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大才女?故宮發現一封慈禧親筆信,和印象中的不一樣

2021-01-09 我還是喜歡一個人

歷史滄桑如江邊明月,那清冷的光輝中記錄著太多惆悵,只可嘆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北京城的月光照耀著慈禧的寢宮一年又一年,陪伴她從少女變為暮年老人,慈禧的命運從什麼時候發生巨變的呢?應該是從鹹豐帝死的那天晚上。

1861年8月,月光皎潔的晚上,逃往熱河逃避戰亂的鹹豐不甘心地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慈禧擦去眼角的淚,面目上的悲傷轉為狠厲,鹹豐已經走了,他不得不為自己的孩子多做打算,她巧用妙計,密謀發動「辛酉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扳倒顧命八大臣,伴隨同治帝的登機開始了垂簾聽政的一生,拉開了執權大清朝半個世紀之久的序幕。

多年來專家對故宮進行維修,居然在故宮密室中發現一封慈禧的秘密,看完信中的內容之後專家大吃一驚,原來我們被歷史欺騙了100多年,更感嘆怪不得清朝滅亡,原來這封信真正揭開了慈禧的真面目。

回顧慈禧的一生算得上傳奇,歷史中,她是葉赫那拉族後人,17歲作為秀女入宮,18歲封嬪,20歲封貴妃,權欲薰心的後宮,這個姑娘的手段可見一斑,鹹豐帝去世之時慈禧才26歲,在清廷後宮已經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瞅瞅我們的26歲還是在職場上一臉迷茫,慈禧已經躍躍欲試要登上政治舞臺叱吒風雲,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格局和氣勢呢?

清史稿曾記載,慈禧十分具有才華,她16歲就能夠吟詩作對,精通經史子集,縱觀慈禧的一生,似乎只做過一首詩,但僅僅是這一首詩卻流傳千古,也成了我們經常說的口頭禪,這首詩是什麼呢?你一定想不到:「世間爹媽情最真,血淚溶入兒女身;彈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廣為人知朗朗上口的是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想來慈禧這一生政治貢獻雖然微弱,導致大清朝走向滅亡,但是生活卻是一個孝順的女人,這首古詩就是最好的證明,話說當時國家內憂外患,鹹豐帝身體病情加重,慈禧還幫助丈夫處理政事,給了慈禧一個很好的鍛鍊自我的平臺,沒想到慈禧處理起來得心應手,鹹豐帝十分欣賞這個妃子,鹹豐帝死後慈禧先秘密聯合八大臣穩定朝政,確保同治順利即位,她承諾會讓顧命八大臣協理朝政,害怕顧命八大臣想要獨攬朝政架空同治,她又密謀聯合恭親王扳倒八大臣,她與八大臣對頭結盟,有效穩定了朝廷管理層,雖然久居深宮,慈禧卻對朝廷政治關係了如指掌,一時之間滿朝大臣對這個太后刮目相看。

她從幕後走到朝前,面對滿朝元老的質疑,她冷哼一聲,輕飄飄的說出一句話,若有一人始吾不歡,吾令天下不歡,面對列強的不斷侵略,她從初期的主戰到後期主和,咬碎牙齒下了一道旨意,「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她還說過這樣一句話「寧與外人不予家奴」,字字句句一言難盡,怎麼看都沒有可憐天下父母心三觀那么正,慈禧的狠戾全都運到了國內上,軟弱給了西方列強,奴顏媚骨也給了西方列強,受到內外侵蝕的大清朝不滅亡才怪呢?

幾十年後,後人在慈禧密室中發現了慈禧的親筆信,這封信就是慈禧發動辛酉政變的證據,通篇有237個字,卻有12個錯別字,難道這是慈禧的草稿,但是上面蓋有慈禧的印記,這說明並不是草稿,人人相傳慈禧是個才女,怎麼會犯寫錯別字的基本錯誤了,一個錯別字已經是極限,還一連出現了12個錯別字之多,實在不像是才女的作風,從慈禧的密信來看,這流傳100多年的才女之名水分實在有些大,怪不得專家驚呼我們被騙了100多年。

為了驗證這一切,專家們找到了慈禧手抄的《波若波羅蜜多心經》,發現裡面的字彎彎曲曲極不工整,就像是小蟲子打架一樣並不美觀,如若慈禧並不具有才情,她的那句流傳千古的詩從何而來呢,也許慈禧的字確實寫的一般,但是才情還是有的,但是並非像世人傳的那麼驚豔,這依然無法磨滅治國理政的無能和失誤,她把持朝政生活中窮奢極欲,光緒帝親政時她仍然訓政數年,實則是把權力死死攥在自己手裡。

