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島調查 | 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執行情況如何?
文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白菊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
「倒計時」哨聲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距離完成塑料汙染治理階段性目標任務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記者多地探訪發現,目前島城大型超市、商場已經有償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但大部分集貿市場攤主仍免費提供普通塑膠袋,作為「白色汙染」的重災區,外賣和快遞行業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和餐具。可喜的是,部分商家積極響應「限塑令」,已完全更換可降解塑料產品。
商超提供付費可降解塑膠袋 農貿市場普通塑膠袋難禁絕
在5月29日山東兩部門印發《山東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分期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青島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買菜用的購物袋收費嗎?」記者在浮山所農貿市場一家蔬菜攤位前挑選了兩種蔬菜,攤主隨手遞給記者兩個帶有商場名稱的透明塑膠袋,左下角還印有「全生物降解袋」的標誌。
「這種袋子不收費,一個袋子幾分錢,不好收,而且一說收費就沒人買了。」攤主向記者展示了市場統一訂購的兩種可降解塑膠袋,「印藍字的這一種便宜,成本幾分錢一個,我們給顧客用這種的,不收費,印綠字的這種幾毛錢一個,不過我們平時都不捨得用。」
農貿市場商家向記者展示可降解塑膠袋
隔壁麵食店的店主也描述了同樣的情況,儘管有償提供塑膠袋的提示牌就在店內懸掛著,但提供給顧客的可降解包裝袋都是免費的,「我要是收費,沒有幾個人願意買。」
記者發現,從手感來看,價格更高的全生物降解袋更厚實,並且袋子上印有「在堆肥和填埋環境下一年內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文字,而不收費的可降解袋沒有這樣的標誌。
浮山所農貿市場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年初就統一購買了可降解塑膠袋發放給商戶,目前仍處於推廣期,被問及是否有更加嚴格的限塑措施,對方稱需要等管理部門通知。
記者又來到位於海口路的麥島海鮮農貿市場,發現海鮮、蔬果的攤位前,掛著的都是市場統一提供的可降解塑膠袋,商戶表示兩年前市場便要求使用可降解塑膠袋,但也有少量攤位將可降解塑膠袋和普通塑膠袋混用。
探訪過程中,記者購買了兩種熟食、兩種主食、一種零食、兩種水果和一斤海鮮,共使用了10個塑膠袋。在購買熟食時,店主使用了可降解塑膠袋處理有外包裝的熟食,但是對於散裝稱重的食物,還是提供了普通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另一家滷味店內雖然懸掛著市場提供的可降解塑膠袋,但實際上使用的是帶有加盟標誌的普通塑膠袋。
部分農貿市場仍存在使用非可降解塑膠袋的情況,大型商超情況如何呢?在市南區麥凱樂和萬象城的超市,收銀臺處的塑膠袋已全部替換為可降解塑料材質,分中號、大號等不同規格,價格從4毛到一塊二不等。
超市收銀臺處的付費可降解塑膠袋
「超市出口離停車場和地鐵口都很近,我們可以推購物車去停車場,直接把買的東西放在車上,既方便又環保。」一對母女在超市購買了威化餅、牛奶等十幾樣商品,準備推著購物車前往停車場,記者在超市收銀臺觀察發現,購買超市提供的付費塑膠袋的顧客佔多數,但也有顧客自帶環保袋或者選擇其他方式。
餐飲外賣仍是「白色汙染」重災區
記者了解到,部分外賣平臺會向合作商戶發放可降解塑膠袋,並且鼓勵商戶使用。顧客在平臺下單時選擇「無需使用餐具」的選項,可獲得環保能量作為獎勵。
儘管平臺鼓勵商戶和顧客提升環保意識,但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的情況仍然比較普遍。在青島大學東西院交界處的校門外,每到飯點時,都會有大批外賣放到這裡。記者觀察發現,擺放在地上的外賣以塑膠袋包裝居多,紙質打包袋佔少數。「在拿到的外賣當中,很少見到哪一家的打包袋上有可降解的標誌。」外賣配送員孫先生說。
外賣平臺進駐了高校的食堂,學生可以通過APP下單食堂的飯菜,再由校園專送將飯菜配送到指定地點,校園專送為學生帶來更加便捷的服務,全塑料的外賣包裝也加大了環保壓力。據青島大學一位校園配送員介紹,學校共有6個配送站點,每個站點每頓飯大約有200單外賣,即一天約要用2000份塑料製品。
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公開報導顯示,2020年8月1日起,鄭州部分蜜雪冰城門店作為試點,首批上線環保紙吸管,並將陸續推進到全國門店,逐步停用塑料吸管,更換為環保紙吸管。目標在2020年底,環保紙吸管在蜜雪冰城全國門店上線完成。
記者探訪了阿水大杯茶、滬上阿姨、蜜雪冰城三家飲品店,發現可降解材質吸管並未在奶茶店大量鋪貨,蜜雪冰城門店吧檯上仍擺放著紅色塑料吸管,三家店的吸管和打包袋均為塑料製品,只有滬上阿姨的外賣袋為紙質品。三家店店員均表示暫時沒有收到將塑料製品替換為紙製品的通知。
開始訂貨 部分商家聞風而動
「我們已經不再提供塑料吸管,全部更換成了紙質吸管,除了紙質吸管,還特別研發了直飲杯蓋。」星巴克萬象城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星巴克青島地區門店自去年9月份開始便採用紙質吸管和直飲杯蓋來替代塑料吸管的使用。到去年年底,中國內地所有門店都完成了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換。
紙質吸管接受度如何呢?「我覺得紙質吸管和塑料吸管沒有多大區別,吸果粒也能吸上來。」顧客李女士點了一杯飲料,她認為紙質吸管和塑料吸管有細微差別,如果浸泡時間過長容易變軟,但使用體驗上並沒有太大差距。
「今年4月,我們發起了『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推出植物膳食,外包裝採用的是可降解的餐盒。」星巴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還鼓勵顧客使用自帶杯,減少資源浪費,並為自帶杯顧客提供4元的優惠。」
走進萬象城一層的太平洋咖啡,記者也在點餐處看到了提倡自帶杯的標牌,自帶杯購買咖啡可以減免4元。點餐區對面的吧檯上放置著吸管、攪拌棒、白糖和杯套,顧客可以根據需要自取,記者觀察發現,店內使用的吸管已換為紙質吸管,店內一位咖啡師向記者透露,「我們從上個月開始替換成紙質吸管,餐具也在陸續更換成可降解材質的。」
隨著新式茶飲受到熱捧,奶茶店成為吸管的消費主力軍。新式茶飲頭部品牌奈雪的茶和喜茶也替換了紙質吸管,並且帶有直飲口的茶飲杯蓋也成為了行業標配。
除了連鎖茶飲店,部分自營門店也注意到了「限塑令」對餐飲業的要求。「我們已經訂貨購買紙質吸管了。」在萬象城N次方公園的一家茶飲店,擺放的仍然是塑料吸管,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了解到更嚴格的限塑令即將實施,店裡已經聯繫紙質吸管生產廠家進貨,將全部換為紙質吸管,紙質吸管的成本是塑料吸管的十倍。
[來源:半島網 編輯: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