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位皇帝的年號,有什麼含義?

2020-12-12 上遊新聞

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君主發起。

漢武帝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軍元,而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清朝共有十二位君主,一個皇帝一個年號,那麼,他們的年號有什麼含義呢?

【廟號】清太祖【姓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年號】天命

天命(元年:1616年—末年:1626年)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即汗位,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政權後所使用的年號。「天命」一詞出自《尚書·商書·盤庚上》,原文為「先王有服,恪謹天命。」古人認為君權神授,統治者自稱受命於天,謂之天命。從這個年號,可以看出努爾哈赤受漢文化影響之深。並且,這是他繼承汗位後所用的年號,可見他志向遠大。

【廟號】清太宗【姓名】愛新覺羅·皇太極【年號】崇德

崇德(1636年—1643年)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二個年號。清朝使用這個年號共8年。皇太極稱帝前的年號為天聰。崇德元年五月,皇太極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其後將主要兵力用於對明戰爭。皇太極認識到後金政權是在馬背上打下來的,要實現長治久安,並進一步開疆擴土,必須吸收漢民族的優秀文化。「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極當時的政治理念。

【廟號】清世祖【姓名】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

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的年號,該年號共使用十八年。

福臨是清朝的第三位君主,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君主。年號順治:順,意順利;治,意治理。就是順利治國,華夏一統的意思。從努爾哈赤到順治,充分體現了清朝君主統治華夏的志向。

【廟號】清聖祖【姓名】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明年改元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該年號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廟號】清世宗【姓名】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

雍正為中國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的年號,從1723年至1735年,前後共13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即位前,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即位後,參與奪位的諸弟多不得善終,康熙帝的許多近臣也遭到貶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當性,在當時就受到懷疑。據說「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廟號】清高宗【姓名】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

乾隆(1736年-1795年)是清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前後共六十年,乾隆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時,清朝開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時得到進一步鞏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

【廟號】清仁宗【姓名】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

嘉慶(1796年-1820年)是清朝第七位、清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的年號,共使用二十五年。即位前,嘉慶帝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廟號】清宣宗【姓名】愛新覺羅·旻【mín】寧【年號】道光

道光(1782年—1850年)是清朝第八位、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共使用三十年。道光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輝」。

【廟號】清文宗【姓名】愛新覺羅·奕詝【zhǔ】【年號】鹹豐

鹹豐(1851年-1861年)為清朝第九位、清軍入關後第七位皇帝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的年號,前後共十一年。道光、鹹豐兩朝常合稱為道鹹。鹹豐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鹹豐」。鹹,普遍;豐,富足。「鹹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鹹豐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鹹豐」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願望。

【廟號】清穆宗【姓名】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

同治(1862年-1874年)是清朝第十位、清軍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前後共13年。同治帝為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和清文宗鹹豐帝之子,在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以後,慈禧太后採納了大學士周祖培的奏議,廢止原八位顧命大臣擬定的「祺祥」年號,改用「同治」年號。「同治」,表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也有同於順治之意)。慈禧太后一聽十分高興,特頒諭旨,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並命停鑄「祺祥」錢,改鑄「同治」錢幣。

【廟號】清德宗【姓名】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光緒出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緒」,由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姓名】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曜之 ,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於光緒帝無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半個多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統」。1912年2月12日,溥儀被迫退位,清王朝滅亡。宣,大。「宣統」即「大統」。宣統」二字有為清王朝統治的正當性作辯護的意思。

