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骨科醫生左手持手術刀給右手做手術 3分鐘完成

2020-12-21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醫生左手持手術刀給右手做手術 3分鐘完成

近日,一段醫生自己用左手持手術刀給右手做手術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7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位醫生是四川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傷骨科醫生曾江華,而這臺一個人的手術發生在7月7日,目的是為了治療困擾自己大半年的右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目前曾大夫的右手已經痊癒,他表示自己手術是為了探索腱鞘炎的微創治療,從自己目前的恢復情況看微創手術完全可行,以後將嘗試在臨床上推廣。

為探索微創療法決定自己「練手」

曾江華今年35歲,是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傷骨科手顯微的「王牌主刀」。然而,由於長期做精細的顯微手術,他的右腕部2019年年底就患上了右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近兩三個月右手的情況越來越差,有時候疼得手腕不能動、大拇指不能翹起來、手掌沒法彎曲,已經開始影響我的手術工作了。」 曾江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也曾在同事的建議下實行保守治療戴腕關節支具,但手腕的情況並沒有好轉。

2020年7月7日,曾江華的右腕部已痛得無法活動,科室建議他休息。但是他知道近期還有不少病人的顯微手術等著他做,所以他拒絕了請假休息。作為骨科醫生,曾江華知道想要快速治療右腕的腱鞘炎,手術是唯一的辦法。「我一開始也想過讓同事做,但是傳統外科手術方式需在手腕處開一道3釐米長創口,麻醉師、主刀醫師、護士都得來配合,而且術後恢復大概需要兩周。另外,我一直想嘗試探索腱鞘炎的微創手術治療,拿自己『練練手』也挺好。」

左手給右手做手術3分鐘完成

曾江華回憶,7月7日當天下午他處理完病人後,就開始準備給自己做手術。雖然在曾江華看來腱鞘炎的手術是最常規的操作,但是自己給自己開刀他也沒有嘗試過。為了這次的手術,曾江華已經在腦海中推演過很多次,下班回家還會對著顯微鏡反覆練習。

手術當天,他鋪開手術刀、消毒液、麻醉劑等器械後,先用左手給右手手腕消毒,然後打麻醉針。然後用手術刀尖在發炎腱鞘上皮膚和肌肉割開一個0.3釐米左右的口子,將手術刀伸到接近骨骼的位置,找到發炎的腱鞘,用手術刀把狹窄的地方分離開。而這一系列聽上去令人緊張的過程,曾江華只用了3分鐘左右就完成了,隨後身邊的同事幫他進行了包紮。

將嘗試微創手術的臨床推廣

談起這次給自己做手術,曾江華顯得雲淡風輕。雖然左手不是他的慣用手,給自己打麻藥時也會有點心理障礙,手術刀劃開皮膚的拉扯感也很清晰;但是在曾江華看來這些都不足以影響他的手術效果。手術完成後,他甚至沒有請假休息,只是術後兩天沒有上手術臺。「創口就3毫米左右,也不用縫針,所以包紮了兩天就癒合了,一個星期不到就已痊癒,效果我還是很滿意的。」

對於曾江華來說,這次手術的成功不僅僅意味著他可以迅速擺脫病痛,繼續正常工作,還意味著今後他在處理其他患者的腱鞘炎時多了一個選擇。「雖然目前還沒有在其他人身上做過這種微創腱鞘炎手術。但是以後再碰到腱鞘炎的患者,只要確定了他的病灶位置,我就可以用這種微創的手術方式處理。從手術的難度上來說其實跟傳統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對於病人來說,不用住院在急診室就能完成,恢復得也快。」文/記者 李卓雅

近日,一段醫生自己用左手持手術刀給右手做手術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7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位醫生是四川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傷骨科醫生曾江華,而這臺一個人的手術發生在7月7日,目的是為了治療困擾自己大半年的右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目前曾大夫的右手已經痊癒,他表示自己手術是為了探索腱鞘炎的微創治療,從自己目前的恢復情況看微創手術完全可行,以後將嘗試在臨床上推廣。

為探索微創療法決定自己「練手」

曾江華今年35歲,是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傷骨科手顯微的「王牌主刀」。然而,由於長期做精細的顯微手術,他的右腕部2019年年底就患上了右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近兩三個月右手的情況越來越差,有時候疼得手腕不能動、大拇指不能翹起來、手掌沒法彎曲,已經開始影響我的手術工作了。」 曾江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也曾在同事的建議下實行保守治療戴腕關節支具,但手腕的情況並沒有好轉。

