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佛教寺院是大眾培福修慧的地方,人們帶著對佛菩薩的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到寺院裡燒香禮佛做供養,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小編觀察發現,人們來到寺院裡做的最多的就是燒香和磕頭,寺院的請香處也總是人滿為患。其實,除了佛前供香,佛教裡還有其它形式的殊勝供養行為。比如供花、供果、供燈、供水、供樂,等等。
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是佛前供養絕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不是以此「賄賂」佛菩薩,我們千萬不可執迷其中。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更不會以此來區別對待眾生。佛前供養只是為表達對三寶的恭敬和利益無量眾生而行持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每一種供養行為都代表一種表法,是為了激勵更多的眾生秉持正法、精進修行。
比如佛前供奉「大悲水」,水代表著一種清淨平等,以此告誡眾生要修持清淨平等菩提心。佛前供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遠離愚痴無明,令佛法的光芒普照十方。佛前供香,「香」被奉為佛法的信使,將佛法的訊息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聞之受益。燒香,更是點燃心靈之香,「戒定慧」真香,而不是為了求取感應。佛前供水果亦是如此,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一、一定不要用「壞果」供佛
「花」與「果」總是相應的,有花才會有果。「花」在佛教裡代表「善因」,「果」在佛教裡代表「善果」,種好因才會得好果,這寓意眾生應當敬畏因果,不造惡業,自然能夠遠離災禍。「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人們在佛前做供養就是為了能夠培植福報,福報從哪裡來,從我們當下的戒惡修善中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恐懼災禍,更應懂得因果報應之真實不虛。
因此,在佛前供的水果一定要是完整無壞無殘缺的好果,如果在上供過程中發現有水果腐爛變質,也應及時撤換成新鮮水果,以時刻警醒大眾要做善事、存善心,人生才會越來越有福。另外,對佛法了解比較深入的人應該清楚,佛教裡修行者可以成就三種大「果位」,分別是「阿羅漢」、「菩薩」和「佛」。
「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佛陀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堪作佛,只是需要精進修行方才可能成就,得到究竟解脫、離苦得樂。故而,以圓滿「無壞」的水果供養佛,也是對前來修行人的一種鼓勵和暗示,是吉祥的表法。反之,若有壞果,不但無福,反而造業了。
二、不要選用氣味不好的水果供佛
供佛的任何東西都要保證氣味乾淨清新,也表我們內心的清淨無染。供佛的水果雖然沒有數量上的講究,但是種類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強調的一點,不要選用氣味難聞的水果,如榴槤,否則就會有失恭敬。因為大多數人都難以忍受它的味道,表法是不太好的,難以令大眾生起清淨心和莊嚴感。那應該供什麼樣的水果呢?蘋果、香蕉、橘子、梨、葡萄、西瓜、菠蘿等等,都很好。「梨」在佛教裡的寓意是「離苦得樂」,很好的法義,完全可以拿來上供。
三、水果上供前應清洗乾淨,撤供後可放心食用。
有些生活習性比較粗糙的人容易遺漏這一點,就是上供的水果,如果能用清水清洗的最好把水果表皮的汙垢清洗乾淨,再上供,這樣自己看著乾淨利落,別人見到也會對三寶更加恭敬,也利於修持清淨法喜心。然後擺在乾淨的盤子裡,可以擺出各種好看的造型。
水果一般早上上供,傍晚收供,也可兩三天一收供。撤供的水果都是難得的「福果」,可自己食用,亦可分享給家人朋友。撤供的盤子要擦拭乾淨收置一處,以便下次取用,注意不要用空盤供佛,否則就是對佛菩薩的極大不尊敬。
以上這3點「禁忌」,希望大家時刻牢記在心中。「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我們在形式上如理如法的同時,更要做到內心清淨,心與佛同在。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