相關焦點

  •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他們的「年號」原來有這麼深的含義
    在我國古代裡,人們說文解字都講究個吉利,凡事也追求一個好的寓意,那些帝王世家們取名字更是有講究,這其中,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皇帝的年號最能說明這個問題。清朝從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共歷十二帝,時間長達296年。
  • 為什麼漢朝皇帝稱「帝」,唐朝皇帝稱「宗」,清朝皇帝卻用年號?
    在這之中,包含的幾位帝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再加一位著名的康熙,這幾乎涵蓋了古代帝王稱呼的所有形式。 漢朝用諡號,源於有廟號的皇帝太少了,西漢一共15個皇帝,有廟號的只有四個: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東漢一共14個皇帝,有廟號的只有三個: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顯宗孝明皇帝劉莊,漢肅宗孝章皇帝劉炟。
  • 清朝十二位皇帝簡介,記清大清皇帝順序,看清宮劇不再迷路
    直到公元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標誌著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徹底終結。 歷來都有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的說法,尤其是清朝後期,由於當政者的夜郎自大、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我華夏大國從此盲目自信,最終一步一步落後於個列強帝國,而後造成了屈辱挨打的局面出現。 此篇簡單來介紹下滿清的歷代皇帝。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而明朝皇帝,則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共16位明朝皇帝。皇帝畫像:相關簡介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號「洪武」1368年稱帝,在位31年。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於1398年,時年71歲。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 廟號、諡號、年號,一個皇帝怎麼會有這麼多稱號,是自己取的嗎?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指的是李世民,那麼你知道「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天可汗」也都指的是李世民嗎?為什麼一個皇帝會有那麼多稱號,這些稱號又是怎麼來的呢?新皇上位,他肯定要和上一任君主區分開來,那最直觀的就是改年號了,改換年號又叫「改元」。年號是由皇帝自己定的,喜歡什麼用什麼。一個皇帝有多少個年號一方面是看其在位時發生了多少大事,大事越多年號也越多。
  • 用「年號」最多的皇帝,在位21年竟然換了17個年號,個個與眾不同
    有時候,她還會自稱為皇帝,以皇帝制詔的方式直接下達命令。這種方式明顯是太后代替皇帝發號施令,但這種方式在當時卻是合法的。然而,年號「光宅」給人一種怪感覺,那就是:一個土財主搬到了大房子裡,卻並不美氣。 這個年號來自於一些史籍,比如《尚書》中序言提到:「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尚書》。」
  • 清朝十二代皇帝的血緣關係,非親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皇子愛新覺羅·胤禛繼承皇位。圖片來源於網絡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皇子愛新覺羅·弘曆繼承皇位。
  • 歷史哪個年號用的最久?你不知道的年號小知識
    它不僅代表著漢武帝的雄心壯志,也標誌著使用年號這種制度的建立。而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年號的「宣統」,本來的意義是代表「宣宗之統續」,意思是指溥儀的血緣關係來自清宣宗道光帝。但是隨著清朝滅亡和封建帝制被廢除,「宣統」這個年號漸漸被人們定義為「宣布皇帝統治結束」。
  • 武則天在位21年,就換了17個年號,她為何頻繁換年號
    年號是古代封建王朝紀年用的,一般皇帝就一個年號,當然遇到特殊情況時,也可能會更換年號,但這種情況也不會很多。然而我國古代有一位皇帝,在位21年時間裡,就換了17個年號,她還不是別人,而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都說女人的心思你別猜,今天大家就來猜猜,武則天為何頻繁換年號呢?
  • 清朝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哪位嬪妃最多,子女最多?有多人無子女!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清朝歷史上的十二位皇帝。在《清史稿》上記載: 努爾哈赤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1636年登基,年號天聰 ,努爾哈赤的第八位皇子,共有15位妻妾。有11位皇子,14位公主,養女1位,共有子女26名。 皇太極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1644年登基,年號順治,皇太極的第九位皇子,共有19位妻妾。有8位皇子,6位公主,養女3位,共有子女17名。
  • 大清十二位皇帝中,最有名氣的是康熙乾隆,但最有能力的是他
