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的周末
打開電視看著劇
再來一包薯片
咔嚓咔嚓
...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開展比較試驗,包括進口油炸類5款、國產油炸類5款和國產焙烤類5款。油炸類薯片中,國外薯片鈉含量是國內的1.7倍。(看來國內薯片相對健康些~)7款薯片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超標。焙烤類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是油炸類薯片的6倍!丙烯醯胺有著增色增香的作用,在食品生產中,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每千克750微克。而在此次受檢的薯片品牌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竟超過每千克2000微克!作為一種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對兒童的傷害性最大。雖然目前丙烯醯胺在食品生產用量方面尚未立法,但有研究表明,其對生殖和遺傳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看到這裡,是不是突然覺得手裡的薯片不香了?
不過大家也不必恐慌,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薯片可以致癌,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適量攝入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比如,此次受檢的樂事、可比克、好麗友等品牌的薯片,丙烯醯胺並沒有超標。
世界上很多美味食物的發現都出於偶然,比如咖啡、啤酒、曲奇等,薯片也不例外。據說,這種美味零食的創造來自於一名廚師的「惡作劇」。The popular tale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potato chip is that in 1853, New York chef George Crum served up a meal for Cornelius Vanderbilt, who sent it back to the kitchen because the fries were too thick. In response, Crum fried up some super-thin potato shavings and sent those back out, because some people just don't like criticism. The chips were a hit, and the world's snacking habits changed forever.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1853年,在美國紐約州薩拉託加郡,George Crum在美國的月亮湖的餐廳工作時,一個客人覺得他做的炸薯條太厚了,不僅大加抱怨還拒絕付款。喬治重新製作了幾次,客人都不滿意,於是生氣的廚師決定要報復這個麻煩的顧客,他把馬鈴薯切成很薄很薄的一片片,叉子一插進去就會碎。
結果報復並沒有奏效,客人覺得這道菜的口感十分驚豔,旁邊的客人也紛紛要求品嘗這道菜,自此薯片這種美味的食物就出現了。
風靡全球近一個世紀的薯片,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不過,儘管閱薯片無數,它的英文你會正確表達嗎?不過,如果你在英國的飯館裡點餐,服務員肯定會端上來一盤薯條。因為在英式英語中,chips代表薯條,crisps才是薯片的意思。
例句:
I like to eat potato chips when I am sad.
難過的時候,我喜歡吃薯片。
You will get fatter if you eat more crisps.
吃太多薯片會讓你變胖。
而在美式英語中,則正好相反,potato chips代表薯片,French fries則是薯條的意思。論起來,chips和crisps只是英美表達不同的問題,其實,不止是薯片,還有很多常見的稱呼不同的食物值得我們注意:每日趣味英語角互動交流
做有意義的事情
邂逅有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