2020年7月7日,曾江華的右腕部已痛得無法活動,科室建議他休息。但是他知道近期還有不少病人的顯微手術等著他做,所以他拒絕了請假休息。作為骨科醫生,曾江華知道想要快速治療右腕的腱鞘炎,手術是唯一的辦法。「我一開始也想過讓同事做,但是傳統外科手術方式需在手腕處開一道3釐米長創口,麻醉師、主刀醫師、護士都得來配合,而且術後恢復大概需要兩周。另外,我一直想嘗試探索腱鞘炎的微創手術治療,拿自己『練練手』也挺好。」

左手給右手做手術3分鐘完成

曾江華回憶,7月7日當天下午他處理完病人後,就開始準備給自己做手術。雖然在曾江華看來腱鞘炎的手術是最常規的操作,但是自己給自己開刀他也沒有嘗試過。為了這次的手術,曾江華已經在腦海中推演過很多次,下班回家還會對著顯微鏡反覆練習。

手術當天,他鋪開手術刀、消毒液、麻醉劑等器械後,先用左手給右手手腕消毒,然後打麻醉針。然後用手術刀尖在發炎腱鞘上皮膚和肌肉割開一個0.3釐米左右的口子,將手術刀伸到接近骨骼的位置,找到發炎的腱鞘,用手術刀把狹窄的地方分離開。而這一系列聽上去令人緊張的過程,曾江華只用了3分鐘左右就完成了,隨後身邊的同事幫他進行了包紮。

將嘗試微創手術的臨床推廣

談起這次給自己做手術,曾江華顯得雲淡風輕。雖然左手不是他的慣用手,給自己打麻藥時也會有點心理障礙,手術刀劃開皮膚的拉扯感也很清晰;但是在曾江華看來這些都不足以影響他的手術效果。手術完成後,他甚至沒有請假休息,只是術後兩天沒有上手術臺。「創口就3毫米左右,也不用縫針,所以包紮了兩天就癒合了,一個星期不到就已痊癒,效果我還是很滿意的。」

對於曾江華來說,這次手術的成功不僅僅意味著他可以迅速擺脫病痛,繼續正常工作,還意味著今後他在處理其他患者的腱鞘炎時多了一個選擇。「雖然目前還沒有在其他人身上做過這種微創腱鞘炎手術。但是以後再碰到腱鞘炎的患者,只要確定了他的病灶位置,我就可以用這種微創的手術方式處理。從手術的難度上來說其實跟傳統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對於病人來說,不用住院在急診室就能完成,恢復得也快。」文/記者 李卓雅