北洋水師潰敗之時,慈禧仍在大肆慶祝自己的60歲生日,為了維持自己的排場,她一再縮減北洋水師的軍費,大清國岌岌可危風雨飄搖,她仍偏安一隅肆意享樂,她把軍權和人事任免權都抓在自己手裡,聯合朝中一切力量打壓光緒的新政,一味主和的態度讓西方列強越來越貪婪,清政府的軟弱激發了他們更大的佔有欲,後期曾經被我們看不起的小日本竟然也敢騎在中國的頭上作威作福,天朝上國的神威在慈禧等人頭上蕩然無存。

慈禧害怕國家滅亡嗎?肯定害怕,但是她更害怕手中的權力提前消失,國家和小我之間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明顯選擇了小我,結果怎麼樣呢?大清朝覆滅了,大清朝葬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慈禧的私心,一場又一場戰爭的失敗已經是最嚴重的預警了,她卻還是在縱容清王朝的腐敗,把一塊又一塊土地送給了侵略者,西方列強也開始肆無忌憚地瓜分沉睡的巨龍,大清朝覆滅,沉睡的巨龍傷口累累卻還未甦醒,最終國破家亡山河破碎。

也許慈禧早就預感到了大清朝的結局,她想要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抓不住,所以只能在最後的時光貪圖享樂,在死之後也帶走了那73箱價值連城的珠寶,那堪比帝王規格的葬禮讓外國記者驚嘆不已,西方列強早已嗅到了這個國家的腐朽之味,他們像看鬧劇一般的圍觀,圍觀這場大清朝最悲傷的悲劇,悲劇裡面充斥著多少無恥的笑聲,那時候國人麻木愚昧,似乎並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對於慈禧的親筆密信你有什麼看法呢?不如在下方留言討論吧!

