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唐朝各時期驚豔妝容,領略唐女子的解放審美風

2020-10-17 女子生活簡史

我們經常在小紅書、微博等交流平臺上看到各種關於化妝的教程,清純系、甜美風、高冷霸氣……各式妝容數不勝數。

其中韓式、日式妝容更是得到一眾女孩的青睞,紛紛效仿者絡繹不絕。

其實論及女子妝容,中國從古至今也並不缺乏典型的代表,甚至還在文化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如果追溯說中國哪個時期的妝容最有氣勢,最具中國的古典魅力,唐朝,絕對佔具魁首。

無論是在國力上還是在政治上,唐朝在歷史上幾乎都到達了巔峰,也正是因為這份繁盛,使得女子的妝容在百姓安居樂業的環境下不斷的變化精進。

為此也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妝容,諸如啼妝、淚妝、血暈妝等。

初唐·淡雅婉約

唐初因受隋朝短暫國運的影響,李唐皇室並不講奢華,崇尚簡樸。所以,女子的妝容整體含蓄婉約,以淡塗鉛粉的白妝和淡塗胭脂的紅妝為主。

丨白妝丨

自古人們就崇尚以白為美,所以女子有塗粉的習俗,只是到了唐朝,女子塗粉的方式及樣式更為多樣和盛行。

貞觀時期,女子流行的白妝,就是以粉傅面的妝容,大概和現代女生塗抹BB霜、粉底液一樣,只是當時女子化白妝所用的粉底與現代有所不同。

一種是夏季女子將大米泡爛後,反覆淘洗和研磨後加入香料而成的米粉。

另一種是用鉛粉等化學物質製成,具有很好的粘合力的糊狀面脂,叫「胡粉」或「鉛粉」。

鉛粉相對米粉而言質地細膩、色澤潔白、便於久藏且不易脫妝,因而深受女子的喜愛。

白妝雖然簡單,重要的部分在於粉底,但卻從不失素雅的美感。

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洗盡鉛華」,就是從女子的白妝衍生而來。

丨紅妝丨

紅妝,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女子用胭脂修飾面部的一種妝容。

貞觀到武周時期,女子為了突出臉部輪廓,同時也讓面部看起來更有血色,所以會在額頭、眼瞼、臉頰、下頦這四個部位擇一處或幾處點染胭脂。

因此,花鈿、斜紅、面靨等紅妝妝飾也逐漸多樣化。

(點擊文章《《長安十二時辰》和《清平樂》中最驚豔的女子妝容竟然是它!》了解更多上述三種妝飾內容)

王建在《宮詞》中提到「舞來汗溼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師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撥紅泥」,描繪的就是女子香汗淋漓時,洗臉的水都會被染紅的場景。

詩句中雖不無誇張,但也足已看出唐代女子對紅妝的狂熱。

盛唐·張揚多樣

武周過後,唐朝進入最鼎盛時期,不同民族間的交流更為密切,所以女子的妝容也走向了新的風格。

女子出行,著男裝(胡裝)、去帷帽、化靚妝已屬日常,就算女子出行的衣著坦胸露乳,也並非罕事。

如《舊唐書・輿服志》所記載「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正是當時的寫照。

但盛唐女性追求美的步伐還不止於此,由於「以胖為美」的熱潮風行,所以她們的面部妝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女子的紅妝妝容更為紅豔,臉上的胭脂、花鈿也越來越多。

比如酒暈妝,就像是女子喝了酒一樣,是紅妝中最濃豔的;次一點的則是晚霞妝亦稱飛霞妝,有白裡透紅之感;最淡的是比較少女的桃花妝,色淺而豔如桃花。

酒暈妝仿妝

桃花妝仿妝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另類的妝容,如啼妝和淚妝,更是像將胭脂鋪滿了臉。

丨啼妝丨

啼妝最開始是由東漢梁冀的妻子孫壽所創,到了盛唐時期再次走紅。

所謂的啼妝,最大的特點就是女子將胭脂淡塗在眼睛下面,然後將雙眉畫成悲愁似啼的八字狀,再讓斜紅與面妝融合。

以此顯現出臉畔紅粉間淺淺的邊際線,如被淚痕染出的痕跡一般,讓女子有楚楚可憐的柔弱美感。

丨淚妝丨

淚妝與啼妝巧好相反,它是白妝的一種,以素粉塗於臉頰上,裝飾出淚痕的效果。

此妝據說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發明的。

虢國夫人有一次進宮,嫌棄胭脂的顏色太過濃重,於是將素粉塗在兩頰上,不施胭脂,遠看似淚痕流於臉頰,宮女們見後感覺很美,於是紛紛仿效,自此淚妝也在大唐皇宮內廣為流行。

