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鎮館之寶慈禧彩照」被證偽 插畫師:被人盜用

2020-12-15 環球網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張「照片」其實是畫出來的,作者是南京小夥居旭東,一位29歲的插畫師。

慈禧彩照事件

畫作被杜撰成歷史照片,插畫師發文道歉

「慈禧年輕時候真漂亮」「慈禧年輕的時候看面相就知道是個狠角色」「不愧是慈禧,眼神很犀利的樣子」。

這些議論源於最近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的慈禧太后大約是三四十歲,衣著華麗,表情端莊。和照片一起在網上流傳的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大意是說在1980年,一位陳姓收藏者在家中發現了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是一百年前一位法國人贈與他祖先的。後來經某位「專家」牽線,該收藏者就將這張照片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

此事引起故宮博物院的關注。7月25日,故宮博物院官網專門刊發了考證文章稱這張照片是偽造的。在故宮博物院四萬餘張老照片收藏中,檢索慈禧太后照片,並沒有發現這張彩色照片的蹤跡,現有的照片無一例外都是她的老年樣貌。

文章中還寫明直到1868年,法國人迪奧隆(Louis Ducos Du Hauron 1837-1920)才將三色攝影法註冊專利,彩色攝影術才誕生,以19世紀80年代的普及程度不太可能進入中國。且專家們遍查19世紀60-90年代的史料,沒有找到任何一位曾經進入紫禁城或者在其他皇家空間裡為慈禧拍照的確切記錄。所以,專家們認定該照片為偽造照片。

對於故宮博物院的闢謠,南京插畫師居旭東7月26日在微博上發聲,稱沒想到自己的作品鬧出這麼大的誤會,「希望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歉意。」

畫慈禧源於自己的愛好,前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居旭東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張被網絡瘋傳的「慈禧年輕時的彩色照片」是自己在2018年年底畫的一幅作品。居旭東是做寫實繪畫的,偶然看到慈禧的老照片就想嘗試畫畫看。「因為看過很多資料記載說她年輕時挺美的,我就想看她年輕時是什麼樣?於是就嘗試去畫她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樣子。」居旭東根據自己對人物面部結構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美術基礎畫了這張畫。

對於這幅畫延伸出來的各種故事,居旭東表示很無奈,「其實這兩年一直有營銷號拿這張圖編了各種版本的荒誕故事,我也很莫名其妙。這次都驚動了故宮博物院,所以我不得不站出來。」

居旭東稱自己的初衷是想把作品分享出來,讓大家對歷史人物有一些關注,想讓大家更有興趣去了解相關內容。但作品發布之後進入了公共領域,很多事情就變得不可控了,「營銷號杜撰一些故事以及傳言,對我們原創作者沒有太多的尊重,這是我比較氣憤的地方。」

居旭東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那張慈禧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時間,「當然我不是做歷史研究的,知道的東西有限,我也是盡我所能,參考了將近一百例人物年輕和老年時照片的對比,研究他們五官前後的變化,畫慈禧三四十歲畫像時就結合了一下。」居旭東說,畫像改了好幾版,最後的成品是在一周的時間內繪製出來的,主要使用了Photoshop圖像處理軟體和手繪板。

居旭東說,自己這兩天情緒已平復,一直都在創作,「進入到藝術領域之後,外界的一些評論我就不太關注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畫歷史名人年輕時的畫像是我的愛好,我還是會繼續創作的。」

插畫師的故事

網友「點題」他作畫,人工復原老照片更有溫度

紫牛新聞記者在居旭東的社交媒體上發現,他不止繪製了慈禧年輕時的畫像,還繪製了恪順皇貴妃珍妃、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光緒帝等歷史人物年輕時的畫像。他還精修了林徽因、霍元甲、黃飛鴻等近現代人物的老照片,使原來有些模糊的老照片變得清晰。「這是我的個人愛好,我把作品上傳到網絡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種表現形式。」

居旭東說他的帳號下日常會看到很多網友留言,「他們會跟我說想看哪個歷史人物年輕時的樣子,大家會很期待,如果我畫了他們喜歡的歷史人物年輕時的樣子,他們會很感動。」

居旭東告訴記者,有網友提議讓他畫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但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畫像記載的,真的沒辦法。「宋朝或者元朝的資料我還能找到,唐朝以前寫實畫像的資料真的找不到,那都是後人自己想像畫出來的,並沒有特別大的參考意義。」

居旭東說他的畫以寫實為主,在有歷史考證的基礎上創作的。「我儘量找一些經過論證的,確實是符合這個人物相貌的資料。但歷史畢竟是一個謎團,有些東西也不是特別準確,我儘量找有說服力的資料。」

也有人問還原老照片為何不用AI修復,用手繪的方式不是費時費力嗎?居旭東以前段時間很火的AI修復林徽因畫像為例說道:「AI修復的優點是能夠強化邊緣、保留光影和增加細節。缺點是不能很好地判斷人物長相,無法達到完美的上色效果。好好的一張有標誌性的臉,成了一張標準的網紅臉:韓式一字眉,高鼻梁,微笑唇,v字臉,看起來似乎還順便開了個眼角。對比那些稍清晰的舊照,似乎完全不是一個人。」

