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美妝圖鑑,桃面花靨原來是這樣來的!

2021-02-23 黃石女性

這個夏天,什麼是真.古妝成了娛樂圈的焦點話題。

從《花木蘭》預告片的濃妝木蘭,到《長安十二時辰》的唐朝仕女,「古妝不是這樣的!」「古妝是有這樣的啊」.爭論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這陣熱風,從影視界刮到了時尚界。請看,蕾哈娜也來挑戰唐妝!OMG!

蕾哈娜登上的,是提前預告的時尚芭莎八月刊。

評論區裡大多數是肯定的聲音:「意外好看!」「不愧山東天后!」

不過這個造型,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議。

爭議點在於:這到底是和風還是唐風?有批評者指髮型更像和風,但唐朝女性有很多種流行髮型,其中包括這種類似的款式。可能把髮髻上並非唐風的摺扇裝飾去掉,會更好吧。

其實時尚界的中國風概念,跟大眾理解的不太一樣,重點不在於忠實還原古裝。假如雜誌寫得更清楚些:是帶有唐朝元素的混搭碰撞,就不會引起爭議了吧。

在八八看來這更像一道時尚測試題:如何穿著現代高定晚裝cosplay唐朝《簪花仕女圖》?請看這紅裙、拂塵、寵物狗,有哪些異同;再想一下假如換成自己怎麼答題,會覺得很好玩。

再看日日臉上的唐朝妝容元素,八八拼了個圖,大家可對比下這短眉,唇妝,和鳳眼。

時尚界更看重混搭碰撞,抓的是神似。從山東天后這組cosplay造型來看,主創對唐朝妝容神韻的理解是:富麗、濃豔,視覺衝擊力強大。

從爭奇鬥豔的濃妝,到回歸本真的素顏,八八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審美潮流的千年變遷。

「雲想衣裳花想容」,衣服與妝飾,是我們近距離接觸古人生活的兩扇門。古代女子如何裝飾自己的面龐呢?以下是古代女子的幾種化妝技法,讓我們一起進入古人的審美世界吧。

敷粉

中國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隨後又發展出鉛粉、紫粉、珍珠粉、乾粉、水銀粉、檀粉、香粉等豐富的妝粉。東方女子追求肌膚白皙,妝容時先在臉上敷粉。這類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鉛,所以又稱鉛華。詩云:最愛鉛華薄薄妝,更兼衣著又鵝黃。除鉛華,各朝也調配自己獨特的妝粉。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製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

伴隨著敷粉,女子往往還要施朱,即在臉頰上施一定程度的紅色妝品,使面色紅潤。這種妝品便是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華古今注》曰:「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據史書記載,「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可見胭脂對婦女面部化妝的重要。

眉妝

中國傳統妝容不重眼妝,但極重眉妝。早在周代《楚辭·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的描述,說明用黛畫眉之俗,由來已久。《詩經》有「螓首蛾眉」,漢魏時期出現了「城中好廣眉,四方畫半額」,唐代眉妝更是長、闊、濃的集錦之作,宋明時期的眉妝又重新興起纖細秀麗的長蛾眉。

點唇

中國古代女子點唇的歷史由來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筆下《神女賦》中就有「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詞句。劉熙《釋名·釋首飾》一書中便記載了點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點唇的式樣千變萬化,不拘一格,總的來說以嬌小濃豔為美,俗稱「櫻桃小口」。

面飾

面飾是女子飾容的常見手法,主要分為四種「額黃」「花鈿」「面靨」和「斜紅」。「額黃」是以黃色顏料染畫於額間而得名,也稱「鵝黃」「貼黃」「鴉黃」等。唐代虞世南《應詔嘲司花女》載:「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五代牛嶠《女冠子》詞:「鵝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北朝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載譽歸來後,也不忘「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這些詩詞中提到的便是額黃妝。