中晚唐·奇異誇張

到了中晚唐時期,由於國家和社會動蕩的影響,女子的生活不再像盛唐時期那般瀟灑肆意,所以她們的妝容也逐漸轉變。

但依然以紅妝為主,只是喜歡標新立異的女子在時尚創新的妝容領域裡更為大膽,也吸收了更多異邦元素,使得很多妝容充滿了奇幻想像,甚至匪夷所思。

太和險妝仿妝

丨時世妝丨

晚唐時期女子標新立異的妝容中的最突出的就是元和時期的時世妝。

它是在啼妝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誇張化,她們將兩腮塗抹得更紅豔,嘴唇塗成烏色,眉形畫成末稍開叉的「分稍眉」,或形如春蠶出繭的「出繭眉」,整體形象就是眉黑、面赭、唇烏黑。

此妝一出現就遭到了當時無數文人墨客的抨擊,白居易的《時世妝》一詩最為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現象。

丨血暈妝丨

到了長慶年間,時世妝不再流行,也見不到女子的烏唇了,但隨之另一種讓人大開眼界,突破想像的妝容血暈妝開始盛行。

簡單的形容血暈妝的化法就是,女子將眉毛全部刮掉,然後在眼睛上下畫三四條或紅或紫的線條,仿出被抓傷的效果,給人一種鮮血斑斑的傷痕感。

此妝在當時的震驚程度並不亞於時世妝,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持否定態度,徐凝就曾在《宮中曲》誇讚:「恃賴傾城人不及,檀妝唯約數條霞」。

只是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開始衰敗,女子的妝容也就沒再出現更多新花樣了。

最大的變化就是女子面部的裝飾逐漸變得淺淡,抽象而複雜的裝飾也逐漸變得簡易。

就像一場驚濤駭浪過後逐漸平息的海面,一切如初。

妝容·是時代文化的體現

唐朝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繁榮,開放風氣,給了女性前所未有的寬容,女子的妝容也隨著歷史的時間軸,從含蓄婉約走向雍容華貴,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創造力和藝術的魅力。

雖說古代的女子的妝容於現代而言,在審美上有所不同,但每一個妝容的背後,都是中國文化內涵的表現,就如日本的藝伎妝容,最早時期正是借鑑唐朝女子的妝容而生,只是隨著歷史的流轉,唐妝沒有在生活中被延續而已。

總體來說,唐朝女子在追求美和時尚道路上的大膽和創新,為妝容史冊和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增添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相關焦點