相關焦點

  • 四川骨科大夫左手給右手做手術
    三天前,遂寧一院醫生曾江華的右手患橈骨莖突炎,疼痛難忍,他不想耽擱工作,遂用自己的左手給自己右手病灶處做了臺外科小手術。今年35歲的曾江華,是遂寧一院創傷骨科醫生。手術前,他的右手手腕已疼了大半個月,因不想耽擱工作,一直沒有找其他醫生幫忙看病。三天前,病痛再次發作,「大拇指不能翹起來,手掌都沒法彎曲。」又不想找同事們幫忙,那「何不自己給自己做手術呢?」
  • 這位醫生巧練手 手術左手治右手
    曾江華為自己進行微創手術    近日,一段醫生自己用左手持手術刀給右手做手術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7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位醫生是四川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傷骨科醫生曾江華,而這臺一個人的手術發生在7月7日,目的是為了治療困擾自己大半年的右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目前曾大夫的右手已經痊癒,他表示自己手術是為了探索腱鞘炎的微創治療,從自己目前的恢復情況看微創手術完全可行,以後將嘗試在臨床上推廣。
  • 遂寧一院「狠醫生」左手給右手做手術,術後第二天就工作
    三天前,遂寧一院醫生曾江華的右手患橈骨莖突炎,疼痛難忍,他不想耽擱工作,遂用自己的左手給自己右手病灶處做了臺外科小手術。今年35歲的曾江華,是遂寧一院創傷骨科醫生。手術前,他的右手手腕已疼了大半個月,因不想耽擱工作,一直沒有找其他醫生幫忙看病。三天前,病痛再次發作,「大拇指不能翹起來,手掌都沒法彎曲。」又不想找同事們幫忙,那「何不自己給自己做手術呢?」
  • 醫生用左手給自己右手做手術,切病灶就像割棉布!網友:是個狠人
    近日,四川遂寧一位醫生自己用左手給右手開刀做手術的事引發網友各種膜拜,7月16日晚,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繫上這位神奇的醫生,他是四川遂寧第一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曾江華。「之前右手患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拇指都抬不動,很疼,我就給自己做了這個手術。」曾江華說:「主要是用微創的尖刀片割去腱鞘中的病灶。第一次刀進去的時候下手比較輕,對自己不夠狠。
  • 左手右手
    一直膚淺地以為左手無關緊要常常忽視它的存在,如今,卻不得不仰仗它來操持家務和工作,左手一下子變得舉足輕重起來。但它卻又是如此笨拙和彆扭,半天竟切不好一盤菜,不能順利地將飯菜送入口中;拿不穩拖把,擦不乾淨桌椅;也不能靈巧的洗臉刷牙,更不要說完整地敲打出一行字……日常生活明顯受到影響,心裡難免著慌上火,情急之下,右手常常會不自主地搶前想替而代之履行職責,卻又疼得呲牙咧嘴越幫越亂。
  • 80後男子右手五指被齊刷刷絞斷,醫生大膽改造:取腳趾再造手指
    N海都記者 林寶珍前日,在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手足外科病房裡,蔣先生的右手包紮著紗布,移植、再造後的拇、食、中指傷口清晰可見,但顏色接近正常,醫生說他的手指血供良好,已成活。為了幫助傷者最大程度恢復手的功能,接診後,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手足外科的專家們進行了「大膽改造」,李知文院長、蘇鴻君醫生牽頭制訂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將較完整的食指移位接到大拇指處,再從腳上移植兩根足趾到食指和中指位置。拇、食、中三指的使用頻率最高,康復後,蔣先生右手功能基本可恢復,為今後生活提供了保障。
  • 骨科醫生教你3個方法,撫平大包
    骨科醫生教你方法,幫助撫平大包。為什麼會產生「富貴包」?對人體有何危害?骨科醫生教你3個辦法01每天靠牆站立15分鐘長有富貴包可以通過靠牆站立來鍛鍊脊柱每天最少要堅持15分鐘左右,當然堅持的越久越好,時間一長就能明顯的改善站姿,緩解頸椎前傾的情況,血液也會更加流通,一段時間後,就能明顯地發現富貴包慢慢減小。
  • 左手右手慢動作,一年不用找醫生喔!
    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還是慢動作! 進入冬天之後,人們行動開始變得緩慢,也變得有點慵懶,不過其實慢也是我們生活的一種節奏,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也是養生的一個原則喔!我們不妨在早晚做幾個「慢」動作,這樣的慢動作對於健康更有幫助,讓你一年不找醫生也是有可能的喔!
  • 10個月寶寶右手有「六指」,廣州醫生手術成功為他切除了多指
    專家建議,此類手術越早做越好,最好在2歲之內完成圖片由通訊員提供。近日,廣州和平骨科醫院收治了一位10個月的多指小病號,該院醫生提醒,現在不少家長認為在上學前,越晚做手術越安全,麻醉風險越小。但孩子的記憶以及用手習慣已養成。醫生建議2歲之內儘早到手外科專科診治。
  • 得了膝關節炎,未必要吃藥和做手術!骨科醫生告訴您3種外用方法