斜紅

形如月牙,色澤鮮紅,分列於面頰兩側,鬢眉之間,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還故意描成殘破狀,猶如兩道刀痕傷疤,亦有作捲曲花紋者。南朝梁簡文帝《豔歌篇》中曾云:「分妝間淺靨,繞臉傅斜紅。」

花鈿

專指一種飾於額頭眉間的額飾,也稱「額花」「花子」等。花鈿圖案繁複多變,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狀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為多見,這便是承繼於南朝壽陽公主的梅花妝。五代牛嶠《紅薔薇》詩:「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酒泉子》詞:「眉字春山樣,鳳釵低嫋翠寰上,落梅妝。」均詠的是此種梅花形花鈿。

面靨

又稱妝靨。靨指面頰上的酒窩,因此面靨一般指婦女施於兩側酒窩處的一種妝飾。古代的面靨名稱叫「的」(也稱「勺」)。指女子點染於面部的紅色圓點。漢代劉熙《釋名·釋首飾》載:「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面靨的形狀也並不只局限於圓點,而是各種花樣、質地均有。有的形如錢幣,稱為錢點;有的狀如杏桃,稱為「杏靨」;還有各種花卉的形狀,稱為「花靨」。

髮髻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山以草木為本,人以頭髮為本」,把頭髮看成是生命的象徵。歷史上成湯剪髮以祈雨,曹操割發以代首,楊貴妃剪髮為示已離開人間等歷史故事,都表達了這一共同的信仰。而擁有一頭濃密的秀髮,做出各種精美的髮髻,插戴各種華麗的首飾,成為女子傳統妝容中不斷的追求,也因此誕生了成百上千種髮式。

女子十五而笄,代表著成年,也意味著可以梳各種美麗的髮髻。女子的髮髻款式變化多端,無以計數。時而垂於腦後,如漢代盛行一時的墮馬髻;時而梳發成環,如魏晉流行的靈蛇髻;時而搭於一側,如唐代的拋家髻;時而巍峨於頭頂,如宋代流行的朝天髻,等等。

