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去一次理髮店、兩三天洗一次頭洗一次澡,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常識和常態。文明步入現代社會的我們都會十分注意個人衛生,因為我們能意識到保持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如果很長時間不洗頭不洗澡,不僅身上會很難受,而且還有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但是古人呢?古人多長時間洗一次頭、洗一次澡呢?這就要回溯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了。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王朝,其中大部分王朝都是由漢人統治的。早在秦漢時期,人們有著比較規律的個人衛生習慣,雖然在那個時候,蓄髮的習俗也比較普遍的發展,但這並不妨礙人們保持個人衛生的欲望。
但是到了後來,由於社會階級的分化和階層分工的明顯化,古人們的生活開始向著固定化發展。例如在古時候,平民基本上每天都要下地幹活,那麼過於頻繁的清洗身體對古人來說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即便今天把身上洗得很乾淨,等到了第二天,還是會因為乾重活、髒活和累活,而又一次把身上弄髒。
雖然古時候的平民不怎麼洗澡還算好理解,但是古代的官員同樣也不會頻繁地洗澡。這主要也是因為官員的案牘勞形,平時繁忙的公務讓官員們沒有享受洗澡時間的空閒。於是古代的官員們只好在工作日的時候忙於工作,而在每周的休息日,官員們才有空去享受自己的空閒時光,一部分人才會騰出時間去洗澡。
那麼到了清朝,人們洗澡的習慣又是怎麼樣的呢?總的來說,清朝的人是普遍「邋遢」的,一些平民甚至一年才洗一次澡,而清朝人的辮子裡面通常都會有蝨子,還散發出十分濃重的難聞的臭味。
原先的漢民族是不會剃掉自己頭上的一點頭髮的,但是在滿清入關之後,對漢民族實行文化高壓政策,迫使漢民族拋棄掉原先的許多文化習俗,轉而向著滿人的習慣和習俗靠攏。於是「剃髮易服」就這樣在漢民族當中發展,漢人們唯恐被降罪,只能聽從滿人的安排,將頭上的一部分頭髮剃掉,而剩下的頭髮則編成長長的辮子。
但是本來就很少洗頭的古人,在傳統髮型受到改變之後,就變得更加不願意打理自己的頭髮。因為滿人原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在馬上徵戰的時候,過長的頭髮都會變成遮擋視野的障礙,所以長久以來就形成了編辮子的習慣。
但畢竟漢民族沒有編辮子的習慣,在被迫編上辮子之後,他們發現又長又累贅的辮子是十分難以打理。首先是如果每天睡覺之前把辮子散開,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後又要一根一根把辮子編上,這樣就十分的不便和麻煩。於是時間一長,人們就更加不習慣把編好的辮子解開了。
在清朝,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行業產生,那就是幫助人們剃頭的剃頭匠。因為滿人的髮型要求前額必須光禿著,但是過一段時間,人們前額的頭髮又會長出來,不剃不行。所以清朝人會定期去剃頭匠的鋪子打理儀容儀表,但就是不會定期洗頭洗澡。
就算是在現在,如果長時間不洗頭洗澡,人身上的分泌物都會讓身體和衣服散發出奇怪的臭味。但是在清朝,這種事情則非常普遍,窮人家甚至一年都不會洗澡,唯獨在夏天實在是太過炎熱、身體受不了的時候,才會打來涼水擦洗身體。
而清朝人頭上編的辮子則散發著讓人更加受不了的味道,不僅是因為長久不洗頭導致分泌物在頭上堆積,一些灰塵和蟲子時間久了也都會在清朝人的辮子裡盤踞,在當時,清朝大部分人身上的味道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相比之下,皇室的待遇就比大部分普通人要好不少了。只不過,皇帝也是經常一個月洗一次頭,如果放在今天的話,肯定很多人也是無法接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