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園會有多美?去過的人可以繪聲繪色講半天。這種效果亦早在預料之中:它是最高級別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是繼雲南昆明後第二個獲得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批准及國際展覽局認證授權舉辦的A1級國際園藝博覽會。北京世園再現了人類與環境共存的努力,呈現出人類與環境相伴相生的美好願望,開幕以來,遊人流連忘返。但就在遊客為自然生命的奇觀驚嘆不已、為人類的環境意識不斷提高而自豪的同時,竟然也有個別不文明行為大煞風景。
據本報報導,記者12日在北京世園會採訪時發現,溼地溪谷景點中用於裝飾欄杆的百餘只金屬小鳥模型僅「倖存」17隻。這些憨態可掬的小金鳥,給溼地溪谷帶來生機和趣味。然而,有些遊客生生把金色的小鳥掰下來據為己有。工作人員表示,當場追回來的30多隻小鳥會更牢固地重新焊接。
為什麼這些人會在這麼美的地方、對這麼可愛的小鳥飾品下手?下手之前難道沒有一絲猶豫和惶恐?怎樣才能讓更多人明白,公共資源屬於大家,不應該被無謂地消耗,更不能被私人竊取?
要說掰下小鳥的遊客不清楚自己行為的性質以及將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恐怕不盡然。多年來,在公園挖野菜、挖竹筍、撈小魚、摘荷葉、搬走公共景觀中的綠植,這些不文明的舉動,一直受到輿論的譴責;在北京世園會開幕之前,官方也曾發布5條遊園須知,呼籲「文明禮貌遊園,保護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愛護花草樹木。請勿攀爬、破壞建築和展品」。這些人,或是心存僥倖,以為無法發現;或是覺得自己的「偷」是小小不言的,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損失。但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心中沒有公與私的界線。私字對他們來說不是一閃念,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填不滿的欲望深坑。總以為法律、法規、公德的戒尺,打不到他們伸向公共財物的手上。
將世園會可愛的小金鳥一隻只掰下偷走,就是將一己之私慾凌駕於公德和法律之上。對這種行為,譴責之外,更需懲戒。讓少數視公利於無物的人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法律,定會受到制裁,讓無所謂變成「有所畏」,之後逐漸形成自覺的「有所不為」。小小金鳥,是文明的試金石,也考量著法律法規的執行力與公信力。
一個小小的建議。世園會主辦方可否增辦一個「小鳥回家」的環節?讓知錯想改的人,悄悄把小鳥歸還到指定地點,不必過多渲染,給他們一個悔改的機會。小鳥倘能回家,說明這些人心中的愛意與公德意識、法律意識仍在,同時可以讓更多人體會到愛心、公德心、法律意識的感召力。
(原標題:小小金鳥,是文明的試金石)
來源:北京晚報 侯江
流程編輯:TF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