    古代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也就是清朝了,提起來清朝我們想到的就是康乾盛世,最為出名的也就是康熙和乾隆了,這兩位皇帝在清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所以我們現代人對清朝的皇帝了解的也大部分都是他們兩個,但事實上清朝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卻並非是他們,而應該是提到最少的他,下面就給大家做出詳細的解說。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 為何明清皇帝多是一人一個年號,之前皇帝都一人多個,主要是方便
    說起年號,這是我國封建社會裡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年號是在西漢時期由漢武帝首創,之後一直用到清朝滅亡。當然後來的中華民國紀年法也是年號的一種。而目前日本仍舊在使用年號紀年法,這都是從我國傳過去的。我們看我國古代皇帝年號能夠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明清之前的皇帝,幾乎都是一人有很多個年號。而明清之後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一人一個年號。
  • 中國歷代年號冷知識
    然而人們耳熟能詳的年號大部分都是清朝的,頂多加上明朝的崇禎、嘉靖等。為何會如此呢?只是因為清朝離我們更近嗎?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立下規矩,每位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就好了,不要改來改去了。這符合朱元璋的人生信條:凡是不必需的東西都是麻煩。皇帝朱元璋的子孫和後世的清朝皇室都繼承了朱元璋的遺志,由此後世對明清兩朝皇帝的稱呼除了有廟號和諡號,還可以用年號代指,這是前朝歷代皇帝不可享受的。一說大業皇帝很少人知道是誰,但一說隋煬帝,就很少人不知道是誰了。
  • 請問寬永是哪一位皇帝的年號?我有一枚寬永銅錢,能值多少錢?
    「寬永通寶」不是中國錢幣,這是日本貨幣,「寬永」是日本第108代天皇的「後水尾天皇」的第三個年號,寬永通寶的名稱就是來源於這個年號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皇帝和年號較為繁雜,對於不了解日本歷史的人是比較混亂的。相比之下,中國自明太祖時期就開始執行「一帝一元制」,即一個皇帝只能使用一個年號。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嘉慶皇帝當時的處境,嘉慶皇帝是在父親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時,通過父親乾隆皇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的,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禪讓皇位,只要是為了踐行他當初的諾言,乾隆皇帝在早年間說過,他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如果在位到了六十年時,身體依然健康的話,就禪位給當時的太子,因此才有之後將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
  • 古代皇帝的「年號」都是怎麼制定出來的?方法有六種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年號,其實都是從《易經》中查出來的。比如唐太宗的「貞觀」年號,就是取自《易經》中的原話:「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還有,某地的田裡種出來了一株奇異的稻穗,也就是禾苗,也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天兆,所以就有了「嘉禾」這個年號。這些祥瑞事件一般可以和皇帝的德政聯繫起來,說明上天對皇帝的認可,所以常常被大加宣傳,以至於體現在年號上。
  • 中國古代年號命名有什麼規則?為何有的皇帝統治時期不只用一個年號?
    此時,一般都是皇帝自己擬制,或交由臣下提出後核定。由於年號被視為國家君主福祚的標誌,故而務必選擇吉祥好口彩字詞。正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引下,古代封建王朝給後世留下了花樣繁多的年號。按《辭海》的統計,如果把各種雜七雜八的小朝廷、邊疆少數民族政權都算上的話,中國古代一共使用過911個年號,其中正統王朝使用過的年號大約是310餘(根據對正統王朝的認定有出入)。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她在位21年,就換了17個年號,不得不承認,女人心海底針,難猜啊。由於一些皇帝在位期間更換過年號,所以後世在稱呼他們時,往往就用廟號加上朝代區分,就好比漢武帝、唐高宗等等。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個年號,所以這時稱呼他們,大多就用年號代替了,就好比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等。年號除了用來紀年外,一般還會有特殊寓意,不然皇帝也不會用。
  • 清朝皇帝能力排行榜:第四位居然是乾隆皇帝,第一位才是真正贏家
    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朝代了,清朝的歷史也保護的特別完全。不過從清朝開始當時就有12位皇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其中的幾位皇帝。第一位,雍正皇帝。與所有的朝代一樣,清朝也有一個非常鼎盛的時期,這就是著名的「康乾盛世」,不過這其中只有雍正才是當之無愧的君主。當初雍正接下來康熙的爛攤子,拼命的賺錢還債以及整理國務。就是如此矜矜業業的皇帝操勞了一輩子,給乾隆也留下了很豐厚的家底。不過歷史始終都是公平的,為了乾隆打下了堅實的江山,這也是清朝的眾多皇帝中有著當之無愧的稱號。第二位,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