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即將加碼 青島農貿市場普通塑膠袋仍難禁絕

2020-12-12 信網

原標題:半島調查 | 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執行情況如何?

文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白菊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

「倒計時」哨聲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距離完成塑料汙染治理階段性目標任務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記者多地探訪發現,目前島城大型超市、商場已經有償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但大部分集貿市場攤主仍免費提供普通塑膠袋,作為「白色汙染」的重災區,外賣和快遞行業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和餐具。可喜的是,部分商家積極響應「限塑令」,已完全更換可降解塑料產品。

商超提供付費可降解塑膠袋 農貿市場普通塑膠袋難禁絕

在5月29日山東兩部門印發《山東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分期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青島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買菜用的購物袋收費嗎?」記者在浮山所農貿市場一家蔬菜攤位前挑選了兩種蔬菜,攤主隨手遞給記者兩個帶有商場名稱的透明塑膠袋,左下角還印有「全生物降解袋」的標誌。

「這種袋子不收費,一個袋子幾分錢,不好收,而且一說收費就沒人買了。」攤主向記者展示了市場統一訂購的兩種可降解塑膠袋,「印藍字的這一種便宜,成本幾分錢一個,我們給顧客用這種的,不收費,印綠字的這種幾毛錢一個,不過我們平時都不捨得用。」

農貿市場商家向記者展示可降解塑膠袋

隔壁麵食店的店主也描述了同樣的情況,儘管有償提供塑膠袋的提示牌就在店內懸掛著,但提供給顧客的可降解包裝袋都是免費的,「我要是收費,沒有幾個人願意買。」

記者發現,從手感來看,價格更高的全生物降解袋更厚實,並且袋子上印有「在堆肥和填埋環境下一年內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文字,而不收費的可降解袋沒有這樣的標誌。

浮山所農貿市場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年初就統一購買了可降解塑膠袋發放給商戶,目前仍處於推廣期,被問及是否有更加嚴格的限塑措施,對方稱需要等管理部門通知。

記者又來到位於海口路的麥島海鮮農貿市場,發現海鮮、蔬果的攤位前,掛著的都是市場統一提供的可降解塑膠袋,商戶表示兩年前市場便要求使用可降解塑膠袋,但也有少量攤位將可降解塑膠袋和普通塑膠袋混用。

探訪過程中,記者購買了兩種熟食、兩種主食、一種零食、兩種水果和一斤海鮮,共使用了10個塑膠袋。在購買熟食時,店主使用了可降解塑膠袋處理有外包裝的熟食,但是對於散裝稱重的食物,還是提供了普通的不可降解塑膠袋。另一家滷味店內雖然懸掛著市場提供的可降解塑膠袋,但實際上使用的是帶有加盟標誌的普通塑膠袋。

部分農貿市場仍存在使用非可降解塑膠袋的情況,大型商超情況如何呢?在市南區麥凱樂和萬象城的超市,收銀臺處的塑膠袋已全部替換為可降解塑料材質,分中號、大號等不同規格,價格從4毛到一塊二不等。

超市收銀臺處的付費可降解塑膠袋

「超市出口離停車場和地鐵口都很近,我們可以推購物車去停車場,直接把買的東西放在車上,既方便又環保。」一對母女在超市購買了威化餅、牛奶等十幾樣商品,準備推著購物車前往停車場,記者在超市收銀臺觀察發現,購買超市提供的付費塑膠袋的顧客佔多數,但也有顧客自帶環保袋或者選擇其他方式。

餐飲外賣仍是「白色汙染」重災區

記者了解到,部分外賣平臺會向合作商戶發放可降解塑膠袋,並且鼓勵商戶使用。顧客在平臺下單時選擇「無需使用餐具」的選項,可獲得環保能量作為獎勵。

儘管平臺鼓勵商戶和顧客提升環保意識,但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的情況仍然比較普遍。在青島大學東西院交界處的校門外,每到飯點時,都會有大批外賣放到這裡。記者觀察發現,擺放在地上的外賣以塑膠袋包裝居多,紙質打包袋佔少數。「在拿到的外賣當中,很少見到哪一家的打包袋上有可降解的標誌。」外賣配送員孫先生說。

