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紙蟹」橫行套路深!半斤蟹券、提貨三兩、爆倉跑路……坑你沒商量,為何還有人上當?
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好時節, 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大閘蟹成了市場上的寵兒,各類蟹券、蟹卡也是滿天飛,不過商家的營銷套路卻讓消費者連連吐槽。
9月21日,陽澄湖開湖捕撈,而蟹券買賣早在幾個月前便已開始。但你是否想過,真金白銀買來送人情的蟹券,可能只是一張「紙螃蟹」,縮水嚴重,甚至根本提不到真正的大閘蟹?
去年買的券,今年想兌換,發現店沒了,蟹跑了。網紅品牌進駐各大網紅、明星直播間,卻發現蟹不夠用了,國慶無法提貨。跑路、爆倉的背後,有的代理商今年已經賺了2700萬元。
紙螃蟹的套路早就已經被各大媒體網站普及了,騙局人盡皆知,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上當?
1
蟹卡滿天飛型號價格分不清
記者以「螃蟹、券、卡」為關鍵詞,在幾個主要電商平臺搜索,各類蟹券蟹卡應有盡有,且卡券上面一般都用大號深色加粗字體標註著1888、2688、3588等字樣。乍一看,誰都會以為這是蟹卡售價, 難怪有人會說吃不起。
可仔細觀察會發現,在這些豪橫數字的旁邊往往還有一個類型的「型」字,這就是玄機所在了。原來這些動輒4位的數字,代表的是禮券型號,而非實際售價。
記者測試了幾款不同類型的蟹卡,裡面所含大閘蟹均為公母四對,共8隻,這些標註著「2688」「3588」等字樣的蟹卡,往往一兩百元就能買到,有的商家還送優惠券,折算下來,部分蟹卡甚至只要幾十元。常年經營大閘蟹生意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做法,是為了投市場所好。
業內人士李先生:大部分人買禮卡都不是自己去提貨,都是送人的。可能顧客有一種心理安慰,送人的時候看上去比較好看。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我們的「消法」明確規定,與消費者有重大利益關係的這種信息,必須以顯著的方式,或者在突出的位置,來提醒消費者注意。188、138還是888都不重要,關鍵的是提供什麼螃蟹、多大、有多少只。以為是1880元買的,實際上已經涉嫌誤導消費者。
2
商家有套路提貨難發貨拖螃蟹瘦
標高售低吸引消費者,一旦下單,蟹券商家的第二個套路就來了——提貨常常提不了。調查中,記者就全程遭遇了什麼是「一卡在手,一蟹難求」。
記者花138元在某電商平臺綜合排名第一的店鋪,購買了一張1888型蟹卡。下單後的第三天,記者收到了商家快遞來的蟹卡,上面標明三種提貨方式,電話預約、網站預約和微信提貨。記者開始逐一嘗試,一連三天撥打電話預約人工專線,每次等待時間均超過3分鐘,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這期間,記者又嘗試了進行網站預約和微信提貨,結果均顯示「最近52天內都已約滿」。記者無奈只能重回電商平臺聯繫賣家,反映提貨難的問題。
客服表示可以幫記者加個塞兒,等上大概20天,在10月底提貨,最後還恭喜記者正確地選擇了他家產品。當記者詢問「是不是別的店家發貨遙遙無期」時,客服表示,有些根本就是發貨無期。
這種發貨難問題,對於網紅店來說,更容易出現。
9月24日,蟹太太2020年雲開捕暨新品發布會在雪梨直播間舉行,代言人黃曉明與頭部主播雪梨合體帶貨,蟹太太成了網紅品牌。
據公開數據,蟹太太在雪梨三場直播中總共賣出4000多萬元的銷售額。9月27日,蟹太太又走進抖音宋祖兒直播間。
在淘寶搜索「蟹券」,售價228元的蟹太太旗艦店的一款蟹券銷量排名第一,總計2.4萬人收貨。粗略估計,淘寶蟹太太收貨總人數超過7萬。
在天貓蟹太太旗艦店,不少網友評價:「頁面和卡上都沒說國慶不發貨,預約才發現不發貨」,「直播時說絕對不會出現無法兌換的現象,現在已經預約到中秋節後了」,「簡訊驗證碼一直收不到,無法提貨」。
《IT時報》記者致電蟹太太所在的蘇州西風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客服人員表示,國慶系休息時間,由於銷量火爆,現在電話預約提貨時間已排至10月底。至於發貨能否跟上銷量,一位蟹太太工作人員表示,節前量太大,爆單了,蟹的產量沒問題,但節前物流存在問題。
「雖然明星直播帶貨可以提高銷量打造網紅,但商家也應該衡量自己的供貨、物流能力,服務跟上銷量,且將預約提貨的時間和風險提前告知客戶。」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發貨如此困難,難道是大閘蟹產量不夠,供小於求嗎?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周剛介紹,儘管今年受汛情等客觀因素影響,但總產量仍可滿足市場消費需求。既然如此,為何發貨又如此困難呢?
