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專欄 | 網易嚴選會成為中國的「無印良品」嗎?

2021-01-07 36氪

本文來自RET睿意德,文 / Gioia

不知道你在一年一度驚天動地的618買了啥,我的幾個朋友,除了主要的「戰鬥陣地」京東和天貓,也開發了一些新的買買買陣地,其中就包括網易嚴選。

網易嚴選是網易的老闆丁磊親歷親為的項目之一,據說,在所有最近幾年推出的一系列包括網易考拉、雲音樂等產品中,嚴選是丁老闆的「情懷項目」,屬於自己用過好品質的東西之後,也想把這些產品的好,推而廣之給大眾;你甚至可以在App上方的banner看到「丁老闆私物大放價」這樣的推廣。公開的數據顯示,半年後嚴選的註冊用戶數量達到3000萬,月流水是6000萬元。當然了,這背後,網易天然的流量優勢當然功不可沒。

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在局面還是一片模糊,無法僅僅憑藉這些銷售數據,就來說網易在這一波所謂的、已經被說了太多的中國消費升級中獲得了過硬的優勢。但有趣的是,你會發現,這些消費轉型的新星最後並沒有一家原來就從事零售或者消費品的公司,也不是一家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是來自於一家老牌的、做門戶網站起家、現在90%收入都來自於遊戲的老牌網際網路公司。

而丁磊,幾乎從養豬場開始,就註定了是中國網際網路大佬裡,追求生活品質,或者說,如此公開追求生活品質的一位。而品味和審美這回事情,本來就是實現消費轉型裡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個有效壁壘。

而為什麼會將網易嚴選,放著和無印良品做個對比呢?當然,這兩家公司有著很多不同,比如說以下兩點:

1. 店鋪形式上就不同:一家是實體店,另一個是App網店;

2. 產品來源也不同:一個賣的全部是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自有品牌;另一個則是借著品牌的東風、似乎在打著擦邊球——表示產品都由Coach、MUJI的製造商生產,產品設計交由他人所做。

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認,如果遮掉「網易嚴選」四個字,你看到那個App上面的產品,還是會想到「無印良品風」。從UI設計到產品拍攝呈現,到產品本身的設計感,都透露著一股濃濃的無印良品的感覺。

中國會不會有自己的無印良品?

不管這是一種模仿、致敬,或者是追求社會風潮,又或者是抓到了「中國質造」的風口,外加上無印良品本身在中國的大受歡迎,都說明了一個中國的無印良品,或許正在呼之欲出。

所以,當我們想問「網易嚴選會成為中國的無印良品嗎?「,其實有個更加妥帖的問法:中國會不會有自己的無印良品?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來追溯一下無印良品為什麼會在日本誕生,是怎麼誕生的:

1. 大環境:無印良品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氣氛中?

無印良品的創始人堤清二是這麼形容的,從1945年到1960年期間,日本在消費方面處於「鎖國」的狀態,但零星出現的,比如1956年的義大利產品展銷會,產品的銷售卻尤其火爆。當時正在運營一家百貨店的堤清二受到啟發,1959年的時候去法國進行了一次大採購,舉辦了一次法國產品展銷,結果產品一樣不落地賣出去了。

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過去處於「鎖國」狀態的日本消費者瘋狂迷戀上了外國品牌。同時,經濟向好讓日本人迅速致富,這也為後來1980年代日本人到歐洲瘋狂購買奢侈品做了鋪墊。

這段瘋狂的時期,日本作家三浦展在他所寫的《第四消費時代》中將其形容為「第二消費時代」,「第二消費時代」的特徵就是:家庭消費為主(比如買車要買大的,一家人都坐得下),買東西鍾意「越大越好」;喜歡的東西偏標準化(不會刻意突出個性)。

但是到了1980年代,社會情緒發生了一點轉變,這時候新出現的消費者屬於第三消費時代,被三浦展形容為「天生的消費者」。他們注重物質的個性化,家庭消費也轉向了個人消費——這個時期,個人小家電產品開始大受歡迎,包括餐飲業在內的服務業也興起了,健康和精神的充實得到重視;這個時候,由於貧富差距拉大,不同階層人的消費習慣也開始分化。

