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小紅書、微博等交流平臺上看到各種關於化妝的教程,清純系、甜美風、高冷霸氣……各式妝容數不勝數。
其中韓式、日式妝容更是得到一眾女孩的青睞,紛紛效仿者絡繹不絕。
其實論及女子妝容,中國從古至今也並不缺乏典型的代表,甚至還在文化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如果追溯說中國哪個時期的妝容最有氣勢,最具中國的古典魅力,唐朝,絕對佔具魁首。
無論是在國力上還是在政治上,唐朝在歷史上幾乎都到達了巔峰,也正是因為這份繁盛,使得女子的妝容在百姓安居樂業的環境下不斷的變化精進。
為此也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妝容,諸如啼妝、淚妝、血暈妝等。
唐初因受隋朝短暫國運的影響,李唐皇室並不講奢華,崇尚簡樸。所以,女子的妝容整體含蓄婉約,以淡塗鉛粉的白妝和淡塗胭脂的紅妝為主。
丨白妝丨
自古人們就崇尚以白為美,所以女子有塗粉的習俗,只是到了唐朝,女子塗粉的方式及樣式更為多樣和盛行。
貞觀時期,女子流行的白妝,就是以粉傅面的妝容,大概和現代女生塗抹BB霜、粉底液一樣,只是當時女子化白妝所用的粉底與現代有所不同。
一種是夏季女子將大米泡爛後,反覆淘洗和研磨後加入香料而成的米粉。
另一種是用鉛粉等化學物質製成,具有很好的粘合力的糊狀面脂,叫「胡粉」或「鉛粉」。
鉛粉相對米粉而言質地細膩、色澤潔白、便於久藏且不易脫妝,因而深受女子的喜愛。
白妝雖然簡單,重要的部分在於粉底,但卻從不失素雅的美感。
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洗盡鉛華」,就是從女子的白妝衍生而來。
丨紅妝丨
紅妝,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女子用胭脂修飾面部的一種妝容。
貞觀到武周時期,女子為了突出臉部輪廓,同時也讓面部看起來更有血色,所以會在額頭、眼瞼、臉頰、下頦這四個部位擇一處或幾處點染胭脂。
因此,花鈿、斜紅、面靨等紅妝妝飾也逐漸多樣化。
(點擊文章《《長安十二時辰》和《清平樂》中最驚豔的女子妝容竟然是它!》了解更多上述三種妝飾內容)
王建在《宮詞》中提到「舞來汗溼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師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撥紅泥」,描繪的就是女子香汗淋漓時,洗臉的水都會被染紅的場景。
詩句中雖不無誇張,但也足已看出唐代女子對紅妝的狂熱。
武周過後,唐朝進入最鼎盛時期,不同民族間的交流更為密切,所以女子的妝容也走向了新的風格。
女子出行,著男裝(胡裝)、去帷帽、化靚妝已屬日常,就算女子出行的衣著坦胸露乳,也並非罕事。
如《舊唐書・輿服志》所記載「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正是當時的寫照。
但盛唐女性追求美的步伐還不止於此,由於「以胖為美」的熱潮風行,所以她們的面部妝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女子的紅妝妝容更為紅豔,臉上的胭脂、花鈿也越來越多。
比如酒暈妝,就像是女子喝了酒一樣,是紅妝中最濃豔的;次一點的則是晚霞妝亦稱飛霞妝,有白裡透紅之感;最淡的是比較少女的桃花妝,色淺而豔如桃花。
酒暈妝仿妝
桃花妝仿妝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另類的妝容,如啼妝和淚妝,更是像將胭脂鋪滿了臉。
丨啼妝丨
啼妝最開始是由東漢梁冀的妻子孫壽所創,到了盛唐時期再次走紅。
所謂的啼妝,最大的特點就是女子將胭脂淡塗在眼睛下面,然後將雙眉畫成悲愁似啼的八字狀,再讓斜紅與面妝融合。
以此顯現出臉畔紅粉間淺淺的邊際線,如被淚痕染出的痕跡一般,讓女子有楚楚可憐的柔弱美感。
丨淚妝丨
淚妝與啼妝巧好相反,它是白妝的一種,以素粉塗於臉頰上,裝飾出淚痕的效果。
此妝據說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發明的。
虢國夫人有一次進宮,嫌棄胭脂的顏色太過濃重,於是將素粉塗在兩頰上,不施胭脂,遠看似淚痕流於臉頰,宮女們見後感覺很美,於是紛紛仿效,自此淚妝也在大唐皇宮內廣為流行。
到了中晚唐時期,由於國家和社會動蕩的影響,女子的生活不再像盛唐時期那般瀟灑肆意,所以她們的妝容也逐漸轉變。
但依然以紅妝為主,只是喜歡標新立異的女子在時尚創新的妝容領域裡更為大膽,也吸收了更多異邦元素,使得很多妝容充滿了奇幻想像,甚至匪夷所思。
太和險妝仿妝
丨時世妝丨
晚唐時期女子標新立異的妝容中的最突出的就是元和時期的時世妝。
它是在啼妝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誇張化,她們將兩腮塗抹得更紅豔,嘴唇塗成烏色,眉形畫成末稍開叉的「分稍眉」,或形如春蠶出繭的「出繭眉」,整體形象就是眉黑、面赭、唇烏黑。
此妝一出現就遭到了當時無數文人墨客的抨擊,白居易的《時世妝》一詩最為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現象。
丨血暈妝丨
到了長慶年間,時世妝不再流行,也見不到女子的烏唇了,但隨之另一種讓人大開眼界,突破想像的妝容血暈妝開始盛行。
簡單的形容血暈妝的化法就是,女子將眉毛全部刮掉,然後在眼睛上下畫三四條或紅或紫的線條,仿出被抓傷的效果,給人一種鮮血斑斑的傷痕感。
此妝在當時的震驚程度並不亞於時世妝,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持否定態度,徐凝就曾在《宮中曲》誇讚:「恃賴傾城人不及,檀妝唯約數條霞」。
只是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開始衰敗,女子的妝容也就沒再出現更多新花樣了。
最大的變化就是女子面部的裝飾逐漸變得淺淡,抽象而複雜的裝飾也逐漸變得簡易。
就像一場驚濤駭浪過後逐漸平息的海面,一切如初。
唐朝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繁榮,開放風氣,給了女性前所未有的寬容,女子的妝容也隨著歷史的時間軸,從含蓄婉約走向雍容華貴,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創造力和藝術的魅力。
雖說古代的女子的妝容於現代而言,在審美上有所不同,但每一個妝容的背後,都是中國文化內涵的表現,就如日本的藝伎妝容,最早時期正是借鑑唐朝女子的妝容而生,只是隨著歷史的流轉,唐妝沒有在生活中被延續而已。
總體來說,唐朝女子在追求美和時尚道路上的大膽和創新,為妝容史冊和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增添了不可磨滅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