  • 細數唐朝各個不同階段的妝容,初唐嬌俏,盛唐精緻,晚唐的有點醜
    接下來,讓我們開始唐朝之旅吧!要說哪個朝代的妝容最有氣勢,最具中國的古典魅力,那麼可可第一個就要投票給唐朝。唐朝無論是在國力上還是在政治上,幾乎都到達了繁盛的巔峰,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繁盛的自信,才讓女子的妝容變得如此的精巧。
  • 大唐女子妝飾圖鑑:唐朝興衰全藏在大唐女子的「馭妝術」裡!
    唐初時期——女性妝容承隋制、樸素的秀麗自然風盛行唐朝時期的女性們為了擺脫之前的相對保守的社會風尚,又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衝擊下,對於妝容和審美等方面做出了諸多的嘗試和革新,最終形成了屬於唐朝的雍容華貴的審美。
  • 從《唐代仕女》雕塑看唐朝時期藝術審美特性
    從整體來看,仕女雕塑個個體態丰韻、挺拔勻稱、髮髻烏黑、裝扮高雅;而從細節上看,仕女雕塑形態卻各不一樣,她們的髮髻造型、髮飾已經線條多樣的裙服,沒有一個是相同。從這裡就可以深刻地詮釋唐代仕女的豐盈華貴,極具唐朝時期的藝術特徵。
  • 唐朝後宮女子服飾:後宮各個等級女子,在不同時期穿什麼衣服?
    一直以來,服飾都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它同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道德、審美觀念等諸多方面有密切聯繫。另一方面,服飾就像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裡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時代的民族風氣。唐朝,上汲漢、魏、六朝之佘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於繼承舊文物而外,並時採擷外來之菁英。」
  • 唐朝女子審美標準:1300年前的濃豔與奢華,鑄就了朝代的鮮明符號
    自隋文帝開始「復漢魏衣冠」,經過唐朝兩代帝王對服制的創新,一直變革到盛唐玄宗時期,從體形到服飾到化妝,加上女性對美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形成了盛唐時期獨特的審美標準。豐腴為美興於盛唐起自北方歷史研究表明,在唐朝時期,人們是以豐肥豔麗為審美取向的。
  • 盤點武則天時期的妝容,古代女子化妝後都是什麼樣子?看了就知道
    當時唐朝女子的妝容大體延續貞觀末年的審美觀念,以如同柳葉一般細長的眉型以及盛唐時期楊貴妃發明的白面妝容為流行,並且女子更喜歡將雙頰以桃花粉比起其他任何一個時期來說,武則天登後之後的唐朝女子妝容更為豐富,好似恨不得把天下一切美麗的事物都化在了臉上。
  • 歷代女子妝容不完全解析
    漢朝漢朝前期,女子的妝容總體相對簡潔。在唇妝上,基本使用上小下大近乎三角形的桃心唇妝,這種唇妝一直流行到了唐朝。髮型上女子都喜愛將兩邊髮髻留一束到耳。胭脂顏色比較淺,範圍也不寬。唐朝唐朝妝容最大特色就是面部一定要化白面妝。唐玄宗時期更是百花齊放,光是眉形便有十多種,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李商隱《無題》詩:「八歲偷造鏡,長眉已能畫」,可見畫眉在唐朝是多麼流行。
  • 唐朝的妝容,簡直太時尚了
    唐朝是中國古代婦女地位最高的時期, 婦女著裝和化妝較自由。本文選取了我國歷史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唐朝婦女妝面文化, 以此來論證化妝是人類社會發展一面清晰的折射鏡, 是把握時尚脈動的風向標。從當今的日本藝妓文化中也能找到唐盛時期流行的「桂葉眉」的影子。也正因為唐代特有的眉式激發了國際服裝搞怪設計師 John Galliano的設計靈感,在迪奧的時裝發布會上才讓我們領略到了別有一番風情的唐風妝容時尚秀,利用現代的化妝用具畫出的彩色桂葉眉不正說明了「古為今用「的道理嗎? 寬闊的眉型初看突兀,但配上女性化的細長小眼,櫻桃小嘴, 就有一種感染力。這不正和近年來流行的「混搭」有相通之處嗎?
  • 中唐時期女子的妝容是怎樣的?很多人覺得「醜」,但我覺得很美
    眾所周知,古人的審美和現代人的出入還是很大的,比如唐代喜好的是以豐腴為美,現代人則更喜歡身材纖細的女孩子。除了女子的身材之外,古人對妝容的偏好與我們更是完全不同。「奇異」的妝容,安史之亂後,女子的妝容有一段平和期,這段時間的妝容並沒有太特殊的地方,但是到了中唐,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妝容就出現了。
  • 盤點各個朝代的妝容,初唐時期的很好看,五代時期的也太醜了
