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983年夏天的義大利北部,Elio Perlman(Timothée Chalamet飾)是一個早熟的17歲美籍義大利男孩,他住在自家的17世紀別墅裡,每天都在抄錄和演奏古典音樂、閱讀文獻,並與他的朋友Marzia(Ester Garrel飾)調情。Elio的父親(Michael Stuhlbarg飾)是一位精通希臘羅馬文化的著名教授,他的母親Annella(Amira Casar飾)是一位翻譯,在這樣一個充滿自然樂趣的環境中,她極其欣賞Elio的文化修養,Elio和他的父母關係也很好。
雖然Elio的教養和智慧表明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了,但他仍然很天真,有一些(成年人的)特質還未形成,特別是心靈上的問題。Oliver(Armie Hammer飾)是一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迷人美國學者,一天,他身為一年一度的暑期實習生來到這裡,負責幫助Elio的父親進行學術研究等。在落日的燦爛陽光下,Elio和Oliver發現了一種令人興奮的美,喚醒了他們的欲望,而這個夏天永遠地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中所有充滿深意的畫面裡,最感人的畫面可能就是最謹慎的:十幾歲的Elio一直佩戴著一塊笨重的80年代卡西歐手錶,可在情愛激情時刻,這塊表卻被悄悄放在一邊。這是《I Am Love》(我是愛)導演Luca Guadagnino的閃耀新作的象徵,它講述了從不再是孩子到不完全是成年人的神秘轉變。
這部電影由James Ivory根據Andre Acamin的大熱小說改編而成,充滿情感可能性,以及故事發生地——義大利北部,有著迷人、陽光燦爛的風景。才華橫溢的新星Timothée Chalamet飾演主角Elio,這個角色極端的敏感性被完美地展現出來。這個充滿智慧愛好閱讀的Elio在電影裡處於一個關鍵的分水嶺時刻,而在此刻,學術知識壓倒了情緒智慧。Elio是和藹可親的Perlman教授和Annella的兒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非典型的」美意法猶太混血。
在1983年這個至關重要的夏天,Elio與父親最新的研究助理Oliver 見了面。Oliver英俊瀟灑,讓當地人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他比去年的那個助理要好)。Oliver自信滿滿、精力充沛、傲慢無禮(他離開晚宴時總是說著一種生硬的「回見(Later)」),Perlman研究中的雕像飽含經典與不朽之美,而Oliver便是這種美的直接反映。
影片的一大成功之處在於,它對比了這兩個人的特徵:Oliver是一個獨立、充滿自信的美少年,Elio的又瘦又高,燃燒著青春的荷爾蒙,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段遲疑的友誼很快發展起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些更深層次、更浪漫的東西——對年輕愛情朦朧而醉人的描繪,在Sayombhu Mukdeeprom極佳攝影技術的呈現下,這種場景在某些時候故意不對焦造成了模糊感,仿佛與主角一樣陶醉在這致命的歡愉之中。
兩位主演之間明顯的化學反應,以及電影製作的靈活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負面評價(包括Ivory(譯者註:James Ivory是該電影的編劇)對他自己的批評)——這部電影在描繪男性裸體和性方面的靦腆膽怯。當然,這裡沒有什麼能與英國電影《上帝之國(God’s Own Country)》中的原始之美相媲美,但不可否認的是演員演出中的真誠和信念。就像《上帝之國》一樣,這部電影想像大膽,電影中的世界已然將包容性、接納性置於無知之上,因此它顯得更加光彩奪目。
兩個人在騎自行車時產生了一種模糊的距離感,此刻是安靜的,此時的音響設計不拘一格,將古典音樂、鋼琴為主的雜亂旋律與80年代歐洲流行樂合成混響曲(包括Sufjan Stevens未發行的單曲)相融合,在配樂的幫助和支持下,這種寂靜瀰漫著深遠而憂鬱的沉重。更重要的是,無所不在的自然聲音本身,是一種強烈卻又無法解釋的力量,將兩個主要角色以他們無法理解的原因結合在一起。這一切都是對成長痛苦中那些矛盾、抒情、趣味和辛酸的描述。正如剛才解釋的那樣,他們處於一個關鍵時期,而正是這種甜蜜而又原始的悲喜混合物,賦予了生命難以捉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