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我的推送?
請收藏甚至喪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時而嚴肅時而笑岔氣的乾貨Bing
帶你雞娃並客觀認知這個世界
Dr Bing | 婚姻
胖友們,最近微信公眾號大改版,不按時間順序而是按照閱讀頻來推送了。
為防迷失,愛我的胖友們可以給我號加「星標」,或者時常進來給我點點「在看」,留個言。
近來我Bing發現兩個新詞彙很有意思,Book smart和Street smart。
前者是學霸智慧,後者是街頭智慧。
咦,這麼一看豈不是和「中學成績最差的當老闆,成績第一的在苦哈哈科研機構打工」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其實這兩種是不衝突的哈,可以兩者共有。
你看看那些神馬雷布斯東哥百度李都是學霸出身,經商也一套套的。
知乎網友@棉棉老師 用我們青春時期的神劇《老友記》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詮釋了兩種人的區別。
在《老友記》裡面,Rachel就是典型的street smart,而Ross就是典型的Book smart。
Rachel出生在富裕的美國精英家庭,長得漂亮,所以從小在社交上就非常自信。
她懂得利用自己的「顏值」來兌換資源,所以一直很吃得開,總能靠著靈活機變的小聰明不擇手段地達到目的。
這種街頭智慧,和智商沒關係,屬於比較圓滑個性+領悟力+人緣+生活經驗。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這種「小聰明」不招人討厭,相反走到哪都非常受歡迎。
在當學生的時候,即便學習不好,他們也是班裡最矚目的人,畢業後走上社會,他們很一切以目的為重,不太在乎具體方法,懂得用「巧勁兒」,所以也很容易獲得成功。
相對而言,Ross這種就是非常典型的Book smart了。
他出生在一個傳統的美國中產家庭,從小成績優異,名校博士畢業,在科研機構或者高校工作。
但有點nerd,非常理性重原則,不通人情世故。
相對比之下,這兩種人在處事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巨大差異。
比如,Ross高中畢業時靠拼智商考了一個很高的SAT分數(合乎規則);Rachel分數也很高,但她是慫恿自己的一個小男友去代替自己考出來的(打破規則)。
還有,在Ross剛搬家到新公寓大樓的時候,他不肯和鄰居們一樣出份子錢給樓裡退休的清潔工開歡送會。
他的理由是「我剛搬來,沒有享受過他的服務,而且我不認識他。」
結果新公寓裡的鄰居們都很討厭Ross。為了扭轉局勢,Ross花了更多錢組織了一場大派對來邀請鄰居們參加(未果)。
對此,Rachel感到很疑惑,她說:「你為啥不直接掏了份子錢就完事了?你這麼折騰派對,明明會花掉更多錢。」
Ross反對,他堅持認為份子錢不能掏,因為「事關原則」。
而Rachel不理解:「我認為你只需要讓鄰居們喜歡你就行了(別管什麼原則不原則)」。
這就是他們的區別了。
兩個人都是聰明人,只不過聰明的方向不一樣。
還有另一個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裡的幾個宅男,也是非常典型的Book smart。
他們都是物理學家,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一批人,每天研究量子物理,用液氮速凍香蕉,用雷射熱泡麵。
這部劇的口號就是「Smart is new sexy!」(聰明就是新的性感。)
這句裡面的Smart其實就是Book smart。
但這些人在生活中卻特別白痴,要麼是社恐,要麼是呆子。
劇裡和他們人設剛好完全相反的角色,就是芝士店的女服務員Penny。
連社區大學也沒畢業的半「文盲」、「胸大無腦」,經常拼寫不對單詞。
但看了一陣子,才發現penny其實也很聰明啊!