外賣平臺進駐了高校的食堂,學生可以通過APP下單食堂的飯菜,再由校園專送將飯菜配送到指定地點,校園專送為學生帶來更加便捷的服務,全塑料的外賣包裝也加大了環保壓力。據青島大學一位校園配送員介紹,學校共有6個配送站點,每個站點每頓飯大約有200單外賣,即一天約要用2000份塑料製品。

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公開報導顯示,2020年8月1日起,鄭州部分蜜雪冰城門店作為試點,首批上線環保紙吸管,並將陸續推進到全國門店,逐步停用塑料吸管,更換為環保紙吸管。目標在2020年底,環保紙吸管在蜜雪冰城全國門店上線完成。

記者探訪了阿水大杯茶、滬上阿姨、蜜雪冰城三家飲品店,發現可降解材質吸管並未在奶茶店大量鋪貨,蜜雪冰城門店吧檯上仍擺放著紅色塑料吸管,三家店的吸管和打包袋均為塑料製品,只有滬上阿姨的外賣袋為紙質品。三家店店員均表示暫時沒有收到將塑料製品替換為紙製品的通知。

開始訂貨 部分商家聞風而動

「我們已經不再提供塑料吸管,全部更換成了紙質吸管,除了紙質吸管,還特別研發了直飲杯蓋。」星巴克萬象城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星巴克青島地區門店自去年9月份開始便採用紙質吸管和直飲杯蓋來替代塑料吸管的使用。到去年年底,中國內地所有門店都完成了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換。

紙質吸管接受度如何呢?「我覺得紙質吸管和塑料吸管沒有多大區別,吸果粒也能吸上來。」顧客李女士點了一杯飲料,她認為紙質吸管和塑料吸管有細微差別,如果浸泡時間過長容易變軟,但使用體驗上並沒有太大差距。

「今年4月,我們發起了『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推出植物膳食,外包裝採用的是可降解的餐盒。」星巴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還鼓勵顧客使用自帶杯,減少資源浪費,並為自帶杯顧客提供4元的優惠。」

走進萬象城一層的太平洋咖啡,記者也在點餐處看到了提倡自帶杯的標牌,自帶杯購買咖啡可以減免4元。點餐區對面的吧檯上放置著吸管、攪拌棒、白糖和杯套,顧客可以根據需要自取,記者觀察發現,店內使用的吸管已換為紙質吸管,店內一位咖啡師向記者透露,「我們從上個月開始替換成紙質吸管,餐具也在陸續更換成可降解材質的。」

隨著新式茶飲受到熱捧,奶茶店成為吸管的消費主力軍。新式茶飲頭部品牌奈雪的茶和喜茶也替換了紙質吸管,並且帶有直飲口的茶飲杯蓋也成為了行業標配。

除了連鎖茶飲店,部分自營門店也注意到了「限塑令」對餐飲業的要求。「我們已經訂貨購買紙質吸管了。」在萬象城N次方公園的一家茶飲店,擺放的仍然是塑料吸管,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了解到更嚴格的限塑令即將實施,店裡已經聯繫紙質吸管生產廠家進貨,將全部換為紙質吸管,紙質吸管的成本是塑料吸管的十倍。

[來源:半島網 編輯:芃芃]

