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啥是凡爾賽學,只是去了N次凡爾賽宮」
忽如一夜春風來,凡言凡語「凡爾賽」。最近掀起了一股「凡爾賽」熱潮,網上有不少關於「凡爾賽文學」的討論:
凡爾賽文學並不是中法文學友好交流的衍生產品,而是網友們自創的一種文體,由一位情感作家在微博上發揚光大,繼而引發了全民的狂歡。
來源:微博截圖
這種文學的主要陣地在社交網絡,特別是朋友圈,最大的特點在於不經意間地露富、拐彎抹角地炫耀、潤物細無聲地展示一種高端品質生活,那些看似樸實無華且枯燥的朋友圈背後,都有一個隱約的主旨:
「哎呀人家也不想這樣啦,可我就是這麼富/帥/美/厲害怎麼辦?」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凡爾賽學」最早是微博網友@小奶球,她將這種「明明沒有一句話在直接炫耀,卻能明確感受到發言者溢於言表的驕傲」的表達方式總結出來。
甚至還有了「凡爾賽學」的三要素:
@小奶球稱「凡爾賽學」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講述18世紀末發過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就想用這個詞來嘲諷那些人,他們無疑就是想用『樸實無華』的預期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
《凡爾賽玫瑰》
而它近日的火爆,來源於一位情感作家「蒙淇淇77」發的微博,這位作家自稱住在大別墅、開著特斯拉,最常打卡的地方就是北京東三環一處高端購物中心,來感受一下:
來源:微博截圖
想流眼淚怎麼辦?千萬不能一個人在家哭,更不能去象牙山哭,一定要狠狠憋住眼淚,去維多利亞港哭、去巴黎哭、去紐約哭、去倫敦哭:
來源:微博截圖
說到「凡爾賽文學」,從武林外傳裡的佟掌柜的「天天女兒紅,頓頓五花肉」到韓娟的「多到亂的珠寶首飾、三十多個丫鬟也收拾不過來的屋子...」一開口就是老凡爾賽人了。
到經典凡爾賽文學教材的《小時代》,那也是「生下來沒做過火車那玩意兒」...
《令人心動的offer2》裡凡的大道無形,潤物細無聲的周深,「這首歌我不會唱」,結果一唱就唱破天靈蓋。雖然是謙虛的表達,但還是讓大家羨慕了一把這個好嗓子。
同時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凡爾賽文學」接龍:
來源:微博截圖
除了文字上的大量定語狀語,表情和定位也是凡學的加分項,比如哭笑不得的表情最適合表達那種「淡淡的無奈」,而品牌旗艦店、跑車4S店、高檔餐廳、頭等艙休息區可以顯得更有品味。
需要注意的是,凡學和直接炫耀有著很大的不同,直抒胸臆在這裡怕是只能不及格,優秀的凡爾賽文學,應該有起伏頓挫、先抑後揚,它的精髓在于謙虛的「平凡」,以及背後隱藏的「雖然但是」邏輯。
來源:視頻截圖
來源:視頻截圖
總之,凡學看似漫不經心,操作起來則需要百般刻意,只有仔細研讀、時常溫習方能悟透其中真意。
當然相信不少朋友圈裡的「凡爾賽人」也是藏不住了,早早發表了自己的「凡言凡語」:
「包就是來擋雨的」,親親建議您這邊買把傘。
「到底為什麼?」
就在凡爾賽文學迅速火爆出圈之時,它也變成了一場玩梗遊戲,沒什麼深刻意義,但的確是人們的快樂源泉。
從前一段時間的「名媛拼團」到如今的「凡爾賽文學」,看似不經意的文案搭配,其實是在炫耀自己的消費水平、炫耀物質生活,更隱藏著一些人想要宣揚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價值,他們認為這些物質代表的是地位和身份,希望通過物質來獲得身份認同。
甚至這些東西不需要長期以往的積累,就像拼團群,這些是一條能夠滿足自己對於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捷徑。
除了大家紛紛用「凡爾賽文學」抖機靈之外,看似荒誕的背後其實還有更多的一些人對於自己身份的焦慮,對於自我認知的不完全。
如今,這位@蒙淇淇77的微博下已經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對比,比如之前的一條凡爾賽語錄:
「我長頭髮時經常忘帶髮帶,他就買了一打髮帶,不同顏色的。每次我出門,想扎頭髮就找他。重點是,每次他手腕的髮帶顏色,都和我衣服顏色很配,每次都是同色系。他說他出門前會根據我的衣服,拿不同的髮帶。細節處的甜,才最動人。」
轉發區卻都在為另一位網友的創意點讚:
「今天和謝廣坤聊天時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天都吃大蔥蘸醬,他就買了一車大蔥。每次我想拿大蔥來蘸醬時,就找他。他怕我膩歪,買了不同產地的大蔥。章丘的,臨沂的,菏澤的,膠州的,棗莊的,我每天都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細節處的甜,才最動人。」
來源:視頻截圖
但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注意力經濟之下,「黑紅」儼然成了另一種紅法,就在大家還津津有味地品讀凡爾賽金句時,這位博主已經發了兩條廣告帶貨,在網友們的關注和流量中自得其樂。
凡爾賽文學的主角們極盡誇張修辭之能事,展示著自己被愛、被財富包裹的「甜蜜負擔」,但細想想,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似乎又有蹤跡可尋。比如可以網購的朋友圈文案、可以包裝的網絡人設,凡爾賽學者們儘管用上了山路十八彎般的委婉,但仍然期望著被觀眾注視、仰慕,用物質化的符號裝點著有些虛榮的內裡。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大家熱愛模仿凡學,也是在用幽默戲謔的方式來表達對這種「尷尬」的態度,與其沉溺在精心鋪就的幻象中,不如腳踏實地抓住身邊真正的生活。
已有4萬人加入的豆瓣「凡爾賽學研習小組」介紹中這樣寫道:「如果能讓凡po們意識到自己價值取向中的問題,把注意力轉移到美好生活的實質上,而不是刻意營造一種虛偽的、代理的自我感覺良好以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交散發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也許過不了幾天,「凡爾賽文學」就會和許多爆紅過的梗一樣,又被網友們的其他新梗所代替。
所以今天,你還在讀凡爾賽文學嗎?