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危機 得到心靈成長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年初,我們經歷著一次不同尋常的寒冬料峭,也在翹首期盼著燦爛明媚的春暖花開。孩子們度過了一個疫情氛圍下「史上最居家」的寒假,也不可避免地經歷著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人生路漫漫,危機常相伴,孩子要從幼稚走向成熟,必然經歷諸多的考驗與磨難,但換個角度看,危機也能成為孩子的成長契機。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危機中看到希望,幫助孩子通過應對困境來得到心靈成長。

    學會接納情緒,適應節奏變化

危機突如其來,擔憂焦慮、煩躁易怒,或情緒低落、興趣喪失,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危機本身不是問題,怎樣應對危機才是問題。如果能夠讓孩子學會在突發危機來臨時很好地調整情緒、適應變化,由此增強心理彈性,就是一次心靈成長的契機。

家長不妨首先從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入手,覺察和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良好輕鬆的家庭氛圍。孩子身處其中,才會安定下來,不會過度恐慌和焦慮。當孩子從家長身上看到直面危機的勇氣,就會明白危機和變化是人生的常態,要用一顆淡定從容的心去面對和接受。

要幫助孩子認識到,調整情緒的第一步是接納它,而不是忽略或去和它較勁。真正的智者,都願意承認自己的情緒和自身的局限,並懂得順其自然。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可以來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比如和孩子一起給情緒命名,讓孩子對情緒有更多的確定感,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減少大半。可以讓孩子用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採用繪畫、舞蹈、講故事等方式來描述自己的感受。總之,表達即是療愈,讓孩子給自己的情緒命名,是一種幫助他們接納和釋放自身情緒的好方法。

接納了危機帶來的變化和情緒,下一步就是鼓勵孩子行動起來,做一些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改變或行為,來幫助他們在危機面前保持積極平衡的身心狀態。

家庭成員可以一起探索開展哪些具體有益的在家活動,比如一起做家務,從學習做飯、打掃房間、整理物品中獲得勞動的樂趣;也可以鼓勵孩子開發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如運動、繪畫、音樂、手工等適合居家的活動;還可以一起開發多種多樣的家庭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多給孩子正向反饋。這些嘗試和體驗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消除因學習和生活節奏被打亂帶來的不適感,增強他們面對危機和變化的適應能力。

    學會自我管理,豐富生活實踐

「停課不停學」只能在家自主學習,對孩子的自律能力帶來很大挑戰。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能利用好這段時間,讓孩子做到自覺高效地學習,規律有序地生活,對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家長要想辦法為孩子實現居家生活學習的自律創造一些條件:

儘量為孩子提供適合安心學習的環境。根據孩子喜好,固定一個在家上課學習的地點,避免周圍事物的繁雜。還可以讓孩子建立一些學習的儀式感,比如在房門上掛上「學習中,請勿打擾」的小牌子之類。

鼓勵孩子制定適合現有能力的學習目標,併合理分配學習任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客觀評估學業狀況,共同討論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當學習任務過於繁重,孩子有畏難情緒時,可以建議孩子切分學習任務,一步步完成。

幫助孩子設定合理的生活學習節奏。可以建議孩子運用「番茄工作法」來設定學習時間(即以25分鐘為一個時段專注學習,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任務無關的事情,直到番茄鐘響起,休息5分鐘,再循環往復。每4個番茄鍾之後會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可鼓勵孩子做一些體育運動。網絡學習容易受到其他網上娛樂活動的幹擾,可與孩子共同商量制訂上網規則。

多給孩子創造參與家庭生活和家務勞動的機會。家長不僅可以鼓勵孩子關注科普節目、生活常識、園藝種植等,更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和家庭事務的管理,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自信心。

增強孩子的社會支持系統,鼓勵孩子繼續與同學、朋友、老師保持聯繫,通過網絡進行溝通、互助、分享。比如通過網絡和同學之間建立互助監督群,共同在線學習,彼此支持,相互督促,體驗共同學習的存在感和動力感。

    學會敬畏生命,領悟人生課題

此次疫情,也成為空前的生命教育契機,促使他們去思考一些平時可能不會深入思考的問題,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加速器。比如人類為什麼會遭遇突如其來的災難?人應該如何面對疾病和死亡?直面並思考這些沉重的問題,才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敬畏自然和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家人,珍重自己的生活。