相關焦點

  • 半島調查 | 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執行情況如何?
    文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白菊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倒計時」哨聲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
  • 調查:「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主動求「解」
    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那麼在「倒計時」即將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記者多地調查發現,目前島城大型超市、商場已經有償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但大部分集貿市場攤主仍免費提供普通塑膠袋,作為「白色汙染」的重災區,外賣和快遞行業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和餐具。可喜的是,部分商家積極響應「限塑令」,已完全更換可降解塑料產品。
  • 新版「限塑令」實施 農貿市場塑膠袋使用量依然很大
    新版「限塑令」實施 農貿市場塑膠袋使用量依然很大金羊網  作者:丁玲;鍾雯詩  2020-12-21 新版「限塑令」已經實施,廣州農貿市場塑膠袋使用情況如何
  • 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主動求「解」
    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那麼在「倒計時」即將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記者多地調查發現,目前島城大型超市、商場已經有償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但大部分集貿市場攤主仍免費提供普通塑膠袋,作為「白色汙染」的重災區,外賣和快遞行業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和餐具。可喜的是,部分商家積極響應「限塑令」,已完全更換可降解塑料產品。
  • 【聚焦】升級「限塑令」 抑住「反彈」的塑膠袋
    使用塑膠袋面廣量多,執法部門由於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很難管,也管不過來。不僅取證難,處罰也難,執法檢查很難保持持續性。再說,原先出臺的「限塑令」本身也有問題。限塑令明確商場可出售塑膠袋,一隻塑膠袋也就一毛錢左右,很多人為了方便,在超市購物時,不自帶購物袋,而是直接購買塑膠袋。
  • 一說收費就沒人買 青島限塑令求「解」不能全靠商家
    原標題:調查:「限塑令」升級倒計時 青島商家主動求「解」農貿市場的商家向記者展示可降解的塑膠袋。一些奶茶店的吸管已換成紙質吸管。咖啡店已經減少提供塑料吸管。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那麼在「倒計時」即將吹響之時,島城市場執行情況如何?記者多地調查發現,目前島城大型超市、商場已經有償提供可降解塑膠袋,但大部分集貿市場攤主仍免費提供普通塑膠袋,作為「白色汙染」的重災區,外賣和快遞行業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和餐具。可喜的是,部分商家積極響應「限塑令」,已完全更換可降解塑料產品。
  • 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小小塑膠袋?
    新華社廣州9月3日電題:農貿市場用量反彈,外賣生鮮用量大增——「限塑令」升級能否管住小小塑膠袋?各地近來也相繼推出了新版「限塑令」。「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從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限塑令」至今,一段時間內,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使用有所減少。但近一兩年來,在一些農貿市場,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出現反彈。同時,外賣、生鮮電商成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青島最嚴「限塑令」年底生效,商超、市場、快遞等「用塑大戶」開始...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於今年10月聯合印發《青島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讓青島版「限塑令」落了地。 儘管農貿市場管理方要求攤主使用可降解的環保塑膠袋,但記者在探訪中發現,很多攤主把可降解塑膠袋和普通塑膠袋混用。「可降解的塑膠袋成本太高,我們每天用幾百個,不划算。」一位攤主給記者算了一筆帳:20×32cm的普通塑膠袋,一斤300個左右只要5塊錢,而同樣規格的可降解塑膠袋,一捆50隻就要八九塊錢。
  • 限塑令升級,能否管好小小塑膠袋?
    這是自2008年第一次發布限塑令以來,時隔12年之後再次發布的一個升級版的限塑令,那目前我市塑膠袋使用的情況如何?又是否為升級版的限塑令做好了準備呢?     收費不現實,人家買你二兩韭菜,你收他費用他就不買了,你畢竟是農貿市場,不是超市,超市他什麼話沒有,農貿市場就是農貿市場。
  • 青島商超提供收費可降解塑膠袋 使用者多是年輕人
