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 作為女性日常生活習俗, 在國內外都有著久遠的歷史, 它蘊涵著豐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內涵,它的盛衰變化, 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更替、風尚之變遷。唐朝是中國古代婦女地位最高的時期, 婦女著裝和化妝較自由。本文選取了我國歷史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唐朝婦女妝面文化, 以此來論證化妝是人類社會發展一面清晰的折射鏡, 是把握時尚脈動的風向標。
眉妝
眉型的變化在唐朝是一個從細長到寬粗的過程。白居易詩中: 「烏膏注唇唇似泥, 雙眉畫作八字低。」的形象比喻作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人不得不感嘆一千多年前古人的時尚出奇。從當今的日本藝妓文化中也能找到唐盛時期流行的「桂葉眉」的影子。也正因為唐代特有的眉式激發了國際服裝搞怪設計師 John Galliano的設計靈感,在迪奧的時裝發布會上才讓我們領略到了別有一番風情的唐風妝容時尚秀,利用現代的化妝用具畫出的彩色桂葉眉不正說明了「古為今用「的道理嗎? 寬闊的眉型初看突兀,但配上女性化的細長小眼,櫻桃小嘴, 就有一種感染力。這不正和近年來流行的「混搭」有相通之處嗎?
紅妝
最有代表性的要屬 「酒暈妝」, 在施了白粉的面容上分別在兩頰抹濃重的胭脂, 看上去像喝了烈酒般的醉紅色。紅色稍淺些的面妝就可算聞名於世的「桃花妝」其顏色淺淡如桃,此妝主要流行於隋唐時期, 多為青年婦女所飾。更淡雅的紅妝是 「飛霞妝」, 先施淺朱, 後以白粉蓋之,有白裡透紅的美。因色彩淺淡, 接近自然, 所以多見少婦使用。另外, 將鉛粉和胭脂調和成檀紅色, 稱為 「檀粉」, 直接塗抹於面頰,色彩統一, 敷色程度均勻, 能給人以莊重、文靜的感覺 ,因此中年以上婦女也常用。
眼妝
中國古代女子惟獨對畫眉和塗胭脂情有獨鍾,而對眼妝的修飾卻少之又少。到了唐朝的少數文獻資料中留有眼妝的影子。勾畫眼線的眼妝畫法在英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 《熾盛光佛五星圖》的婦女形象中展現出來,多是用黛勾畫上眼線,眼睛細而長, 看起來更加嫵媚動人。另一種與眼妝有關的便是淚妝, 如流行於東漢的啼狀, 便是以油膏薄拭目下, 仿佛啼泣時的憂傷。流行於唐宋時期的「淚妝」則是以白粉抹額或點染眼角, 猶如啼泣,讓人產生憐憫之愛。
唇妝
唐代婦女主要用口脂妝點雙唇,口脂的顏色也非常豐富, 有淺紅色唇脂稱為「檀紅」,大紅色稱為「朱唇」還有婦女非常喜歡用的深紅色( 即檀色或淺降色) 點唇, 出了紅唇外, 唐代還流行過以烏膏塗染嘴唇的 「嘿唇」, 這在南北朝時便已有了, 到中唐晚期大興, 廣施於宮苑民間。
總的來看唐代化妝是以健康秀麗為美, 紅妝講究的是淡雅之美,當時的妝飾風格處處體現出人們對國家強盛與發展充滿無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