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鹿鳴》中考高考閱讀答案,中小學必背古詩錄音鑑賞

2021-02-08 裁成國學講堂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鹿 鳴

詩經·小雅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鹿鳴》全詩大意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

我有一眾好賓客,鼓瑟吹笙奏樂調。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

賓客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香蒿。

我有一眾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

示人榜樣不輕佻,君子紛紛來仿效。

我有美酒香且醇,宴請嘉賓任逍遙。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眾好賓客,鼓瑟操琴奏樂調。

鼓瑟操琴為哪般,和美盡興同歡笑。

我有美酒香且醇,宴請嘉賓樂陶陶。

請同學們邊聽錄音

邊抄寫下文中彩色部分

作為中高考閱讀理解答案

《先秦詩鑑賞辭典》

徐培均 品鑑

《詩經·小雅·鹿鳴》

     《小雅·鹿鳴》是《詩經》的「四始」詩之一(《國風》《大雅》《小雅》《頌》四篇開篇),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據朱熹《詩集傳》的說法,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一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願望,說明千餘年後此詩還有一定的影響。 

  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閒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詩以此起興,便營造了一個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如果是君臣之間的宴會,那種本已存在的拘謹和緊張的關係,馬上就會寬鬆下來。故《詩集傳》云:「蓋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然一於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為燕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而其樂歌,又以鹿鳴起興。」也就是說君臣之間限於一定的禮數,等級森嚴,形成思想上的隔閡。通過宴會,可以溝通感情,使君王能夠聽到群臣的心裡話。而以鹿鳴起興,則一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給與會嘉賓以強烈的感染。 

       此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音樂伴奏聲中。《詩集傳》云:「瑟笙,燕禮所用之樂也。」按照當時的禮儀,整個宴會上必須奏樂。《禮記·鄉飲酒義》云:「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據陳澔注,樂工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一篇而一終。三篇終,則主人酌以獻工焉。」由此可知,整個宴會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詩,而歌唱《鹿鳴》時又以笙樂相配,故詩云「鼓瑟吹笙」。

        樂譜雖早已失傳,但從詩的語言看,此詩三章全是歡快的節奏,和悅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詩開頭有「人生苦短」之嘆,後段有「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悲,唯有中間所引「鹿鳴」四句顯得歡樂舒暢,可見《詩經》的作者對人生的領悟還沒有曹操那麼深刻。也許因為這是一首宴饗之樂,不容許雜以一點哀音吧。

       詩之首章寫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有人「承筐是將」,獻上竹筐所盛的禮物。獻禮的人,在鄉間宴會上是主人自己;在朝廷宴會上則為宰夫,《禮記·燕義》云:「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足可為證。酒宴上獻禮饋贈的古風,即使到了今天,在大賓館的宴會上仍可見到。然後主人又向嘉賓致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諸位光臨,示我以大道」一類的客氣話。主人若是君王的話,那這兩句的意思則是表示願意聽取群臣的忠告。 

       詩之二章,則由主人(主要是君王)進一步表示祝辭,其大意則如《詩集傳》所云:「言嘉賓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不敦厚,偷:苟且,薄:輕浮),而君子所當則效。」祝酒之際為何要說出這樣的話?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矯正偷薄的民風。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徒為樂而已,它也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與首章重複,唯最後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見志,將詩之主題深化。也就是說這次宴會,「非止養其體、娛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滿足口腹的需要,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得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君王的統治服務。

    通過《鹿鳴》這首詩的簡單分析,我們對周代宴饗之禮--包括賓主關係、宴樂概況,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奧特路·秋水國學講堂

主體課程

初級課:三四年級《上下五千年》

中級課:五六年級《瓊林進士》

高級課:六七年級《史策通論》

國學綜合素質提高課程 甲:《藝林廣記·國聲雅韻》

國學綜合素質提高課程 乙:《藝林廣記·漢字溯源》

課程簡介

初級課:三四年級

《上下五千年》呂思勉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中國史和世界史故事)

中級課:五六年級

《瓊林進士》劉菁華 編著(秋水先生)萬卷出版公司

(中國古代文學史)

