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文化館內,全方位介紹南京鴨業發展的歷史以及鹽水鴨製作技藝的傳承。
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坐落於江寧街道銅井工業園區,園區周圍並無民居村落,從市區開到這裡,也要一個小時。這樣一處專事食品生產、地理位置偏遠的工廠,每天卻能接待5-20個旅遊團的客量。他們憑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憑一隻鴨子!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
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一隻鴨子」開闢出的旅遊線路
2018年,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利用閒置廠房建立起四層的鴨文化館。「作為全世界食鴨量最大的城市,南京素有『無鴨不成席』的說法。」公司副總經理晏和波告訴記者,鴨文化館建立的初衷是在公司客戶中傳播板鴨和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
不承想在客戶中反饋甚好,公司遂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南京鹽水鴨文化體驗園,內含南京鴨文化館、生產車間、產品展示及休閒體驗區域,集鹽水鴨生產工藝展示、南京鴨文化傳播、鴨食品鑑賞銷售於一體:15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外,沿走廊邊上的透明玻璃,可看到一隻鹽水鴨製作的全過程;1500平方米的鴨文化館內,全方位介紹南京鴨業發展的歷史以及鹽水鴨製作技藝的傳承。
集參觀、休閒、消費於一體的成熟旅遊生態吸引多家旅行社前來接洽,僅一年時間,公司便打造出針對老年群體的櫻桃鴨+牛首山、櫻桃鴨+報恩寺、櫻桃鴨+江寧鄉村遊等高性價比一日遊路線,憑「一隻鴨子」,他們輕鬆打進旅遊市場:如今,在全國旅遊業復甦的態勢下,鹽水鴨文化體驗園4至7月接待5萬多遊客,每天保持最少5個團的遊客量,最高峰一天接待40多輛大巴車2000多人。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所有客人從進入園區到離開,不僅參觀環節緊湊,還能了解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品嘗美食,走時往往也會隨手購買50元一隻的鹽水鴨、10元一盒的鴨油酥燒餅等鴨制食品,「因為好吃,價格又不貴,每次旅遊團過來,買的人都排長隊。」體驗園內售貨區的工作人員說。因為參觀流程的科學設定,公司每天僅派8位員工就搞定所有接待任務。
「實踐證明,鹽水鴨文化體驗園旅遊項目無論對擴大企業影響力,傳播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都是一次有益嘗試。」晏和波說,而因為性價比高,讓消費者得利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經濟收益,一舉多得。今年6月,他們憑這一案例獲頒南京市文旅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案例。目前公司正申報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結合規模化生產,非遺技藝「飛」出三五傳承人的局囿
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和成果惠及的廣度一直是傳承人和相關政府部門努力的主要方向。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共有張建文、晏和波、高昌寶三位鹽水鴨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早在多年前,公司創始人張建文就帶領傳承人團隊摸索非遺技藝規模化的研究。
他清醒認識到,只有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大範圍走進大眾生活並帶回經濟效益,鹽水鴨製作技藝才能更長遠健康地傳承下去。而非遺技藝和規模化生產相結合,是一條捷徑。
規模化生產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將傳承人的「經驗和感悟」量化、標準化。他們先從源頭——養殖上確定鴨子的體重標準,「確保送到工廠的每隻鴨子重量相差在50克內」。隨後,再將技術標準化,如以往手工制鴨中的煮鴨環節需要不斷觀察、控制火苗大小才可揣摩溫度,如今可讓溫度恆定;原先傳承人是憑感覺根據不同空氣溫度估摸醃製時長;如今,空氣溫度與醃製時間的對應圖表已知,工人只要知道當時室溫,就能知曉鴨子的醃製時長。
「也有仍不能被機器取代的部分。」晏和波說,採用「炒鹽醃、清滷復、晾得幹、捂得透」工藝製作的鹽水鴨,在抹鹽環節仍必須用人工,因為「人工抹得勻」,但在煮製等環節,已可用機器取代。與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結合,使非遺技藝製作出的鹽水鴨增加產量的同時,還保證了品質穩定,連「生產線上第一隻和最後一隻鴨子做成的時間都是一樣的」。
創新中傳承,開發新產品、新銷售渠道
自動化生產設備的使用,使傳承人無形中從大量重複生產中解脫出來。目前三位傳承人已通過手把手教授、開培訓班等形式培養百餘名徒弟。
研發新品也是他們的主要任務。近年,他們將鹽水鴨和雨花茶結合,製作出用雨花茶燻制、帶著茶香的鹽水鴨;隨著少鹽少油生活方式的流行,研發部門又主動降低鹽水鴨的含鹽量;新近推出的充氮鎖鮮氣調包裝鹽水鴨,7℃以下保存7天,留住剛出鍋的新鮮味道……
優質產品離不開好的推廣和銷售渠道。夫子廟、湖南路、中山陵等地共有10多家櫻桃鴨業開設的以鹽水鴨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體驗店,而在直營連鎖、超市等線下方式外,櫻桃鴨業於近年又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展開線上銷售。據透露,線上店鋪的年銷售額超1000多萬元。藉助線上平臺,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的美味紅利每日被天南海北的消費者點讚、共享。
誰說非遺只屬於深藏不露的絕活兒?與時代紅利結合,開動腦筋,非遺文化完全可以從小眾一腳邁進人民群眾中,體現其不凡魅力!櫻桃鴨業對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的挖掘就是最好的證明。
來源: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