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2020-12-21 羽子偕老旅行記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那就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這座年輕而又知名流傳的博物館,一探究竟吧。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歷史概括: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後,國民政府開始計劃將博物院文物南運。

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

1936年12月,南遷文物由上海轉運首都南京。

1937年1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即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

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

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

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

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同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

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更多的遊客因它而來,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雖然年代不久,但珍貴就在於它的精美和美好的寓意,翠玉白菜長18.7釐米 ,寬9.1釐米 ,厚5.0釐米 ,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相同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觀看時,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栩栩如生的精湛工藝,深受人們的喜愛。

東坡肉也是鎮館之寶,可惜的是當時不在館內,所以沒有看到。

女立俑,唐代的女人以肥為美,這是唐代典型的藝術造型。唐代陶瓷堪稱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顆明珠,名窯遍布南北各地,器物造型千姿百態,裝飾紋樣豐富優美。特別是在陶俑方面,造型比例準確,形象生動。

這隻迷你版小豬,簡直太可愛了,好喜歡。

臺北故宮的文物收藏中,包含了部分來自避暑山莊、頤和園等屬於皇家的文物。白釉盤底雕刻一條龍,一看就是屬於皇帝專用,屬於皇家用品。

臺北故宮的漆器精品較少,色彩豔麗、精緻的琺瑯器,兩岸所藏特點相近。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由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更值得欣賞。

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保存了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這些文物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是民族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包括近40萬件明清檔案),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

旅遊小貼士:

門票信息

1、普通票新臺幣350元;

2、團體參觀票(10人以上)新臺幣230元;

開放時間

展覽館一區(正館):8:30——18:30,周五、周六夜間開放18:30——21:00。全年無休。

圖書文獻館:9:00——17:00,周日、假日休館。

交通信息

公交

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至士林站下車,由1號出口出站後,至中正路轉乘 紅 30(低地板公交車)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館門口下車。或轉乘公交車 255、304、815(三重-故宮博物院)、小18 、小19 於本院正面廣場前下車。

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大直站下車,轉乘 棕 13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面廣場前下車。或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劍南路站下車,轉乘 棕 20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館門口下車 。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
    原標題: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策劃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將於6月24日至9月15日及10月7日至31日,分赴東京博物館、九州島博物館展出。
  • 將翠玉白菜借臺中引爭議 臺「監委」指臺北故宮有重大違失
    「翠玉白菜」玉雕一直被視為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不過,去年11月臺北故宮方面主動將這一定級為「重要古物」的玉雕和「一般古物」的翠玉小白菜雕塑,移動到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后里馬場展區展出,引發島內社會對文物安全風險及草率行事議論。
  • 將翠玉白菜借臺中引爭議,臺「監委」指臺北故宮有重大違失
    「翠玉白菜」玉雕一直被視為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不過,去年11月臺北故宮方面主動將這一定級為「重要古物」的玉雕和「一般古物」的翠玉小白菜雕塑,移動到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后里馬場展區展出,引發島內社會對文物安全風險及草率行事議論。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兩岸大學生齊遊臺北故宮 陸生驚訝翠玉白菜實體小
    兩岸大學生們在阿美飯店品嘗地道的臺式風味餐。(圖:臺灣《旺報》/記者吳冠瑾 攝)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幾乎每位來臺灣遊玩的大陸旅客,都會將臺北故宮視為必訪景點。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27日將首站參訪景點選在臺北故宮,希望讓大學生們深入了解中華歷史文物的精髓。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他收藏了數千件精美逼真的食品類觀賞石,肉類、雜糧、瓜果、蔬菜等應有盡 有,可以說他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奇石收藏家。他於2010年5月13日打電話與我約見,說他在2009年獲得的一塊紅燒肉石,堪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肉形石媲美。並告知他已初步查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肉形石是內蒙古阿拉善王爺進貢清廷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圖」是印象最深刻的幾個。著名藏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展覽處,那麼臺北故宮裡面有什麼呢?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從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挑選貴重文物運轉臺灣,還有一批則是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都被放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早春圖》是北宋宮廷畫家郭熙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創作於神宗熙寧五年,為郭熙晚年之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海的精靈:海洋館初開的翠玉白菜式和冠狀式水母
    優雅的姿態,鮮嫩的肉體,怎麼看都像白玉,帶著溫潤的質感;怎麼看都像白菜,永遠是春日萌發的氣息。自然的姿態,是任何藝術家都無法創作的。所謂巧奪天工,天工怎麼可能由人類來搶奪呢?在水母面前,我們只有嘆息造物主的偉大。這隻水母,怎麼看都像冠狀病毒。然而,他無害,他大千萬倍,他以絕美的舞姿奉獻給人類的眼睛。
  • 同屬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是親戚!
    文/姚崢華有一本書,叫《朵雲封事》。名字很特別,內容也很特別。我們都知道,南京有個南京博物院,臺北有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但關於這兩個博物院有什麼交集,卻少有人知道。比如,到臺北故宮的人,可以看到行政大樓前有一個大鼎,叫博愛鼎,可它竟然是一個山寨鼎。
  • DAY 1故宮博物院/101/象山夜景/寧夏夜市
    旅行團走馬觀花的方式絕對無法領略其中震撼,所以參觀 臺北 故宮之前先上網站預習一下非常必要。一般人會認為, 臺北故宮的鎮店之寶是「豬肉白菜鍋」:肉型石、翠玉白菜與毛公鼎,總是很多人圍著瞧個不停,其實前兩項只是過去皇家有意思的收藏品而已。 臺北 故宮的真正鎮館的絕世珍寶其實是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不過這三幅畫只有在特展時有緣目睹。
  • 重慶麗晶酒店特邀臺北故宮晶華 攜國寶宴來渝
    (翠玉白菜)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區內的「故宮晶華」,因其外觀建築的特色以及與故宮博物館收藏品緊密結合的餐飲概念,被國際知名媒體Newsweek雜誌報導譽為「賦予博物館附屬餐廳全新意義與內涵的作品其仿臺北故宮鎮店之寶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弦紋鼎……等國寶文物所推出的八道式國寶宴,其惟妙惟肖的造型以及出人意表的美味,成為遊客造訪臺北故宮必嘗的美食之一。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重慶麗晶酒店特邀臺北故宮晶華攜國寶宴來渝,限300套
    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區內的「故宮晶華」,因其外觀建築的特色以及與故宮博物館收藏品緊密結合的餐飲概念,被國際知名媒體Newsweek雜誌報導譽為「賦予博物館附屬餐廳全新意義與內涵的作品It gives a whole new meaning to the concept of a museum restaurant」。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