 完成比完美更好,充分利用碎片化寫作。
現在的人們總是很忙碌,早晨起來要上班,工作一天回到家還要準備明天開會的報告、方案,似乎沒有一點空閒的時間,所以對於寫作這方面而言,是比較不合理的,所以我們需要合適的利用起來碎片化寫作。
其實,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後辦法除了恢復專注力靜心做事,還需要獲得碎片時間來完成系統性的工作,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持續和整體化的思考。
作者介紹了碎片化寫作的3個關鍵習慣,我覺得非常適合我們。
1·一有靈感馬上記錄,否則很容易忘記。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受,就是當你在坐車或者上下班的途中,突然腦子裡蹦出一個想法,同時想到了關於這個想法更多的內容,你想回去以後寫下來,但是回家以後那個想法就沒有那麼出奇,甚至會被遺忘。
所以我們要隨時準備一個記錄本,可以是本子,隨身攜帶的筆和本子,又可以是筆記本,比如印象筆記本、有道雲筆記這樣的筆記軟體工具,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讓我們時刻可以記錄我們的想法或者金句,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快速記錄的習慣。
2、要馬上抽時間把靈感變成提綱。
記得小時候寫作文的時候老師都會給我們時間打「草稿」,寫完以後再往作文本上寫,現在想想,這就是有了靈感。必須快速把它變成文章的的結構,快速寫出文章的大綱,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種大綱在作文中就是構思小節,每個文章小節都是由一組句子構成的,這組句子要有一個明確的意思,我們稱為「段落大意」。我們把每個「段落大意」用碎片時間進行展開、補充、聯想、舉例、金句提煉,這樣我們大腦中的思維基本形成,我們寫起來才會下筆如有神。
3、平時有意識地積累各種寫作框架。
書中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對我們的寫作很有幫助。比如寫故事,可以按時間順序展開,可以倒敘,可以插敘,可以按空間位置展開,可以按人物角色視線展開……總之,我們要學會不斷地積累。
與其精確安排時間,不如關注自己的單位時間目標產出率。
我們有的時候之所以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或者對時間的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還是我們沒有把時間管理轉化成單位時間產出,通常在截止前,我們按質量完成任務也是對利用時間最好的獎賞。
我們作為個體,每個人都有拖延的情況,這個時候要告訴我們自己:「Done is betterthan perfect」即「完成比完美更好!」養成碎片化寫作的習慣,也可以提升我們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力度,這樣既可以提升我們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確保寫作目標不被幹擾。
在學習了框架式結構和複利思維的寫作以後,我發現我在素材庫這方面很欠缺,正好書中的作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庫存地。
四 做聯機學習者,輸出倒逼輸入。
第一次參加寫作課程,聽到一個老師說的「輸出倒逼輸入。」老師講的很好,但是有的時候真的寫不出來,因為積累的很少,所以無論怎麼逼也逼不出來。
後來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輸出倒逼輸入」中的」逼是先逼著自己去輸入,接收大量好的寫作方法、套路、靈感。當一個人內心有情緒要釋放的時候。文章就能寫出來了。
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裡尋找信息洪流輸入我們的知識庫中呢?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社會,隨時隨地都在信息裡面翻滾,那麼多的信息從我們的大腦、眼睛、身邊穿過,能不能把它們變成我們寫作的素材,是個值得令人去思考和發現的問題。
所以說,一個擅長寫作的人,肯定是之前有很多理積累的。而書中作者是一個寫作多年的人,花費5年積累下來的知識和學歷,讓他可以分享他的寫作成果給我們。在書中講到了關於聯機學習者的特徵。
聯機式寫作:先做一個有足夠視野的人。
別人花十年積累下來的東西,我們也必須通過時間積累才能獲得。要想積累,需要從各方面的知識中學習,下面的圖是學習知識的一張學習方式。
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應該如何利用聯機式學習,加快自己的積累程度,秋葉老師給我們分析了一下聯機學習者應該具有的特徵。
作為一個聯機學習者,應該有怎樣的特徵?
1 從記知識點到記關鍵詞。
閱讀一本書,我們常常會發現留在自己腦子裡面關於這本書的知識很少,也會思考閱讀這本書的原因。而作者提到:閱讀讓他形成了新的習慣:一本書的內容並不需要記住太多,只需要記住一些關鍵詞,然後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大量的書評,對思考如何寫一篇文章就夠了。
在當代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要學會把關鍵詞的線索梳理,然後放進自己整理的知識體系大綱,,以後遇到問題就可以直接搜,或者遇到好的內容可以利用一些資料管理工具,將其儲備起來備用。
所以說,我們距離這個世界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我們要用對關鍵詞。
2 從泛讀到主題知識樹閱讀
由於網絡的發達,各種選擇海量湧出,不僅僅說是全網,還有各種app推出的書就讓你看不完,可能看起來它們都是很有用的但是我們買了以後,看到的卻很少,就無法形成系統化的思考。
如果你在某一個新聞資訊或者其他上面看到了以前不錯的文章和視頻,那麼你會發現,以後只要你用這個軟體,網頁,出現的都是這個主題相關的內容。
因此,在聯機思考前,一定要在某個方向或專業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樹。保證一部分閱讀圍繞自己的知識框架樹的升級、迭代、進化去展開。
3 從「刷屏閱讀」到開機閱讀
剛開始閱讀,我不明白什麼是「刷屏閱讀」,後來才明白還是和我們所關注的信息有很大的關係,只是簡單的看到大數據不斷推送我們喜歡看的信息,卻沒有作者思考的那麼深刻:不同領悟的消息,背後是否有更深刻的規律在起作用。
作者提倡我們在閱讀信息時不要只依賴於單一的朋友圈什麼的,應該多看看不同的門戶網站,多看看不同類型的新聞,讓自己能夠把事物聯繫起來思考。
4 從輸入信息到輸出信息
這點是我學習寫作以來最深刻的一點,如果你沒有信息的輸入,又如何去輸出呢?古人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幾句話可不是說的這麼簡單,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厚積薄發」的真正力量。
作為聯機思考者,不能只滿足於從網上獲取信息,也要主動輸入信息,在輸出的過程中進行深度交流和思考,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
五 從清單式寫作到復盤式寫作的進化
1清單式寫作是提升文章閱讀指標的關鍵
檢查清單
以前我認為的清單就是做一個計劃表,通過這個計劃表來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這是清單的目的。
閱讀這本書以後,發現清單帶來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麼簡單。清單可以做到:
清單是積累經驗,避免犯低級錯誤清單讓流程標準化,把「我知道」變成「我行動」清單跌打升級。是工作水平的升級完成清單也要注意幾點,因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那麼完美。
清單是夠用就好,並不是越細越好列舉清單是為了避免犯低級錯誤清單和寫作一樣,先完成再完美。2復盤式寫作讓你的寫作能力快速進化。
復盤的目的在我看來是為了讓我們習慣進行知識的不斷改進和提高,有助於我們快速成長的一種方式。
在寫作中,如果養成復盤的習慣,同時可以培養寫框架式寫作的能力,復盤的內容可以不斷地幫我們完善和細化知識框架,寫作技巧,檢查清單,最後寫作水平會越來越好,甚至可以越寫越快,越寫越好。
寫作是一件充滿無限可能的事情,如果大家想學習寫作,那真的需要看一看這本書,書中的7種寫作方法培養成習慣,會讓我們通過寫作產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