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蘿蔔」
雷國俊
「南京大蘿蔔」是外地人對老南京人的戲稱,有時也是老南京人的自我標榜。究竟「南京大蘿蔔」是褒是貶,還是兼而有之,暫且不論。先來講講真正的南京大蘿蔔。
南京有名的大紅蘿蔔,又大又甜,粉質透酥。用老南京話講:巴、拉、蹦、脆,又香又甜!小雪節氣到了,是大紅蘿蔔的收穫時刻。
老早的城南、門西,這時的街頭巷尾,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娃兒都忙的一沓帶一抹:買蘿蔔,洗、切、曬,醃製蘿蔔響。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資匱乏過日子,就是醬油小菜也不過是蘿蔔響、大頭菜就著當下飯小菜兒罷了。因此,一到每年的這個日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齊上陣。
只見門西的上浮橋、下浮橋車水馬龍,抬蘿蔔、運蘿蔔、提藍裝蘿蔔;水井上、池塘邊、河口的跳板上,人山人海就為蘿蔔忙。洗好了蘿蔔到了家,擺開小桌子,架好刀板切,一個蘿蔔一切四半個,再順著一半切成帶皮的小塊,到處都是「噹噹當,噹噹當」的響聲。切好了蘿蔔的當晚,大人們立馬用大籽鹽在木桶裡醃製蘿蔔出滷水,然後用針線一塊一塊地穿成串,一串一串地用竹竿挑起了晾曬。第二天經過白天太陽的晴朗暴曬,有院子的人家,就用三根竹竿撐起三腳馬,兩個三腳馬,就橫架起長長的竹竿兒,一串一串的蘿蔔響臨空而起,蘿蔔香飄院落。沒有院子的人家,就把蘿蔔串吊在家門口的屋簷、窗子下,總之達到透氣去水的作用。晚上把半乾的蘿蔔串收回來,再用頭一天的滷水,煮開涼透再泡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晾曬透氣,如此周轉、如法炮製到第三天,晚上收回來就可以收藏在瓦罐、瓷壇、玻璃瓶了。這樣巴拉蹦脆的蘿蔔響就成了舌尖上的一道美味。
你看,「南京大蘿蔔」是多麼勤勞、智慧!
作者簡介
雷國俊
出生在老門西的皇冊庫,以後的25年裡,分別居住過施府橋、銅坊苑、柳葉街、雙塘一帶,是個地地道道的老南京老城南老門西。1956年進入南京市十九中,1959年初中畢業,以政治、數學、語文(百分制)三門總分299分的成績,考入南京一中高中部,1962年南京一中高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電氣高級工程師。對城南門西的老民居有故事情感,樂於奉獻給秦淮風光文化平臺。
往期回顧(點擊題目即可賞讀)
雷國俊 | 霜降以後收扁豆
雷國俊 | 原汁原味的南京小吃
雷國俊 | 大熱天裡毛頭、毛丫頭的那些事
難以忘懷,兒時過年那些事
說說門西飲馬巷90號
話說老南京人冬至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