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2021-01-10 M夢初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

臺北 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11月建成開幕,依山而建,主體建築有四層,仿造 中國 傳統宮殿式建築,米黃色的基座與周圍的漢 白玉 欄杆相映生輝,最高處是一座閣樓,紅簷綠瓦,極富傳統色彩;院前廣場聳立著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頗具 中國 古典建築之美。

臺北 故宮博物院內收藏著65萬件藝術珍品,其中絕大多數源自 北京 故宮,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具有無可比擬且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的美名。

相較於 北京 故宮本身就是一件大型展品,遊客更關注的是建築而非文物; 臺北 故宮的設計更適合展覽,展出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和人性化,平均每三個月就更換一次展品,不定期還會舉行各種特展。

臺北 故宮的展品主要以宋、元、明、清這四個朝代的藏品為主,在1949年故宮文物南遷到 臺北 的時候,重點放在元宋的書畫上,真正鎮館的絕世珍寶是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蘇軾《寒食帖》等,只不過這些珍品多數只在特展時才有緣目睹。

而最被全世界遊客所青睞的 臺北 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則是:翠玉白菜、東坡肉石和毛公鼎。潔白的菜身,翠綠的葉子,菜葉上還停留著兩隻栩栩如生的昆蟲,——這隻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年代並不久遠。這件作品原本放置於 永和 宮,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大概是瑾妃的嫁妝,其珍貴之處在於它的雕工精緻和寓意美好。白菜音同「百財」,再加上寓意著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絕對是一件很祥瑞的藏品了。

與翠玉白菜的後天雕琢所不同,東坡肉石是一種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這塊以假亂真的東坡肉,肥瘦相間,層次分明,甚至連肉皮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見,若說是雕工精湛倒並不稀奇,難以置信的是,這塊東坡肉石並未經過任何雕刻,完全渾然天成,令人嘖嘖稱奇,也正因如此才能成為鎮館之寶了。

要說前兩件不過是皇家精巧獵奇的藏品而已,只有毛公鼎才是貨真價實且極具考古意義的文物。這尊鑄於西周晚期的青銅鼎,其作者毛公是周宣王的叔公。毛公鼎不僅鑄造精美保存完好,更重要的是鼎內壁鑄有銘文,32行,近500字,是現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其內容敘事完整,記載詳實,堪稱西周青銅器中銘文之最,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其實細細去逛,能發現許多或珍貴或有趣的珍品。 比如 微雕極品棗核舟、十七層的百寶象牙球等等,其精緻巧妙常常引得觀光客讚嘆不已。

臺北 故宮博物館的一至三層為展覽陳列空間,四樓為休憩茶座,地下一層則設有兒童學藝館和禮品商店。 臺北 故宮的文創周邊真的值得好好逛一逛,精緻又實用,件件都讓人愛不釋手。在這裡買的一款郎世寧花鳥圖的眼鏡布是我的心頭好,至今一直跟著我,走過了世界上許多國家。

博物館的美食也相當附庸風雅,第一展覽區一樓的閒居賦提供輕食、咖啡和茶飲;第二展覽區一樓的富春居提供套餐、牛肉麵等;展館外的故宮晶華餐廳也非常值得一試,餐廳裝飾典雅,一派古香古色,這裡不僅有可以食用的翡翠白菜和東坡肉,還有毛公鼎造型的牛肉麵,故宮三寶可以全部拿來祭五臟廟了。推薦這裡的寶鼎鴛鴦牛肉麵,以太極大碗的造型分別裝入白胡椒味的清湯麵和中藥味的紅湯麵,配上勁道的麵條和軟爛的牛肉,為一整天的故宮參觀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Tips

地址: 臺北 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交通:搭乘捷運 淡水 線至士林站下車,轉乘紅30、255、304、 101、18、19路公交車於故宮博物院站

