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湖北復陽病例系再次感染?專家:復發可能性大

2020-12-21 瀟湘名醫

8月12日和13日,湖北荊州、上海各通報了一例新冠肺炎治癒數月後「復陽」病例。其中,湖北荊州一例為2月曾確診的女性,治癒數月後,8月9日再次檢測為陽性;上海一例為吉林來滬就醫男性,此前於4月確診、7月解除隔離,8月10日再次檢測為陽性。

8月7日,「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浦東國際機場正式交付。(圖片來源:中新社)

北京《新京報》報導,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關於「復陽」的討論始終沒有停止。這究竟是「假陰性」還是愈後再次感染?「復陽」是新冠病毒獨有的特點嗎?

追問1:為什麼會出現愈後「復陽」?

今年二三月份,就有出院患者出現「復陽」,也有在武漢「紅區」收治患者的呼吸科專家向記者證實,不乏患者多次核酸檢測結果不一。

有專家分析,這類「復陽」屬於「假陰性」的可能性大,受試劑盒、採樣時間、採樣手法等複雜環節影響,得出的核酸陰性結果未必百分百準確。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此前介紹,可能有一些用激素時間較長、量比較大的患者,病毒從人體清除會延遲,當時測是陰性,再測還會陽性。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認為,患者可能存在間歇性排毒現象。簡言之,「真陰性」並不能代表患者體內病毒被完全清除。

「最近復陽的病例,根據現有的信息分析,也存在幾種可能性。一,患者體內的病毒沒有完全消失;二,首次感染後產生的抵抗力不持久;三,病毒變異,之前的抵抗力無效,再次感染。」一名曾在武漢「抗疫」六十多天的感染科專家說。

「如果患者體內的病毒並沒有『清零』,很可能是非常低,低到無法檢出,這要結合出院時肺部炎症吸收程度等來分析。我們稱之為復發、再燃。」該專家稱,若的確完全治癒了,那麼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要麼是首次感染後抵抗力不持久,要麼是病毒變異,出現了新的亞型,之前產生的免疫不起作用,類似於每年會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流行,曾得過流感的人,也可能很快再得流感。」

但綜合感染來源等因素,上述專家認為,患者復發的可能性大於再次感染。

國家醫院感染控制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蔣榮猛則提醒,對於「復陽」的病例,要注意結合核酸擴增時的CT數等謹慎辨別,排除「假陽性」可能。

追問2:「復陽」是新冠肺炎獨有情況嗎?

雖然「復陽」多次引發外界探討,但在臨床上已不是個案。

蔣榮猛介紹,隨著出院患者數增加,很多地區都出現患者「復陽」的狀況,一些地區「復陽」率在15%左右。有的患者隔離期間核酸檢測再次陽性,有的則是幾個月後。

「我傾向於認為所謂的『復陽』是『長陽』,中間是因為病毒量低或採樣原因,才沒有檢出陽性。如果的確是體內長期存在病毒,也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舉例來說,有人感染皰疹病毒後長期攜帶,但是不發作,也沒有傳染性;有人在免疫力低下時會復發,表現為帶狀皰疹。現在值得研究的是,一般的急性感染後,病毒會被清除,不會長期攜帶。新冠復陽者究竟屬於什麼情況?還沒法下定論。」蔣榮猛表示,總體看,新冠肺炎平均住院日在15天至18天,大部分人短時間內就能治癒轉陰,「復陽」的病例是少數,沒有必要過度緊張。

那麼,「復陽」者是否表現出了共性?

「我們結合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病情輕重、免疫力高低等特徵進行過分析,目前還找不到明確的關聯性,人類對新冠的了解,還需要進一步加深。」蔣榮猛表示。

追問3:「復陽」者是否具有傳染性?