無印良品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誕生的,它是當時那隻站在風口上的豬,這個風口就是從「第三消費時代」往「第四消費時代」過渡,消費者開始通過物質來找尋和表達自我。同時,成熟的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名牌,「無印良品」的意思就是「沒有logo」,而且人們對於本民族產品,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如果你對照國內現狀,會發現中國目前,應該還處於三浦展定義中的「第二消費時代」向「第三消費時代」過渡的時期,個性化剛剛開始萌芽,對於服務、健康的重視也才開始幾年,大部分人還是對品牌有盲目的追隨和崇拜:全球的奢侈品還是被中國人買去了1/3。而網易嚴選的產品裡,必須要指出這是G20的毛巾供應商(G20也是一個品牌)、這是雙立人的供應商,才能將人抓住,迎合的終究還是人們希望以低價買到品牌貨的心理。

其實你發現沒有,就連無印良品自己,在誕生之初說要「反品牌」,特地把自己的名字叫做「沒有品牌」,現如今卻成為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消費品牌之一。拎著MUJI牛皮紙袋子的人就跟前幾年捧著星巴克紙杯的人一樣,仿佛在跟人宣告「我很有品味」。

所以,目前就算誕生了一個無印良品,也只能贏得小眾範圍內的擁躉,要創建一個無印式的大規模連鎖店,中國的消費社會似乎還沒準備好。

2. 依託於大公司的項目,有著豐富的商品、經營和營銷經驗。

這一點,網易嚴選倒是跟無印良品挺像的,全都是一家大公司孵化的新項目。創辦無印良品的公司叫做西友流通集團。在無印良品之前,西友試驗過不少項目,包括「故鄉銘品」、「主婦之眼商品」。你甚至可以說,就是因為這些不那麼成功的項目,反而為無印良品後來取得成功鋪墊了經驗和教訓。

創始人堤清二總結說,後來發現,還是因為價格問題,阻礙了舊項目的成功,而價格降不下來的原因,一來是無法大規模量產,二來是對源頭的把控不足。

為此,無印良品和優衣庫一樣,都會去往生產的最源頭——材料的生產地考察,直接採購原材料,這樣一方面監督廠商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同時也能實現更好的品控。

這一點,網易嚴選也相似,雖然嚴選是純網際網路性質,但是論及產品的開發,網易嚴選的做法甚至和當年的無印良品一樣,會向原料供應商直接採購關鍵零件,開發定製化的產品。

再說回來無印良品,商品開發之外,零售經營的經驗自不必說了,畢竟創始人堤清二就是做百貨出身的,重點來聊一聊品牌營銷。

第一點我們說了,雖然無印良品打的是「沒有品牌」的旗號,但本身其實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品牌。當然了,在一個崇拜品牌的環境裡,喊一句「沒有品牌」,就好像在白羊群中的黑羊一樣,本來就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方式。

無印良品的「潤物細無聲」的運營品牌的方式,是很值得國內品牌好好學一學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現在這個階段,中國的無印良品有點難出現的原因,大部分的中國公司,都喜歡大開大合、大鳴大放的營銷方式——在地鐵裡、電梯裡、廣場上、電視上、手機屏幕裡,反正就是砸錢模式;要不就是小品牌的蜻蜓點水式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激不激得起水花,全看運氣。

無印良品很懂得講故事,也很懂得運作人物。我記得我還在上大學那會兒,很喜歡讀一本小眾雜誌《城市畫報》,那個時候還很少人知道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就會選擇這些生活方式類的雜誌,介紹自己的產品設計理念、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並把設計總監原研哉推了出來,他的那本書《設計中的設計》,也被放到很多文化、生活方式類雜誌上廣為傳頌。

也就是說,無印良品沒有群魔亂舞的產品推送,也沒有和哪個品牌口水戰來引起注意。而是很安靜、很堅持地給消費者輸出一套它認為正確的、合適的生活態度及方式,這也是為什麼事到如今,無印良品如此夯的原因——人們願意為它背後講述的所有生活方式、理念、設計想法、日本的禪式文化、設計師的魅力等等買單。

