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練習者經常給人身形優美、氣質超然、神採奕奕的感覺。看到他們,人們總是會想到,哇!他們平時是怎麼練的?當然也會有人追問,練習累嗎?需要多吃點嗎?練習這麼消耗,多吃會胖嗎?需要補充蛋白粉嗎?需要吃水煮雞胸肉嗎?
確實,大多瑜伽士都會遵循瑜伽飲食規律和原則,以便幫助他們在瑜伽的習練過程中,身體能提供更好的條件,呈現更舒適的狀態。
那麼瑜伽士的飲食到底是怎樣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這個疑問
瑜伽士吃什麼?
瑜伽士日常主要吃悅性食物,在特殊情況下吃激性食物,例如,感冒,上火,腹瀉等的時候有選擇地吃激性食物,基本不吃惰性食物。
古老的瑜伽飲食原則,把飲食分為悅性食物、惰性食物和激性食物。所謂的悅性食物,就是指能為身體帶來高質量的能量、營養,能給身體以舒適的感覺,給情緒帶來愉悅感,食物本身純淨、屬性平和,味道不刺激,偏甜(自然甜,而不是人工合成糖)。大多數偏甜的水果、無刺激味道的蔬菜、穀物、豆製品都屬於悅性食物。
惰性食物是指不潔淨的、受汙染的、不新鮮的、過度加工的食物,食用後讓人遲鈍、懶惰、體力衰退、精神不振。例如,腐敗的魚蝦肉、醃製品、罐頭香腸、燒烤等等。
激性食物介於二者之間,主要是指,能為人帶來能量,但味道比較刺激,例如洋蔥、咖喱、辣椒、苦瓜等。在感冒、腹瀉、上火的時候會吃一些,以便輔修治療疾病。
瑜伽士什麼時候吃?吃多少?
瑜伽士通常會為了照顧自己的練習,而調整自己的飲食時間。一個忠誠的瑜伽練習者,如果他要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練習,那麼他會至少提前四個小時不進行飲食,除了練習前喝的半杯溫水。如果他要進行清潔法,那麼他至少會空腹六個小時。並且在練習完成後的半個小時,不進行任何飲食,也不洗澡,僅僅進行放鬆。
當他準備飲食的時候,他會吃多少呢?他會將自己的胃劃分為4塊空間,兩塊的位置裝進去固體食物,四分之一的位置容納液體食物,還有四分之一就讓它空著。因為胃在飽足的狀態下,並不舒服,同時會給自己帶來慵懶的感覺。
瑜伽士怎麼吃?
瑜伽士不喜歡吃過度烹飪的食物,他們偏愛食物的原味,經常用生拌、蒸煮的方式來烹飪食物,極少煎炸炒烤,或者放入大量的調料。旁人看在眼裡,會覺得太寡淡了,沒有滋味,飲食失去品嘗美味的樂趣。但是對瑜伽士來說,不會的。因為瑜伽練習自然而然地讓他們對食物的欲望發生了變化。他們對清淡、適量的食物是出自真心的喜歡。
我有一個朋友,在她二十多歲的時候,她得了暴食症。她每天貪婪地吞下難以想像的多的,甜膩或者油膩的食物,然後再吐出來。長期的嘔吐,倒流出來的胃酸腐蝕了她的牙齒、咽喉、食管。她非常痛苦,但是她無法控制自己,一到了那個時間點兒,她就跟著了魔一樣發瘋地想吃東西。或者略微品嘗了一點甜食後,就跟打開了洩洪閘門一樣,食慾噴薄而出。後來她開始練瑜伽,練習到第八年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好多天沒有再暴食嘔吐過了。如今她的飲食健康穩定,口味清淡,吃到八成飽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停下來了,平時也不會有吃零食的欲望。偶爾不在飯點兒的時候餓了,就吃兩塊點心,很自然地就停住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被勾引起食慾而無法控制地大吃起來。
特殊階段的飲食
瑜伽士的飲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特殊時期會嚴格地遵守特殊時期的飲食規則。例如,在七日肝膽排毒時期會嚴格遵守七日法飲食,大致規律是,每天空腹食用檸檬汁,白天要用6個蘋果汁榨汁喝光,如果感到飢餓可以吃簡單加工的蔬菜、穀物粗糧,禁食肉類甜點油炸品燒烤品,以便為第七天的排石日做準備。
如果進行桑卡、半桑卡的清潔練習,也會在前一天進行斷食,完成練習後食用加了酥油的白粥,並在之後的幾天之內逐漸恢復飲食。
肝膽清潔、桑卡法、道締法不宜多做,一年一次就可以了。
(注:肝膽清潔、桑卡的飲食要求都非常嚴格,不可以根據文中簡單文字描述進行嘗試)
瑜伽士是素食者嗎?
有些人會把瑜伽等同於苦修,認為瑜伽士每天除了練習就是靜坐,飲食也非常艱苦,只吃水果蔬菜。其實,瑜伽起源於印度,很多印度人本身就是素食者,所以他們練習瑜伽後仍然保持素食。這並不是瑜伽帶來的變化和要求。
瑜伽士並不要求素食,他們可以吃雞肉魚肉,喝大量的牛奶,食用大量的奶製品,但是不吃牛肉。
本文的作者就是一個忠實的瑜伽練習者和資深貓奴,平時經常水煮雞胸肉或者清蒸魚肉,三分之一分給她的三隻貓,三分之二加佐料後自己食用。飲食加上鍛鍊,讓她雖然早過了不惑之年,還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勻稱的體型。
不過,瑜伽飲食並不刻板,並不是瑜伽士唯一的選擇,瑜伽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靈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