相關焦點

  • 為慈禧代筆的三位才女,一位俊男!
    慈禧太后為拉攏一些親近大臣,常恩賜一些書畫作品,得之者視為殊榮。但因為自己的書畫水平和時間關係,就想著找幾個精於書畫的才女俊男來代筆。1繆嘉惠慈禧太后喜歡畫長壽的仙鶴,她就得體地施教,並讓其不覺得有「教」的味道。總之是處處小心,於是很得慈禧太后的歡心。
  • 孫殿英在慈禧墓中發現一秘密,慈禧或並非滿族人?
    首先,這與她本人信奉佛法有很大的關係,慈禧不僅信佛,還會在宮中扮演觀音菩薩,最開始周圍人為了討她歡心,叫了幾次老佛爺,漸漸地,大家發現慈禧被叫這個稱呼的時候很是開心,仿佛她就是個女菩薩。後來「老佛爺」這個稱呼就成了一個習慣和規矩。
  • 專家還原慈禧年輕時照片,你怎麼看?
    很多人一想到此就想到慈禧,因為慈禧執掌清政府半世紀,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其實,我們所能看到的早期圖片都是慈禧70歲時拍攝的,再加上討厭慈禧,因此很多人都覺得慈禧長得醜。那麼慈禧年輕時到底長得咋樣呢?
  • 「故宮鎮館之寶慈禧彩照」被證偽 插畫師:被人盜用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慈禧年輕時彩色照片」網上熱傳,網友:慈禧太美
    據中新網報導,近日一張「慈禧皇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網絡流傳,引發網友「慈禧皇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人還將此照片與故宮博物院聯繫起來。不過,這張照片真的是年輕時的慈禧嗎?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稱,網傳慈禧皇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老佛爺」在清朝是慈禧的尊稱,慈禧為何叫老佛爺?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同治朝、光緒朝的實際控制人。慈禧為何叫「老佛爺」呢?有種說法和李蓮英有關。光緒初年慈禧想要再度垂簾聽政。朝中的反對之聲是有的,李蓮英看到這個情況後,他令人比照慈禧的樣貌製作了一尊觀音造像放在萬壽寺。李蓮英對慈禧說萬壽寺有佛光顯現。
  • "故宮鎮館之寶年輕慈禧彩照"被證偽,南京小夥:我畫的,被人盜用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文章中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故宮「珍妃井」僅10寸,慈禧是如何把珍妃塞進水井中,活活溺死的
    珍妃井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匆忙逃離紫禁城的慈禧因為帶著珍妃不好跑路,便令人將珍妃扔進了井裡。不過,去過故宮的朋友知道,這口井井口不超過10寸,最多也就能放進去成年人的一隻腳。珍妃當年是有多瘦,才能被慈禧塞入井中活活溺死?
  • 孫殿英的士兵盜墓時發現慈禧是小腳,難道慈禧不是滿清貴族?
    首先,這與她本人信奉佛法有很大的關係,慈禧不僅信佛,還會在宮中扮演觀音菩薩,最開始周圍人為了討她歡心,叫了幾次老佛爺,漸漸地,大家發現慈禧被叫這個稱呼的時候很是開心,仿佛她就是個女菩薩。後來「老佛爺」這個稱呼就成了一個習慣和規矩。
  • 慈禧為何要將甄妃拋入井中?珍妃做了一件讓慈禧很尷尬的事
    不僅如此,在孫殿英盜掘慈禧,乾隆皇太后陵墓的同時,還有人盜掘珍妃陵墓,讓他死後不得安寧。目前,北京故宮珍寶館北門有一口水井。無數遊客會從井口來到這裡參觀。這口井也被命名為「振飛井」。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慈禧太后以不方便為由,下令太監將珍妃拋入井中。這太無稽之談了,要知道慈禧西逃時不可一世,怎麼就不可能再多一個脆弱的珍妃呢?肯定有深層次的原因。
  • 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有感情麼?答:和大家想像的有點不一樣
    但是當我們去回顧歷史,我們要去真實地去面對那一段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的感情還是有的,只不過沒有同治皇帝那麼深罷了。一、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感情。和其他多數人想像的不一樣,光緒皇帝儘管不是慈禧太后親生的兒子,但也是慈禧太后拉扯大的。
  • 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鳳眼丹眉,原來慈禧曾經這麼漂亮!
    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鳳眼丹眉,原來慈禧曾經這麼漂亮!文/歷史大遷徙關於慈禧太后在我們大中國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對她的評價也都傾向於負面,很多人說正是因為她在清朝晚期的獨斷、專權才使得中國日益淪為列強肆意宰割的對象。
  • 電視連續劇愛上主題曲《戲說慈禧》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戲說慈禧》。我仍然認為以前的電視劇是經得起考驗的。雖然有幾十集,但我並不厭倦看。現在,古裝劇,隨意篡改歷史,最好乾脆叫戲劇。這齣戲是1992年由臺灣在北京故宮現場拍攝的,是一出良心好的戲。
  • 慈禧奢侈的生活!驚呆了!
    其屍體旁邊還放滿了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700多件,當寶物殮葬完畢,發現棺內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蘭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慈禧與多數女人一樣,喜歡檢閱和欣賞自己的衣物。
  • 慈禧是個什麼樣的人?
    據慈禧的貼身大丫頭之一何榮回憶,事發前兩三天,有小太監透露過一些消息,得力的太監都在順貞門裡,而御花園兩邊都是扛著槍戒備的侍衛官兵。雖然聽聞過外頭有亂民鬧事,但是具體如何,小小的宮女是無從得知的。身為宮女所能了解的只有眼前的小事,其他的大事一概不知,只知道老太后這幾天和往常不太一樣,因為她已經好多天未去頤和園了。
  • 因為主題歌而愛上的電視劇之《戲說慈禧》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戲說慈禧》。還是覺得以前的電視劇耐看,雖然大幾十集,看了也不膩。現在的古裝劇,隨意篡改歷史,還不如乾脆直接叫戲說。這部劇是1992年由臺灣中視在北京故宮實景拍攝的,實為一部良心好劇。
  •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民國時期慈禧定東陵曾遭盜竊,絲織品在盜賊眼裡屬於不值錢的東西,被隨手扔棄,出土之後也沒有條件好好保存。中國絲綢博物館艱難修復了六年,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才使得我們今天有緣一見,慈禧下葬時穿的什麼、墊的什麼、枕的什麼、蓋的什麼。每一件展品都是從定東陵中發掘出來的,曾經陪伴慈禧在地宮中度過了漫長的時光。
  • 慈禧獨霸大清?如果慈安不死,壓根兒就沒有慈禧的事兒!
    以上就是慈禧早年的經歷,十七歲入宮時還是個普通秀女,五年後就被封為貴妃,是不是覺得慈禧很厲害?其實這不算什麼,因為有個人比她更厲害,這就是慈安。慈安是滿洲鑲黃旗鈕鈷祿氏,比慈禧小兩歲,同樣是出生於官宦世家,性格溫婉,賢淑良德。1852年,慈安和慈禧一樣,也是以秀女身份入宮,當時年僅15歲。
  • 為了推廣「大拉翅」,慈禧太后親自當模特!
    慈禧太后又為何如此費力去推廣它呢?「大拉翅」是清朝后妃的一種髮式,由慈禧太后從」兩把頭」改進而成。慈禧太后晚年時,曾患上了脂溢性脫髮,掉發很嚴重。她一方面吃藥和補品補救自己的頭髮,一方面在髮式上打主意,決定用髮式來彌補因脫髮而帶來的難堪。於是她發明了一種牌樓式的大拉翅,即大兩把頭,從而取代了用發架梳的兩把頭。
  • 慈禧死後,李蓮英怎麼樣了?他做的這件事不枉慈禧對他這麼好
    但很多的宦官,給人的大多是負面印象。比如秦朝時期指鹿為馬的趙高、賣官鬻爵的十常侍、導致「土木堡之變」的王振等,像「三寶太監」鄭和一樣的賢宦少之又少。然而,在清朝,有這麼一位大太監,他在清宮中擔任太監總管長達40年,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那就是李蓮英。慈禧,的脾氣很古怪,她得脾氣古怪可是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