《瓊林進士》

寫給中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史

教材簡介

       本書約24萬字,根據現行初中高中語文教材內容,選取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及作品,經作者多年教研、實地考證及學生學習反饋,對其所處歷史背景、人生經歷及文學風格進行詳盡的闡述和剖析,引用二十四史等信史作為輔助閱讀學習的內容,以增加文言文閱讀量。

      另外:為易於老師教學和學生自學,本書附錄所引用的名篇,均參照權威版本給出了相對準確的注音(對於文言文作品一字多讀和版本差異等問題,提醒各位使用本教材的老師為學生解決,這對於老師來說並不難),對於著名的篇章,同時給出了易於學生理解的譯文。在奧特路秋水國學講堂家長QQ群,還可以下載到名篇錄音。

       本書作為秋水國學講堂中級國學課程(五六年級)核心教材,寫作目的很明確:滲透式地在學生頭腦中構建中國傳統文化的概況。經過一年的閱讀和學習,幫助學生解決中考高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及古代文學作品比較閱讀等問題,使學生在小學五年級結業時能具備初三學生的文科學習能力。歡迎廣大國學教師和愛好國學的中小學生閱讀使用。



《瓊林進士·寫給中學生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全書共二十八章,授課總課時為104小時(其中2小時為結業考試)。各章目錄如下:

第一章 至聖先師—孔子和《論語》

第二章 紫氣東來—老子和《道德經》

第三章 大義雅言—《春秋》和《左傳》

第四章 無邪先聲—詩三百和《詩經》

第五章 捨我其誰—孟子和《孟子》

第六章 逍遙鯤鵬—莊子和《南華經》

第七章 天行有常—荀子和《荀子》

第八章 學達性天—朱子和《禮記》

第九章 縱橫捭闔—《鬼谷子》和《戰國策》

第十章 楚地悲歌—屈子和《楚辭》

第十一章 秦文一人—李斯和《諫逐客書》

第十二章 雄深雅健—司馬遷和《史記》

第十三章 盛世餘音—漢樂府和《樂府詩集》

第十四章 史裁如範—範曄和《後漢書》

第十五章 建安風骨—三曹和建安文學

第十六章 一表名世—諸葛亮和《出師表》

第十七章 玄言隱逸—王羲之和陶淵明

第十八章 功同禹貢—酈道元和《水經注》

第十九章 南腔北調—《木蘭詩》和《西洲曲》

第二十章 孤篇橫絕—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

第二十一章 盛唐雙子—李白和杜甫

第二十二章 韓柳遺風—韓愈和柳宗元

第二十三章 老嫗能解—白居易和新樂府

第二十四章 天上人間—李煜和南唐往事

第二十五章 憂樂之辯—範仲淹和歐陽修 

第二十六章 鐵板銅琶—蘇東坡和《水調歌頭》

第二十七章 滿地黃花—李清照和《聲聲慢》

第二十八章 粉墨登場—元雜劇和明傳奇

高級課程:六七年級

《史策通論》劉菁華 編著(秋水先生)遼寧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史)

《史策通論》

寫給中學生的中國古代史

教材簡介

       本書約18.5萬字,根據現行初中高中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等各科教材內容,選取高考文科的核心主線--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作為本書的指導思想。

       通過中國古代歷史史實的推進,全面而生動地向學生闡明:客觀實在與矛盾運動、量變與質變、偶然與必然;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階級和階級鬥爭等重大問題。教材引用的輔助教學內容仍為二十四史原文,並重視古今地名的對照,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創造高中升學後文科拔高的可能。

       本書為秋水國學講堂高級課程(六七年級)核心教材,經過一年的閱讀和學習,能使學生在六年級結業時具備高二學生的文科學習能力。對於中國的山川地理形勢,朝代更迭的過程及重要歷史人物,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社會狀況的演變和發展能整體把握並且知其所以然。

       歡迎廣大初高中學生和國學教師閱讀使用。


《史策通論·寫給中學生的中國古代史》全書共十一章,授課總課時為104小時(其中12小時為單元測試和結業考試)。各章目錄如下:

第一章 人類的童年

第二章 青銅時代

第三章 春秋戰國

第四章 秦的九州一統

第五章 巍巍兩漢

第六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變亂

第七章 煌煌隋唐

第八章 五代十國兩宋春秋

第九章 大哉乾元

第十章 大明絕響

第十一章 前清盛治

綜合素質提高課程 甲

五年級以上《藝林廣記·國聲雅韻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夏野 著,中國古典音樂史和名曲鑑賞)

課程涵蓋:中國古典音樂史、樂律學常識、中國傳統樂器、中國古典名曲鑑賞、中國傳統音樂名人、中國傳統音樂與文學、民歌和民俗、中國傳統音樂的道易之辨等豐富的內容。


綜合素質提高課程 乙

五年級以上,《漢字溯源》

(《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組編,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漢字部件解析,避免寫錯別字)

課程涵蓋:基礎漢字學、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筆畫和筆順、漢字部首的立部和歸部、部首和形聲字、繁體字和簡化字、混用字和異音字、為何讀錯字和寫錯字、如何運用字典和詞典解決實際問題、教育部對漢字學習的要求和漢字使用規範等豐富的內容。

秋水國學講堂  當堂測試卷

教學內容示

國學實踐課程



皇姑分校地址:皇姑區寧山中路5號,路南,平安財險後院上三樓

電話:024 -86511818 15640516570

和平分校地址:中華路121號SOHO新天地大廈七樓(中華路常德街,溫馨禮品百貨樓上)

電話:024-23874545   024-23225759 15640516580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秋水國學講堂