時間:8:30-18:30

門票:NT$250

M_夢初

旅行媒體人,自由撰稿人,各大旅遊機構籤約達人。

自稱M姑娘,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在路上的感覺。

文字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商用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東坡肉就是他在貶官時期發明的美食,肥瘦交疊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塊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配以佐料,文火慢燉,出鍋的肉脆嫩爽滑、酥鬆爽口,滑而不膩、色味俱佳,後來這道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石,看上去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豬肉皮上面的毛孔也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都能聞到香味,而且更妙的是它居然是渾然天成,並未經過任何的雕刻,真正稱得上是人間極品,價值連城。這塊東坡肉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朝康熙時間被供入內府 。1949年國民黨敗退時隨同其它許多珍貴文物一起被運至臺灣。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這裡擁有中華精粹藝術品,浩瀚文物藏品,來臺北博物館不虛此行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臺北 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稱 臺北 故宮、 中山 博物院。是 中國 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 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 中國 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 臺灣 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這裡知名度最高的藏品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它們和毛公鼎合稱「故宮三寶」,在館內有獨立的展區。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第一,郭熙《早春圖》之魅力對於山水畫,郭熙曾經說過一段話: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意思是什麼呢?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今,昔日皇宮禁地那佔地78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
  • 都怪他有一批文盲秘書
    大家都知道,大陸這邊有個故宮,臺灣省那邊也有一個臺北故宮。很多人說,蔣介石把好東西都拿走了。甚至有人說,臺北是有寶無殿,故宮是有殿無寶。臺北故宮國家博物館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看一下臺北故宮的寶貝。臺北故宮曾經評出了十大國寶,專家組跟遊客各選了十件,這裡面確實全是國寶級精品。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2011年6月,前後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No.9 五彩龍鳳大盤
  • 「臺北故宮」將國寶借給日本 媒體:恐淪為「臺獨」工具
    報導稱,此話題在島內延燒,主要是由於書畫類限展品在臺灣都難得露面,老化的紙、絹類纖維極易脆化斷裂,如臺北故宮博物院保存的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曾於1961年被借至美國國家藝術館展出,卻造成嚴重損傷。因此讓這麼珍貴的文物漂洋過海,難免讓人擔心。除了對展品本身的關切之外,爭議的焦點還有兩個,一個關乎「合法性」,一個關乎尊嚴。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為了便於進一步了解,也將各博物館的官網一併奉上(以英文為主)。  首先列舉各個文明古國的博物館,以收藏各自國家古代文物為主,較少收藏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藏品。  1.埃及國家博物館(Egyptian Museum)。  建於1858年,收藏了古埃及各王朝的頂級文物十二萬件,包括一些知名的法老木乃伊。  鎮館之寶:法老圖坦卡門的金面具,見下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清明上河圖真跡即收藏於此,且收藏有無數國寶。紅燒肉這塊肉形石,俗稱紅燒肉,是鎮館之寶。無論是色澤還是紋理都非常逼真,大小也與真正的紅燒肉相仿。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北京的故宮只留下那些帶不走的建築,臺北的故宮所藏之精華讓人嘆為觀止,經過了3個小時左右的參觀,我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因為定期換上新的藏品,這次感覺重量級的書畫作品並不多,比起金玉、古瓷、青銅這些,我們這些看熱鬧的,更願意看看文化價值更高的東西,三希堂法帖最重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包括最近熱映超低分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而能夠得以保存這段珍貴歷史的正是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鼎——毛公鼎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收藏文物數量上雖僅僅佔到原先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國之重寶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機構改造,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臺北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本報資料照)若說臺北故宮改名的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藏品各異,地位也不盡相同。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名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們都非常的感興趣,要問我國的書法界哪位書法家最為有名氣,很多書法愛好者會想到書聖王羲之,的確王羲之的大名在書法界是無人能超越的,特別是他的代表作
  • 故宮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欣賞,在家無聊,不如看些文物陶冶情操
    故宮是中國藏品最為宏富的博物院,那麼,它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呢?根據數據顯示,故宮博物院裡的文物共1807558件(套),珍貴藏品168萬件,文物種類豐富,涵蓋了畫作、書法、青銅器、金銀器、漆器、鐘錶、宗教文物等。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展覽處,那麼臺北故宮裡面有什麼呢?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從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挑選貴重文物運轉臺灣,還有一批則是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都被放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