記者梳理發現,前述幾例「復陽」病例,官方對相關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的結果均為陰性,同時表示尚無證據表明「復陽」病例存在傳播風險。

「總體不認為『復陽』者具有傳染性,也有部分專家認為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蔣榮猛介紹。

第一種觀點,基於目前沒有從「復陽」者體內分離出活病毒,只是病毒屍體或殘片,「復陽」者的病情也沒有加重。在美國、韓國等地區,並不對患者進行長期隔離。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短期內「復陽」,可以說患者體內只是尚未代謝的病毒殘片,長達幾個月後再「復陽」,這個理由很難解釋。理論上只要有活病毒,就有傳染性。不過,患者傳染性在發病前一周最強,幾個月後即便有傳染性也極低。

「不必太擔心『復陽』的問題,我們目前對新冠的防控仍比較嚴格,患者出院後有隔離期、定期隨訪,『復陽』是小概率事件。即便解除隔離,很多患者也非常謹慎,與他人接觸甚至在家時都會注意防範措施。普通市民能做的,還是增強意識,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蔣榮猛表示。

多地通報治癒數月後「復陽」病例

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報:8月10日,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經調查,該病例曾於今年4月在外地被診斷為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經隔離治療後出院。

吉林方面公布的信息更為具體,該患者為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治癒數月後「復陽」,非新發病例:4月27日,該患者從俄羅斯經西安入境,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西安市就地住院治療;6月16日,核酸檢測陰性治癒出院後,點對點轉運回到琿春市,對其採取單獨隔離管控措施;7月9日,經4次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管控;8月2日,因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去上海診治,在琿春市核酸檢測陰性後,前往上海。

12日,湖北省荊州市發布通報:8月9日,荊州市開發區聯合街道一名68歲女退休職工因病住院時,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該女性為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數月後「復陽」,非新發病例,目前該患者再次隔離治療。所有接觸者均進行核酸檢測為陰性,其居所和活動區域均已徹底消毒,風險完全控制。

5月30日,安徽合肥市高新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消息:該區某公司員工魏某某(女,24歲)5月26日進行第3個月健康隨訪複查,被醫院查出「復陽」。魏某某此前多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編輯:王文)