    最近可可看了一遍《國家寶藏》中關於漢服的一篇,當真是被復原的古代服裝和妝容給驚豔到了。其實現在的我們穿漢服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用現代化的妝容去搭配的,更符合當今審美。但是復原款的漢服卻只有復原的古妝才能夠撐得起來,她們的美不僅僅停留在表面,還傳承在文化之中。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這兩種料子質地輕盈,面料極薄,所以風起飄動,再配上色彩亮麗的襦裙和罩衫,更襯得唐朝女性嬌柔嫵媚,神韻飄逸。這些服裝的分類搭配,構成了圖中女子們的風採各異。這些服裝中,以長線的出現最為頻繁,是整個畫面的一大亮色。這樣的設計不僅讓下身比例在視覺上會有所增長,還會顯得裝者高挑挺拔,符合封建貴族高高在上的地位尊榮。
  • 盤點各個朝代的妝容,初唐時期的很好看,五代時期的也太醜了
    最近可可看了一遍《國家寶藏》中關於漢服的一篇,當真是被復原的古代服裝和妝容給驚豔到了。其實現在的我們穿漢服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用現代化的妝容去搭配的,更符合當今審美。但是復原款的漢服卻只有復原的古妝才能夠撐得起來,她們的美不僅僅停留在表面,還傳承在文化之中。
  • 唐朝特殊時代審美背景下,出現的男裝幞頭女立俑
    而與此相象相反,唐代男性則多著襴袍,唐墓壁畫有數量眾多的儀衛或宦者身著襴袍,著褾襈袍者反而數量不多。這種現象或可說明男裝侍女並非一味模仿男性穿著,而是有選擇地穿著符合女性審美眼光的男式服裝。 1969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M128曾出土唐代麻線鞋,鞋長28.5釐米、寬8釐米,以粗麻線織成厚底,細麻線編織鞋面,上面縫綴鞋帶(圖五)。這種鞋樣與唐墓壁畫中侍女所著如出一轍。男裝侍女穿著條紋褲和線鞋,其實正是採用了「混搭」的穿衣法,在穿著男裝的同時仍保留部分女裝。
  • 絕色中國妝的魅力殺,歷代妝容演變
    在眉妝方面,秦朝女子偏好橘色系的妝容,眉妝的流行甚至延續到漢和唐,是經典一點眉。這一切也體現在:人們在精神上更加自由解放,妝容也開始更加大膽,出現了斜紅妝、額黃妝、壽陽妝、黃眉墨妝、徐妃半面妝、紫妝等等。
  • 快來get唐朝最in妝容
    在唐朝時期,中國經濟社會處於上升階段,經濟繁榮,思想開放,服飾華麗。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大度而不浮華,雄渾而不雕飾,猶如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昂揚向上,前景是一片光輝燦爛。而其中,唐朝女子華麗、穠豔乃至大膽、肆意的妝容,則正是那個自信時代最好的寫照。《楚辭·大招》中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指的便是古代婦女常用的一種裝飾手段——脂粉。脂粉即為所謂的「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
  • 唐代女子真實的妝容是這樣的,精緻又嬌媚,看完你能接受嗎?
    ,那麼接下來要給大家講的是來自盛唐時期的風格,與中唐的極端和晚唐的纖細小巧不同,盛唐時期的妝容展示了唐妝從柔和到明豔多樣再到柔和的變化過程,它到底有多精緻嬌媚呢,一起來看看吧!不得不說,唐朝女子在妝容方面擅長在自然中取材,好像恨不得將天下間一切美麗的事物都貼在了臉上。
  • 唐朝女子美妝圖鑑,桃面花靨原來是這樣來的!
    從《花木蘭》預告片的濃妝木蘭,到《長安十二時辰》的唐朝仕女,「古妝不是這樣的!」「古妝是有這樣的啊」.爭論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這陣熱風,從影視界刮到了時尚界。請看,蕾哈娜也來挑戰唐妝!其實時尚界的中國風概念,跟大眾理解的不太一樣,重點不在於忠實還原古裝。假如雜誌寫得更清楚些:是帶有唐朝元素的混搭碰撞,就不會引起爭議了吧。
  • 從峨眉到短粗眉,從紅唇到烏膏唇,唐朝前後期女子妝容的變化
    【唐時風物】上次「風俗」欄目更新,我們談到了唐代女子上妝的七大步驟,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沒有印象的話請回看唐人也有一段時間是細長眉型的忠實粉絲,唐詩中頻頻出現的「蛾眉」「雙蛾」「彎蛾」「柳眉」「月眉」,描繪的就是女子彎長的眉毛。
  • 詳解唐朝女子化妝七大步驟,真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簡單!
    米要選用梁米或粟米,將米磨成細粉沉於涼水發酵腐爛;再洗去酸氣,然後用一個圓形的粉缽盛以米汁使其沉澱。最後放於日頭下曝曬,曬乾後的粉末即可用來敷面。《藝伎回憶錄》 劇照唐代女子傅粉也分薄厚,薄薄一層的素粉妝,就相當於現在的裸妝。也有塗得厚厚的白妝,它的影子還活在日本藝伎的妝容上。
  • 唐朝女子的服飾為什麼那麼開放?其實是這個原因
    大唐盛世是我們民族的一個鼎盛時期,當時的開放程度到如今都令人驚嘆。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當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備受壓制,甚至隨著封建社會的延續而越演越烈,其中女性的穿著就尤其可以體現這一點,長期以來女性衣著猶如其社會地位一直被壓抑和束縛,一直到大唐盛世才徹底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