業內人士李先生:其實是壓低成本。正常情況下,10月1日之前,質量沒有那麼好,比較嫩,快遞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死亡,因為商家售價是固定的,前期就發的話成本就比較高,所以越往後螃蟹越便宜。
除了預約難、發貨拖,如果有人最終提貨成功,還有第三招——「紙上得來終覺少」。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的買家「追評」裡發現,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大閘蟹缺斤短兩。
消費者吐槽,綁蟹的繩子比筷子還粗,而且浸透了水。標註4兩的螃蟹,繩子就有1兩重。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蟹卡蟹券裡,最直接也最容易操作的地方。
3
網購螃蟹不足稱,商家讓每隻螃蟹稱重拍照
不僅蟹卡名不副實,即使在電商平臺現購螃蟹,也會遇到坑。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進入螃蟹銷售旺季,便於攜帶、可以隨吃隨兌,螃蟹券受到追捧。不過,大家要注意了,蟹券裡頭可能有貓膩。南京市民吳先生就遇到了問題,缺斤少兩,缺的還不是一丁點。
長假前夕,吳先生在京東商城購買了一張螃蟹券,規格是公母各5隻,公蟹5.5兩,母蟹是4兩,總價575元。
10月6號提貨,7號送達,吳先生在打開包裝之後,明顯感覺不對勁,於是立即找到了京東客服。客服表示要提交售後申請,每一隻螃蟹都稱重拍照片。
吳先生用家裡的電子秤逐個稱重,發現母蟹最輕的只有136克,大約2兩7錢,最重的156克,大約3兩1錢,其餘三隻都不到3兩。而公蟹最重一隻180克,正好3兩6錢,最輕一隻約3兩,其餘三隻基本都在3兩2錢左右。也就是說,所有螃蟹都達不到承諾的分量。
更讓吳先生生氣的是,以上還都是帶著繩稱重的,如果去掉綁繩,螃蟹重量還會進一步「縮水」。
吳先生立即找京東投訴,但是客服也沒有給出一個解決方案,隨後吳先生就找了商家。商家承認了螃蟹分量不夠,並表示願意退還200多元。吳先生並不同意。
吳先生是京東PLUS會員,購買時也選了京東自營商家。現在,網站卻讓他直接找賣家協商,對此,吳先生無法理解。
記者注意到,吳先生所選的這家店鋪銷量很大,買家評論就有49萬條。不過,其中負面評價不少,很多是反映螃蟹分量不足。吳先生再次撥通了商家的電話,對方承認,發貨時確實存在問題,可能是標籤貼錯了。
商鋪負責人表示,他們根據吳先生的稱重,折算了291元差價,因為吳先生不滿意,只好由京東做最終處理。而京東方面則表示,目前還在研究處理方案。
4
預付費蟹卡存潛在消費風險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陽澄湖的大閘蟹養殖戶就已經開始使用蟹券蟹卡,最早是為了方便消費者,想什麼時候吃或者要送人,隨時可以打電話兌換,而商家也會對銷量有個預估,減少交不出貨或貨物滯留的問題。但後來卻逐漸被一些商家帶跑偏,成了撈錢的手段,引發消費風險。
專家介紹,螃蟹卡券是一種典型的預付費式消費。近年來,從中國消費者協會接到的投訴來看,預付費投訴多且難解決,而蟹券蟹卡比一般的預付費式消費存在的風險更大。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比如美容美髮、健身的,起碼還有個店,消費也是具有一定的黏性。而蟹券沒有準入的機制,大多數都是在網上賣,消費者不知道它有多大的經營主體,過了兩三個月,提貨可能就要等一年的時間,在等下一個周期的時候,商家在經營過程當中存在很大的變數。
通過推遲提貨期和控制提貨比例,商家可以形成資金沉澱。有報導稱,在商家不進行主動幹預的情況下,每年約有20%左右的持卡人不會提貨,無形中也給商家提供了資金沉澱的機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導致蟹卡的發行人,能夠有機會保持對沉澱資金的控制權,巨額資金沉澱下來以後,如果商家因為經營不善,或者跑路,或者陷入破產境地,消費者的損失也就更大了。
5
店沒了,蟹跑了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商家跑路的情況不在少數。
通常市面的蟹券都把提貨期限設定為三年。但正是這個時間差,成了不少商販「鑽空子」的地方。
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上,不少消費者投訴反映「去年買的券,今年想兌換,發現店沒有了」。遇到這類情況,網購平臺能夠退款的少之又少,且許多蟹券為送禮所用,受贈者即使發現問題,一般也選擇默默「吃進」。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新浪黑貓投訴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商家跑路的情況不在少數。