Gioia,遊學義大利米蘭、旅居香港,資深媒體人,國際時尚與零售深度觀察家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和網易嚴選是山寨貨嗎
    類似的方式還有網易嚴選和無印良品,都是引導賦能優秀工廠生產自由品牌的典範。網易嚴選到底是不是「山寨」?在其剛推出時就受到過質疑,當時輿論幾乎一邊倒的噴嚴選:「不要臉」、「沒道德」等,也有很多人提到了侵犯智慧財產權、對供應商長期發展不利等。網易嚴選一度被人認為是「中國版的無印良品」。從頁面設計,到商品風格,網易嚴選都與無印良品推崇的「極簡」理念相似。
  • 網易嚴選要線下對飆無印良品?宣傳的意義更大
    在這屆兩會上,網易CEO丁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網易嚴選的首家線下商店將會在今年上半年開業。網易首次表態提到嚴選線下門店是在去年9月,當時甚至連地址店鋪都挑好了,結果就一直難產。而就在人們以為該計劃就此擱淺之時,丁磊給出了今年開業的說法,網易又為何如此堅定地想要嚴選走到線下呢?
  • 迎戰網易、小米!商品改成「中國尺寸」,無印良品降價轉風格
    其中,新尺寸的床品價格降到560元,與原價相當於降價36%。降價潮來襲從本質上來說,無印良品此舉,是在線下迎戰名創優品,在線上對抗網易嚴選和小米有品的精品電商的節奏。後者,都在用簡約風和中國風打開市場,無印良品來的有點晚,改的有點少。此前多達9次的降價,未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而現在無印良品換風格,有用嗎?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自從2016年12月,無印良品正式宣布進軍酒店業務,並且把全球第一間 MUJI HOTEL 開在中國深圳以後,所有人都產生了相同的疑問。為什麼是中國?「中國對無印良品來說,是最重要的市場。」無印良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對鈦媒體說到。
  • 帶不動的網易嚴選會是下一個考拉嗎?
    和第一次帶貨相隔兩個月,丁磊選在網易剛出半年報之際,再次直播帶貨,為嚴選做宣傳的意圖就非常明顯了。但是,嚴選到底帶得動嗎?會不會就成為了下一個考拉呢?不賺錢的考拉,做成了行業第一,卻賣身給行業第二?網易考拉成立於2015年,彼時正是海淘之風最熱的幾年。網易嘗試著用官方海外採購來建立一個跨境電商平臺,滿足消費者對海外產品,尤其是母嬰產品和美容彩妝的需求。網易的直營模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用戶,網易為了提升用戶粘性,開啟了重資產模式,建設保稅倉,同時與物流巨頭亞馬遜、中國外運、順豐等進行合作,保證供應鏈效率。
  • 無印良品,涼了?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產品質量問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
  • 「性冷淡」的無印良品酒店,藏著怎樣的焦慮與野心?
    作為日本品牌,首家酒店卻在中國落地,這其中有著無印良品的焦慮,也藏著它的野心。它能夠克服在中國的水土不服、並抵擋「中國版無印良品」網易嚴選的窮追不捨嗎?致力於「包辦生活」的無印良品進軍酒店業了。 1月18日,全球首個無印良品酒店MUJI HOTEL正式在深圳深業上城開業。
  • 「復刻」無印良品?你到底是怎樣的網易嚴選
    電商界的「無印良品」,冉冉升起性冷淡風越來越紅,除了無印良品,還帶火了其他一些蹭畫風的小夥伴……比如,被稱為「平價版無印良品」的網易嚴選。比如在嚴選購置一套秋衣秋褲的價錢,或許在無印良品只能購買一條秋褲。圖片來源:網易嚴選官網和無印良品天貓旗艦店對比兩個品牌各類目下最高人氣單品也可以發現,無印良品的人氣商品價格幾乎都要高過網易嚴選。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曾幾何時,這個日本品牌一度在日本本土甚至中國開創了一個自己的時代,並成為了中國中產階級與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但或許是因為品牌理念的走偏,或許是未放下海外品牌的倨傲,又或許是錯估了競爭對手的成長速度,無印良品的王朝在中國迅速建立,又迅速崩塌,被「後來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名創優品等包夾。
  • 山寨大牌、無印良品既視感?網易嚴選有話說:要與大牌製造商一起...
    山寨大牌、無印良品既視感?  網易嚴選的商品在外觀上與MUJI相似度頗高  網易嚴選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不僅是因為這是網易推出的一個新的電商品牌,還因為網易嚴選所標榜的產品調性跟日本的家居品牌無印良品十分相似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而無印良品在中國卻完全沒有打出這樣的概念,無印良品在對中國進行市場分析的時候,估計是非常地道地分析到了中國人固有的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動機,很多國際的普通品牌來中國的定價都是採用包裝高端的做法,比如說隨處可見的冰淇淋在中國直接賣高價,就是普通點裡的牛仔褲在中國都是知名品牌,無印良品就是採用這樣的定位方式,把自己打造成為了新時代中國中等收入人群的新生活方式,不僅在定價上給自己定位高端,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根據其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今年1月發布的2019財年(2018年3月-2019年3月)財報,無印良品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9%。從早先進入中國市場時火爆的「中產標配」,到如今頻頻降價仍無法挽回頹勢,無印良品究竟發生了什麼?01 由盛轉衰對無印良品而言,最好的時光停留在2015年。
