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掉鴨掌、翅尖、翅中,長脖子往鉤子上一穿,鴨頭耷拉在另一邊……這個畫面,每個愛吃鹽水鴨的南京人都不會陌生。最近南京科舉博物館推出的「鹽水鴨」別針,讓很多市民、遊客捧腹不止,大讚這個創意「太南京」「太實在」。記者了解到,南京今年新開的幾家博物館,都推出了特色創意產品,今天本報為您做一個盤點。
最新潮飾品:
鹽水鴨別針
地點:夫子廟秦淮禮物店
夫子廟秦淮禮物店在科舉博物館售票處對面,今年8月與博物館同時開放,以各種狀元、科舉題材的文創產品為主,但目前看來,人氣最高的無疑是這種鹽水鴨別針。
這種別針一改常見的「體育跑道」形狀,把整個輪廓改成一隻煮熟的鹽水鴨。在店中,幾乎每個看到別針的顧客第一反應是「撲哧」一笑。因為鴨子的造型「太寫實」:鴨掌、翅尖、翅中這些可以賣出好價錢的「部件」已經去掉,長脖子往看不見的「鉤子」上一穿,鴨頭就耷拉在另一邊,尖尖的鴨屁股也表現出來——這可是不少食客的「心頭好」。整隻鴨子就像剛從滷菜店拎出來的一樣。對於南京人,一目了然。說不定個別吃貨看了,耳邊已經響起「要一隻還是斬半隻」的招呼聲了。
負責禮物店的南京夫子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公司與設計團隊合作的。「基本都是80後的年輕人,繪製這個鹽水鴨圖案的設計者,還不是南京人呢。」劉佳禎說,10元一串,最火曾經一天賣掉1000串。「可以當做別針、書籤,最擺的玩法是當做『徽章』,別在襯衫、T恤上,真的潮爆了。」
最本土元素:
「大蘿蔔」環保袋
地點:夫子廟秦淮禮物店
「南京大蘿蔔」是老生常談了,明代顧起元《客座贅語》說:「南都風尚,最為醇厚」,《正德江寧志》也說:「(金陵)人物敦重質厚,罕儇巧浮偽」。但把這句話做出來,頭一個還是科舉博物館的秦淮禮物店。
設計的文創產品在書籤、冰箱貼、環保布袋上畫上蘿蔔、而且是南京特產的「楊花蘿蔔」,旁白呢再加上一句「南京大蘿蔔」。「大爺大媽拎著這樣的環保袋出門買菜,也是很拉風的。」
最霸氣魔方:
魔方六面是六朝國號
地點:六朝博物館
與科舉博物館同時開放的六朝博物館,也開闢了場地展示、銷售文創產品。最火的是六朝魔方與瓦當圖案的冰箱貼。
六朝就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而作為正方體的魔方正好也有6面。這種六朝魔方,即是把每個面上的方格,轉到每個面以一個統一的國號為準。博物館陳列部負責人告訴,這個創意是由設計團隊提出來的,「一聽到這個,當時就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據介紹,魔方最火一天賣掉了近百個。
專家視點
這樣的創意產品才是名副其實的紀念品
記者了解到,此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膠帶也曾風靡一時。「文創商品講究『獨此一家』,它們不等同於一般的旅遊紀產品,目的是表現一個旅遊景點的特色。」專家認為,常出門旅遊的人都會發現,各個景點周邊商販銷售的紀念品,不是完全雷同,毫無特色,就是假貨遍地。「而鹽水鴨別針這類,外地遊客買回去一看到就能想到南京,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紀念品。文創產品在設計中,一般會與生活用品結合起來,有趣也有用。」專家表示,文創產品目標就是與一般「大路貨」區別開來,給市民、遊客一個更有意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