災難教會孩子敬畏自然。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疫情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大自然有時候會對人類如此殘酷?這些思考和探索,會讓孩子認識到人類只有對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善取慎用,才能和大自然實現和諧共生。如果沒有底線地榨取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生態,人類終將會為自己的貪婪付出沉重的代價。人客觀、理性地認識自然,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鄭重、負責地對待自己。

危機教會孩子珍惜生命。每天的疫情信息中的數字後面,代表的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當看到有人因患病而喪生,孩子會看到生命的脆弱和寶貴,看到創傷與失去可能會貫穿人的一生。如果孩子為此感到悲傷或焦慮,家長要給孩子以安慰和支持,告訴他們這是人心靈成長的必然歷程。生活的困難恰恰是成長的功課,可以幫助他們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堅強。

家長還應鼓勵孩子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珍惜生命的理念,比如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珍愛照顧自己的身體;比如多關心家人,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比如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抗擊疫情作一點小貢獻,讓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和綻放……

當孩子面臨關於生死的人生命題時,幫助孩子直面疾病、死亡和生活中的變故,支持孩子去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義,這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作者單位:天津師範大學,《直面黑天鵝:危機時刻的青少年心理疏導》聯合主編)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05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應對疫情 亞投行宣布推出50億美元危機恢復基金
    (抗擊新冠肺炎)應對疫情 亞投行宣布推出50億美元危機恢復基金   中新社北京4月3日電 (記者 李曉喻)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3日稱,正在設立新冠肺炎危機恢復基金,幫助成員在疫情危機後儘快恢復經濟。   亞投行稱,該基金的初始額度為50億美元,將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公共和私營部門機構提供快速融資。
  • 香奈兒、GUCCI停產,最好的奢侈品是教會孩子應對危機的能力!
    應對危機的幾種可貴能力 如果說香奈兒、gucci等奢侈品品牌紛紛響應疫情防控,並且愛馬仕作為奢侈品品牌,在疫情中暫時停產,把香水產線改造為洗手液,是疫情中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 貨幣「放水」是各國應對危機的「良藥」嗎?後疫情時代...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退出不當會觸發風險(圖片來源:VPHOTO)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
  • 長江商學院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危機,必須要知道這幾點 | 無界學堂第...
    【MBA中國網訊】與危機共處,和時間賽跑,積極應對疫情,發展才是要義。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滕斌聖,連線前埃森哲大中華區副總裁林建文,從中小企業、供應鏈、科技應用等角度,探討了關於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應對方案,乾貨滿滿!*以下為長江商學院教授和嘉賓精彩直播內容節選:
  • 貴州省建立應對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機制 專人7×24小時值守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陳李育)近日,貴州省轉發了《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並就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提出工作要求。
  • 應對危機,企業家該如何構建底層思維
    扁鵲的故事也可以對應到此次疫情的應對。如果我們可以在疫情爆發前想辦法把它隔離和消滅,那就是扁鵲大哥的水平;如果我們可以在疫情早期採取行動,就像中國這樣,那就是扁鵲二哥的水平;而全球其他國家的水平就是扁鵲的水平,因為不管是群體免疫還是休克療法都會傷筋動骨,對全球經濟影響很大;但要想成功應對疫情最終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 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如何應對疫情危機?網際網路保險將迎來爆發
    #網際網路企業應對疫情危機所謂危機,危中有機。網際網路企業在這場疫情危機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他們採用如何的方式應對?未來的企業走勢和行業走勢如何?從2月15日起,將陸續推出一系列文章,列舉分析行業內優秀企業「臨危不懼」「隨機應變」的措施和方法,以供讀者參考。
  • 美國著名醫院院長們談應對疫情危機:「沒有經驗, 只有教訓"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編輯部發出一份調研問卷,徵詢美國著名醫院院長和醫院管理集團掌門人,包括梅奧診所、克利夫蘭診所院長和執行長針對此次疫情危機談他/她們個人見解——共同感觸是「只有教訓,沒有經驗」。
  • 怎樣看待疫情下的心理成長
