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簡稱寧,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美譽。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各類遺存眾多,歷史名人輩出,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南京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 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 鹽水鴨最能體現鴨子的本味,做法返璞歸真,濾油膩、驅腥臊、留鮮美、駐肥嫩,心血管病患者尤適宜。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的特色名吃。屬金陵菜和金陵小吃,是金陵菜和金陵小吃中重要的代表,也是久負盛名以鴨為特色的美食之一。鴨血粉絲湯由老鴨湯、鴨血、鴨腸、鴨肝、鴨肫等和粉絲製成。以其口味平和,鮮香爽滑的特點,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風靡於全國各地。 南京自古喜食鴨饌,盛行以鴨制餚,有"金陵鴨餚甲天下"之美譽。不過不論是鴨湯的烹製,還是鴨血、鴨肝與鴨腸的製作,都採用金陵鹽水鴨的方法,是金陵菜中重要的代表。
南京小籠包,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裡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裡,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後再慢慢享用裡面的內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
享有盛名的七家灣牛肉鍋貼是讓南京人驕傲的一道美食,被譽為南京最"硬正"的早餐之一。餐館簡介從小就知道七家灣的鍋貼很有名氣。如果遇到休假的時候,有些店甚至要排很長的隊才能吃到。尤其是早上很多老南京人都會去買一兩二兩鍋貼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它裡面的牛肉餡不僅可以做牛肉鍋貼,同時還可以做牛肉小籠包。它的吃法其實跟普通的小籠包是相似的,但是味道卻有所不同,特別喜歡吃牛肉的朋友可以去嘗試一下。
南京乾絲是一套不同於其他城市獨特的製作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幹而不碎的乾絲,均為豆腐店的特製而成。將豆腐切切細絲,配合各種湯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醬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長。
桂花糖芋苗是南京的著名傳統甜點,屬金陵菜、金陵小吃,和桂花蜜汁藕、梅花糕、赤豆酒釀小圓子一同被譽為金陵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頭小食。 光潔的芋苗口感潤滑爽口、香甜酥軟,湯汁呈醬紅色鮮亮誘人,散發著濃鬱的桂花香,吃後唇齒留香。選用新鮮芋苗,蒸熟後剝皮;加上特製的桂花糖漿,放在大鍋裡慢慢熬製。煮的時候要放一點口鹼,這樣芋苗煮才會煮出紅彤彤、誘人的顏色。
狀元豆,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內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貧寒,每天讀書到深夜,其母就用黃豆加上紅曲米、紅棗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裝好,上面加一顆紅棗給他吃,並勉勵他好好讀書,將來好中狀元。後來,秦大士中了狀元,此事傳開,狀元豆便出了名。
美齡粥,宋美齡很注意養生。她曾要求她的家廚為她熬製一種用上等粳米、豆漿、百合、山藥熬煮而成的粥。這種粥用小火慢熬,精工細活。粥口味獨特,清香鮮甜,有養顏,美白潤肺的功效。這種粥後來被命名為「美齡粥」。據說宋美齡駐顏養心得以長壽,與長期吃這種粥有關。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更承載了中國幾代人的特殊情感與記憶。 大橋四處技師山東老鄉王超柱找到了解決方式:「選用高標號的水泥,每層水泥的凝固期只有2天,可大大節省時間。」指揮部採納了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