    隨著各地「升級版」限塑令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出門購物時自帶各種「袋」。進入2021年,早報記者分別探訪了市場上的塑膠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使用情況,發現商超可降解購物袋使用較好,但農貿市場內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還是很普遍;各飲品店也開始換上了紙質吸管;記者暗訪批發市場發現,仍有很多不合格的塑膠袋、餐具在銷售,並及時聯繫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查處。從2008年開始實施「限塑令」後,很多島城市民開始養成自帶購物袋去購物的習慣,既環保又省錢。
  • 半島調查 | 限塑倒逼轉型升級,塑料企業搶佔新風口
    文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白菊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最強限塑令」,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距離第一階段的限塑,禁塑任務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更加嚴格的限塑令已經在路上。
  • 「限塑令」下 西安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兩重天 有超市半個月使用...
    2021年1月1日起,西安開始實施最嚴格的「限塑令」,目前使用情況到底怎麼樣?記者用兩天時間調查走訪了我市幾家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藥店、餐飲業,發現各大超市、藥店均已全面推出了環保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然而農貿市場和餐飲企業卻仍然繼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 西安:新限塑令下 塑膠袋能否限得住?
    早在2008年,我國就出臺了「限塑令」,要求禁止生產、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所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被稱之為「新限塑令」,「新限塑令」提出:到2020年底,將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那麼,這「新限塑令」與之前的規定相比有什麼區別?
  • 「升級版限塑令」來了!太原紙質吸管陸續「上崗」,還有可降解塑膠袋
    據了解,這樣的塑膠袋的進價比過去的普通塑膠袋大約上漲10%到15%,但目前售價並未變化。某超市工作人員價格沒有進行調整,還是原來大號的購物袋是3毛一個,中號的是2毛一個,方便廣大顧客購買使用。記者了解到,太原的美特好、華聯等連鎖超市都已經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
  • 環保塑膠袋為何「不好賣」 限塑如何落地成規
    「即日起,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2020年底前,福州、廈門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的打包外賣服務」……近期,福建出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新政,劃定了「限塑」時間表和路線圖。「禁塑」時間表能否管住數以億計的塑膠袋?面對不斷升級的「限塑令」,有人尚在觀望,有人早已入局。
  • 貴陽新「限塑令」要來了!每個0.5元到1元的可降解塑膠袋你用嗎?
    超市還沒有提供可降解塑膠袋,目前超市還是按2008年限塑令規定,有償提供普通塑膠袋,小的0.2元,大的0.3元。在尚禮路一家大型超市,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新的限塑令,超市有償提供普通塑膠袋。在新添大道一連鎖超市內,記者詢問店家,有無對即將到來的限塑令作好準備?店家表示,不清楚相關規定,店內只有普通塑膠袋。
  • 新版限塑令來了:外賣快遞超市將限用塑膠袋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武漢的部分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店等地,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仍然普遍。2008年,我國就曾出臺過限塑令,但效果並不理想。環保人士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相應標準,讓新版限塑令更有可操作性,更見實效。
  • 限塑行動起來|現狀:農貿市場、外賣仍我行我「塑」
    卷首語 習慣最難改變,如果不加以規範和控制,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生活必需品」。 全國「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有12年之久,超市等場所有償使用塑膠袋制度倒逼部分消費者減少了塑膠袋的使用,公眾環保意識有所提高,部分企業也掀起了一波「環保風潮」,紙吸管、紙袋成餐飲店「新寵」。
  • 推行近兩月,新版「限塑令」仍遇難題 商家:替代品難尋
    推行近兩月,新版「限塑令」仍遇難題長沙多部門現場走訪核查,有商家反映替代品難尋 反饋:將舉行「減塑禁塑供需見面會」▲12月22日,長沙某網紅餐飲店,打包紙袋準備充足。集貿市場:限塑宣傳告知基本到位,但商家遇到替代產品採購難題12月22日上午,檢查人員先後對嶽麓區、開福區、天心區的四家農貿市場限塑令推廣情況進行了檢查。
  • 央視財經評論丨限塑令升級!塑料是否真的限得住?
    這次的管理涉及到現在建設生態文明和整個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民生健康問題,所以它提高的高度也是不一樣的;第二個特點,這次整個「限塑令」體現了一種協同,體現出從禁止、限制、替代這三方面實現有機結合,不單純是禁、限,還考慮到有替代品,更具有可行性;第三個特點,這次「限塑令」明確提出漸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