相關焦點

  • 【中考備考】語文:古詩文閱讀凸顯重要性 提升學生思維是關鍵
    2018年開始,文言文閱讀添加了詩歌鑑賞,從試卷表面來看,好像只是加入了一種新題型,實際上北京中考更關注古詩文的基礎知識學習,也就是更注重古詩文的功底。 2015年以前,中考語文只考課內文言文,2015年開始,在保留考查課內文言文知識的基礎上加入了課外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考查,而2018年又新加入了詩歌鑑賞題的考查,這一步一步的改革都暗示著古詩文閱讀對中學生來說越來越重要。
  • 高考中考:語文作文精彩結尾精選示範,虎頭豹尾,高分作文必備
    語文作文精彩結尾精選示範,虎頭豹尾,高考、中考作文高分必備。一、首尾呼應結構嚴謹1、(開頭)人類不竭的欲望是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前進的原動力。欲望來自哪兒?來自人類生而擁有的--好奇心。(結尾)好奇心--它在推動世界進步的同時,也在積蓄著毀滅世界的力量。對待這一顆顆仍在膨脹的好奇心,我們應當何去何從?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卜算子·詠梅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卜算子·詠梅,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卜算子·詠梅   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峨眉山月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之比興手法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考點之比興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本次課程咱們來為大家講2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技巧,教你輕鬆應對2020年的中考,歡迎大家加入尖子生數理化教育跟我們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哦。四 、 考題中的比興運用 2017 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雜詩》明代豐坊 孤松挺穹壁,下臨萬裡波。 激湍齧其根,驚飈撼其柯。 紛紛穴赤蟻,嫋嫋纏青蘿。 群攻未雲已,生意當如何。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2019年高考時,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好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所以說,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已經是最好的答案了。因為從小背古詩,這3個「隱形的好處」完全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輕鬆。
  • 初中語文:61篇必背文言文+古詩,貼牆上背熟,考試「1分不扣」!
    初中語文:61篇必背文言文+古詩,貼牆上背熟,考試「1分不扣」!從近幾年中高考語文出題的內容來看,不僅難度有所提升,出題的範圍也更廣。不管是基礎知識部分,還是閱讀理解和文言文,都比以往的考試要難得多。隨著教育的改革,今年秋季入學的新生將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的語文教材中,新增了大量的古詩詞和文言文,小學階段甚至增加了87%的古詩內容。以前同學們只有在初中階段才會接觸文言文的學習,現在部編版教材一年級的語文園地當中就會出現比較簡單的文言文知識和《論語》。由此可見,初中學習的難度是什麼樣的。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木蘭詩   選自《樂府詩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 2021中高考英語衝刺:精選英語真題閱讀30篇,100%用得到
    :一是單獨背單詞,二是通過閱讀背單詞。單獨背單詞即使記住了,因所背單詞是孤零零的,根本沒有語境,更不用說在文章中反覆再現,所以遺忘很快。單獨背單詞,最費時而且效率低下。背單詞的目的是什麼?主要是為了閱讀,那麼為什麼不通過閱讀背單詞,達到單詞閱讀一舉兩得的效果呢?
  • 初中三年必背61篇古詩文
    對同學們來說,早自習最大的壓力莫過於背古詩文了,61篇初中必背的古詩文已經給大家準備好了,每天晚上看一下,自己默背幾遍,早自習的時候也會背的更快,記得更牢!   1、關雎《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 結合中考真題,分析古詩詞鑑賞該如何答題(分值佔比越來越重)
    但近年來,課內的古詩詞考得不多,即便考,也是以比較閱讀的題型出現,就是「課內古詩詞+課外古詩詞」結合的形式。大多數時候,古詩詞鑑賞題,都是只考課外古詩詞。這對於考生來講,是一個難點。下面,我將結合近幾年的中考真題,分析古詩詞鑑賞題該如何答題,都有哪些方法。希望同學們,學完以後,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對於課外古詩詞再也不懼怕了。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觀滄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觀滄海,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 詩詞大會90%答錯,今年高考又考
    A、親情長久 B、友情長久 C、生命長久答案是C、生命長久。百人團只有9個人答對,91人答錯。這首詞2020年高考再次被選中,原題是:在《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中,蘇軾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顧慮,原因在於"_______,_______"。其實,這個題非常簡單,只要會背這首詞基本上都能答對,答案是「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38篇 小學生必備138首古詩在線收聽
    根據教育部規定,自2019年秋季開學起,全國中小學全面啟用語文統編版教材。  新版「部編本」教材最引人關注的變化之一是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  而家長們的苦惱是:「現在的孩子學古詩還是靠死記硬背,孩子不理解,你讓他去背有什麼用?再說,現實生活中也用不上,不知道大量背誦古詩有何用?
  • 專家點評:2016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命題有新意
    本次詩詞鑑賞考查鞏固並完善了2015年高考古詩詞命題成果,考查名家名作,不偏不怪,重點突出,試題結構和難度穩定,同時有些題目呈現了新意。首先,從命題的思路上,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從思想內容和評價鑑賞兩個方面進行命題,這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命題方式,容易消除做題的緊張感,非常便於學生上手。
  • 30年班主任直言:高考文學常識無非這1張表!列印背熟考試1分不扣
    ▼ 30年班主任直言:高考文學常識無非這1張表!列印背熟考試1分不扣 高考改革後,語文的廣度、難度都大大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不僅區分度是最大的,也是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的。
  • 語文老師:暑假把這資料貼牆上背,新學期古詩文默寫1分都不扣
    語文老師:暑假把這資料貼牆上背,新學期古詩文默寫1分都不扣(含部編版教材新增篇目)眾所周知,古詩詞默寫是歷年中考必考點之一,在中考語文卷中佔據重要地位。尤其是教改後,不僅是考查比例有所加大,而且難度也大大增加,靈活性更強,由原來的有機械記憶,向理解性默寫轉變!
  •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宿洞霄宮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6分)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參考答案 1、色彩對比鮮明。澗是碧色,卻流紅葉;樹是青的,卻映白雲。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鮮豔的生機活潑的秋山秋水。 動靜相生。紅葉隨水漂流,天上白雲點點。一動一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秋色的動人。
  • 2021中考現代文閱讀常考知識點:鑑賞類問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現代文閱讀常考知識點:鑑賞類問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本文的標題有何作用?   標題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2)總結文章內容、點明主旨(突出主題);(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