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掘金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海外掘金(ID:gold1849),為原創作品,其他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標來源,並同時轉載文末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因為拒絕集中隔離,一名英國洋女婿在網上被罵慘了!
這名洋女婿住在上海,剛從現在疫情最嚴重的歐洲回來。如果確診,他就是典型的境外輸入型病例。但是現在居委會卻允許他居家隔離,說實話,這的確合規,但並不合情,萬一這14天內他跑了出去,造成了交叉感染,誰敢負責任?
在抗疫第一階段的考試當中,獲得高分的新加坡政府,就曾經因為一名永久居民罔顧居家隔離,出門到處浪,而直接取消了對方的永居資格,完全不留情面。現在的第二階段,新加坡也已經宣布封城,反應非常迅速。我們只有也做到及時反應,一視同仁,嚴格執法,才有可能將輸入病例徹底擋在外面。
現在海外疫情還沒到峰值,遑論拐點。只有海外疫情也勝利了,中國疫情才能說勝利。在這種關口,嚴防境外輸入病例是重中之重。
既然嚴防,那就應該一視同仁,該隔離的隔離,該送醫院的就別送回家。
可是偏偏在廣州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有偷偷溜進來不報告的人,也有不願集中隔離,把自己家人趕出家門的人,一地雞毛。
根據公開報導,這位英國女婿的家在上海靜安區彭浦街道,剛剛去了德國、法國、瑞士,最後經臺北轉機回到上海。
上海目前仍然是一級防疫響應,規定有義大利等16個國家旅行史的中外人員,一律實施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14天。英國是在這個列表中的,也就是說這名英國女婿按規定要麼呆在家自行隔離,要麼跟大家一起在集中點隔離。
但是,上海的在家隔離,又要求「一人一戶或一家」,也就是居家隔離對象和非居家隔離對象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裡。考慮到老婆、嶽母和剛出生的孩子都是易感人群,別說新冠了,萬一得了個普通感冒都夠嗆,這位女婿得趕緊去集中點待兩個星期才行。老婆和嶽母也的確是這樣希望的。
然而,洋女婿一句「不願意」,把事情拖入了僵局。居委會趕緊請了翻譯,跟這名洋女婿從下午兩點談判到晚上八點半。結果,老婆孩子和嶽母住到親戚家,洋女婿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中。
這是什麼騷操作?親戚家方便照顧孩子嗎?親戚願意嗎?為什麼一句不願意就可以給所有人帶來不便?為什麼這樣的安排在居委會看來是「換種思路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
令更多網友不解的是,為什麼把人性化留給了外國人,把程序化留給了抗疫一線的湖北人?
最近湖北解封,返滬人員必須集中隔離,住的還是200人民幣左右的連鎖酒店。這還算好的了,有的時候根本沒有集中隔離點,甚至返滬大巴凌晨被卡在高速路,還被勸返湖北,大巴側面還貼著「扛著你的包,載著你的夢,平安到滬」。
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冒著生命風險出來復工?這些人的包裹是來了,夢還在不在就不好說了。
我的一位同事也是被滯留在家兩個多月的湖北人,她住在廣州,現在卻要先回深圳。她打了廣州的「市長熱線」,得知可以返穗,她的健康碼也已經變綠了。可是,她所在的小區就是不給她進門。她只好先到深圳,等待進一步通知。
即便如此,我同事還算是幸運的。要是她啥都不諮詢,直接回到廣州的家,可能就會像佛山三水的湖北一家五口一樣,哭著要鄰居和居委會放他們一馬,因為五口人住酒店隔離的成本實在太高。
重新回到這名英國洋女婿,有人認為,要是他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女婿,早就被嶽母罵得不敢進門了……
所以,既然要做到一視同仁,管你什麼國籍,需要集中的就集中隔離,不願意去的就自己去住酒店。因為誰也不能保證這位洋女婿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也沒有人知道他接下來的14天會幹什麼,是否會跑出去跟別人交叉感染。
這跟幾周前的外國永居條例意見稿也是同一個道理。我們不是擔心沒有法律,也不是擔心執法不嚴,而是在對待不同的對象,尤其是外國人的時候,無意或有意中提供了超國民待遇。
中國的強大固然跟GDP有關係,但是要想真正成為世界大國,胸襟也很重要。每個人是否能平等、尊重、公平地對待身邊的人,不因為疫情而歧視,也不因為國籍而傾斜。
這個事情中,這位甘願「離家出走」的妻子也受到了不少關注。
有人說她軟弱,不反抗,也有人說她為了外國人可以犧牲自己……我不評價她,但是對她是怎麼想的很感興趣。
我去查了一下靜安區彭浦新村的房子,均價在4.3萬一平左右,而上海均價是5.7萬,靜安區均價已經快8萬了。也就是說,彭浦新村雖然在靜安區,但房價也就跟郊區差不多。
這裡的房子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板房,曾經因為一號線北延而火過一段,附近也是車站、市場、學校應有盡有,算是一個十分成熟的社區,但增值潛力不大。
這家人三代人擠在一套老舊的學區房裡,沒有二套房,也不可能置換套現,經濟壓力實際不小。
但反過來,這名女婿是英國人,還敢在自己妻子剛生孩子的時候從歐洲玩了一圈回來,自由的很。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家庭的具體收入,但大致上可以認為,男方在家裡應該是賺錢的大頭,也因此獲得了最高的話語權。
要是與這名英國人撕破臉,可能這個家也就垮了,這或許才是這位妻子願意犧牲自己的原因。
回過頭來,其實上海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境外輸入壓力。因為一些原因,現在飛北京首都機場的航班都要分流,廣州也在限制入境,加上本來上海就是個國際化大都市,每天的入港航班壓力非常大。
本來在前線擋住入境風險的檢疫人員們,現在24小時的工作得做30個小時,因為入境的人一茬接一茬,檢疫人員只好一直輪著上崗,幫忙檢疫、拿吃拿喝,焦頭爛額,撐下來的都是命大的。如果因為一些失誤或者過於感性的選擇,導致輸入病例在本地大爆發,那就前功盡棄了。
3月21日,廣東唯一的本土新增病例,為首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是當日報告的土耳其輸入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這說明,最擔心的情況,已經發生了。
一個也不能錯漏,一刻也不能鬆懈。中國好不容易才打贏了新冠病毒殲滅戰,絕對不能輸掉接下來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