  • 從被山寨到被忘記 無印良品的問題只是賣得太貴嗎?
    在日本,無印良品的對手也許是亞馬遜,而在中國,原本與大雜燴的淘寶等走差異化路線的無印良品,卻遇到了網易嚴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淘寶心選等一系列對手。從中國網際網路品牌的「抄襲」到「逆襲」,無印良品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戰局呢?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美國無印良品關於破產事宜的聲明 圖源其官方社交媒體無印良品在美國遭遇重挫,然而其更重要的一個海外市場——中國市場也是一個重災區。事實上,自2016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增速放緩,2018年第二季度首次出現負增長。1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憑藉"日式極簡生活理念的輕奢品"定位,徵服了中產階級和文藝青年的心,成為品質生活理念的象徵,颳起一陣簡約日系風的潮流。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 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美國無印良品關於破產事宜的聲明 圖源其官方社交媒體無印良品在美國遭遇重挫,然而其更重要的一個海外市場——中國市場也是一個重災區。事實上,自2016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增速放緩,2018年第二季度首次出現負增長。1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憑藉"日式極簡生活理念的輕奢品"定位,徵服了中產階級和文藝青年的心,成為品質生活理念的象徵,颳起一陣簡約日系風的潮流。近年來,MUJI風並沒有減弱,可是無印良品卻逐漸顯露頹勢,這與消費者需求變化密不可分,而無印良品似乎一直沒有跟上。
  • 無印良品失寵
    銷售額也隨之飆升:2012年以來,無印良品的收入已經增長了一倍以上,達到約4000億日元(約254億元),其中,海外店鋪的銷售額佔到了約40%。儘管如此,無印良品在海外的擴張也未能百發百中。該公司總是在海外銷售與本國一樣的產品,以為它們能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需要什麼本地化調整。或許對於鉛筆盒等產品而言的確如此,但其他產品就不一定了:無印良品花了十年時間才推出適合中國標準床榻的床單。
  • 網易嚴選也要開酒店和書店了,對標無印良品?
    《零售老闆內參》撰稿:王1點「其實對我們來說,無印良品不是目標。」網易副總裁、網易嚴選負責人柳曉剛說。不過,同時他也透露,今年7月初,在杭州會有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網易嚴選主題酒店與大家見面,從酒店的設計,到房間的布置,全面體現了嚴選的品牌理念和元素,同時還會提供一些有趣的入住體驗。另外,一個嚴選主題的書店也在籌備中。
  • 無印良品的涼
    2005年,無印良品將日本的極簡主義帶到中國,極簡主義本來是經濟萎靡時期的產物,來到中國後卻成為高逼格的象徵,無印良品也將目標客戶鎖定在中產階級,一改原先「便宜」的形象。 十幾年過去了,無印良品終於為這個決定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 無印良品到底在中國是怎麼失敗的?
    估計無印良品和優衣庫都會上榜了,在日本無印良品曾經被稱為業界神話,在2001年其虧損曾經高達10億但是到了現在無印良品的營收已經超過了1410億,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日本零售業神話,但是就是這個零售業神話在中國似乎卻走得並不順利,從去年開始無印良品的價格是一降再降,但是這個降價卻始終也沒能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買帳。
  • 無印良品的過去和「中國學徒」們的未來
    屢次降價的背後,是無印良品在華銷售連續四個季度止不住的下滑。在無印良品節節敗退的同時,它的「中國學徒們」——名創優品、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NOME、OCE等卻在不斷攻城略地,搶佔市場。面對這樣的光景,或許連無印良品自己也會感到莫名的熟悉。因為在90年代的日本本土市場上,無印良品也曾經是那個逆襲者,將一眾歐美品牌打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