在居旭東看來,人工復原老照片「更有溫度」。

自學插畫開工作室,打算出個歷史人物系列

居旭東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大學時對插畫感興趣,於是在網上看教程自學了插畫。大學畢業後,居旭東在南京某網絡公司做了幾年的設計總監,因為想要更自由的創作空間,2016年他離職自己創業,開了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有三十幾人,主要做歷史照片修復及古畫還原工作。日常他還負責一些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工作,教大家如何修復老照片。

居旭東告訴記者,一些網友看到他的作品後,會來找他修復老照片。「有人拿著父母以前的照片來找我,因為年代久遠,基本上已經看不出容貌了,我會根據他們的描述,然後參考他們的長相,最後幫他們復原出來。」居旭東表示,自己是按照經驗去創作的,中間還摻雜著自己的想像、審美以及合理的推測,並不能作為真實的依據,「我這畢竟不是科研機構,不可能做到那麼精確。」

之所以堅定做老照片修復工作,居旭東說和一個暖心故事有關。「有個姑娘的父親過世多年,有一天她拿著老人的照片來找我,那張老照片超級模糊,根本看不清五官。」他們前後溝通了半個月,之後居旭東幫那姑娘把照片修復好。「收到照片的那一刻,她哭了,一直盯著看了好久,用顫抖的聲音跟我說『謝謝』。」居旭東說,「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動力,我不止要繼續做,還想做得更好。」

居旭東和妻子都在工作室做照片修復工作,最近手頭的「訂單」特別多。忙過這陣子,居旭東考慮出一些清朝或者民國時期的人物系列畫像,「希望我們的行業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大家一起加入進來,畫一些歷史人物,挺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故宮鎮館之寶年輕慈禧彩照"被證偽,南京小夥:我畫的,被人盜用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文章中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東坡肉就是他在貶官時期發明的美食,肥瘦交疊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塊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配以佐料,文火慢燉,出鍋的肉脆嫩爽滑、酥鬆爽口,滑而不膩、色味俱佳,後來這道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第一,郭熙《早春圖》之魅力對於山水畫,郭熙曾經說過一段話: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意思是什麼呢?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03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祭侄文稿「 將情緒刻在字裡行間一代忠烈名臣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 北京故宮鎮館之寶:十大國畫寶藏 你見過嗎?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1925年10月10日,建築面積72萬多平方米,其收藏文物180多萬件,其中清宮舊藏文物71多萬件。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今,昔日皇宮禁地那佔地78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  鎮館之寶:海之光巨鑽(Daria-i-Noor)  姜松評寶:來自於古印度孔雀寶座,世界最大黃鑽石。無價奇珍。  地址:  Tehran, Ferdowsi Ave, Iran  12.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清兩代皇宮,72萬平方米,收藏了180萬件中國文物。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這幅畫作為陪葬品放在亞尼墓中,全長二十四公尺,用長達六十章的篇幅,描繪死者在來世獲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約定事項。埃及死者在通向復活之路時,必須於棺木中置放「死者之書」。死者之書大部分以紙莎草寫成,記錄死者生平好惡,以及奧西裡斯的審判等情節。
  • 全球博物館獻出「鎮館之寶」
    按照北京一家博物館5月日均接待526人來推算,天貓上博物館的訪問人次,達到了線下接待人次的33倍。在天貓逛博物館是什麼體驗?全世界頂尖的博物館鎮館之寶,都能在這裡看到。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內外博物館紛紛臨時閉館,但它們轉身就上天貓開店。3月底,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博物館)入駐天貓,就帶來了鎮館之寶「孔雀報時鐘「IP款項鍊。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這尊國寶相比,你更喜歡哪個?
    由於是西方媒體評定出來的結果,我們的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家博物館沒能在列也說得過去,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世界四大博物館各自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來頭。世界四大博物館之羅浮宮羅浮宮是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裡面有著多達40萬件的精美藝術品,涵蓋了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故宮看「吐寶鼠」陝博賞十大鎮館之寶
    鼠年將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門廣場推出的「吐寶鼠」吸引了遊客。1月10日,故宮博物館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關於2020年春節開放時間的公告。故宮博物院實行除夕當日閉館,正月初一(1月25日)至正月初六(1月30日)正常開放。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
  • 新書上架|帶女兒遊全球101座博物館的媽媽 與插畫師合作出書「神遊...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去故宮都要準備什麼?紫禁城必看路線怎麼走?皇宮角落裡的「最美建築」是什麼?紫禁城等級最高的建築是哪一個?幾乎沒有煙囪的故宮怎麼取暖?故宮裡的「大怪獸」誰最厲害?紫禁城尋花路線怎麼走?你近距離看過故宮名畫嗎?你能找到御花園號小火車嗎?
  • 金絲楠木塔:洛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高6米重4噸,卻沒用一顆鐵釘
    金絲楠木塔:洛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高6米重4噸,卻沒用一顆鐵釘 博物館是世人認識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窗口,「千年古都」洛陽也不例外,洛陽博物館便是洛陽的一張名片。洛陽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由我國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親筆題寫館名。
  • [本土插畫師]Yuna:紅橙黃綠青藍紫
    我們的欄目[看看]:國際插畫師作品賞析[練練]:插畫師創作過程小竅門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而且,陸柬之還在通篇行楷之中加入了一些草書字組,這就使得溫潤的書風,一下變得有張力起來,這真是動靜結合,美到讓人心醉。有人用這樣一句話評價此作,真是恰到好處:「平和中見微瀾,無聲處聽驚雷!」現今,此作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之中,乃是鎮館之寶級別的存在,整整1000多年歲月已過,此作仍然驚豔著無數後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