在當服務生的時候,她出門從不帶錢,因為她知道「我長得漂亮,別人會請客的。」
在家裡,她也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些geek,謝耳朵生病會找她塗藥膏,宅男們家裡有蜘蛛會找她來抓。
儘管最沒文化,但在他們中卻是最有話語權的。
和book smart的傢伙們相比,她是對人,或者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在行。
所以總結的話,street smart比較形象地點明了這種智慧的來處或去處:從街頭混出來,或者是在街頭適用的生存能力。
綜上我們就可以對這兩種聰明有個基本的定位:
Street smart
接地氣
目標導向,實用主義
不陳腐,討厭條條框框,善於鑽空子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終為始
一般來說(不絕對)比較皮也比較善於社交
Book smart
清高
比起處理實際問題,更善於處理抽象的信息和邏輯
比較守規矩,害怕越界
更容易陷入習慣性的追從規矩流程而無法目的導向,以始為終
一般(不絕對)比較安分,不善社交
Street smart更實用也更萬用,對當事人更有利。擁有這種智慧,不僅能在不安的環境下生存下來,還能站穩腳跟,牟取所需。
Book smart則是錦上添花的東西,開啟條件苛刻,但效果沒有上限,可能探尋更深層的智慧,接觸更高的精神境界。
前些年,網上有個賣茶葉蛋老太如何炒股賺錢的段子。
這老太在證券公司門口賣茶葉蛋,每天都帶100個來,如果在當天賣出20個以下,就滿倉進;如果在20個到60個之間,就持有,如果連續一周都能賣完100個蛋,她就出貨了。
如果一個都沒賣出去,那一定是百年未遇的大熊市到了,她會把早餐車都賣了,拿出所有的錢入市。
那些天天研究年報,看K線圖,聽專家股評的專業股民,用的方法就是book smart,試圖走技術路線。
老太太雖然對股票壓根兒不懂,但她從證券公司人流量來判斷股市的起落,屬於street smart。
從最終結果來看,老太太未必會輸給專業人士。(不過也就僅限段子,不具備可模仿性,尤其在我鍋股市!)
但這兩種smart其實並沒有誰比誰高級一說,都很重要。
如果是職場選擇,Street smart更適合進商界、政界,而Book smart更適合進院校、搞科研。
所以,回到我們標題提出的問題,哪種Smart才能獨步天下呢?
這個問題有很強的時代性。
比方說,大搞運動的時候,沒人讀書,但有一批學霸當著「逍遙派」,什麼運動都不搞,認真讀書,結果一重開高考就考上了(包括我們現在的總李)。
這批人後來都是國之重器,人中龍鳳啊。在這個case,就是book smart獨步天下的case。
再然後,進入改開,80年代啥都沒有,生產啥都能賣個精光,那時候先搞點小生意的,都成了萬元戶。我爸媽那種高校教師,月工資才200塊。
這個case,就是street smart獨步天下的case。
再然後,尤其是過去10年。之前什麼文化都沒有、隨便開個廠就能掙錢的時代過去了,不需要知識技術門欄的紅海低端傳統生產業已經山頭林立。
後來者已經沒法低成本進入,在藍海的科技金融等高大上行業,又需要很高的知識門欄(基本等於說要學歷)。
這時候,要進場需要book smart,要玩的開需要street smart。
然後到了現在。我認為2020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
首先book smart熱情預計會有衰退跡象,因為長期的教育軍備競賽,使得教育成本投入過高,而受益正在逐年下滑。未來會不會加速下滑我們需要保持觀察。
然後,郭嘉發布的一系列信號,比如什麼「地攤經濟」「下鄉養豬」「烤串年入20W」,都是按時著郭嘉需要重新發揚80年代的下海精神。
這說明什麼?
至少我的第一個猜測哈,就是說明郭嘉目前和未來的產業結構,其實應該是不足以提供那麼多高大上就業崗位,來給我們的高校畢業生的。
那冗餘人員幹什麼?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姐的好朋友——一位思科的高管,曾經教育我:聯想當年為了賺錢,連蒼蠅拍都賣。
現在在我家「賣蒼蠅拍」依然是Bing娃很常用的一個梗。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去賣蒼蠅拍,畢竟地攤賣蒼蠅拍的太多了。只是說學習這種接地氣的精神哈。
同時,咱們可以做的是,和娃一起,長期跟蹤我鍋(如果是內向發展)/國際(如果是外向發展)的經濟板塊產業鏈的動向,去尋找一些比較有發展潛力的方向深鑽。
對娃進行差異化培養,避開一些競爭比較激烈的。
比方說高科技,金融就是高競爭板塊,但米帝不是搞科技封鎖嗎?
那麼那些封鎖的產業應該就是將來會有發展前景的,比方說晶片電路什麼的。
針對國內來說,目前只要是被米帝「釜底抽薪」出來的真空地帶,都會有比較大的生存空間。(所以關心局勢很重要,居然有很多人說我們不需要知情權,傻的呀。。。真是。)
所以說,按照這個趨勢,我們大概可以推理出一個娃在未來的發展邏輯:
Book smart方向,也就是「刷學歷」。
盡力就好,吃力的話就爭取勉強達標,不用太強求,畢竟性價比不高。早點鎖定發力專業,精準出擊,不浪費資源在沒用的方向。
Street smart,絕對是有了不吃虧的好東西。
娃沒就培養,娃有就培優,絕對有用!
方法就是思維上引導娃目標導向,多點從解決問題,搞定事情的實戰中培養智慧,之前說了無數次了,不重複了。
祝大家找到雞娃的新目標!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知乎網@棉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