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攝影師和不懂攝影的人,最好的鑑別方式,當然是照片來說話,不過,在對待拍照,和拍照的過程,我們還是能看出一些不同的。
當然,對於攝影師的定義,可以有多種解讀,可以是懂攝影的人,職業攝影師,資深愛好者等等。在這裡,野馬哥將攝影師定位為,懂攝影,且具有一定攝影水平的攝影愛好者。畢竟這樣更貼近生活。
通過以下五個方面的解讀,是很容易區分一個真正的攝影師和一個攝影門外漢的區別的。
1、是否隨身攜帶相機
真正熱愛攝影的攝影師,會隨身攜帶相機(野馬哥指的並不是手機),畢竟相機比手機的效果要好很多,我相信攝影師一定不會放棄每一個隨身攜帶相機的機會,哪怕相機很重。
而且,攝影師常常希望隨身攜帶不止一個鏡頭,以便發揮出相機的最大能力。畢竟攝影們鍾愛的,往往不是卡片機(當然,有些人文攝影師也偏愛卡片機),他們希望通過更換鏡頭來獲得更多拍攝可能。
2、相機的配置情況
攝影師的相機,就是他們的武器,武器的好壞,關係到攝影的效果。雖然說相機的好壞,不會與攝影的能力正相關,也不與攝影作品的好壞完全等同,但是一般情況下,相機配備越高級,則攝影師的水平越好。
比如說,很少攝影師的主力機型是卡片機(森山大道例外~),總得備上更多更好的鏡頭。
另外,一些配件的使用也可以看出來攝影的專業度,比如是否習慣使用遮光罩(防止不必要的光線進入鏡頭),是否相機不用的時候蓋上鏡頭蓋(防止灰塵),是否配備閃光燈(補光),是否隨身攜帶三腳架(攝影態度問題)等等。
3、拍照的姿勢
大家都知道,拍照也要講究姿勢,如果姿勢不當,是會影響手持的穩定性的,所以從這一點上很容易分清是不是門外漢。
舉個簡單的例子,攝影師習慣於使用取景器進行取景,而非用LiveView模式,通過液晶屏取景,除非是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攝時,會用上液晶屏,否則,都會通過取景器取景以便獲得更好的相機穩定性,且更專注地觀察取景框內的細節。
有經驗的攝影師,可以在較低的快門速度下手持相機而照片不發虛;初學者則有可能在安全快門之上也有可能手抖,原因就在於姿勢的問題。
另外,有很多愛好者在拍照時,不脫下眼鏡,也會視為不專業,因為現在大多數相機的取景器,都支持屈光度調節,以便裸眼也可以正常取景。
4、對待攝影的態度
當攝影漸漸入門後,你會養成在按下快門前有更多思考,仿佛是先看到了成片,再按下快門的過程,在這一習慣養成後,在多數情況下,會不會快節奏地按下快門,或者把相機當成機關槍一樣掃射。
攝影需要日積月累,你也不會對攝影一時熱,一時冷,保持每天拍攝的習慣,讓你的器材始終處於備戰狀態。這樣,你不會出現忘記充電,忘記帶卡,忘記把卡上不用的文件清空的情況。
5、作品說話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看照片成品,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作品的欣賞,限於篇幅,就不在此多說,主要還是看光線、看構圖、看角度,看紋理、看質感。
不過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看是否會拍組照。組照是攝影一個很特別的藝術形式,是用多幅不同內容的照片來反應一個主題。組照很考驗攝影者的思想。組照要求攝影師用導演的方式去思考,去組合拍攝要素,可以說,能不能拍出好的組照,也是成為一個合格攝影師的重要指標。
當然,有時候,你也很難分清,一個手拿手機拍照的人,是否是真正的攝影師,其實只要用心創作,你就是真正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