    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從驚慌失措到坦然應對,心理變化是有過程的  問:疫情發生後,一些單位迅速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最近還提出免費提供長期心理諮詢,你們是怎麼考慮的?心理「防疫」,是抗擊疫情的重要一環。在社會各界對疫區進行物質援助的時候,我們的心理援助也很就快到位了。疫情發生以來,求助者比較普遍的心理問題是恐慌和擔憂。一開始是害怕被感染、憂心親人的狀況,後來主要擔心長期不復工影響生活來源。隨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有效推進,人們的心理狀態日漸恢復。  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從驚慌失措到坦然應對,心理變化是有過程的。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在應對疫情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敘事之爭和話語之爭,中國敘事、美國敘事、歐洲敘事等存在很多差異。圍繞新冠肺炎疫情,美國針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敘事不斷變化,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話語重點,從武漢「封城」之初的「中國限制人權自由」「中國隱瞞疫情」,到汙名「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再到「中國責任論」「追責索賠」等。
  • 袁啟亮:疫情危機對品牌的靈魂拷問
    人類正在應對這場由新冠狀病毒肺炎引起的全球疫情,這場疫情是否早有預示呢?港大ICB營銷管理系系主任、課程主任暨高級講師袁啟亮先生與大家共同探討了品牌應如何應對疫情危機,以下是文章的全部內容(文中評述僅代表袁啟亮先生個人觀點):
  • 斯特恩:開展全球合作應對世界危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 實習生 馬菲/文 鍾華登/圖在12月7日舉行的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氣候變遷政策奠基人尼古拉斯·斯特恩呼籲,開展全球合作應對世界危機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心理反應與應對方法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主任 姜榮環    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常見心理反應是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就是一場重大危機,而且伴隨著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而來,其影響更為嚴重。由於現代化的通訊手段,關於疫情的信息是鋪天蓋地而來,但個人識別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信息可能會自相矛盾甚至是謠言,導致信息過載,不確定感增加。因此,要學會限制信息獲取,只關注權威科學信息。隻字片語,來源不明的信息不閱讀,不相信,不傳播。    5、把危機作為成長的契機。    重大疫情作為一場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
  • CIO Talk|強生IT是如何應對全球危機的?
    我們的業務連續性計劃是否足以 應對當前形勢 ?我們如何確保與全球IT部門之間 保持高度 溝通?我們如何應對 日益增多 的網絡安全威脅?Swanson和該團隊從中國市場開始 , 進行了方案規劃,並制定了 緊急 IT運營 戰略 。他說:「考慮到病毒的迅速傳播,我們很快在雲環境中購買了 多餘 的容量, 這樣 我們 就能 擁有所需的計算能力。
  • 半月談|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
    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半月談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局勢的複雜化與個別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任性舉動,國際多邊主義面臨著巨大壓力,國際秩序的走向備受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報告稱,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機制遭遇巨大挑戰。
  • 疫情應激下,心理學家教給你如何安頓不安的心靈
    人類歷史上從來不缺少災難,每一次危機都是人和社會成長的難得機會。面對疫情,在應激狀態下,每個人如何自我調適,安頓身心,我覺這會是一堂有意思的心理學實踐課。「你是否因為疫情的肆虐而變得恐慌,無心做事?」災難的發生一定會擾亂人正常的生活與心神,每個人都需要努力適應這種變化,森田正馬提出了八字箴言——「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應對當下的局面。
  • 舒曼:心靈呵護師
    默默耕耘,為師生營建心靈驛站;奉獻愛心,為社會點燃無數生命。 頒獎詞 他在全國首創心理危機「三級預警機制」,被中央政法委在全國推廣;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他參與災後心理重建的身影……他就是華東交通大學教授舒曼,被譽為危難之中的「心理點燈人」。
  • 新冠疫情暴露世界領導力危機:當心跌入金德爾伯格陷阱
    如果全球治理機制(如全球衛生公共治理機制)能夠有效發揮作用,那麼這種負面影響或許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或將其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令人遺憾的是,疫情的蔓延暴露出一個矛盾,即全球治理需求的緊迫與全球治理機制的失能。這種失能不是因為相應的國際機制未能建立,而是由於國際合作的缺乏,尤其是大國合作的缺乏導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
  • 萊斯利馬斯多普:要以全球性的方法來應對全球性危機
    萊斯利馬斯多普指出,全球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跨國界的,因此也需要跨國界的應對。他表示,上次我們面臨這樣一種危機,是在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之後,當時向反方向靠近,就是更多的保護主義等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經濟衝突和戰爭,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非常需要來以全球性的方法來應對這樣的全球性危機。
  • 埃及《金字塔報》:美國成為應對疫情的反面典型
    文章指出,現任美國政府不僅沒有成功應對新冠病毒,同時還在很多問題上都一敗塗地,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內容摘編如下: 運用基於事實、深思熟慮的科學方法來應對危機與不依賴任何科學常識,隨心所欲地全憑一己之力、個人好惡來應對危機之間存在天壤之別,第一種結果是好的,而第二種情況的結果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