文章來源丨綜合網絡

相關焦點

  • 桃面花靨、女著男裝:《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唐朝女子時尚
    「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古今中外的彩妝,恐怕以唐五代的女人最有膽張揚。初盛唐時期女性面妝的程序一般為:傅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等。與歷代女子相比,唐代女性面妝中最具特色者,除「翠眉與暈眉」之外,還有額黃、花鈿、妝靨與斜紅等。
  • 考古界:桃面花靨—— 中古中國女性面妝研究
    ——元稹《恨妝成》「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除了唐五代,還有哪個朝代的女人敢如此張揚?縱向比較,歷代女性面妝中尤以唐代女性的面妝最為煥爛精彩。初盛唐時期女性面妝的程序一般為:傅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等。其中以花鈿最為引人注目。
  • 大唐女子妝飾圖鑑:唐朝興衰全藏在大唐女子的「馭妝術」裡!
    引言在唐朝時代,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富足,海上交通和陸上交通都十分的發達,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也來唐朝友好交流,稱得上是當時文化交流的大都市。於是,在唐朝剛剛建立之初,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的狀態下,唐朝的女子妝容在政治的影響下,雖然有了富麗的傾向,但還是更貼近於自然、健康、秀麗的美,講究濃淡適中,不過分濃豔的妝容。
  • 絕色中國妝的魅力殺,歷代妝容演變
    ·紅妝燕支(胭脂)引進後,漢代的妝容就大膽嘗試紅妝,還創作出新的面妝,比如薄施脂粉,淺畫雙眉,略帶倦慵之美的慵來妝。慵來妝,也就是所謂的紅妝。不僅要擦粉,還要施朱。慵來妝薄施朱粉,淺畫雙眉,鬢髮蓬鬆而捲曲,給人以慵困、倦怠之感。
  • 唐妝口味有點重:喜歡漢服的你妝化對了麼?
    唐代女子喜歡用很厚的鉛粉從額頭一直敷到脖頸,使膚白如雪,以此為美,古稱鉛華,「洗盡鉛華」就是這麼來的。(注意,現代科學證明,鉛是有毒物質啊,可惜古人不知道此本天子諸侯群妾當以次進御,其有月事者止不御,重以口說,故注此於面,灼然為識,女史見之,則不書名於第錄也。"看來面靨起初並不是為了妝飾, 而是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某妃例假來臨,不能接受帝王御幸時,就在臉上點上小點,女史見了,即不列名,後被傳到民間 , 逐漸流行為一種妝飾。
  • 帷帽、桃花靨、女著男裝:唐朝小姐姐的造型有多美?
    那麼,真實的實物和文獻資料,是怎樣描述這些美輪美奐的唐朝女子時尚的呢?讓我們跟隨下面的文字來一窺究竟吧~全文共計2499字,閱讀大概需要4分鐘。「 薄妝桃臉, 滿面縱橫花靨」,古今中外的彩妝,恐怕以唐五代的女人最有膽張揚。初盛唐時期女性面妝的程序一般為: 傅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等。
  • 妝容圖鑑丨古代女子如何化妝?
    「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秦宮打破了面妝色彩的桎梏,開啟了妝容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時尚潮流。唐代稱胭脂為「紅粉」,婦女以胭脂做紅妝風靡一時,詩人也一再歌詠這種妝容。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遠山黛原來是指秀美之眉,由於古代婦女大多愛使用黛色畫眉,色如遠山,故稱。盛唐時期,女子常將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分別被稱為桂葉眉、蛾翅眉。到了宋朝又重新興起纖細秀麗的長蛾眉。
  • 唐朝的妝容,簡直太時尚了
    唐朝是中國古代婦女地位最高的時期, 婦女著裝和化妝較自由。本文選取了我國歷史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唐朝婦女妝面文化, 以此來論證化妝是人類社會發展一面清晰的折射鏡, 是把握時尚脈動的風向標。紅色稍淺些的面妝就可算聞名於世的「桃花妝」其顏色淺淡如桃,此妝主要流行於隋唐時期, 多為青年婦女所飾。更淡雅的紅妝是 「飛霞妝」, 先施淺朱, 後以白粉蓋之,有白裡透紅的美。因色彩淺淡, 接近自然, 所以多見少婦使用。另外, 將鉛粉和胭脂調和成檀紅色, 稱為 「檀粉」, 直接塗抹於面頰,色彩統一, 敷色程度均勻, 能給人以莊重、文靜的感覺 ,因此中年以上婦女也常用。
  • 《大唐女子圖鑑》火了!1000多年前的「時尚」博主們教你穿搭~
    大唐女子圖鑑 還可以順便複習一遍唐朝興衰歷史策劃製作:成都臨溪攝影 & 真的菜菜
  • 唐朝女子審美標準:1300年前的濃豔與奢華,鑄就了朝代的鮮明符號