    而作為一個骨科醫生,也常常被患者問到"有沒不吃藥不手術的治療方法"。在這裡,金醫生明確告訴大家——是有的。接下來,大家就跟著金醫生一起來了解下。 得了膝骨關節炎,未必要吃藥和做手術! 得了膝骨關節炎,會帶給患者不同程度的困擾,比如膝關節疼痛(患者常自述"膝蓋痛")、活動困難等。
  • 北京地壇醫院骨科:十年磨礪 化繭成蝶
    這是北京地壇醫院骨科張強主任為第300名愛滋病患者主刀的手術,此時正在進行的是頸椎後路椎管擴大成型術,這例因嚴重頸椎後縱韌帶骨化、頸椎管狹窄症的患者行走困難,四肢不完全癱瘓,如果不手術治療將面臨癱瘓,歷時3小時手術順利結束。十年前的11月15日,北京地壇醫院骨科成立。
  • 腕錶該戴左手還是右手?
    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但左手戴腕錶確實更舒適。手錶是戴在右手的嗎?手錶怎麼就不能戴在左手?持脈有三, 奉、尋、按。奉是浮取,尋為中取,按便是沉取,按照字面意思已經可以知道力度是輕、中、重遞增的。取的部位恰好是我們佩戴手錶的所在,「寸口」是也。中醫本是詩一般的境界、歌聲樣的旋律,只是這歌聲一路辛勞飄揚過海之後有點走音,脈象分布因性別而異想必是直接導致普京成為左撇子的誘因。近來有說法稱男性的脈象居於左手寸口,女性反之。
  • 「原創」索隆右手持秋水考據
    原描述「在動漫中索隆都是左手鬼徹,右手秋水(原為雪走)但是發現最近訂的一個手辦裡的兩把刀好像拿反了於是又翻出778話砍琵卡時的原畫確實為左手鬼徹右手秋水,Megahouse應該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吧。還是在別的場景有過左右手拿反出現?糾結。」
  • 測量血壓,選左手還是右手?心血管醫生告訴你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先說答案,對於高血壓的患者來說,測量血壓可以說是家常便飯,而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測量血壓也並不陌生。測量血壓選左手還是右手?這並不是固定的。一般來說,選擇血壓比較高的那一側。總之,左手和右手測量血壓都可以反映真實的血壓狀況,差別不大,為了便於交流,我們都選擇血壓稍高的一側為最終數值。如果兩側上肢血壓相差過大,應該積極尋找原因。關注知心藍醫生,了解更多心臟知識。
  • 醫生被機器取代,一年完成2萬多例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僅僅在2004年這一年中,用機器人做手術就已經達到了兩萬多例。從前列腺切除到心臟外科,機器人在各項醫學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我國應用機器人做手術的發展勢頭也非常迅速,僅在2016年,全國就有五十餘家大大小小的醫院在臨床中應用機器人,其中西南醫院利用機器人完成手術近2000餘例。1、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引領醫療界進入「新微創時代」!
  • 壺酒盤蟹圖:右手持酒杯 左手持蟹螯 拍浮酒船中 便足一生矣
    古人有詩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這樣誘人的情形,被白石老人藝術化地展現在作品中,遂成一幅饒有趣味的水墨佳作。齊白石 壺酒盤蟹圖 軸 紙本 設色68.5cm×33.5cm無年款【題款】老夫今日喜開顏,賒得霜螯大滿盤。
  • 左手文案,右手金句(四十八)
    你好,歡迎來到《左手文案,右手金句》系列今天是第四十八期1、我也有女朋友,只是你們看不見出自VR眼鏡
  • 2016世界手衛生日 ‖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這首歌給你快樂你有沒有愛上我……2014年,筷子兄弟的一首《小蘋果》一經推出就迅速紅遍大江南北,紅遍全中國,紅遍全世界,紅遍全宇宙!手衛生修煉手冊作詞/姜鵬 陳露露演唱/謝蔚 陳露露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右慢動作重播
  • 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患者張先生今年49歲,一周前不慎從3米高處墜落。劉濤主任及其團隊接診後。為張先生進行了詳細的傷情評估。CT顯示,張先生骨盆多發骨折並骶骨骨折,這在創傷骨科中,是十分棘手的情況。正因為這種種原因,骨盆及骶骨骨折被業界公認為是創傷骨科中難度很高的手術,很多醫生望而卻步。
  • 遼寧衛視黃金強檔《天下好醫生》 專訪遼寧善古堂中醫骨科醫院楊院長
    善古堂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得到患者的肯定,經過紙質媒體的廣泛報導,「為天下人尋找天下好醫生」的遼寧衛視《天下好醫生》節目,最新一期報導的「好醫生」選定了遼寧善古堂中醫骨科醫院楊院長。目前,全世界共有3.55億骨關節疾病患者,而我國骨關節疾病患者總數已超過1.5億人,是骨關節疾病的「超級大國」 2019年全國骨科手術量約為400萬例,其中250萬例為創傷性骨病患者手術,約150萬例是非創傷骨病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