「在『淘寶湖秋韻專營店』購買的禮券,2019年告訴我螃蟹還沒有下來,到今年就無法提交,店面也沒有了,電話打不通。」消費者王小姐(化名)的投訴非常典型。
那麼當年買的券,當年能兌換成功嗎?答案並不盡然。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這家「湖秋韻專營店」可謂劣跡斑斑。去年8月,有用戶購買了蟹券,預約11月提貨,結果11月商家就跑路了,消費者申請退款,但店鋪與淘寶客服均不予處理。
類似現象並非個案。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方祁天貓旗艦店、陽澄湖大閘蟹官方店(高鑫研貿易)等店鋪也被用戶投訴「無法提貨」,忽悠讓客戶「明年再來」,隨後店鋪悄悄跑路。
6
「紙螃蟹」產業,暴利
為何這麼多年來,蟹券生意還是頻頻出現「空手套白狼」亂象?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背後的利益在作祟。
小張(化名)是一位知名蟹品牌的一級代理批發商。「蟹券可以給你42折。如果你有客戶,你和他談好價格,我們也可以替你直接發券。」小張告訴記者。一款原價598元的蟹券,實際銷售價只需251元,而這款蟹券在天貓旗艦店賣428元,中間差價177元。如果記者成為二級代理商以5折賣給客戶,每張蟹券可以淨賺48元。
小黃(化名)是一名黃牛,是某蟹品牌在上海的唯一一級代理商。小黃代理的主力產品有1288型和1588型兩款,零售價298元和538元,小黃的拿貨價是210元和400元。小黃在上海發展了多名二級代理,好友小李就是其中之一。「我的拿貨價是220元和420元,扣除給商家和我們二級代理的錢,小黃大概每單能掙30元左右。算上下面的代理商,他每年能賣出十幾萬單。」小李告訴記者。
一位高端禮盒券代理商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已經從今年的蟹券生意中賺了2700萬元。
根據《2020年中國大閘蟹行業分析報告—產業規模現狀與未來趨勢研究》,我國每年大閘蟹總產量基本維持在80萬噸,而大閘蟹產業規模2017年為778億元,2018年為970億元,年增速約20%,預測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
不變的產量和膨脹的需求之間,自然難以平衡。填補這個空缺之一的產物,就是充滿泡沫的蟹券。
資料來源:中國漁業協會
7
騙局人盡皆知,上當人存僥倖心理
關於紙螃蟹的說法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證券形式的交易方式產生,是目前我國電商平臺的經濟層次進步的象徵。而紙螃蟹騙局,也只能等相關工作平臺制定了有效措施和條例時才會得到緩解。在這之前,面對無孔不入的騙局,則只能依靠消費者們的謹慎小心了。那麼為什麼,明知道是騙局,卻還有這麼多人上當呢?
說到底還是「僥倖」心理,上當的人中,大部分在購買時都覺得萬一我不是那個上當的呢?萬一我是那個收到好螃蟹的人呢?看著評論裡眾說紛紜,仍然有很多消費者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煙火,堅持要成為被騙分子之一。
其次就是從眾,買的人太多了,總有不會挑的,或者是不計較螃蟹少個幾兩的。而這些人,就是能在上當受騙之後,還能若無其事的給個五星好評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騙局太多,很多人已經麻木了,而讓人十分驚奇的是,國內的老百姓對騙局的容忍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閾值。從最以前的看到騙局就會生氣變成了只要不騙我就行,如今已經變成了雖然我拿到手的螃蟹差了很多,但是不是還有很多人沒拿到螃蟹嗎?
老百姓們對他人的道德要求底線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明知道是騙局,但這些無良商家仍然在不管不問大刀闊斧的收錢的原因,畢竟犯罪成本太低,即便是不滿意的顧客,也只是在心裡罵兩句,再找商家賠個十塊錢。從來沒有人覺得面對這樣的商家,一定要找到協會管理。
可以說,正是消費者們的容忍才給了這些黑心商家們肆無忌憚大肆斂財的勇氣,其實只要消費者們嚴格一點,在受騙時多對他們不依不撓幾次,黑心商家的生意,遲早會做不下去。
(文章來源:商學院)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