    就可以發現,唐朝女子的濃豔與奢華是昔日逝去的歷史上是最獨特的風景。關於唐代的時尚,有一段鮮明的記載:「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繡,隨所好尚,上至宮掖,下至匹庶,遞相效仿,貴賤無別」。讀來讓人忍俊不禁,這簡直就是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教,追逐時尚的抱怨和批判。
  • 唐朝「時尚黑科技」:LV手提包、港風發網、性感抹胸裝,美的離譜
    談起時尚,除了當代時尚潮流登上大舞臺外,唐朝女子也是毫不遜色,敦煌壁畫中的唐代女子簪發戴透額羅、唐侍女身穿短長裙一手提包一手拿手帕,時尚感滿滿,無論是配飾還是妝容,都蘊含了女子的「小心機」。唐代女子服飾風格多變、妝容各異、配飾出彩,讓我們由此來聊聊唐朝女子的時尚「黑科技」。
  • 《北京女子圖鑑》與《東京女子圖鑑》,中日兩國職業女性穿搭大鑑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戚薇在裡面扮演了一位小城姑娘陳可。該劇將以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北京為故事背景,講述獨身女性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真實工作與生活。在這部劇中除了可以看到女主角的一步步成長,還可以看到女主的變美史,在不同崗位上的穿搭。
  • 「額黃妝」引外國人模仿,古代小姐姐最愛的美妝產品原來是……
    在沒有工業化美妝產品的古代女子也有一顆愛美的心There were  several famous eyebrows and lip makeup in ancient China, like flower-shaped
  • 中國美妝地圖 | 從唐宋元明清,到火出國門的「中國妝」
    看過《清平樂》的觀眾,就會發現她們特別喜歡在臉上貼珍珠飾品,這樣的珍珠靨看起來華美十足。不過南宋的時候,因為程朱理學的影響,女子就都開始面施薄妝,改去濃豔了。清朝妝容基本上沿襲了明朝的風格,簡約質樸,面施薄粉。
  • 四川植物圖鑑|我們的「恩桃兒」
    即將凋謝的櫻桃花。也許是沒把它當回事,也許不存在吃個恩桃兒要跑多遠的問題。記憶中的恩桃兒,年年都長得好,結的繁。就是今年天這麼幹,我們青川的恩桃兒也滿大街的擺起賣,只要三五塊錢就可以買一大堆。如果你過路上下去了有恩桃兒樹的人家戶裡,熱情的主人家保管讓你吃個肚兒圓,如果你要給錢,他們就會說你幾句:要啥錢哦,出產之地,要錢就不親熱咯!
  • 詳解唐朝女子化妝七大步驟,真是一點也不比現代人簡單!
    抹 胭 脂美妝屆的一股紅泥流▲酒暈妝 唐《弈棋仕女圖》局部「美人妝,面既敷粉,復以胭脂暈掌中,施以兩頰。」胭脂,也是古代女子不可缺少的化妝用品,故而後世有「紅顏」一說。「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秦宮打破了面妝色彩的桎梏,開啟了妝容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時尚潮流。莫高窟第323窟,初唐壁畫中的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是一個在中國女子美妝史上留下了鮮紅一筆的男人。中原女子美妝時的必備單品:胭脂,正是他從西域帶回的。
  • 看過唐代小姐姐的打扮,才知道什麼叫高級美
    唐朝女子的化妝式樣極其豐富,不同時期流行的妝容也各不相同。從初唐到晚唐近300年間,妝容時尚又是如何變遷的呢?初唐·貞觀朝這一時期妝容整體風格尚輕巧纖麗。女子膚色以傅粉潔白為美,又可在雙頰飾以紅妝。當時詩文《遊仙窟》形容女子妝容為:「紅顏雜綠黛,無處不相宜。豔色浮妝粉,含香亂口脂。鬢欺蟬鬢非成鬢,眉笑蛾眉不是眉。」「口上珊瑚耐拾取,頰裡芙蓉堪摘得。」「靨疑織女留星去,眉似姮娥送月來」。
  • 唐代女子愛化什麼樣的妝?看上去很嚇人,美女也會化成醜女
    前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的驅使,所以才有了彩妝行業的發展,才有了服飾行業的潮流趨勢。顯然的,如今的大部分女子,都是擁有一定的化妝技能的,並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妙手,讓自己變得精神,變得有氣質,也遮掩臉上的一些缺點。而這,便是化妝品的妙處。
  • 《北京女子圖鑑》大火,戚薇安利的化妝品了解一下?
    一向「男人氣」的戚薇,在劇中化身精緻女人,帶貨能力簡直秒殺各路美妝博主,讓人向「安利」低頭。據新浪微博實時榜指數顯示,在網劇榜排名中,《北京女子圖鑑》已連續一月名列前茅。 作為一部日劇翻拍劇,《北京女子圖鑑》賦予了它更多的中國色彩,也由此而引人奪目。初到北京的落魄、擁擠的地下室、難以尋覓的工作以及隨著打拼奮鬥而不斷攀升的都市欲望,都映射出北漂群體的真實寫照。而戚薇在劇中飾演的陳可,便以一個「LV包」探開了欲望之門,一步步走上女強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