【來源:歐洲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發現復陽病例!得過新冠的人會不會二次感染?看法國專家怎麼說
    華輿訊據歐時大參報導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13日消息,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經調查,該病例曾於今年4月在中國國內被診斷感染新冠,經隔離治療後出院。沒想到,該病例於8月9日下午到上海,8月10日上午就醫,檢測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診斷為無症狀的復陽病例!這一消息再次引發對新冠復陽病人的討論,為什麼會出現復陽?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還會二次感染嗎?復陽病例有沒有傳染性?來看看法國專家怎麼說。
  • 「復陽」到底什麼情況?
    視頻截圖 除了江蘇,湖北、廣東、天津、四川、海南等地近期也出現患者「復陽」現象。 3月1日,海南首例新冠肺炎「復陽」患者易某從海南省人民醫院出院。據新華網報導,易某是2月19日出院的,而在隔離觀察期間,其咽拭子檢測呈陽性,於是再次入院治療。 也有「復陽」後很快「轉陰」的。
  • 港專家:康復者「復陽」或屬二次感染
    近日,香港有一宗新冠肺炎康復者再被驗出呈陽性的復陽個案。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相信患者再次感染的機會較大。假如出現病毒變種,袁國勇仍然建議市民接種疫苗,避免大規模暴發。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多地出現治癒患者復陽現象,會加重?會傳染嗎?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復陽的新聞備受關注,許多人擔心治癒出院的病人仍然有傳染性,或者可能再次發病?目前多地報導了治癒患者復陽現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現多例出院患者復陽;廣東省最早於2月25日通報,省內有14%的出院患者出現復陽現象;3月3日天津通報新增2例確診病例出院後核酸復陽,天津已累計通報5例復陽病例;北京市3月7日通報,有患者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但兩周後病毒核酸複查又轉為陽性。全國現有8萬多病例,出院後檢測出復陽的比例大概為0.1%。
  • 較真|香港現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該如何解讀?
    較真要點: 1該香港病例為全球首例康復後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二次感染」不是「復陽」,因為該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序列並不相同。
  • 新冠患者「復陽」謎局:有人不產生抗體,病毒或慢性攜帶
    在天津,一名患者出院16天後複查陽性,再次入院,兩次核酸均轉為陰性,3天後出院。在廣東,14%的出院患者出現「復陽」——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2月25日在發布會上通報這一數據。這一變化,源於國內多地出現的復陽現象。受訪專家認為,所謂「復陽」人群中相當一部分是「假陰性」,患者體內病毒並未清除,只是出院前核酸檢測未檢出。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也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復陽跟檢測核酸不太穩定有關,有試劑盒的問題,也有採樣的問題,全國復陽比例大概為0.1%,在可控範圍之內。
  • 武漢抗疫新策:以出院集中隔離消除「復陽」隱憂
    新京報記者 海陽 攝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範學朋看來,第16號通告的發布,與各地頻頻爆出的治癒者核酸「復陽」有關。此外,武漢等地還出現了治癒者核酸陰性,但症狀復發的案例。「其實還是不放心,他(痊癒者)出院後會不會再次症狀加重或者核酸陽性。」
  • 吳尊友回應入境人員結束隔離檢測結果復陽
    吳尊友回應入境人員結束隔離檢測結果復陽 出處:北京商報
  • 境外輸入因何復陽?節日假期是否受限?吳尊友5答新冠新疑
    吳尊友5答新冠新疑  中新社記者 高凱  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連作5答,針對近期出現的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問題,給出專家解釋。  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緣何結束隔離後復陽?
  • 1個月近40例復陽,會傳染嗎?「拐點」到了嗎?權威回應!
    今年1月份以來,全國至少已有7地通報治癒後復陽病例,病例數接近40例。  1月25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第94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介紹,目前,上海已在治癒後14天隔離期間發現「復陽」病例30多例。  1月24日晚,北京市西城區通報了全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情況。在對1130680人的核酸檢測中。除了1月22日採集的一名人員初篩呈陽性外,其餘人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愈後復陽患者是否有傳染性?打疫苗...
    8月21日晚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對近期外界關注的病毒變異、愈後復陽、冷凍生鮮頻頻被檢測出病毒陽性等問題,以及疫情防控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進行了解答。
  • 治癒病例出院後又轉陽?鍾南山:要觀察,但重新感染的可能很低
    發布會上有人提問,怎麼看目前出現了個別已出院的病例核酸檢測復陽的情況。對此鍾南山表示,現在還需對這些病例多觀察,但康復病人重新感染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為病毒的規律是一旦產生抗體後就不會再感染。「導致出院後核酸檢測轉陽的可能性是很多的,一個是核酸檢測。
  • 「埋線瘦身」術後,她感染神秘細菌!感染科專家:埋線治療後感染病例...
    並為小美請來整形外科專家會診,進行了多處膿腫的切開引流手術。 手術醫生聽取感染科醫生的意見,術中仔細留取了各個部位的膿液和組織,進行的微生物學檢查。利用最先進的病原基因測序技術,感染病專家最終捉住了導致小美多發病灶的致病元兇——塞內加爾分枝桿菌。
  • ...負責氣氛營銷工作;一學校食堂大爺感染,曾與確診病例一起打麻將…
    12月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1例(上海6例,廣東2例,江蘇1例,廣西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例(均在四川);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 港大醫學院教授金冬雁:香港二次新冠感染病例未發展成重症,說明...
    該病例於今年3月首次感染新冠病毒,4月14日,在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康復出院。今年8月,該病例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核酸檢測時,核酸檢測呈陽性,因此接受住院隔離。但此次感染後,病例體溫及其他指標均正常,住院期間的核酸檢測發現其體內的病毒載量不斷下降。
  • 上海最新通報!早前兩例本地病例感染源初步鎖定→
    公布2例本地新增病例軌跡11月22日0—24時,上海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病例詳情病例1,曹某某,男,49歲,為UPS聯合包裹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滬居住地為浦東新區張江鎮順和路126弄小區。
  • 一飛武漢航班26人感染、251人密接!
    11月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6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0例(上海15例,廣東3例,天津2例,內蒙古2例,福建2例,四川2例,山西1例,遼寧1例,浙江1例,雲南1例),本土病例6例(均在新疆);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 男子年前從湖北飛上海,親屬開車接機,全程戴3M口罩足不出戶,5天後...
    系此前蘇州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 月 24 日 -1 月 29 日期間,先後自行前往跨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1 月 29 日起接受醫學觀察,1 月 31 日晚由救護車轉往市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2 月 2 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病例 41男,47 歲,現住蘇州工業園區。
  • 12月9日境外輸入「復陽」病例與成都本土無關
    發布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感管理部部長、主任醫師宗志勇介紹了近日1例新增「復陽」境外輸入病例的情況,以及對其採取的相關措施。12月9日,四川新增1例為境外輸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該患者女,29歲,中國籍,8月在英國確診新冠肺炎,隔離治療後,於10月27日自上海回國。入境後即在當地集中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