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2021-01-10 浮光掠影史海回眸

東坡肉的名稱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被多次貶謫。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東坡肉就是他在貶官時期發明的美食,肥瘦交疊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塊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配以佐料,文火慢燉,出鍋的肉脆嫩爽滑、酥鬆爽口,滑而不膩、色味俱佳,後來這道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石,看上去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豬肉皮上面的毛孔也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都能聞到香味,而且更妙的是它居然是渾然天成,並未經過任何的雕刻,真正稱得上是人間極品,價值連城。

這塊東坡肉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朝康熙時間被供入內府 。1949年國民黨敗退時隨同其它許多珍貴文物一起被運至臺灣。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臺北 故宮博物院內收藏著65萬件藝術珍品,其中絕大多數源自 北京 故宮,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具有無可比擬且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的美名。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為了文物安全,故宮博物院準備組織文物南遷。1933年1月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至5月15日先後運走文物5批,共13491箱,約20萬件(套)。包括書畫、瓷器、銅器、玉器以及文獻等大量珍貴文物。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此件肉形石與翠 玉白菜和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院三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這一席話使我大吃一驚。我在北京故宮工作50多年,曾經不止一次查閱《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以及貢檔和相關奏摺,竟然沒有發現有關肉形石的線索,而於瑞軍先生卻找到了有用的信息,我深感愧疚。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第一,郭熙《早春圖》之魅力對於山水畫,郭熙曾經說過一段話: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意思是什麼呢?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製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事件發酵後,臺灣本土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就怒斥臺北故宮:「你憑什麼!」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會不會我們的國寶通通被調包、被盜賣、會被怎麼樣?!」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鼎——毛公鼎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收藏文物數量上雖僅僅佔到原先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國之重寶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代表:《平復帖》、《伯遠帖》) 臺北故宮:有書法作品7000件左右,一半為優等品,一半為次品,元以前的書法155件。(代表:宋汝窯三足樽、清康熙郎窯紅釉帶直口瓶) 臺北故宮:館藏25592件,其中25248件為清宮舊藏瓷器,宋瓷及明代官瓷佔比量巨大。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而王羲之一生當中書法代表作非常的多,比較有名的有《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平安帖》,這幅書法作品如今珍藏在了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雖然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王羲之的真跡,所以我們通過唐朝摹本也能間接的也解到王羲之筆法的精妙。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清明上河圖真跡即收藏於此,且收藏有無數國寶。紅燒肉這塊肉形石,俗稱紅燒肉,是鎮館之寶。無論是色澤還是紋理都非常逼真,大小也與真正的紅燒肉相仿。
  • 「瘦金體」真是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
  • 「臺北故宮」將國寶借給日本 媒體:恐淪為「臺獨」工具
    臺北故宮博物院為此次展覽出借了四件典藏文物,就包括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還有懷素的《自敘帖》等,都是稀世珍品。一般來說,作為一種交流形式,全世界各大博物館之間互相出借文物進行展覽並不會引起民眾的反對。但是這次,情況不一般。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年11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將出借《祭侄文稿》等展品到日本展覽的消息,隨後便引發持續爭議。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臺灣「中時新聞網」日前發表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署名文章《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文賦》本是西晉陸機創作的一部文學著作,陸柬之自少時讀過之後,便想下筆將此作抄錄下來,但是他擔心自己書法功力尚為稚嫩,所以一直都沒有敢動筆。到了晚年時候,陸柬之書法臻至大成,已是爐火純青,所以才敢動筆將此作精心寫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